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年輕時帶著一千元獨闖香港,如今已是身家過千億的富豪!

說起李兆基, 想必內地投資者也不會感到不陌生, 這個人稱四叔的香港第二大富豪, 如今以財富1660億位列2017胡潤全球富豪榜大中華區第五,

全球第34位。

1928年, 李兆基出生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當時其父親李介甫先生已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 主要是經營黃金、匯兌、外幣的買賣生意。 小小的李兆基, 常常去父親的“鋪頭”吃飯, 自幼對做生意就不陌生。

李兆基從6歲開始, 就被父親安排進家裡的商鋪頭學習做生意。 母親本來有點擔心兒子年紀太小, 不能應付那些年長的夥計, 但李兆基沒過多久就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 而且聰明機智, 擁有極好的心算能力。

在金鋪行業, 有一句“打金偷金、打銀偷銀”的俗語。 李兆基進入店鋪後, 發現自己家的金鋪也存在這個問題。 他想把這個消息告訴父親, 讓父親採取措施, 但鑄金匠又是奇缺的人才, 得罪不起,

因此而擔心鑄金匠離開後影響金鋪的生意。 進退兩難中, 他決定自己學習鑄金技術, 不再受制於人。

到12歲時, 李兆基已熟練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術及知識, 並很快出任天寶榮金鋪的頭櫃, 成為順德無人不知的神童和黃金奇才, 其鑒別黃金的眼光和煉製黃金的技術都令人稱讚不已。 他也從中明白一個道理:靠人不如靠己, 當老闆, 要有過硬的本領才行。

帶著一千元到香港闖天下

1948年, 一個動盪的年代。 當時不少人帶著大量黃金, 由內地南下來到香港。

當時, 李兆基懷揣一千元錢, 隻身來到香港, 初抵香港, 李兆基利用他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 在幾間銀鋪掛單, 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

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時, 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 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 李兆基便與何賢等在澳門有一定勢力的人合作, 在黃金買賣中大展拳腳, 終於掘得了第一桶金。

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 香港人口迅速膨脹。 加上天災連年, 不少人都追求一個安全穩定的居所。

李兆基看准市民, 對新樓需求將會越來越大。

已過而立之年的李兆基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 毅然選擇了地產, 走上了一條日後為他帶來無量前途的實業之路。

“三劍俠”借勢合作進軍地產

1963年, 李兆基和馮景禧及郭得勝成立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 全力進軍房地產, 人稱他們為地產界“三劍俠”。 當年李兆基出任公司的總經理。

作為總經理, 李兆基主要負責三件事情:一是建樓的圖紙設計, 二是買入土地, 三是樓宇銷售。

對於這三件事情, 他件件事必躬親, 並借此練出一身的本領。 李兆基過目即能判斷出圖紙設計是否存有不當之處, 令手下著名大學出身的規劃設計師都自歎不如。 其買地功夫也很了得。

一次, 得到皇后大道中勵晶大廈舊地業主鄭宗樞有意將地皮出讓, 並已口頭答應賣給別人的消息, 他趕緊追問:“誰跟鄭宗樞相熟?”左右人等都無法作答, 並被提醒說對方明天就要在律師樓簽訂買賣合約了。 李兆基聽了, 點點頭說:“那即是說我還有今晚這一夜的時間。 ”果然, 他經過多方打探後找到了辦法, 在淩晨打電話找到了一位與鄭宗樞相熟的朋友。 不幾日, 便得到了那塊地皮。

在此後的歲月中,他始終保持這種認定目標、鍥而不捨的精神。

“三劍俠”經過5年的合作,積累了地產經驗,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與其他地產公司一較高低。別人開發地產多集中在商業和工業用地,即使興建住宅樓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華住區發展。但新鴻基卻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樓宇,這正適應了工商業的急劇發展及青年一代組建家庭的特點,因此,新鴻基的地產事業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辭去新鴻基總經理一職,只留任副主席。三劍分家,李兆基獲得大約價值5000萬元的地盤和物業。

