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蔣友柏說奉化的魚都是逆流而上的 大咖在奉化“最美一餐”吃什麼?

不一樣的開場, 一樣的用心

“小時候接受的教育, 奉化溪口的魚都是逆遊而上的, 所以這次我在會場的設計中專門運用到魚的設計理念”。

(最美的一餐現場)

平均一兩個月都要來奉化一次的蔣友柏談起對寧波的全域旅遊, 他更相信, 美景是不可取代的, 而這種美應該更多的去運用。 “把寧波全市的旅遊景點串起來, 這樣更有吸引力, 會產生更多的故事。 ”

(最美的一餐要開始咯)

竹林, 生絲, 活木, 魚鳥, 細枝末節處的用心, 來自杭州的王鵬鋮將蔣友柏設計的圖案, 生動運用在製作屏風的歐根紗上。

(現場餐具)

因為這次的歐根紗沒有處理過, 保留了歐根紗的特色, 所以質地較硬, 很適合運用在屏風的設計中。 作為綃的一種, 歐根紗極其珍貴。

(現場圖)

據王鵬鋮介紹, 臺灣著名的精品服飾設計師夏姿陳, 在她的設計中也大量採用了歐根紗的面料來製作她的作品。 姚晨、楊紫瓊,名媛Olivier Palermo,名模秦舒培、奚夢瑤, 娛樂圈的多位明星曾為她的作品遠赴歐洲捧場。

(很多明星都在為夏姿陳打call)

這次最美的一餐利用屏風營造古色古香的氛圍,

歐根紗的功勞不容小覷。 也因為細節處的獨具匠心, 我們看到了晚宴現場, 兩側鳥語花香屏風, 中間長行餐桌所組成的“中”字, 處處用心, 此謂“最美的一餐”。

(晚宴門口——武嶺大禮堂門口)

不一樣的味道, 一樣的歡聚

冬日暖風和煦, 暮色漸臨, 武嶺學校大禮堂前已經做好了迎接老朋新友的準備。

(從白天到黑夜的準備工作)

“雪竇素錦”是“最美一餐”裡先上桌的冷菜,主要原料有花生、木耳、黃花菜、麵筋。

(奉蜆早筍)

“我們平時熟悉的烤菜,是家常菜,家裡也能經常吃。”葛喜遙說,選用這個菜作為第一個菜,是讓大家到奉化有家的溫馨感覺。命名時,使用了奉化著名的景點雪竇山,增加了這個菜的意境。

(金魷伴蔥)

值得一提的是,溪口瓣豆。瓣豆取它的諧音,在台語中表示大請客。“剛入座,聊天中,吃瓣豆是很好的選擇。

(溪口瓣豆)

一桌地道的菜除了材料好,做法也得講究。”葛喜遙介紹,先把蠶豆過水暴熟,再下油鍋炸。

(桂人圓滿)

“需要注意的是油溫一定要低,兩成至三成熟,養1個小時左右才能撈出晾涼,這樣才能從裡到外的酥脆。”

(武嶺金條)

這次盛豆的容器也別有心意,使用的紙來自奉化棠雲村,穿村而過的溪水和綿綿不盡的竹山為優質的紙提供了原料。

(醜牛對面)

不一樣的對話,一樣的回憶

在最美餐桌前,大家在觥籌交錯間話過去言未來,今天的對話與昨天的回憶,都在這一瞬間串聯起來。

(晚宴現場)

談及寧波印象,劉漢林說,多年前他曾去過天一閣、上過雪竇山,對寧波的印象一直很好,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廚師劉漢林)

他喜歡看書,特別提到所下榻的溪口酒店,有間書屋。“我翻閱了裡面藏書,看了很多關於民國的事,昨天晚上,還在一本介紹蔣家事蹟的書裡,找到關於蔣氏食譜的內容。”劉漢林談到食譜,眉角飛揚。

(蔣友柏在宴會現場)

最美的一餐,有美食,也有音樂,有故事,也有靈魂的碰撞。

(氣氛大師汪文偉)

“一切跟著自己的情緒,根據現場的心情和空間去即興發揮。”氛圍大師汪文偉簡單一席話,一塊粗布,一把木吉他;脫去外套,席地而坐,為“最美的一餐”演奏此時最走心的音樂。

把抽象的感覺用藝術表達出真我。“來寧波演出已不是第一次,下個月我還來寧波,和李泉一起。”談及對寧波的印象,汪文偉更多的是在老外灘,因為這裡有太多屬於他的音樂記憶。

(現場圖片)

和汪文偉不同的是,從臺灣專門趕到奉化的何培鈞,作為天空的院子創辦人,談及對奉化的印象,民國風的建築讓他印象深刻。

“為了讓來的人停留的時間更長,機緣巧合下我開始了做民宿行業,因為人和故事才是旅遊的真諦,需要時間去串聯”。這個想法和同來的外婆家餐飲創始人吳國平不謀而合。

來寧波已多次的吳國平,他對寧波的美食讚不絕口。“因為寧波有海,有湖,有旅遊資源,所以這裡的美食也是帶著人情味的。”

“旅遊一定是經過地貌到原料再到一種生活方式的演變”。摸著武嶺大禮堂門口的矮牆,這種人氣的溫度,被吳國平形容為“包漿”。

包漿是古玩行業專業術語,這種效果的光澤是通過歷史沉澱後留下的印記,也是通過人手才能磨合的感染力。人氣,讓旅遊更有活力,故事,讓旅遊更有表現力。

對比之前舉辦過的“最美的一餐”,浦睿文化的出品人陳墾很有感觸。

已出席過莫干山最美的一餐,陳墾很喜歡奉化留下的人文歷史,因為那是人與自然與歷史的結合,產生的火花更有激情。

“前面幾次都是直接在室外,更多的是和自然的接觸,這次能夠在武嶺大禮堂舉行,獨有的民國風味,還有這裡特殊的故事,很難得的機會。”

