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消滅“地溝油”,山東省科學院的這項“黑科技”厲害了!

◆導報記者 王偉 濟南報導

作為畜禽養殖第一大省, 2016年山東省畜禽總存欄合計9490萬個標準豬單位, 畜禽飼養總量達26億頭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作為該專案相關負責人的郭凱透露, 這項技術落地後, 廢棄畜禽運達當天就能在生產線上處理完畢, 不僅零污染, 還能生產出高品質的氨基酸肥料, 經濟效益可觀。

不容忽視的環境風險

據悉, 深埋法、焚燒法、化制法、堆肥法、生物降解法、鹼化或酸化水解是國際上病死動物處理的6種主要工藝。 在政府的引導下, 山東省已經初步形成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規模。

根據規劃, 截至2016年底, 已建和規劃建設無害化處理廠91個, 形成了3種主流無害化處理工藝:高溫高壓化制工藝都對肉骨粉有嚴格的規定:肉骨粉為包括骨在內的哺乳動物組織的提煉產品, 但不包括血液、毛髮、蹄、角、皮革廢料、糞便、胃和瘤胃內容物, 不得來源於病死動物。

處理廠運營不容樂觀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 當前全省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的運營情況並不容樂觀。

資料顯示, 截至2016年10月, 全省建成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企業42家, 部分建成企業處於非運行狀態。 雖然全省根據養殖規模和行政區縣設置了合理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點, 但是由於各地養殖水準和種類的差異, 造成了病死畜禽量和處理規模的不協調,

部分企業出現“斷頓”現象。

“病死畜禽處理企業實際投資800萬-1200萬元, 如果不能達到處理量的80%, 企業難以在3-4年內回收投資成本。 同時由於生產設備採購、廠房設計不合理, 以及企業資金存量等問題, 造成部分處理廠處於停產狀態。 還有些地方則由於種種原因無害化處理廠沒有企業投資建設。 ”郭凱介紹。

他舉例表示, 以日照為例, 規劃在嵐山區、莒縣、五蓮縣建設3個處理廠, 現在莒縣處理廠因環保不達標處於關停狀態, 五蓮縣處理廠正處於規劃設計中, 僅有嵐山區1家處理廠運行良好。 棗莊市滕州無害化處理廠由2015年推遲到2016年才完成建設。 臨沂沂水無害化處理廠由於資金鏈斷裂, 現正轉手由其他企業接收。

“硫酸水解法”未增加成本

在對各種市場狀況和企業運營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調查之後, 研究團隊意識到, 要從根本上避免肉骨粉流入飼料行業這一難題, 並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生產有機肥不失為根本解決途徑。

“硫酸水解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已成為農業部最新發佈的農醫發[2017]25號文《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新增的處理方法之一。 “這套硫酸水解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工藝, 每100公斤新鮮病死畜禽能生產出27—30公斤的氨基酸、脂肪以及3公斤左右的礦物質, 處理過程沒有一滴廢水、廢氣、廢物排出, 真正實現了零污染處理。 ”郭凱介紹。

同是“酸解法”, 國內普通的酸解工藝多是利用動物毛髮、趾甲等通過鹽酸高溫水解,

提取其中的胱氨醯和精氨酸, 主要是醫藥用途。 存在的問題是, 不能處理動物屍體, 提取後的殘渣(液體)使用氨水中和酸鹼度, 但是由於使用鹽酸水解, 其中含有大量的氯離子, 對植物、作物生長發育有害。 而這項“硫酸水解法”則使用硫酸水解動物屍體、毛髮等, 避免了氯離子對土壤的污染, 而且產出的氨基酸液體可以用於有機肥生產。

更重要的是, 相比其他工藝, “硫酸水解法”的處理工藝並沒有增加成本。

“根據測算, 我省病死畜禽如果全部生產氨基酸肥, 產量可達120萬噸/年。 我省設施蔬菜面積1300萬畝, 使用氨基酸肥130萬噸(100公斤/畝/年), 可消化這些產量, 100公斤氨基酸肥售價約170元, 按增產6%計算, 每畝地可為用戶增加600元收益。 ”郭凱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