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慈禧心頭好,梅蘭芳最愛,如今國宴也有它!

近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來華訪問, 吸引了不少眼球。

▲11月8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北京。 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除了商談國家大事,

他的“業餘活動”也很精彩, 參觀故宮、聽京劇、看熊貓……

當然, 還有一頓豐盛的國宴!

不知你是否發現了這張菜單上的“亮點”?

國宴上, 竟有一道咱們再熟悉不過的“家常菜”——宮保雞丁。

這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菜式, 實際上備受各國政要歡迎。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應邀到北京訪問時,

這道宮保雞丁也是宴席上的主菜之一。

隨後,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到北京某軍校參觀, 中午在食堂也點了一份宮保雞丁, 還對隨行的記者翹起大拇指稱讚:“我喜歡宮保雞丁。 ”

▲2014年4月,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參觀昌平士官學校, 與學員共進午餐, 哈格爾點了宮爆雞丁、西蘭花和水餃。

而《民國吃家》一書中寫道, 美國總統克林頓來華訪問, 有人問他對中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克林頓幽默地說:“宮保雞丁”。

以至於有人打趣說, 宮保雞丁已經成為外國人眼裡中國菜的代名詞。

▲2008年, 北京街頭, 一位外國遊客身穿印有“宮爆雞丁”字樣的T恤衫。

小小的一道宮保雞丁, 為何有如此魅力?

慈禧吃得停不下筷

說到宮保雞丁, 就不得不提這道菜的發明者,

丁寶楨。

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人, 咸豐三年進士, 歷任山東巡撫、四川總督。 他不但是一個封疆大吏, 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光是家廚就有數十人。 據說他宴客的時候, 每次都要上一道油爆雞丁, 令客人讚不絕口, 備受歡迎。

光緒十年, 恰逢慈禧五十大壽, 她聽聞丁家廚師手藝高超, 就借用進京, 主烹滿漢全席中的漢席, 其中就有這道用辣椒和油酥花生米烹炒的雞丁。

▲慈禧畫像 清朝

品嘗起來, 雞丁細嫩, 花生米酥脆, 慈禧吃得頻頻點頭, 竟然連舉了五次筷子。 要知道, 吃慣了山珍海味的慈禧面對再好吃的菜, 最多只動三筷。

從那以後, 這道菜就進入了清王室宮廷菜的序列。

後來, 丁寶楨過世, 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太保”, 這道菜也得名“宮保雞丁”。

“人品菜品皆奇絕”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飯館裡, 都不難見到這道菜的身影。

京劇泰斗梅蘭芳就最愛吃宮保雞丁, 他鍾愛的飯館, 是當年長安大戲院邊兒上的峨眉酒家。

▲梅蘭芳 視覺中國圖

開飯館兒的, 是一位四川名廚, 伍鈺盛。 他自打12歲起, 就拜師學廚, 20歲就開始為黨政要員做家廚, 小有名氣。 解放初期, 他來北京開飯館, 生意卻不溫不火。 幸而飯館鄰著戲院, 梅蘭芳時有光顧。

這麼大的名人光顧一家小店, 伍鈺盛自然不敢怠慢, 每次梅蘭芳來到店裡, 他都親自下廚。

考慮到梅蘭芳是南方人,口味比較清淡,伍鈺盛就為他量身定制,用小公雞的雞腿肉代替雞胸肉做了一道宮保雞丁,爽滑鮮嫩,質感彈牙,味道更是只見紅油不見汁兒。

▲峨眉酒家,小荔枝口兒的宮保雞丁

梅先生一嘗—— 先是酸甜,後是鹹鮮,再帶點小微辣,山東的甜蔥配上爽脆的花生米,這味道絕了!他高興之下,還為飯館親筆提寫了店名。

▲半個多世紀老店峨眉酒家,罕見的梅蘭芳先生題寫的牌匾。視覺中國圖

受到梅蘭芳讚譽,這家小館聲譽大振,連郭沫若、老舍、馬連良、齊白石都成了常客。

這道被稱作“小荔枝口兒”的宮保雞丁也在京城走俏,伍老先生還得到了“人品菜品皆奇絕”的評價。

“八不靠”的名菜

看到這兒,您可能會認為宮保雞丁就是一道經典的川菜。

實際上,關於宮保雞丁到底算哪兒的菜,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山東人說是魯菜,因為仿照的是山東名肴醬爆雞丁的做法;四川人說是川菜,因為這道菜是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發揚光大的;貴州人不幹了,因為丁寶楨可是地地道道的貴州人。

的確,這道菜雖然簡單,但不同地方的做法、口味都不太相同。

正宗川菜版宮保雞丁,是雞胸肉作為原料,加上蛋清來上漿,加入料酒、澱粉等,輔料以花生米和幹辣椒為主,口味偏辣。

魯菜版的宮保雞丁,以雞腿肉為原料,為了凸顯口感,還會添加一些馬蹄丁或筍丁,花生米也有改良用腰果的,做法配料與川菜都有出入。

而貴州版本的宮保雞丁,選鮮嫩的雞肉,香脆的花生米,糍粑辣椒,急火快炒,突出的是滑嫩酸辣。其中,酸味是與川菜版最大的區別。

由於口味、做法上的差異,宮保雞丁成了八大菜系裡最具爭議的菜式,還有人戲稱它為“八不靠”。

世界眼中的中國名菜

不過,這個問題對世界來說就簡單了,就是中國名菜。

在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很多歪果仁看來,宮保雞丁等同於中國菜,如同義大利面之於義大利。

但是他們眼中的宮保雞丁,是醬紫的……

如此經典的一道中國菜式,是如何傳入西方國家並流行起來的呢?

