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寧海民宿 一個關於“人”的鄉村振興計畫

2017-11-17 08:16 | 浙江新聞用戶端 記者 陳醉 通訊員 陳雲松

不知穿過多少個村, 翻過多少座山, 拐過多少道彎, 從寧波出發自駕用了近2個小時, 一個藏在甯海王幹山上遙遠偏僻的山村到了。

今年6月初, 從新加坡留學回來的90後寧海小夥蔣航凱剛到這裡時, 全村只住著十七戶人家, 屋子破敗, 山村寂寥。

短短三個月時間, 他給兩幢破敗的農房刷白了牆面, 鋪起了鵝卵石小道, 配上木材和竹子裝飾, 便有了拾貝、海歸、鷺溪等極具文藝氣息的9個房間, 一個月營業額破十萬元。

知識青年的回歸, 啟動的是鄉野的熱情。 住了大半輩子的村民恍然大悟,

老房子能賣錢。

於是乎, 一場激烈的化學反應開始在像王幹山村村民這樣傳統農民的內心湧動。

前童古鎮的第一家民宿“前童驛事”就建在老童家隔壁。 老童一開始不以為然, 琢磨著:“老房子, 任怎麼折騰都還是老房子, 誰會稀罕?還不如像他一樣, 舊外牆裝上閃亮的鋁合金, 實用!”

可老童發現, 接下來的一切都超出了他多年的“經驗值”, “前童驛事”一間房竟賣到五六百一晚上, 還供不應求。 古樸甚至有些舊舊的老房子, 空氣中都飄著食材香味的日子等等, 都讓遊客著迷, 老童開始重新審視那些他曾不在乎的鄉土風情, 以及他的農村。

“能幫我的老房子也改造一下嗎?”

老童主動拆掉了曾被景區管理者勸說多次、要他拆除的鋁合金門窗,

還學著民宿規範和經營之道。

有人說, 和民宿的相遇, 是與它背後的主人或是設計師結識:始于顏值, 陷於才華, 忠於人品。 在這個意義上, 民宿打造更是一項宏大的“塑人工程”, 它讓越來越多像老童這樣的鄉野百姓意識到老房子以及它所承載的鄉村文明的價值,

從而重塑鄉村自信。

資料顯示, 前童21家精品民宿中, 外來資本、工商資本只占了三家, 其餘都是當地老百姓開的民宿。 而寧海全縣248家民宿(農家樂), 超過八成是當地農民自主興辦的, 帶動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0%。

這說明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原先一直認為深山裡的農村奔小康只有一條路, 即離開大山走岀去闖蕩市場。 而民宿經濟興起改變了這個結論。 都市里的市場需求同綠水青山相對接, 深山老林也可以形成旺盛的市場。

甯海桑洲鎮南嶺村曾一窮二白, 只有一片“空了心”的老房子。

去年3月份, 這裡的一家民宿開業, “破舊老宅”發展成“美景古宅”, 一產和三產高度融合, 農民有了財產性收入,

民宿游成為農民創業性的經營收入。 一年多來, 全鎮已建成民宿十餘家, 合計年產值在100萬元以上。

當下, 你再走進桑洲鎮, 許多老百姓會跟你大談這裡會有轎辰集團的農場, 他們家家戶戶會當上“認養農田”的主人, 他也會告訴你, 山上的房車露營項目又給他們帶來多少客源……

民宿催動下的農民, 話題與視野, 都不再是腳下的“一畝三分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