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漿糊”一搗,是非顛倒

湖南沅江殺師案, 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引發人們的諸多議論。

中國式思維, 幾乎就是“搗漿糊”。 在殺師案的鮮血中, 輿論就在喋喋不休地“搗漿糊”, 而且一些專家學者也參與其中津津樂道地“搗漿糊”。

“搗漿糊”, 有中式思維, 也有西式思維, 當然更多的是中西結合。

中國式“搗漿糊”的重要思維手段, 就是所謂的“辯證地看問題”。 議之于殺師案, 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 首先也承認, 學生殺老師不對。 然後, 話鋒一轉, 轉而分析老師的問題。 分析來分析去, 問題都在老師身上。 幾乎就是說, 老師被殺, 都是自找的。

這種分析套路, 非常普遍。 只要學生出問題, 都能歸罪於老師。 即使是老師是受害方, 被學生打, 被學生殺, 都只能怪老師。

因為傳統文化中的“辯證法思維”, 是如此的深入人心, 這“搗漿糊”的功夫, 人們可以熟練掌握。 這漿糊一搗, 事情的是非對錯, 就被搗得一塌糊塗。

“搗漿糊”的西式思維, 就是搬用一些西方現代文明中的概念, 比如平等呀, 尊重呀, 多元化之類的。 這類“搗漿糊”更多的表現為專家學者的言論。

在論及殺師案中, 我們可以看到, 一些人揮舞“平等”的大棒, 指責師生關係中, 老師缺少平等意識, 動輒對學生要求這要求那,

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

實在難以理解, 不是老師對學生提出要求, 難道要由學生來指揮老師做這做那嗎?

所謂師生平等, 很大意義上是指人格平等, 師生間能夠各方面平等嗎?

比如, 老師比學生的知識更豐富, 這就不平等。 總不能為了平等, 要求師生在知識水準上一樣吧?

當然, 也有些老師很會賣乖, 會裝出一副與學生在知識水準上平等的樣子。 我就看到一個小學老師在公開課上, 哄學生說:哎呀, 你真聰明, 這個題目老師都不會做, 你給做出來了。 哄得學生一臉的得意。 而這種假裝與學生的知識水準“平等”, 即使是哄和騙, 也被認為是教學機智, 符合現代文明的平等理念。

在討論殺師案時, 也有專家高舉“尊重”的大旗, 說學生雖然有考重點大學的成績, 但人家就願意考三本, 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 因為“受教育者已經日益多元化”。

這話, 看起來很有道理, 牛不喝水強按頭, 是不行的。 只是, 不知教育專家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如果教育專家的孩子, 有考重點大學的成績,

是否會“尊重”孩子高三玩一年, 順著孩子的意考個三本?

在專家“搗漿糊”的言論中, 老師催促孩子拼搏進取, 倒成了老師不“尊重”學生“選擇”的罪過?

中式“搗漿糊”, 與西式“搗漿糊”, 還可以結合起來, 搞出更多的“搗漿糊”的花樣。

總而言之,在殺師案的鮮血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搗漿糊”言論。概而言之,就是老師不對。基本指向就是,老師活該被殺。

總而言之,在殺師案的鮮血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搗漿糊”言論。概而言之,就是老師不對。基本指向就是,老師活該被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