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歐洲鋸木場,君主立憲制國家典範,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制度

挪威、瑞典、芬蘭地圖

瑞典位置地圖

瑞典行政區劃圖

瑞士地形圖

瑞典(Sweden), 全稱瑞典王國(瑞典語Konungariket Sverige), 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 北歐五國之一, 首都為斯德哥爾摩。 西鄰挪威, 東北與芬蘭接壤, 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 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 於西南通過厄勒海峽大橋與丹麥相連。 瑞典於1995年加入歐洲聯盟。

“瑞典”一詞來自瑞典語“安寧的王國”的意思。 國名來自瑞典的起始地區(今瑞典中部)。 別稱:森林王國、湖泊王國、歐洲鋸木場、北歐雪國、禁酒王國。

【地理】

瑞典地形狹長, 南北長1574公里, 海岸線長7624公里;東西最寬僅500公里, 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 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歐洲國家面積排名第五位。 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 可耕地比率約占7.0%。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 從地理上分成三個大的地區, 北部為諾爾蘭高原, 山嵐起伏, 大片遼闊的森林;斯韋阿蘭位於中南部, 多為平原或丘陵, 湖泊約9萬個;最南部為約塔蘭,

由斯莫蘭高地和肥沃的斯科訥平原組成。 大約有15%的瑞典國土位於北極圈以北。 哥得蘭島和厄蘭島是瑞典最大的島嶼;維納恩湖、韋特恩湖和梅拉倫湖是瑞典最大的湖泊。

【歐洲伐木場】

鐵礦、森林和水力是瑞典三大資源。

森林覆蓋率為54%, 蓄材26.4億立方米。 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重要, 除木材原料出口外, 還建立了龐大的紙漿、造紙、傢俱、林產化工等配套深度加工工業部門, 其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最前列。 其中針葉樹木產品的出口額居世界第二, 紙漿出口居世界第三, 紙業出口居世界第四。 同時政府注重環境保護, 每年的採伐量不超過自然生長量, 使得瑞典森林覆蓋率長期保持穩定。

【人口】

987.5萬人(2016年)。 全國90%的人口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區,

84%的人口居住在只占國土面積1.3%的城市裡。 斯德哥爾摩、哥德堡和瑪律默是瑞典人口最密集的三大城市。 瑞典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平均壽命最長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約12%(110萬)的人口出生地不在瑞典, 16.7%(153萬)的人口是移民或移民的後代, 反映了北歐人口流動性高、早期勞工移民及後期的難民潮等現象。 移民多數來自芬蘭、土耳其、德國、丹麥、挪威、波蘭、伊朗、伊拉克和前南斯拉夫等國家。

官方語言是瑞典語, 屬印歐語系的北日爾曼語支, 又稱斯堪的那維亞語支, 與丹麥語及挪威語相近, 但發音與寫法均相異。 挪威人能夠輕鬆地理解瑞典語。 丹麥人也可以理解, 但比起挪威人稍微有一點難度。 反過來,這種情況對於講標準瑞典語的居民同樣存在:挪威語比丹麥語更易理解。2009年7月1日,新的語言法誕生,瑞典語成為瑞典的官方語言。瑞典語是否是官方語言曾在歷史上有爭議。瑞典國會在2005年把瑞典語訂為官方語言的議案沒能通過。瑞典語是瑞典“主要語言”(huvudspråk),而“少數族裔語言”(minoritetsspråk)包括芬蘭語、托爾訥河谷芬蘭語、薩米語(多種方言)、羅姆語和意第緒語。隨著貿易全球化,英語成為瑞典人最普遍的第二語言,大部分瑞典人還掌握其它一門甚至幾門,如西班牙語、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等。

【宗教】

11世紀之前,瑞典人信仰北歐的原始宗教,信奉阿薩神族的神靈,烏普薩拉神廟是瑞典的宗教中心。隨著11世紀血腥的基督教化,國家的法律也做了相應的修改,禁止信奉原始宗教,直到19世紀末期才廢止。1530年代宗教改革後,瑞典不再信奉羅馬天主教,新教的信義宗取而代之。18世紀後期,信奉猶太教和羅馬天主教等其它教派的信徒開始被允許在瑞典生活和工作。1951年,瑞典將宗教自由寫入了法律。

現在,大約75%的瑞典人屬於瑞典信義會,不過這個數字每年都在減少,定期去教堂的人也越來越少。據統計,瑞典人大約有27.5萬人屬於自由教會,在瑞典生活的移民中約有9.2萬人信奉天主教,10.萬人信奉東正教,50.萬人是穆斯林。穆斯林人口由於來自中東的移民暴增以及穆斯林家庭的超高生育率而不斷增加,也由此引起了穆斯林移民與本地居民之間的摩擦。

根據2005年歐盟民意調查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23%的瑞典人相信有神,53%的人認為有某種形式的精神力或生命力,23%的人不相信任何神、精神力或生命力。

【福利】

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後瑞典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項目從父母帶薪長期產假,到醫療保障病假補助,從失業保障和養老金,到義務教育,內容廣泛,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

