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聚焦」光明日報丨當“幸福來敲門” 青島創新推出獨居老人探視服務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 分享內容到朋友。

“閆阿姨, 我今天帶了4瓶, 下次再帶3瓶, 您每天記得喝, 乳酸菌對身體好!”每週一和週四下午3點左右, 34歲的劉玉雷會準時敲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長興路某社區702的房門。 聽到敲門聲, 72歲的獨居老人閆奎英會趕緊打開家門, 拽著劉玉雷的手, 把他迎進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我國老年人口增加很快, 老年服務產業發展還比較滯後。 要完善制度、改進工作, 推動養老事業多元化、多樣化發展,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伴隨著中國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凸顯, 建立更加完善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也日益迫切。

“‘幸福來敲門’是我們對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一種探索。 ”青島市市北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君基表示, 很多獨居老人之所以大門緊閉,

是因為缺乏精神交流, 沒有打開“心門”。 “幸福來敲門”首先要敲開老人的“心門”, 只有打通這“最後一米”的距離, 才能把老人從門裡面拉到門外來, 讓他們體會到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獨居老人的“痛點”

資料顯示,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以青島為例, 截至2016年年底, 全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有168.5萬,老齡化率達到21.3%, 全市空巢化率達到56%, 是老齡化問題比較突出的城市之一。 一方面, 產業化養老供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 調查顯示, 85%以上的老人都有居家養老的意願。 基於以上原因, 城市裡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而獨居老人不僅子女離家, 而且喪偶, 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勢的群體, 也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苦與痛。

“大爺, 您怎麼了?”2017年9月初,

為了推介“幸福來敲門”活動, 青島市遼源路街道佳木斯路社區副書記王婧打開了86歲獨居老人劉德泉的家門, 發現劉德泉一個人躺在床上, 已經處於半昏睡狀態。 王婧趕緊聯繫救護車將老人送到醫院。 醫生檢查後發現, 劉德泉在幾天前摔了一跤, 腿摔骨折了, 自己以為沒啥事, 就沒好意思麻煩別人, 結果因耽誤治療發起了低燒。

“白天在日間照料中心過得挺樂呵的, 最怕晚上回到家, 子女都不在身邊, 一個人睡覺的時候突發疾病或者出點什麼意外, 可能就啥也不知道了。 ”81歲的劉蘭香獨居在青島泰州二路附近, 她說現在不愁吃不愁穿, 就是擔心自己突然生病。

“城市獨居老人最大的問題首先是精神孤獨, 與外界缺乏交流、沒有呼應。 ”青島市社科院研究員、老年學會副會長劉同昌告訴記者, 他們調研過不少獨居老人, 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內心孤獨”那一項打了勾。 另外, 收入偏低、生病無人知、與現代社會溝通不暢等也是獨居老人普遍存在的“痛點”。

構建以社區為單元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社會化養老機構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而且傳統觀念下, 老人們更願意在熟悉的環境裡終老, 因此, 構建以社區為單元的居家養老模式是非常符合中國國情的。 ”青島科技大學社工系主任徐從德認為, 以社區為單元的居家養老模式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專業化的社工和配套的醫生、護理人員、居委會團隊等各個組織的協同發展, 還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 比如出臺社區居家養老的整體方案、相關條例、評估監督機制等等。

“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我們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夠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形成以社區為單元的一幫一、多幫一、多幫多的互助養老體系。”王君基說。

“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我們希望每個老人都能夠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形成以社區為單元的一幫一、多幫一、多幫多的互助養老體系。”王君基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