借殼上市,締造千億身家

1973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氣沖天之時,李兆基趁機將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漲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撈了一把。就在李兆基大撈一把之後,香港股市隨世界經濟衰退而大崩盤,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時手裡握著巨額現金,他看准機會,大肆壓價購進土地和舊樓。

1975年,李兆基終於開創了自己的王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後,李兆基有意將恒基兆業上市。他選擇了一個最便利的方法——買殼上市。

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與人合股的永泰建業公司。他以物業換取了永泰1900萬股的新股,成為最大股東,取代胡寶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使永泰迅速脫胎換骨。至1979年度,永泰市值已躍至9億港元,擴大了20多倍,成為了一隻中型地產股,擁有26個地盤,總樓面積260多萬平方英尺。自此後他無意將永泰再擴大。他的目的是要將作為永泰總公司的恒基兆業早日直接上市。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恒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10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度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低潮期,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業又上一層樓。1988年,恒基兆業地產公司全面收購了永泰建業,將之改名為“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恒基發展又宣佈發行12億新股。由於該公司擁有28.7%的香港小輪公司股權和26.4%的中華煤氣股權,更顯得實力雄厚。擁有恒基兆業地產和恒基兆業發展這兩個實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舉躍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

至此,李兆基精心設計的收購、吞併戰終於實現了完滿的結局,李兆基通過完全吞併原來實力比他強的胡寶星,達到了利用別人發展自己的目的。

而李兆基的借殼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購、吞併戰術,至今仍成為股市收購戰中的成功範例,成為香港的經濟學教授的課堂上經常引用的著名例證。

1993年2月,李兆基與鄭裕彤、何鴻星以14.9億港元收購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19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業百福軒(總樓面要1.63萬平方米),市值1.6億美元。

恒基地產于1992年大量投資大陸房地產,1993年6月止,在大陸供集團發展的地盤共有20個,總樓面積逾185.8萬平方米,分佈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其購入成本低於集團總資產10%。

1996年,他以1270億元身家,登上美國福布斯雜誌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的第四名,並在1997年,蟬聯第四名,成為當時全球最有錢的華人。

被問到當時成為最有錢的華人是否知足,李兆基這樣說:“不是知不知足的問題,有時打麻將不是為了賭錢,是為了興趣。你吃了糊會覺得很開心,不是計較金錢。”

經過多年發展的李兆基,現在已成為香港地產業界中舉足輕重的顯要人物。

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短短幾十年時間,創下了令世人矚目的永恆基業。他處世心細,精於計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做小生意要勤奮,做大生意要計算精確。

成功基本法:勤奮、以錢賺錢

近年樓價貴,以至貧富懸殊問題,香港社會怨氣亦越來越大,年輕人更表示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李兆基近年經常到大學演講,分享他的致富心得。

這位千億富豪說,成功,有四大基本法:

第一是刻苦耐勞,勤奮努力;

第二是經濟未定,不宜早婚;

他說“你結了婚就要生兒育女,照顧家庭,有一個負擔,好像用一把枷鎖把你鎖住。有了負擔你就很難有剩錢,所謂小儉致富,你要有下一步以錢賺錢才行。”

第三:第一桶金,以錢賺錢;

第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李兆基說:“你入對了行就很容易賺錢,如果你選擇耕種,你選擇那行,就經常都在耕種。”上近入黑時坐車出來看見那個招牌有些感觸。就是好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即他們已經不在,我亦年紀很大,夕陽是很好,但又近黃昏時間。年紀大了,有這樣的想法。”

注:本文內容整理自新浪財經、騰訊證券、鳳凰財經、華韜商略、全球品牌網、蜂巢商學院等,僅作參考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此後的歲月中,他始終保持這種認定目標、鍥而不捨的精神。

“三劍俠”經過5年的合作,積累了地產經驗,有了新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誓與其他地產公司一較高低。別人開發地產多集中在商業和工業用地,即使興建住宅樓宇,也多往大型屋村或豪華住區發展。但新鴻基卻看准了中小型住宅樓宇,這正適應了工商業的急劇發展及青年一代組建家庭的特點,因此,新鴻基的地產事業一日千里。

