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什麼是小兒疳症?小兒推拿李波為大家介紹小兒疳症的推拿按摩療法

疳症是由於小兒消化不良日久不愈發展而形成的, 是一種因消化功能長期障礙、氣血耗傷、身體失養所形成的慢性慢性病症。

營養不良、佝僂病等病狀都屬於該症的範圍。

其病的主要表現為:

長期厭食、面色發青、身體消瘦、腹部脹大如鼓、或腹部凹陷如舟, 頭髮乾枯發黃、皮膚乾燥欠彈性、神疲乏力。

01補脾經 400-600次

穴位:脾經位於拇指外側緣或拇指螺旋面

做法:順著拇指外側從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 多用於防止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2補腎經400-600次

穴位:腎經位於小指末節螺紋面

做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為補腎經

作用:補腎益腦、溫養下元(溫馨提示:腎經宜補不宜清)

3揉板門30-50次

穴位: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做法:用一隻手固定孩子的手掌, 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魚際, 成為揉板門或運板門。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4順運內八卦30-50次

穴位:內八卦位於手掌面, 以掌心為圓心, 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 作畫圈狀。

做法:從乾宮起自兌宮止, 順時針運, 反復操作。

作用:形滯銷食, 常用於食欲不振等病症。

5推四橫紋3-5遍

做法:將孩子左手四指併攏, 以拇指端外側緣著力, 從食指橫紋滑向小指橫紋

適用:調中行氣、和氣血、消滯脹。 多用於防治疳積、腹脹腹痛、消化不良。

6捏脊5-10遍

做法:讓孩子俯臥、背部裸露,塗抹適量的潤膚介質(爽身粉),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孩子皮膚,拇、食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撚動,自尾椎兩旁(即脊柱兩側)雙手交替向前推自大椎(脖後突出部位)兩旁。

作用:調陰陽、理氣血,和肺腑、通經絡、強健身體。多用於防治疳積、嘔吐、便秘、泄瀉等病症。

7摩湧泉30-50次

穴位:湧泉穴位於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足底第2、3蹠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做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端揉30-50次。

作用:有滋陰退熱、降逆止嘔、理腸止瀉的作用。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做法:讓孩子俯臥、背部裸露,塗抹適量的潤膚介質(爽身粉),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孩子皮膚,拇、食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撚動,自尾椎兩旁(即脊柱兩側)雙手交替向前推自大椎(脖後突出部位)兩旁。

作用:調陰陽、理氣血,和肺腑、通經絡、強健身體。多用於防治疳積、嘔吐、便秘、泄瀉等病症。

7摩湧泉30-50次

穴位:湧泉穴位於足底,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足底第2、3蹠趾縫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做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端揉30-50次。

作用:有滋陰退熱、降逆止嘔、理腸止瀉的作用。

如果您想瞭解更多小兒推拿的知識與相關問題:敬請關注頭條號——“小兒推拿李波”。小兒推拿李波老師推廣小兒推拿療法,普及小兒推拿知識,呼籲學習小兒推拿,增強孩子身體素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