有一種觀點認為,是19世紀中期大量到海外務工的華工傳播出去的,他們進入美洲、澳洲、歐洲等地,是當地華人的“第一代移民”。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具體到這道菜式的傳播,已無法可考。

不過,“宮保雞丁”能順利走上國際化道路,確實有先天的優勢。

在美國,雞肉是第一大肉類消費品,人均雞肉消費量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例為42.6%,超過了牛肉。以雞肉為原料的食品數不勝數,廣受歡迎。

▲流行的雞肉食品

加之,不同于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雞胸肉在外國人眼裡是雞全身上下最好的部位,屬於上等的食材,價錢也最貴,而雞胸肉正是宮保雞丁的主料。

所以說,宮保雞丁在海外走紅是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不過,光是雞肉的烹製,就有口水雞、叫花雞、白切雞、椒麻雞各種燒、煮、炒、蒸的菜式,為何獨獨宮保雞丁獨放異彩?

這是因為,西方的中餐館已經把這道菜改良成更加酸甜的口味,使整道菜更加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吃起來更偏向於糖醋裡脊的口感,其實已經跟我們印象中的宮保雞丁相差甚遠了。

但不管咋說,上得了頂級國宴,下得了百姓餐桌,還能讓歪果仁愛得如此熱烈,咱應該驕傲才對!

考慮到梅蘭芳是南方人,口味比較清淡,伍鈺盛就為他量身定制,用小公雞的雞腿肉代替雞胸肉做了一道宮保雞丁,爽滑鮮嫩,質感彈牙,味道更是只見紅油不見汁兒。

▲峨眉酒家,小荔枝口兒的宮保雞丁

梅先生一嘗—— 先是酸甜,後是鹹鮮,再帶點小微辣,山東的甜蔥配上爽脆的花生米,這味道絕了!他高興之下,還為飯館親筆提寫了店名。

▲半個多世紀老店峨眉酒家,罕見的梅蘭芳先生題寫的牌匾。視覺中國圖

受到梅蘭芳讚譽,這家小館聲譽大振,連郭沫若、老舍、馬連良、齊白石都成了常客。

這道被稱作“小荔枝口兒”的宮保雞丁也在京城走俏,伍老先生還得到了“人品菜品皆奇絕”的評價。

“八不靠”的名菜

看到這兒,您可能會認為宮保雞丁就是一道經典的川菜。

實際上,關於宮保雞丁到底算哪兒的菜,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

山東人說是魯菜,因為仿照的是山東名肴醬爆雞丁的做法;四川人說是川菜,因為這道菜是丁寶楨在四川總督任上發揚光大的;貴州人不幹了,因為丁寶楨可是地地道道的貴州人。

的確,這道菜雖然簡單,但不同地方的做法、口味都不太相同。

正宗川菜版宮保雞丁,是雞胸肉作為原料,加上蛋清來上漿,加入料酒、澱粉等,輔料以花生米和幹辣椒為主,口味偏辣。

魯菜版的宮保雞丁,以雞腿肉為原料,為了凸顯口感,還會添加一些馬蹄丁或筍丁,花生米也有改良用腰果的,做法配料與川菜都有出入。

而貴州版本的宮保雞丁,選鮮嫩的雞肉,香脆的花生米,糍粑辣椒,急火快炒,突出的是滑嫩酸辣。其中,酸味是與川菜版最大的區別。

由於口味、做法上的差異,宮保雞丁成了八大菜系裡最具爭議的菜式,還有人戲稱它為“八不靠”。

世界眼中的中國名菜

不過,這個問題對世界來說就簡單了,就是中國名菜。

在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很多歪果仁看來,宮保雞丁等同於中國菜,如同義大利面之於義大利。

但是他們眼中的宮保雞丁,是醬紫的……

如此經典的一道中國菜式,是如何傳入西方國家並流行起來的呢?

有一種觀點認為,是19世紀中期大量到海外務工的華工傳播出去的,他們進入美洲、澳洲、歐洲等地,是當地華人的“第一代移民”。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具體到這道菜式的傳播,已無法可考。

不過,“宮保雞丁”能順利走上國際化道路,確實有先天的優勢。

在美國,雞肉是第一大肉類消費品,人均雞肉消費量占肉類消費總量的比例為42.6%,超過了牛肉。以雞肉為原料的食品數不勝數,廣受歡迎。

▲流行的雞肉食品

加之,不同于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雞胸肉在外國人眼裡是雞全身上下最好的部位,屬於上等的食材,價錢也最貴,而雞胸肉正是宮保雞丁的主料。

所以說,宮保雞丁在海外走紅是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不過,光是雞肉的烹製,就有口水雞、叫花雞、白切雞、椒麻雞各種燒、煮、炒、蒸的菜式,為何獨獨宮保雞丁獨放異彩?

這是因為,西方的中餐館已經把這道菜改良成更加酸甜的口味,使整道菜更加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吃起來更偏向於糖醋裡脊的口感,其實已經跟我們印象中的宮保雞丁相差甚遠了。

但不管咋說,上得了頂級國宴,下得了百姓餐桌,還能讓歪果仁愛得如此熱烈,咱應該驕傲才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