1972年李兆基辭去新鴻基總經理一職,只留任副主席。三劍分家,李兆基獲得大約價值5000萬元的地盤和物業。

借殼上市,締造千億身家

1973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氣沖天之時,李兆基趁機將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漲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撈了一把。就在李兆基大撈一把之後,香港股市隨世界經濟衰退而大崩盤,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時手裡握著巨額現金,他看准機會,大肆壓價購進土地和舊樓。

1975年,李兆基終於開創了自己的王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後,李兆基有意將恒基兆業上市。他選擇了一個最便利的方法——買殼上市。

李兆基的目光瞄向他與人合股的永泰建業公司。他以物業換取了永泰1900萬股的新股,成為最大股東,取代胡寶星出任永泰董事局主席,使永泰迅速脫胎換骨。至1979年度,永泰市值已躍至9億港元,擴大了20多倍,成為了一隻中型地產股,擁有26個地盤,總樓面積260多萬平方英尺。自此後他無意將永泰再擴大。他的目的是要將作為永泰總公司的恒基兆業早日直接上市。

1981年6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恒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10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度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低潮期,李兆基和他的恒基兆業又上一層樓。1988年,恒基兆業地產公司全面收購了永泰建業,將之改名為“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恒基發展又宣佈發行12億新股。由於該公司擁有28.7%的香港小輪公司股權和26.4%的中華煤氣股權,更顯得實力雄厚。擁有恒基兆業地產和恒基兆業發展這兩個實力雄厚公司的李兆基,也一舉躍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

至此,李兆基精心設計的收購、吞併戰終於實現了完滿的結局,李兆基通過完全吞併原來實力比他強的胡寶星,達到了利用別人發展自己的目的。

而李兆基的借殼上市、以小博大的收購、吞併戰術,至今仍成為股市收購戰中的成功範例,成為香港的經濟學教授的課堂上經常引用的著名例證。

1993年2月,李兆基與鄭裕彤、何鴻星以14.9億港元收購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1994年8月,出售加拿大物業百福軒(總樓面要1.63萬平方米),市值1.6億美元。

恒基地產于1992年大量投資大陸房地產,1993年6月止,在大陸供集團發展的地盤共有20個,總樓面積逾185.8萬平方米,分佈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其購入成本低於集團總資產10%。

1996年,他以1270億元身家,登上美國福布斯雜誌世界十大富豪排行榜的第四名,並在1997年,蟬聯第四名,成為當時全球最有錢的華人。

被問到當時成為最有錢的華人是否知足,李兆基這樣說:“不是知不知足的問題,有時打麻將不是為了賭錢,是為了興趣。你吃了糊會覺得很開心,不是計較金錢。”

經過多年發展的李兆基,現在已成為香港地產業界中舉足輕重的顯要人物。

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人,幹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短短幾十年時間,創下了令世人矚目的永恆基業。他處世心細,精於計算,他有一句格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做小生意要勤奮,做大生意要計算精確。

成功基本法:勤奮、以錢賺錢

近年樓價貴,以至貧富懸殊問題,香港社會怨氣亦越來越大,年輕人更表示沒有向上流動的機會。李兆基近年經常到大學演講,分享他的致富心得。

這位千億富豪說,成功,有四大基本法:

第一是刻苦耐勞,勤奮努力;

第二是經濟未定,不宜早婚;

他說“你結了婚就要生兒育女,照顧家庭,有一個負擔,好像用一把枷鎖把你鎖住。有了負擔你就很難有剩錢,所謂小儉致富,你要有下一步以錢賺錢才行。”

第三:第一桶金,以錢賺錢;

第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李兆基說:“你入對了行就很容易賺錢,如果你選擇耕種,你選擇那行,就經常都在耕種。”上近入黑時坐車出來看見那個招牌有些感觸。就是好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即他們已經不在,我亦年紀很大,夕陽是很好,但又近黃昏時間。年紀大了,有這樣的想法。”

注:本文內容整理自新浪財經、騰訊證券、鳳凰財經、華韜商略、全球品牌網、蜂巢商學院等,僅作參考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