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新加坡一次性服役兩艘千噸戰艦,地位相當於中國萬噸大驅

繼今年一天之內退役三艘“無畏”級巡邏艦之後, 新加坡海軍再次有了個驚人的舉動。 2017年11月14日, 也是在同一天內, 有兩艘“獨立”級瀕海任務艦服役。

在新加坡海軍的歷史上, 這也是比較罕見的, 因為它的規模並不大。

“獨立”級瀕海任務艦主要是用於替換之前的“無畏”級巡邏艦。 “無畏”級巡邏艦排水量為500噸, 剛剛跨入“艦”的門檻, 而“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排水量增加至1200噸, 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因此說是鳥槍換炮一點兒也不為過。

圖為“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艦橋細節, 由於船小, 內部空間顯得比較局促低矮。 但同“無畏”級巡邏艦相比, 現代化水準提高了很多, 內部有大量的液晶屏顯。 為了更好地應對火災等突發情況, 艦橋頂部沒有做密封處理。

在新加坡海軍之中, 千噸級的戰艦本來就是稀罕貨。 其最大的作戰艦艇是“可畏”級護衛艦, 滿載排水量3200噸, 總共建造6艘。 就是這種戰艦, 也號稱是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隱身護衛艦。 而“獨立”級之于新加坡海軍, 再怎麼也相當於在我國海軍中的055萬噸大驅的地位。

“獨立”級瀕海任務艦的武器配置包括:1門奧托-梅臘拉型76.2毫米艦炮, 具備防空和對陸/對海攻擊能力;2挺12.7毫米機槍;1門25毫米MK38 Mod2型艦炮;12枚“米卡”艦空導彈;配置有飛行甲板, 可起降1架中型直升機。

“主權”號瀕海任務艦的舷號為16, 於2015年5月14日鋪設龍骨, 2016年4月16日下水。 “統一”號瀕海任務艦的舷號為17, 於2015年11月26日鋪設龍骨, 2016年10月13日下水。 這兩艘艦主要用於低烈度的巡邏任務, 因此武器配置相對較低, 連反艦導彈都沒有。

有趣的是,“主權”號和“統一”號瀕海任務艦的建造工期竟相差有半年之久,卻最終集合在同一天內服役。看來,新加坡海軍高層非常重視這兩艘戰艦的到來,放在同一天服役,並舉行莊重的儀式,以示重視。

儘管瀕海任務艦的排水量比“無畏”級巡邏艦增加了1倍多,但人員配備卻有所減少,每艘艦的艦員減少至23人。目前已經完工和下水的瀕海任務艦共有5艘,其中3艘處於現役,未來有可能還會多建造幾艘。如此算來,自動化水準的提高,可以節約不少人力成本。

從外觀上看,瀕海任務艦的外觀佈局極為流暢,外觀非常簡潔,應該擁有良好的隱身性能。隨著瀕海任務艦的退役,新加坡海軍在麻六甲海域周邊的巡邏能力會獲得很大提升。當然,這種千多噸的戰艦,雖然名頭和美國瀕海戰鬥艦相似,但在能力上要差很多。

有趣的是,“主權”號和“統一”號瀕海任務艦的建造工期竟相差有半年之久,卻最終集合在同一天內服役。看來,新加坡海軍高層非常重視這兩艘戰艦的到來,放在同一天服役,並舉行莊重的儀式,以示重視。

儘管瀕海任務艦的排水量比“無畏”級巡邏艦增加了1倍多,但人員配備卻有所減少,每艘艦的艦員減少至23人。目前已經完工和下水的瀕海任務艦共有5艘,其中3艘處於現役,未來有可能還會多建造幾艘。如此算來,自動化水準的提高,可以節約不少人力成本。

從外觀上看,瀕海任務艦的外觀佈局極為流暢,外觀非常簡潔,應該擁有良好的隱身性能。隨著瀕海任務艦的退役,新加坡海軍在麻六甲海域周邊的巡邏能力會獲得很大提升。當然,這種千多噸的戰艦,雖然名頭和美國瀕海戰鬥艦相似,但在能力上要差很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