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農村,老人常說:“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什麼意思?

生活在農村, 會經常聽到上了歲數的老人說一些農村諺語, 作為口頭文學基本形式之一的諺語, 是一種非常簡短精粹的大眾的文學語言, 有的諺語往往能夠反映生活的現象, 能夠表達大家的思想感情和經驗智慧, 從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在極其簡短的語句中顯示出無限豐富的的內涵, 我國的民間諺語, 數量多到無法估計, 內容實質上大都是通俗易懂, 富於教育意義的口頭箴言,。

在我們國家, 常見的諺語, 是民間集體創造, 廣為流傳, 言簡意賅, 並且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 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綜合, 根據諺語的內容, 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認識自然和總結生產經驗的諺語, 第二類就是認識社會和總結社會活動經驗的諺語, 還有一類是總結生活經驗的諺語。

說到今天的這句諺語, “百里不販樵, 千里不販糴”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出自司馬遷的《史記》, 說的是, 不到百里之外去販運薪柴, 不到千里之外去販運糧食。 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買賣貨物不能捨近求遠, 價值較低的商品更是如此, 應力爭降低成本。 道出了流通成本與利潤成反比這一商業規律。

諺語是對生活的提煉, 是廣大勞動人民從生產, 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和方法。 “百里不販樵, 千里不販糴”在《史記》中就已經被引用, 這說明它出現在西漢時期, 甚至更早, 是當時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總結。 瞭解和分析它, 甚至可以瞭解到古代的經濟。

這樣一句看似簡單的諺語之後, 蘊含的可不僅僅是它表面的意思。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文化的沉澱, 諺語作為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彙集了人們對生活的感悟和改造自然的靈感, 多聽些老人的俗語諺語, 多聽聽老人的教誨, 對於人生或許是另外一種感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