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發出警報:傳染病猩紅熱猖獗!廣東也進入高發期

大件事!

有一種古老的傳染病疫情爆發!

11月13日, 香港政府發出新聞公報,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呼籲家長、學校和院舍及醫護人員提高警覺,

預防小孩感染猩紅熱, 因為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猩紅熱。

▲顯微鏡下的猩紅熱

進入11月份以來, 猩紅熱變得更加猖獗。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 猩紅熱在香港一般呈現季節流行, 一般在5-6月及11-3月期間比較活躍。

監測資料顯示, 香港近期猩紅熱呈報個案有顯著增加,

2017年10個月以來, 共接獲的猩紅熱呈報個案達1682宗。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回應:10月中旬以來, 廣東全省猩紅熱報告病例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 當前本省已進入猩紅熱流行高峰期, 學校、托幼機構等兒童聚集的集體單位應特別注意做好猩紅熱防控工作。

猩紅熱是什麼?

對很多人而言, 猩紅熱是一個遙遠而古老的詞語, 但實際上, 它至今仍活躍在孩子們的身邊。

1833年, 一個患上猩紅熱的女性

猩紅熱是由A群溶血性鏈球菌(也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 預後良好, 少數患者可出現變態反應性心、腎、關節的損害, 極少數引起死亡。

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也可以通過接觸病人污染過的食物、玩具、手巾、衣被等傳播。

怎樣判斷?“草莓舌”!

主要臨床症狀:

發熱感冒、咽頰炎、全身彌漫性紅疹,

可伴有草莓舌、楊梅舌、口周蒼白圈和疹後脫屑等。

猩紅熱的主要發病人群:

以2~10歲兒童為主。 在托幼機構和小學等集體單位可出現聚集性甚至暴發疫情。

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損害心臟!

猩紅熱紅疹一般一周內可消退, 那是不是就能“自愈”沒事了?

省疾控專家指出:患猩紅熱後, 通常可獲得終身免疫, 僅有極少數的孩子由於感染細菌類型的不同而發生第二次猩紅熱。 孩子患了猩紅熱, 必須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療, 早期注射足夠的青黴素, 可以縮短病程, 加快病癒。 目前, 由於青黴素的廣泛使用, 患病後症狀較輕的孩子已明顯增多, 一般在注射青黴素2天后, 皮疹即可消退, 體溫也逐漸下降, 但不可隨意停藥, 需要聽從醫生的囑咐繼續用藥1周, 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咽部紅腫消退才可停藥,切不可當成普通的感冒。

否則,體內的溶血性鏈球菌並未完全消滅掉,會引起起很多嚴重的併發症。

猩紅熱主要有3種併發症:

一是局部感染,表現為咽後壁膿腫、中耳炎、淋巴結炎;

二是出現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

三是導致免疫損傷,如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預防猩紅熱,家長應該這樣做!

少去密閉或擁擠區域!

沒有疫苗可預防猩紅熱。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以免受感染:

廣東省省疾控中心專家建議,市民和集體單位可通過三大方面預防猩紅熱:

1、家長和兒童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勤洗手。

2、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要提高警惕,積極落實預防控制措施

3、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高度重視,做好預檢分診工作,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直到症狀完全消失、咽部紅腫消退才可停藥,切不可當成普通的感冒。

否則,體內的溶血性鏈球菌並未完全消滅掉,會引起起很多嚴重的併發症。

猩紅熱主要有3種併發症:

一是局部感染,表現為咽後壁膿腫、中耳炎、淋巴結炎;

二是出現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

三是導致免疫損傷,如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預防猩紅熱,家長應該這樣做!

少去密閉或擁擠區域!

沒有疫苗可預防猩紅熱。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以免受感染:

廣東省省疾控中心專家建議,市民和集體單位可通過三大方面預防猩紅熱:

1、家長和兒童要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勤洗手。

2、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要提高警惕,積極落實預防控制措施

3、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高度重視,做好預檢分診工作,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