作為高福利的一部分,瑞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行全部免費教育的國家,不僅從小學到大學畢業的各級學校均免收學費。1-5歲的孩子被送到公共幼稚園。

有學者認為這種斯堪的納維亞福利模式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一種模式,是一種混合經濟。瑞典的福利制度也因為歐洲經濟衰退而面臨困境,人口老齡化,年輕人缺乏就業積極性。這都是高福利國家普遍面對的問題,瑞典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增強經濟活力,完善制度。

國際助老會(HelpAge International)發表“2013年全球年齡觀察指數”(Global AgeWatch 2013 Index),針對全球91個國家高齡者的幸福度進行排名,瑞典排名第一。

【政治】

瑞典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最年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

瑞典議會實行一院制,共349名議員,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議會組織法規定,政黨在大選中需獲得全國選票的4%或一個選區的12%才能進入議會。

瑞典法院分三級:最高法院、6所中級(上訴)法院、72所初審法院,此外另設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終身法官組成。全國設國家檢察院、6個中級檢察院、38個區級檢察院和11個專司經濟犯罪的檢察院。國家檢察長由政府任命,設有獨立監察官,對議會負責,監督各級政府機構和官員。法院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個法院體系。行政法院與議會督導制度共同監督政府行政,是瑞典政治制度的特點。

【行政區劃】

瑞典1997年和1998年進行了2項省份合併,目前劃分為21個省(län)和290個自治市(kommun)。省長由國王任命;省議會則由選民選舉產生。瑞典省和地方縣市相對獨立,並無直接隸屬關係。

【歷史沿革】

九至十世紀時,瑞典地區發展出維京文化,以搶略、侵略、貿易、殖民等方式向東發展,受影響的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俄羅斯及黑海。

1397年,為了對抗強大的漢薩同盟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勢力,丹麥、挪威、瑞典三國在瑞典東南部的卡爾馬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由丹麥王室主導的卡爾馬聯盟,從此瑞典和挪威臣服于丹麥國王的統治,同時保留了王國的地位。但在聯盟時期瑞典人與丹麥人的衝突不斷發生。

15世紀起,瑞典人極力抗拒丹麥的企圖吞併。152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再次建立王權,瑞典從聯盟中獨立。挪威繼續則留在聯盟內,成為丹麥的一個政區,而瑞典的南部沿海地區仍在丹麥控制之下。

16世紀,瑞典經過幾次戰爭,打敗了丹麥、波蘭的軍隊,成為北歐的軍事霸權。在30年戰爭期間,瑞典加入新教陣營參戰,並派兵深入神聖羅馬帝國腹地。1648年,法國與瑞典聯軍最終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威爾登和不來梅。30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亞。1654至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1658年,瑞典從丹麥手裡收復了南部沿海的斯科訥、布勒金厄等地。1700年,俄國、丹麥、波蘭結盟與瑞典交戰,大北方戰爭開始。

1709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軍隊在今烏克蘭境內的波爾塔瓦被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擊潰,逃至奧斯曼帝國。俄國開始取代瑞典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的新興強國。1721年瑞典戰敗,喪失了波羅的海屬地及其軍事強國地位。利沃尼亞地區被併入俄國。

18世紀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俄國取代瑞典在歐洲的地位,1809年芬蘭更從瑞典分裂出來成為附屬於俄國的大公國。

1813年,瑞典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參加拿破崙戰爭。1814年1月14日,丹麥與瑞典簽訂《基爾條約》,丹麥將挪威割讓予瑞典。挪威乘機宣佈獨立並頒佈了憲法。瑞典對其發動戰爭,挪威被迫同意作為一個國家臣服于瑞典國王,結成挪威-瑞典聯盟。1905年,挪威脫離聯盟獨立。

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冷戰時期沒有向兩大陣營靠攏。瑞典不是任何軍事組織的成員,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1995年放棄中立國地位,正式加入歐盟。

反過來,這種情況對於講標準瑞典語的居民同樣存在:挪威語比丹麥語更易理解。2009年7月1日,新的語言法誕生,瑞典語成為瑞典的官方語言。瑞典語是否是官方語言曾在歷史上有爭議。瑞典國會在2005年把瑞典語訂為官方語言的議案沒能通過。瑞典語是瑞典“主要語言”(huvudspråk),而“少數族裔語言”(minoritetsspråk)包括芬蘭語、托爾訥河谷芬蘭語、薩米語(多種方言)、羅姆語和意第緒語。隨著貿易全球化,英語成為瑞典人最普遍的第二語言,大部分瑞典人還掌握其它一門甚至幾門,如西班牙語、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等。

【宗教】

11世紀之前,瑞典人信仰北歐的原始宗教,信奉阿薩神族的神靈,烏普薩拉神廟是瑞典的宗教中心。隨著11世紀血腥的基督教化,國家的法律也做了相應的修改,禁止信奉原始宗教,直到19世紀末期才廢止。1530年代宗教改革後,瑞典不再信奉羅馬天主教,新教的信義宗取而代之。18世紀後期,信奉猶太教和羅馬天主教等其它教派的信徒開始被允許在瑞典生活和工作。1951年,瑞典將宗教自由寫入了法律。

