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寺街的水磨

路過今天的臨夏市華寺街時, 誰還能想起40多年前的面貌?

自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 華寺街就不斷地變化著, 如同我們的成長, 從童年、少年到青年。

到了80年代, 發展變化讓人高興的同時, 進入青年期的我禁不住回憶童年時的華寺街, 特別是水磨、水渠以及水磨下的那一片水灘。 這回憶一直持續著, 恐怕到老也不會消失。 仔細回想, 那水渠又叫磨渠河, 其實, 寬與深不過⒈5米, 就是渠怎麼叫“河”呢?那水灘面積不足2畝, 長著一些叢亂的水草, 且在灘邊有些垃圾, 儘管不多。 那水磨, 現在想來值得回憶, 但在當時它也很普通, 那時僅在八坊居民區內就有多個水磨。 水渠、水磨、水灘都那樣平凡, 童年時的生活又是那樣貧困, 按理不應該這樣揮之不去, 但是這種思緒剪不斷, 理還亂。

過去的河州人利用華寺街西高東低的地勢, 從西面的灌溉渠引來一些水, 正好在我家門前偏上處建了一處水磨, 建於清末, 還是民國時期, 我沒有作過考證, 可以肯定的是, 距今60年前已經建成。 回憶起水磨房, 它是在水渠下一頭建的像橋一樣橫跨兩岸的三間房, 除了房脊的瓦, 全是用木柱木板造的。 房中有架起的直徑一米左右的圓形石盤,

一盤靜止不動, 一盤在轉動。 磨房底下有磨輪, 磨輪中心凸出一根粗木柱, 直通房中的磨盤。 磨房前的渠與磨輪之間形成落差, 上口大、下口小, 似倒立三角形的木槽“水嘴”, 把渠水引到磨輪上衝動磨輪旋轉, 磨房中轉動的磨盤正是磨輪帶動的。 ……磨輪上濺起的潔白水花, 有點雄壯的水聲, 水嘴中流水的清亮和迅速, 磨輪前捕捉到的小白金魚, 以及磨房中發出的磨盤摩擦聲和磨房裡飄出的面香, 都是難以忘懷的。

在我還跳跨不過磨渠的時候, 磨渠和磨房對和我一樣大的兒童來說是危險的, 大人們禁止我們在磨渠中“游泳”, 我的父母因此沒少操心。 而小夥伴們時常偷偷下渠玩水。 齊腰深的水讓我們驚喜——原來渠水淹不了我們,

再加上逃脫父母監管的自由, 我們在水渠中快樂無比, 戲水的童真逗得路人微笑, 給他們貧困艱辛的生活中點起一絲快樂的漣漪。

至於磨房下的那片水灘, 在夏天, 大人們允許我們在其中䠀水, 涼涼腳而已。 灘中有不少水草, 都低低地, 也沒有好看的, 我們䠀水時水草纏在腳上挺不愉快的。 我家因這片水灘而養過水鴨。 水鴨從小到大, 沒喂過食, 它們自己在水灘裡覓食, 吃飽了就在水灘邊休息, 餓了再去覓。 忘不了那水灘, 是因為它的開闊, 在稠密的居民區中間少有這樣開闊的地帶。 另外, 那片水灘給了我們城鎮居民以身居鄉村的感覺。

如今華寺街的寬闊、喧鬧、高樓大廈, 讓人覺得曾經有過的真實顯得那樣不真實, 回憶它們似乎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我們的回憶透露著我們的希望, 誰不希望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 有草坪、有樹木、有花朵, 還有清亮的流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