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品味清明|軟糯青團艾草香

“寒食春過半, 花穠鳥複嬌。 從來禁火日, 會接清明朝。 ”清明是三月節, 往往在寒食之後。 寒食禁火, 在北方, 百姓吃事先做好的冷食, 比如面燕;在南方, 則多為青團。 後來, 寒食與清明逐漸融合, 青團、面燕、茶饊、潤餅等等也成為了清明的食俗。 這些食物不僅是清明祭祀的必備食品, 也是帶著春天氣息的時令美食。 4月2日至4日, 央視新聞移動網聯合江蘇新時空、青島藍睛、寧波電視臺、廈門電視臺和呂梁廣播電視臺共同推出《時令一季 品味清明》系列微視頻, 一起找尋記憶中的清明味道。

每逢清明, 江南家家戶戶都會做青團,

主要是用作祭祀, 漸漸便成為了江浙滬各地民間清明與寒食節時的一道傳統點心。 1000多年前,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路過青團店時, 留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寒食青團店, 春低楊柳枝。 酒香留客在, 鶯語和人詩。 ”

眼下, 野地裡的艾青泛出新鮮的綠色,

正是做青團的最好時候。 對於像葉阿姨這樣的寧波人來說, 這青團是清明時節必不可少的食物。

青團主要的原料是艾青, 生長在田地邊上, 在清明節前後最鮮嫩。 清代文學家、美食家袁枚就曾經在《隨園食單》中有過記載:“搗青草為汁, 和粉作團, 色如碧玉。 ”

艾青採摘回來, 去掉黃葉子, 洗乾淨, 倒入沸水裡煮。 葉阿姨告訴我們一個小訣竅, 在沸水中放入食用堿, 這樣艾青熟得快。

鍋子裡煮著艾青, 葉阿姨開始做青團最重要的一步, 和粉。 “粳米粉一半, 糯米粉一半。 如果是純粳米粉, 青團太硬了, 咬不動。 純糯米粉又太軟, 青團蒸熟拿不起來。 ”

撈起煮透的艾青, 放涼, 倒入米粉中進行攪拌。 揉到看不到艾青, 手不會粘住了, 就說明粉和好了。

一般來說, 寧波人製作的青團會放入豬油芝麻餡兒或者是豆沙、黃豆餡兒, 甜香可口。 不過現在恰逢是春筍上市的季節, 所以也有不少人會做鹹菜筍絲豬肉餡兒, 鮮嫩美味。

像豬油湯糰一樣把餡兒包好, 在糯米粉上滾一下, 青團就不會粘住了。 放進鍋裡蒸大約二十分鐘, 蒸熟的青團飄出了淡淡的清香味兒。

葉阿姨說,小時候每到這個時節,她最期待的就是長輩們圍坐在一起做青團。現在父母老了,就由她來接手青團的製作。而她最盼望的是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能回家祭祖,嘗嘗家鄉的美食和媽媽的味道。葉阿姨說,現在自己在家做青團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她覺著,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不該被遺忘。青團不僅僅是食物,更多是兒時的回憶和滿滿的親情。

(央視新聞移動網矩陣號:寧波電視臺 呂霞 葛萌 張燦毅)

葉阿姨說,小時候每到這個時節,她最期待的就是長輩們圍坐在一起做青團。現在父母老了,就由她來接手青團的製作。而她最盼望的是在外地工作的孩子能回家祭祖,嘗嘗家鄉的美食和媽媽的味道。葉阿姨說,現在自己在家做青團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她覺著,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不該被遺忘。青團不僅僅是食物,更多是兒時的回憶和滿滿的親情。

(央視新聞移動網矩陣號:寧波電視臺 呂霞 葛萌 張燦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