現在,大約75%的瑞典人屬於瑞典信義會,不過這個數字每年都在減少,定期去教堂的人也越來越少。據統計,瑞典人大約有27.5萬人屬於自由教會,在瑞典生活的移民中約有9.2萬人信奉天主教,10.萬人信奉東正教,50.萬人是穆斯林。穆斯林人口由於來自中東的移民暴增以及穆斯林家庭的超高生育率而不斷增加,也由此引起了穆斯林移民與本地居民之間的摩擦。

根據2005年歐盟民意調查機構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23%的瑞典人相信有神,53%的人認為有某種形式的精神力或生命力,23%的人不相信任何神、精神力或生命力。

【福利】

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後瑞典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項目從父母帶薪長期產假,到醫療保障病假補助,從失業保障和養老金,到義務教育,內容廣泛,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

作為高福利的一部分,瑞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實行全部免費教育的國家,不僅從小學到大學畢業的各級學校均免收學費。1-5歲的孩子被送到公共幼稚園。

有學者認為這種斯堪的納維亞福利模式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一種模式,是一種混合經濟。瑞典的福利制度也因為歐洲經濟衰退而面臨困境,人口老齡化,年輕人缺乏就業積極性。這都是高福利國家普遍面對的問題,瑞典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增強經濟活力,完善制度。

國際助老會(HelpAge International)發表“2013年全球年齡觀察指數”(Global AgeWatch 2013 Index),針對全球91個國家高齡者的幸福度進行排名,瑞典排名第一。

【政治】

瑞典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作為國家象徵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最年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

瑞典議會實行一院制,共349名議員,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議會組織法規定,政黨在大選中需獲得全國選票的4%或一個選區的12%才能進入議會。

瑞典法院分三級:最高法院、6所中級(上訴)法院、72所初審法院,此外另設28所行政法院。皇家最高法院由16名政府任命的終身法官組成。全國設國家檢察院、6個中級檢察院、38個區級檢察院和11個專司經濟犯罪的檢察院。國家檢察長由政府任命,設有獨立監察官,對議會負責,監督各級政府機構和官員。法院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個法院體系。行政法院與議會督導制度共同監督政府行政,是瑞典政治制度的特點。

【行政區劃】

瑞典1997年和1998年進行了2項省份合併,目前劃分為21個省(län)和290個自治市(kommun)。省長由國王任命;省議會則由選民選舉產生。瑞典省和地方縣市相對獨立,並無直接隸屬關係。

【歷史沿革】

九至十世紀時,瑞典地區發展出維京文化,以搶略、侵略、貿易、殖民等方式向東發展,受影響的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俄羅斯及黑海。

1397年,為了對抗強大的漢薩同盟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勢力,丹麥、挪威、瑞典三國在瑞典東南部的卡爾馬舉行會議,決定成立由丹麥王室主導的卡爾馬聯盟,從此瑞典和挪威臣服于丹麥國王的統治,同時保留了王國的地位。但在聯盟時期瑞典人與丹麥人的衝突不斷發生。

15世紀起,瑞典人極力抗拒丹麥的企圖吞併。152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再次建立王權,瑞典從聯盟中獨立。挪威繼續則留在聯盟內,成為丹麥的一個政區,而瑞典的南部沿海地區仍在丹麥控制之下。

16世紀,瑞典經過幾次戰爭,打敗了丹麥、波蘭的軍隊,成為北歐的軍事霸權。在30年戰爭期間,瑞典加入新教陣營參戰,並派兵深入神聖羅馬帝國腹地。1648年,法國與瑞典聯軍最終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戰爭結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領土前波美拉尼亞、維斯馬、威爾登和不來梅。30年戰爭後,瑞典在波羅的海的勢力達到頂峰。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亞。1654至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1658年,瑞典從丹麥手裡收復了南部沿海的斯科訥、布勒金厄等地。1700年,俄國、丹麥、波蘭結盟與瑞典交戰,大北方戰爭開始。

1709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的軍隊在今烏克蘭境內的波爾塔瓦被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擊潰,逃至奧斯曼帝國。俄國開始取代瑞典成為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的新興強國。1721年瑞典戰敗,喪失了波羅的海屬地及其軍事強國地位。利沃尼亞地區被併入俄國。

18世紀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後俄國取代瑞典在歐洲的地位,1809年芬蘭更從瑞典分裂出來成為附屬於俄國的大公國。

1813年,瑞典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參加拿破崙戰爭。1814年1月14日,丹麥與瑞典簽訂《基爾條約》,丹麥將挪威割讓予瑞典。挪威乘機宣佈獨立並頒佈了憲法。瑞典對其發動戰爭,挪威被迫同意作為一個國家臣服于瑞典國王,結成挪威-瑞典聯盟。1905年,挪威脫離聯盟獨立。

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冷戰時期沒有向兩大陣營靠攏。瑞典不是任何軍事組織的成員,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1995年放棄中立國地位,正式加入歐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