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川:“幫扶引領”讓城鄉孩子共用優質教育資源

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持續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和辦學水準,是落實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是服務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依託集團化辦學,南川區近年來探索出一套套好做法,總結出一條條好經驗,湧現出一批批農村好學校,特別是通過“幫扶引領”型集團化辦學,打造教師隊伍與課程改革同步推進,進一步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緩解了區域教育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優質、內涵發展。

“輸血造血”雙軌並行

提升教師隊伍品質

來自南川區隆化一小的皮瑋老師到南川區木涼鎮中心校,為三年級的學生和前來聽課學習的老師獻上語文課《扁鵲治病》。

上課剛開始,皮老師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拋出一個問題:課文寫了什麼內容?帶著問題的閱讀,引爆了學生的探知思維。 隨後,皮老師以分角色表演、分段逐一擊破重難點等方式,啟發學生細緻體會人物的遣詞用語,逐層把握課文的核心內容……

“這樣的教學方式啟動了課堂氛圍,創新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模式。 ”木涼鎮中心校的老師們紛紛表示,這次送課活動又一次讓他們增長了見識,有力推動了農村學校教師不斷創新教學關係和優化教學模式。

自4年前南川區啟動幫扶引領集團化辦學以來,區內優質學校和區外名校的骨幹教師多次到南川區各鄉鎮中小學送課,給邊遠地區的教師帶來先進的教育教學方式與經驗。

通過招聘教育部直屬師範院校畢業生、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區外引進等方式,南川區近年新增教師234人,使全區教育人力資源進一步得到優化。

為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城鄉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提升農村教師教育教學水準,南川區通過全面開展幹部教師輪崗交流、學科教師學區走教、城區優秀教師到農村支教,充實了農村地區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力量,最大限度緩解了農村教師結構性缺編矛盾。

送培到校、外出培訓、磨課研討、基地研修等方式讓農村教師快速成長,極大地提升了薄弱學校教育教學品質。

打造師資隊伍“輸血造血”雙軌並行,在南川區還有著很多生動而具體的體現。 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加快了教育集團化辦學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腳步。

“結對引領”同頻共振

攀上課改發展高峰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校園中,希望花開早……”

地處渝黔交界處的南川區金山鎮,時常會傳出一陣陣悠揚的陶笛聲,引人心醉。 如果不說,很難想像這是一群孩子吹出的樂曲,他們都是金山鎮中心校的學生。

一所偏遠農村學校的孩子,為何能掌握如此水準的陶笛技藝?

原來,學校借助南川區深入實施集團化辦學的機會,與大渡口區育才小學結成對子,還在區內引進了一名音樂教師,促進了音樂課堂教學特色發展和校本課程的持續開發。

金山鎮中心校課改的精彩實踐在南川區並非個例。 水江鎮青龍小學的足球特色,馬嘴實驗校的中醫藥特色課程,鳴玉中學的反芻式教學模式……都得益于南川區幫扶引領教育集團的創建,興隆鎮中心校同樣有著大步邁進的課改實踐範例。

興隆鎮中心校借鑒大渡口區長征學校的課改經驗、模式,進行發展與創生,探索出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體系,營造了輕鬆、快樂、富有親和力的陽光課堂,全面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品質。

據瞭解,南川區建立集團教研制度,實行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基本同步,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校本研訓等方面積極推進學校課程資源開發及教育活動共用,還發揮學科研究中心作用,定期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成效評估,實現結對學校之間和集團內部各學校的互幫互學。

南川區創建引領型教育集團,讓農村學生不再被死板課堂“束縛”,教師不再只會“滿堂灌”。 乘著全區開展幫扶引領的東風,南川農村地區中小學的課改攀登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上好學”“願上學”成為了城鄉孩子都能實現的夢想。

連結gt;gt;gt;

領雁工程助推發展

“群雁效應”日益顯現

重慶市農村中小學領雁工程項目是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品質、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2014年,興隆鎮中心校等多所農村中小學成為領雁工程第二批專案學校,由此,歷時3年的“琢雁築夢”之旅拉開序幕。

3年來,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校本課程創新研發、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等多個關鍵要素,南川區的領雁工程與引領型教育集團共同發揮效能,帶動著南川區鄉村中小學發生一個個巨變:每所鄉村中小學的特色鮮明,校園文化“破殼而出”,課堂和課程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老師們教書育人的抱負有了更好實踐,連原本一些流失的生源,也回流到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因為有了領雁工程的助推,“每一所學校都優質,每一位教師都發展,每一個孩子都幸福”的和諧願景,正在南川大地成為最美麗的現實。陳明鑫

3年來,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校本課程創新研發、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等多個關鍵要素,南川區的領雁工程與引領型教育集團共同發揮效能,帶動著南川區鄉村中小學發生一個個巨變:每所鄉村中小學的特色鮮明,校園文化“破殼而出”,課堂和課程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老師們教書育人的抱負有了更好實踐,連原本一些流失的生源,也回流到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因為有了領雁工程的助推,“每一所學校都優質,每一位教師都發展,每一個孩子都幸福”的和諧願景,正在南川大地成為最美麗的現實。陳明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