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兒腦癱怎麼辦,怎麼正確治療小兒腦癱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說起腦癱我們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它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病, 患病後患兒會有一些的生長發育障礙, 給孩子、家長以及整個家庭都帶來了很大的痛苦, 面對小兒腦癱的發生, 家長一定要積極的進行治療。 可是怎麼正確治療小兒腦癱呢?下面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吧。

小兒腦癱一般會使用手術方法治療。 麻醉與切口:全身麻醉, 採用氣管內插管氣體麻醉, 術中不用肌松劑, 便於神經閾值電刺激時觀察肌肉運動情況。 術中採取俯臥頭低位, 腹部用矯形架墊高, 以減少腦脊液丟失;採用屈髖60°, 屈膝45°位。 雙下肢放置於器械台下, 以便於觀察。 切口處兩側椎板外注射含腎上腺素的生理鹽水, 以免術中切口內滲血。 按術前手術計畫, 通常在腰5、腰2下部腰3上部, 椎板中央做1cm寬縱形骨槽的方法,

行跳躍式椎板切除, 保留小關節。 進入椎管後, 在切開硬膜前先抽出15ml腦脊液做貯備, 待術畢關閉硬膜後再注回硬膜腔內。

脊神經後根標記:切開硬膜, 以椎間硬膜孔為線索, 神經根在其椎板下出椎間孔, 一般腰5神經根在腰5椎板下出椎間孔,

且較粗大。 而後找骶1, 向上能找到腰4神經根, 必要時做腰4椎板下部分切除。 在腰2、腰3切開棘上、棘間韌帶, 除部分上下椎板開窗, 切開硬膜, 也可找到腰2、腰3神經根, 有時可通過牽拉來判斷是腰3還是腰4神經根。 脊神經後根直徑較粗, 表面血管少, 靠近背側, 後根與前根尚有自然束膜, 能順利分離。 當神經根出現變異或無法區別時, 可在鉤出的神經束做彈撥試驗, 觀察支配肌肉收縮活動情況, 以防誤傷神經前根, 對後根分別用細橡皮條標記。 頸部脊神經後根排列清晰, 但牽拉度小, 易損傷, 術中需特別小心。

電刺激方法與脊神經後根切斷量:將標記的神經後根用細手術分離鉤分成3~5束後, 選用神經閾值電刺激儀, 分別用電刺激鉤刺激各小束,

觀察其支配肌肉的活動情況。 支配的肌肉擴展範圍廣, 該神經小束的刺激閾值低, 興奮性高。 將該神經小束切除約0.5~1.0cm。 各後根切除的比例:一般肌張力Ⅲ級以上切斷50%, 有病理反射的切斷50%, 肌張力Ⅱ級左右的切除30%, 腰3、腰4切斷30%左右, 以保證股四頭肌肌力。

脊神經後根切斷後, 仔細整理神經束在椎管內的排列, 清除血凝塊。 用5-0號無損傷線連續鎖邊縫合關閉硬膜, 硬膜內回注貯備的腦脊液。 硬膜外注以玻璃酸鈉(透明質酸鈉)或將周圍有血供的脂肪蓋上, 以防粘連。 另外一側做引流管切口, 置負壓引流管1根引流1天。 術後給予激素及預防性抗生素應用, 連續給藥3天。 霧化吸入3天, 每天2次, 以防喉頭水腫。 術後第3天起行各種床上被動、主動功能訓練, 包括股四頭肌、內收肌、小腿肌群的訓練。 2周拆線, 3周坐起, 4周下地。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