陳墾在活動正式開始前已經前往奉化的幾個標誌性旅遊景點遊覽過,對於奉化所留下的文化旅遊,武嶺中學的校訓“禮義廉恥”,感受深刻。

(棠雲紙 奉化特有)

在最後,每一位賓客都收到了一份由蔣友柏設計的特質伴手禮。一個用奉化當地特有的棠雲紙做的伴手禮,手工繪製水墨,手折魚,加上慈溪的越窯青磁作承托,鋪上奉化本地產藺草,寓意完美和靈動。

文 張晴/莫荏婷

攝 陳乙

(從白天到黑夜的準備工作)

“雪竇素錦”是“最美一餐”裡先上桌的冷菜,主要原料有花生、木耳、黃花菜、麵筋。

(奉蜆早筍)

“我們平時熟悉的烤菜,是家常菜,家裡也能經常吃。”葛喜遙說,選用這個菜作為第一個菜,是讓大家到奉化有家的溫馨感覺。命名時,使用了奉化著名的景點雪竇山,增加了這個菜的意境。

(金魷伴蔥)

值得一提的是,溪口瓣豆。瓣豆取它的諧音,在台語中表示大請客。“剛入座,聊天中,吃瓣豆是很好的選擇。

(溪口瓣豆)

一桌地道的菜除了材料好,做法也得講究。”葛喜遙介紹,先把蠶豆過水暴熟,再下油鍋炸。

(桂人圓滿)

“需要注意的是油溫一定要低,兩成至三成熟,養1個小時左右才能撈出晾涼,這樣才能從裡到外的酥脆。”

(武嶺金條)

這次盛豆的容器也別有心意,使用的紙來自奉化棠雲村,穿村而過的溪水和綿綿不盡的竹山為優質的紙提供了原料。

(醜牛對面)

不一樣的對話,一樣的回憶

在最美餐桌前,大家在觥籌交錯間話過去言未來,今天的對話與昨天的回憶,都在這一瞬間串聯起來。

(晚宴現場)

談及寧波印象,劉漢林說,多年前他曾去過天一閣、上過雪竇山,對寧波的印象一直很好,是一座有文化底蘊的城市。

(廚師劉漢林)

他喜歡看書,特別提到所下榻的溪口酒店,有間書屋。“我翻閱了裡面藏書,看了很多關於民國的事,昨天晚上,還在一本介紹蔣家事蹟的書裡,找到關於蔣氏食譜的內容。”劉漢林談到食譜,眉角飛揚。

(蔣友柏在宴會現場)

最美的一餐,有美食,也有音樂,有故事,也有靈魂的碰撞。

(氣氛大師汪文偉)

“一切跟著自己的情緒,根據現場的心情和空間去即興發揮。”氛圍大師汪文偉簡單一席話,一塊粗布,一把木吉他;脫去外套,席地而坐,為“最美的一餐”演奏此時最走心的音樂。

把抽象的感覺用藝術表達出真我。“來寧波演出已不是第一次,下個月我還來寧波,和李泉一起。”談及對寧波的印象,汪文偉更多的是在老外灘,因為這裡有太多屬於他的音樂記憶。

(現場圖片)

和汪文偉不同的是,從臺灣專門趕到奉化的何培鈞,作為天空的院子創辦人,談及對奉化的印象,民國風的建築讓他印象深刻。

“為了讓來的人停留的時間更長,機緣巧合下我開始了做民宿行業,因為人和故事才是旅遊的真諦,需要時間去串聯”。這個想法和同來的外婆家餐飲創始人吳國平不謀而合。

來寧波已多次的吳國平,他對寧波的美食讚不絕口。“因為寧波有海,有湖,有旅遊資源,所以這裡的美食也是帶著人情味的。”

“旅遊一定是經過地貌到原料再到一種生活方式的演變”。摸著武嶺大禮堂門口的矮牆,這種人氣的溫度,被吳國平形容為“包漿”。

包漿是古玩行業專業術語,這種效果的光澤是通過歷史沉澱後留下的印記,也是通過人手才能磨合的感染力。人氣,讓旅遊更有活力,故事,讓旅遊更有表現力。

對比之前舉辦過的“最美的一餐”,浦睿文化的出品人陳墾很有感觸。

已出席過莫干山最美的一餐,陳墾很喜歡奉化留下的人文歷史,因為那是人與自然與歷史的結合,產生的火花更有激情。

“前面幾次都是直接在室外,更多的是和自然的接觸,這次能夠在武嶺大禮堂舉行,獨有的民國風味,還有這裡特殊的故事,很難得的機會。”

陳墾在活動正式開始前已經前往奉化的幾個標誌性旅遊景點遊覽過,對於奉化所留下的文化旅遊,武嶺中學的校訓“禮義廉恥”,感受深刻。

(棠雲紙 奉化特有)

在最後,每一位賓客都收到了一份由蔣友柏設計的特質伴手禮。一個用奉化當地特有的棠雲紙做的伴手禮,手工繪製水墨,手折魚,加上慈溪的越窯青磁作承托,鋪上奉化本地產藺草,寓意完美和靈動。

文 張晴/莫荏婷

攝 陳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