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椒搞直播學院,眼球博到了,但是呢?

文丨毛利小二郎

扶貧、賑災, “XX之夜”……各大直播平臺還想怎麼蹭熱度?入侵學校啊, 產學研啊, 直播學院啊。

日前, 由花椒與四川傳媒學院共同成立的花椒新媒體藝術傳播學院,

引起了網友的廣泛熱議。 據傳這是中國首家針對直播等新媒體業態成立的學院, 也是直播行業與高校合作的第一家專業學院。 花椒於丹表示“花椒將投入1億成立雙創基金、並設立百萬專項獎學金, 與四川傳媒學院將形成1+1>2的合作願景, 共同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模式。 ”

別人為了不出名往外摘, 花椒為了出名往身上攬

這件事情, 不得不讓讀娛君(ID:yiqiduyu)想起前段時間熱炒的網紅學院。

今年上半年, 重慶工程學院與重慶某創美公司達成校企合作共建“網紅(行業)學院”協議,

在引起巨大爭議以後, 勇敢的表明, 我們是來做生意的, 我們是來搞訂單的。

相關負責人澄清:“網紅(行業)學院”是跨專業的虛擬學院而不是學校二級學院”。 該專案院長簡玉剛也反復強調“網紅學院”並不是大學裡的院系, 更不是一門學科或者專業, “而是在網路直播產業發展迅猛的背景下, 由學校和行業單位合作舉辦的專業訂單培養班。 ”

學校計畫組建20個基於行業的專業直播間, “每個直播間對應化妝品、服裝、茶藝、時尚飾品、珠寶等不同領域。 ”他表示, 學校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不能對“網紅”、“主播”等行業過度推崇。

其實, 在此之前國內已經出現過類似的網路培訓課程。 早在2009年,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就率先開設創業班,

引導學生在各大電商平臺經營網店, 學校開設的電商網路模特班, 課程除了形體, 還涉及走秀、表演和攝影, 該學校也因此被媒體冠以“網紅製造流水線”的名號。 2016年,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為該校14級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專門開設了類似“網紅主播”的課程, 但是在課表上, 這門課的名稱是“新媒體節目製作”。

其實大家知道, 無論開設網紅學院也好, 創辦直播學院也罷, 就是想通過複製個別網紅成功模式批量製造熱點造星, 用流量和IP進行商業變現”。

但是, 大家都在極力撇開與“直播”、“網紅”的瓜葛, 來降低被關注度。 而花椒為了眼球經濟, 卻極力往這上面牟足了勁。

眼球經濟的比拼, 是真金白銀的較量

看著幾年的直播行業的發展, 真不亞於看一場直播秀。 大家28般武藝輪流上陣, 為的就是曝光度、熱點。

不管是快手、火山視頻的下里巴人反傳統式行銷, 還是一直播、花椒的陽春白雪式高端路徑, 都想搶佔媒體頭條。 你看, 9月15日花椒宣佈發力短視頻和視頻交友, 投入1個億補貼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那邊還沒半個月,28日映客就推出“10億內容合夥人”計畫;這邊一直播母公司一下科技聘請趙麗穎任職副總裁,李雲迪任職榮譽藝術顧問,TFBOYS作為首席未來官。那邊花椒就簽下範冰冰、張繼科成為花椒直播的“首席體驗官”和“首席產品官”。

這邊,一直播聯合時尚芭莎舉辦明星慈善活動,連創幾個第一;那邊花椒“巔峰之夜”大賽還沒收尾,就有10月9日開始的橫跨2017-2018,持續4個月的“鬥魚2017魚樂盛典”,接著花椒又來一場那邊花椒就放出號稱“直播界奧斯卡”的“花椒之夜”的各種所謂爆料,請來半個娛樂圈。

花樣式炒作,花椒依然還是被宣亞收購的映客以兩倍姿態給pk了。

這一次次的燒錢,燒的都是真金白銀。

但目前的直播平臺主要通過流量廣告、虛擬物品等業務創造收入,這些收入遠遠談不上穩定,更談不上正盈利,而且也很難覆蓋高昂的推廣成本、頻寬成本和主播簽約成本。

沒有盈利的花椒們,拿什麼錢來燒?說實話,心疼這屆投資人。

而真正的直播行業,還沒有搞清楚發展方向。

是“直播+”還是“+直播”

