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敦煌生態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黨河水重回疏勒河懷抱

時隔40餘年, 党河水日前重新流入疏勒河。 初冬時節, 記者在敦煌市肅州鎮俞家廟一帶看到, 多年沒有相遇的疏勒河和黨河水在此“重逢”合流。 兩股清澈的河水融為一體後, 似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 歡快地穿過戈壁荒灘, 向下游玉門關奔湧而去。

這標誌著國家實施的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敦煌的生態屏障——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新獲得了疏勒河的補給, 當地生態惡化的趨勢將得以有效遏制。

發源于祁連雪山的疏勒河是我國第四大內陸河, 孕育出舉世聞名的敦煌文化。

莫高窟、榆林窟、玉門關、陽關等散落在疏勒河兩岸的歷史遺跡, 構成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個獨特景觀。

疏勒河內陸水系由疏勒河幹流以及党河、白楊河、石油河、榆林河等支流組成。 但是,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 由於上中游地區大量墾田移民, 尤其是隨著雙塔、榆林河等水庫相繼拔地而起, 各支流匯入疏勒河幹流的水量銳減。 1975年, 黨河水庫建成, 致使黨河水無法流入疏勒河幹流中, 疏勒河水系宣告解體。

自此, 疏勒河除季節性洪水外, 再無多餘的水補給下游敦煌周邊的生態。 這導致敦煌綠洲邊緣的西湖等保護區生態日趨惡化, 我國第六大沙漠——庫姆塔格沙漠一步步逼近敦煌, 莫高窟頻遭風沙侵蝕, 月牙泉水位不斷下降,

敦煌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哈拉諾爾湖等湖泊乾涸……

歷史上, 在敦煌附近, 曾有一個樓蘭古國, 但最終被風沙埋沒。

決不讓敦煌成為第二個樓蘭!敦煌生態問題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 2011年6月, 國務院批准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 投資47億余元, 治理疏勒河水系, 從中“擠”出3500萬立方米生態用水, 注入尾閭西湖。

國家工程, 綠色夢想。 在專案的帶動下, 近幾年來, 敦煌市實施了灌區節水改造工程、關井壓田、水權制度改革、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 遏制了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 省疏勒河流域管理局開工建設了疏勒河、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等工程, 繼去年打通黨河河道後, 前不久又疏通了廢棄多年的疏勒河下游河道。

在各方的努力下, 日前, 借助黨河水庫、疏勒河雙塔水庫下泄的生態水量, 兩條河流再度相逢。 彙聚的河水現已成功輸送到敦煌西湖自然保護區, 為敦煌築起一道堅強的綠色屏障。 如今, 河道兩岸的戈壁荒灘煥發出勃勃生機, 大片的紅柳、駱駝刺生根發芽。 重新流淌的河水, 也使得疏勒河下游乾涸多年的哈拉諾爾湖再現水天相連、碧波蕩漾的美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