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溫針灸治療案例分享!

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 又稱針柄灸。 即在留針過程中, 將艾絨搓團撚裹於針柄上點燃, 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 每次燃燒棗核大艾團1-3團。 本法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 適用于寒盛濕重, 經絡壅滯之證, 如關節痹痛, 肌膚不仁等。

什麼是高血脂症:血脂是人體血漿內所含脂質的總稱, 其中包括膽固醇、甘油三脂、膽固醇脂、β-脂蛋白、磷脂、未脂化的脂酸等。 當血清膽固醇超過正常值230毫克/100毫升, 甘油三脂超過140毫克/100毫升, β-脂蛋白超過390毫克/100毫升以上時, 即可稱之為高血脂症

高血脂症 案例分享:

患者女,

60歲, 高血脂病5年餘, 頭暈, 心悸, 失眠。 長期服用降脂藥療效欠佳, 近期于高原旅遊, 旅途勞累, 病情加重。 吸氧, 服藥效果均不理想。

取穴:內關、足三裡、三陰交(脂三針), 百會。

治法:百會單純針刺。 餘穴用1.5寸毫針, 按常規剌入, 施以平補平瀉手法, 得氣後加艾炷。 每次每穴一個艾柱。 以上各穴留針30min。 每日一次, 10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日。

治療:溫針灸

選穴:內關, 足三裡, 三陰交, 百會, 太沖(憂思多慮, 肝陽上亢)。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 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 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數陽性, 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筋骨不利)

取穴:主穴:陰陵泉(肝),

太溪(腎:腎俞)。

配穴:近處取穴。

治法:補益肝腎, 四肢穴(即配穴)。 用1、5或2寸毫針快速進針, 提插撚轉得氣後, 將艾炷(或艾條段 )套在針柄上點燃, 距離以不灼傷皮膚為度, 每次灸20min左右。 每日1次, 10 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4日。

急性痛風性蹠趾關節炎案例分享

胡×, 男, 61歲, 退休幹部。 初診日期, 1992年3月7日。 患者3月7日淩晨突感右第一蹠趾關節紅腫疼痛, 不能下地行走。 其子背來我科就診。 刻診:第一蹠趾關節火欣紅熱痛, 腫脹明顯, 觸痛劇烈。 體形肥胖, 有嗜酒史。 血沉15mm/小時, 類風濕因數陰性, 血尿酸0.57umol/L(我院血尿酸正常值為 0.12~0.42umol/L)。 診斷為急性痛風性蹠趾關節炎。 行太沖、大都、太白、公孫及觸痛最敏感點溫針灸後, 翌日紅腫消退, 疼痛明顯減輕,

能自行走路。 複診時再行上法治療, 2次後疼痛消失.

經驗總結

1、識別針灸醫生的陰謀。 2、標(痛處)本(肝腎不足)同治。

腓腸肌痙攣案例分享

李××, 男, 40歲, 2015年3月就診。 患者因左下肢受涼後痙攣, 疼痛, 肌肉堅硬、行走困難。

治療:採用溫針灸承山、委中、合陽(委中下2寸)後疼痛消失, 肌肉變軟, 3次針刺後痊癒。

取穴:委中、合陽、承山

治法:溫針灸或火針, 近處取穴。 用1或1.5寸毫針快速進針, 提插撚轉得氣後, 將艾炷(或艾條段 )套在針柄上點燃, 距離以不灼傷皮膚為度, 每次灸20min左右。 每日1次, 10 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4日。

理論基礎:《黃帝內經·靈樞經筋》篇:“足陽明之筋……, 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 腳跳堅, 伏兔轉筋, 髀前腫”。 “寒主收引, 熱則縱緩”這裡舉足陽明之筋, 感受寒邪後所發生的一系列症狀為例。

經驗總結:老年人腿抽筋, 如果補鈣無效, 則用溫針灸或火針。 中風後遺症案例分享

李××, 男, 28歲, 兩年前中風, 手腳拘急, 長期堅持門診就診, 現已恢復正常。

取穴: 上肢:極泉、尺澤、內關 n下肢:陰陵泉、三陰交

治法:溫針灸。 用1或1.5寸毫針快速進針, 提插撚轉得氣後, 將艾炷(或艾條段 )套在針柄上點燃, 距離以不灼傷皮膚為度, 每次灸20min左右。 每日1次, 10 次為一療程。 療程間隔3~4日。

經驗總結:中風後遺症不是不能治, 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 最行之有效的就是溫針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