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能造任何型號國產航母:總指揮發言帶你暢想2035年中國海軍!

10月8日, 一張在中國國產航母機庫內舉行宣講報告的照片火遍了軍事圈。 網友們紛紛對國產航母的機庫面積進行推測和比較。 不過, 和中船重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航母工程總指揮胡問鳴的一句話比起來, 機庫多大多小就是小問題了。

當天央視新聞直播間欄目特別報導了這次意義獨特的航母宣講報告。 胡問鳴稱要清醒認識到我們在航母工程這一事關富國強軍的重大標誌性工程中, 肩負的使命任務和責任擔當, 堅決走好新時代航母工程的長征路。 他透露國產航母正在進行系泊試驗, 各項試驗進展順利, 工程進度“有所提前”!

國產航母建造現場

新聞還透露, 通過國產航母的建設, 我國建立健全了航母設計規範和技術標準體系, 實現了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和自主配套, 一萬多台配套的航母一級設備全部實現國產, 技術水準處於世界中型航母的前列。

戴高樂號航母

這是官媒第一次確定中國國產航母的在國際上技術水準。 一般認為世界典型的中型航母包括戴高樂級航母、克萊蒙梭級航母以及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這個定位顯示中國國產航母的技術水準, 應該僅次於法國戴高樂級航母。

同時新聞還透露, 我國已經具備自主研發、設計、建造中大型航母的能力。 而航母工程總指揮胡問鳴則公開向記者表示:過去五年的航母建設解決了從“用起來”到“造起來”的跨越, 現在我們已經能夠自主地設計和建造任何型號的國產航母, 下一個征程就是要實現中國航母從“造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 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 我們應該能夠看到中國強大的航母艦隊馳騁在海疆。

軍博展出的未來航母模型

由此推測, 中國下一艘國產航母, 必然是比現在更為先進的大型彈射型航母, 排水量為80000噸級, 這才是中國航母從“造起來”到“強起來”的標誌。 同時, 中國在電磁彈射和艦載燃氣輪機上的重大技術突破, 也讓新一代國產航母的關鍵核心技術實現國產化。

中國目前航母技術的最大挑戰, 就是航母核動力。 航母工程總指揮胡問鳴表示能建造任何型號國產航母, 或許預示核動力航母也在規劃之中。國產首艘航母從建造到下水用了4年時間,因此在18年後的2035年,中國完全有能力再服役2艘國產80000噸級常規動力航母,並建造1-2艘核動力航母,屆時中國航母的總數量將達到5-6艘的水準。中國常規動力大型航母,完全有能力在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島鏈實施機動作戰,或依託中國在印度洋等遠海的補給基地,實現遠海威懾。

或許預示核動力航母也在規劃之中。國產首艘航母從建造到下水用了4年時間,因此在18年後的2035年,中國完全有能力再服役2艘國產80000噸級常規動力航母,並建造1-2艘核動力航母,屆時中國航母的總數量將達到5-6艘的水準。中國常規動力大型航母,完全有能力在西太平洋第一第二島鏈實施機動作戰,或依託中國在印度洋等遠海的補給基地,實現遠海威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