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又到漫山遍野花海時:“深呼吸小城”裡的百姓故事

初春時節, 河北省遷西縣漫山遍野開滿了鮮花, 圖為來自京津的遊客賞花自拍。 付文昊 攝

中新網唐山4月4日電(記者 白雲水)每天步行4公里,

穿行于3季開花的燕山深處, 細數著自己年輕時栽下的漫山遍野已經開花的樹木, 張國華陶醉在時下盛開的幾萬畝梨花叢中。

張國華是河北省唐山市遷西喜峰口板栗合作社理事長, 尺把長的白鬍子“美髯公”形象讓人過目不忘。 而近幾年最讓他津津樂道的是, 他的家鄉河北省遷西縣連續2年獲得了中國北方少有的“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的美譽。

從2014年開始,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連續三年推選“百佳深呼吸小城”, 評價指標包括“五高一低”。 “五高”指的是森林與植被覆蓋率高、歷史年度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高、旅居活動區域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主要景觀區綠色度舒適度美感度高、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發展推動力度高等;“一低”指全境範圍灰霾災害天氣影響低。

“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是遷西這個純山區縣的真實寫照。 2014年和2015年, 該縣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 在中國, 獲得這個稱號的多為南方小城市比如江西婺源等地。

曾經是“礦老闆”的張國華,

從2003年開始, 望著滿目的青山被挖成了“馬蜂窩”異常心痛。 礦山挖完了怎麼辦?這個念頭促使張國華毅然與當時“富的流油”的鐵礦開始“決裂”, 將眼光瞄準了在當地民眾心目中最普通的板栗上來。

張國華的喜峰口板栗合作社就建設在抗戰期間舉世聞名的“大刀進行曲”誕生地喜峰口長城一隅。 他自豪地稱他的家鄉是一個“有山、有水、有城、有故事”的地方。 如今, 這個民間合作組織已經從十幾年前的110畝栗樹發展到現在擁有5萬畝“有機栗樹”的“龐大機構”。 “我們的‘有機板栗’絕對是無農藥、無污染、無化肥的, 這樣才能保護地貌、恢復生態。 ”

與張國華不同, 78歲的邵景利只是當地興城鎮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 記者見到這個不善言辭的老翁時,

他正拿著一根近4米長的綁有鐵鉤的臘木杆沿著流經這個小山村的400多米河道檢查巡視、打撈垃圾。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 是邵景利的“工作”時間, 20多年以來他手中的“工具”臘木杆已經換了一個又一個, 清淤工作卻從未間斷。 記者問他圖的什麼?他回答, 不圖什麼, 只圖個乾淨。

如今, 這個近八旬老翁義務清理河道的行為, 不但獲得了七裡八鄉百姓的稱讚, 也影響和帶動了一批有志於“讓河水更清澈、讓青山更綠”的農民紛紛加入到義務清淤的隊伍中, 當地政府授予邵景利“山城可敬老愚公”的美譽。

“‘山頂松槐戴帽、山間板栗纏腰、山腳瓜果李桃’這句祖輩相傳的當地民間諺語曾經讓我們自豪, 而如今我們又在為家鄉做錦上添花的工程。

”遷西縣東蓮花院鄉鄉長白金鑫站在3萬畝競相綻放的梨花花海中介紹說, 這裡是春、夏、秋三季有花盛開, 花鄉果巷, 綠野飄香的北方特色小城。

“為了治理污染, 我們這裡沒有一個洗浴場所。 為了漫山遍野的花海, 我們將‘冒煙的、排汙的、對山體有破壞的專案’一律拒之門外。 ” 白金鑫如此表示。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