直播是個萬金油,既能賣面膜,又能籌資金,還能拉流量,誰都想來切一塊蛋糕。以花椒走的路線為例:

就在直播平臺紛紛發力短視頻的時候,短視頻平臺也在想著直播。前有美拍開通直播,最近有專注音樂短視頻的抖音開始內測直播功能,而八竿子打不著的大眾點評也上線“點評視頻”……

直播+電商、直播+遊戲、直播+社交、直播+短視頻、直播+教育……如今,直播能Plus任何事物。但是,真正的直播行業,卻迷失在風中,成了一個大染缸,成了被Plus的角色。

在央財、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舉辦的“厲害了我的國•中國電商扶貧行動”,在花椒等直播平臺走一遭,就是“直播+農業新模式”;

在高考以後,邀請6位高考狀元分享學習,就被稱為“直播+教育新模式”;

與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合作,邀請導師學員開播,直播《中國新歌聲》的幾場城市海選賽,參與幾場演唱會付費直播,就是“直播+IP新模式”。

……

講真,模式這東西,真的能這麼用?

而且決定“1+1=?”的人,肯定也是核心成員方,而不是萬金油來決定的吧,直播平臺還是只收個流量費、廣告費什麼的,還是擺脫不了狹窄的變現模式。

不過其實,讀娛君還是想問,為什麼不設在主播產地東三省,畢竟冬天來了,東北人也沒什麼事情幹。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投入1個億補貼短視頻內容創作者;那邊還沒半個月,28日映客就推出“10億內容合夥人”計畫;這邊一直播母公司一下科技聘請趙麗穎任職副總裁,李雲迪任職榮譽藝術顧問,TFBOYS作為首席未來官。那邊花椒就簽下範冰冰、張繼科成為花椒直播的“首席體驗官”和“首席產品官”。

這邊,一直播聯合時尚芭莎舉辦明星慈善活動,連創幾個第一;那邊花椒“巔峰之夜”大賽還沒收尾,就有10月9日開始的橫跨2017-2018,持續4個月的“鬥魚2017魚樂盛典”,接著花椒又來一場那邊花椒就放出號稱“直播界奧斯卡”的“花椒之夜”的各種所謂爆料,請來半個娛樂圈。

花樣式炒作,花椒依然還是被宣亞收購的映客以兩倍姿態給pk了。

這一次次的燒錢,燒的都是真金白銀。

但目前的直播平臺主要通過流量廣告、虛擬物品等業務創造收入,這些收入遠遠談不上穩定,更談不上正盈利,而且也很難覆蓋高昂的推廣成本、頻寬成本和主播簽約成本。

沒有盈利的花椒們,拿什麼錢來燒?說實話,心疼這屆投資人。

而真正的直播行業,還沒有搞清楚發展方向。

是“直播+”還是“+直播”

直播是個萬金油,既能賣面膜,又能籌資金,還能拉流量,誰都想來切一塊蛋糕。以花椒走的路線為例:

就在直播平臺紛紛發力短視頻的時候,短視頻平臺也在想著直播。前有美拍開通直播,最近有專注音樂短視頻的抖音開始內測直播功能,而八竿子打不著的大眾點評也上線“點評視頻”……

直播+電商、直播+遊戲、直播+社交、直播+短視頻、直播+教育……如今,直播能Plus任何事物。但是,真正的直播行業,卻迷失在風中,成了一個大染缸,成了被Plus的角色。

在央財、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共同舉辦的“厲害了我的國•中國電商扶貧行動”,在花椒等直播平臺走一遭,就是“直播+農業新模式”;

在高考以後,邀請6位高考狀元分享學習,就被稱為“直播+教育新模式”;

與第二季《中國新歌聲》合作,邀請導師學員開播,直播《中國新歌聲》的幾場城市海選賽,參與幾場演唱會付費直播,就是“直播+IP新模式”。

……

講真,模式這東西,真的能這麼用?

而且決定“1+1=?”的人,肯定也是核心成員方,而不是萬金油來決定的吧,直播平臺還是只收個流量費、廣告費什麼的,還是擺脫不了狹窄的變現模式。

不過其實,讀娛君還是想問,為什麼不設在主播產地東三省,畢竟冬天來了,東北人也沒什麼事情幹。

*本文為讀娛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