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乳酸的觀點出發:間歇訓練要關注歇

新式間歇訓練(New Interval Training)這個方法是由Peter John L Thompson發明, 他生於英國, 至今執教超過40年。

1994年, Peter在西雅圖做研究時, 不經意中發現:人體無時無刻都在產生乳酸, 在低強度時會被及時排掉, 而當強度提高時, 會開始感覺到乳酸堆積, 那是因為沒辦法及時將產生的乳酸代謝掉。 於是, 他根據這一點延伸出一個想法:我們在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時, 主要訓練效果並不是來自於高強度, 而是來自於間歇。

有一位來自坦尚尼亞的教練Jasson Begashe在採用過這個方法後, 他的選手均在 8 周內, 將 10 公里的最佳成績從30分58秒提升到29分18秒!

Jasson Begashe為了區分, 特地將他的 6 位選手分成兩組, 一組按照舊的方式進行訓練, 另一組則嘗試新式間歇訓練。 經過 8 周訓練, Jason在兩個實驗組中取最有代表性的個例, 並製成了以上圖表。

採用新式間歇訓練的Malak Ole Mang’era突破了自己在 4 年前的 10 公里個人最佳成績, 從30分58秒進步到29分18秒, 前後相差1分40秒。 而對照組的Samwell Paulo雖然也有進步, 卻幅度不大, 從31分43秒進步到31分15秒, 前後相差28秒。

那麼, 這種訓練方式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而實際上又該如何操作呢? 先來看看在完成傳統的間歇訓練後, 速度的曲線通常會是這樣:

一般跑間歇的形式, 由於採用原地休息的方式, 所以跑跟休之間的速度落差很大。

訓練課舉例

每趟間歇跑400米, 原地休息90秒, 或走路 / 慢跑的方式恢復, 重複12次。 因為當時的人認為, 我們的能量系統是分開運作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 舉例來說: 以混合動力車為例, 以前的人會認為在特定強度時,

開動汽車只會使用汽油, 電力引擎會被關閉, 兩個系統不會同時運作。 所以在設計訓練計畫時, 就只針對單一個能量系統去訓練,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就是要鍛煉無氧系統。

但真正的實際情況是:電力與汽油系統都會同時運作, 並非一個打開了, 另一個就關掉, 兩者的分配比例會隨著強度的變化而不斷改變。 在跑得很快時, 身體會以來相對高效的糖解系統(以糖元作為主要燃料), 而處於低強度時, 則會依賴有氧系統(使用脂肪作為燃料的比例提高)。 而想要在高強度下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 就得加強身體代謝乳酸的能力。

前面說到, 間歇訓練主要訓練效果其實是發生在組間恢復, 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樣的調整呢?

新式間歇訓練課舉例

每趟間歇跑以 5 公里比賽配速跑400米, 接著以低強度慢跑100米做為主動恢復, 再接著跑下一趟。 如果覺得連續12趟壓力太大的話, 也可以嘗試換一種方式:以 3 公里比賽配速進行 4 趟400米後(每一趟之間同樣慢跑100米), 再進行3分鐘的慢跑, 讓身體獲得較充足的恢復, 如此為之一組;接著再繼續下一組(4趟400米),共重複3組。

間歇距離可以調整嗎?

當然可以,我們可以按個人能力將400米調整為300米,甚至是200米。當然,如果你能力不錯的話,也可以加長至500米。

我們在間歇中跑快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更快地讓乳酸堆積,並利用主動慢跑恢復的方式,盡可能地讓身體把乳酸代謝掉,就好比把排乳酸的漏斗給加大。 這也是為什麼高手能夠在高心率(儲備心率90%)維持一段很長時間的原因。

訓練配速該如何安排?

我們可以依照RQ官網(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的當前跑力所對應的各個強度配速區間 ,找出自己的間歇配速。 不建議使用目標完賽時間或個人最佳紀錄作為訓練配速的目標,因為這可能跟目前的真正實力有很大差異,導致在訓練時達不到理想效果。 你可以根據近期的當前跑力,按個人能力以配速3區或4區進行間歇訓練。 要知道,我們是要刺激身體的能量系統,而不只是為了訓練特定的配速。

舉例來說,當前跑力47.7,如果在400米操場訓練,一開始會選擇以配速4區進行間歇,每一趟400米用時1分38秒-1分47秒,接著進行100米恢復慢跑(花30秒完成),然後再跑下一趟。

對於新手來說,如果覺得以配速4區跑400米太吃力,可以先從配速3區開始嘗試,組間的恢復慢跑速度也是一樣以自己的配速1區去計算。 然後不斷地重複,讓乳酸在身體內快速堆積,接著在慢跑時刺激身體代謝乳酸的能力。

如果是有經驗跑者,可以先選擇配速5區,接著在使用配速1區完成100米。 如果覺得強度不夠,建議可以嘗試以配速6區進行。

最後附上幾個課表範例讓大家參考:

-End-

如此為之一組;接著再繼續下一組(4趟400米),共重複3組。

間歇距離可以調整嗎?

當然可以,我們可以按個人能力將400米調整為300米,甚至是200米。當然,如果你能力不錯的話,也可以加長至500米。

我們在間歇中跑快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更快地讓乳酸堆積,並利用主動慢跑恢復的方式,盡可能地讓身體把乳酸代謝掉,就好比把排乳酸的漏斗給加大。 這也是為什麼高手能夠在高心率(儲備心率90%)維持一段很長時間的原因。

訓練配速該如何安排?

我們可以依照RQ官網(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的當前跑力所對應的各個強度配速區間 ,找出自己的間歇配速。 不建議使用目標完賽時間或個人最佳紀錄作為訓練配速的目標,因為這可能跟目前的真正實力有很大差異,導致在訓練時達不到理想效果。 你可以根據近期的當前跑力,按個人能力以配速3區或4區進行間歇訓練。 要知道,我們是要刺激身體的能量系統,而不只是為了訓練特定的配速。

舉例來說,當前跑力47.7,如果在400米操場訓練,一開始會選擇以配速4區進行間歇,每一趟400米用時1分38秒-1分47秒,接著進行100米恢復慢跑(花30秒完成),然後再跑下一趟。

對於新手來說,如果覺得以配速4區跑400米太吃力,可以先從配速3區開始嘗試,組間的恢復慢跑速度也是一樣以自己的配速1區去計算。 然後不斷地重複,讓乳酸在身體內快速堆積,接著在慢跑時刺激身體代謝乳酸的能力。

如果是有經驗跑者,可以先選擇配速5區,接著在使用配速1區完成100米。 如果覺得強度不夠,建議可以嘗試以配速6區進行。

最後附上幾個課表範例讓大家參考: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