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我並不討厭比稿,我只是不喜歡輸而已

前不久, 一篇《設計師為什麼討厭比稿?》的文章在設計圈傳的很火, 文中的觀點主要是說比稿大多做的是無用功, 也難在比稿中做出什麼好創意, 而且有失公允。 蔥爺在廣告公司呆了近八年, 平均每年參與比稿四五次, 最近幾周也剛好都在忙於比稿, 不過聊起比稿這個話題, 我的看法會有些許不同。

1.其實比稿是一項比較公平的競爭。

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公平, 在商業的世界裡更是如此。 設計類乙方獲取業務的主要途徑有:他人推薦、客戶主動上門、與諮詢公司合作、比稿等。 如果只靠他人推薦, 那麼可以說主動權是掌握在他人手裡的,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很難僅僅靠此立足, 而且這裡面也會有私人感情或者是吃回扣的成分, 資源廣的公司在這一方面占優, 而很多有實力的小公司卻很難拿到客戶, 從這一點來說這也是不公平的。

對於客戶會主動找上門來的公司一般都是很有名氣的, 但是在設計行業裡有名的公司就那麼些, 小公司一般是不會有這種待遇的, 然而名氣與實力、性價比不總是劃等號的, 如果乙方僅靠名氣生存, 那現在真剩不下幾家公司了。

與諮詢公司(仲介)合作也是很多公司的主要業務來源, 但是仲介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對於本身收費不高的小公司還要拿出一筆不小的費用給仲介,

簡直是割肉啊, 這種拿錢買客戶的行為更無公平可言。

而比稿雖然存在騙稿的例子, 但這畢竟是極少數的個例, 乙方多加提防即可避免。 比稿被吐槽最多的還是中標的問題, 很多時候最終獲勝方並不一定是技術分最高的, 而可能是收費最低或者有關係的,

這一點是事實。 但是價格本身不也是競爭的一種嗎?報價是乙方公司通過綜合評估, 自己主動給出的價格, 決定權在於自己, 客戶傾向性價比高的公司無可厚非, 我們買東西時也不是喜歡買更便宜的嗎?至於關係, 有人的地方就有關係, 沒法完全避免, 但客戶還是願意公開招標, 說明他們還是有意選一家“物美價廉”的公司。

事實上, 有很多公司和個人是通過比稿、競賽最終戰勝了比自己有名氣、有資源的對手, 最終拿下客戶或者一舉成名, 從這一點看來, 比稿反而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行為。

2.比稿有助於提升創意能力。

有人說比稿會遏制創意的產生, 因為甲方給乙方的時間太少, 乙方沒法在短時間內瞭解客戶並給出好創意。

按理來說確實是這樣, 但實際上又不是這樣的, 至少我所處的廣告行業不是。

首先, 甲方在招標的時候會提供給參與比稿公司相關的資料, 乙方也可以繼續要求補充;其次, 甲方所邀請的大部分乙方都是有服務過同類品牌經驗的, 所以對該行業會比較熟悉, 即便沒有經驗, 所謂設計、行銷都是相通的, 且我們的客戶大多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產品, 加上互聯網資源以及乙方專業的研究分析能力, 所以即便是在一兩周內搞懂一些基本問題並給出大致解決方案問題並不大, 所以給我們想創意的時間還是有的。

而說到創意本身, 作為設計師的我深有感觸, 在日常服務時給客戶做的東西大多非常接地氣,

幾乎沒有什麼創意可言, 而在比稿的時候, 因為中途不需要交與客戶審核, 且與同行存在非常直接的實力競爭關係, 所以, 面對同樣的面題, 如果各公司還像平日裡一樣做案例, 很難脫穎而出, 這個時候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成了技術分取勝的關鍵, 所以乙方在比稿時所做的案例很多時候要比日常服務更有創意。 老實說, 我自己就有不少覺得還不錯的作品是在比稿時產生的。 所以偶爾參與比稿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創意能力以及創意效率。

3.比稿可以拓寬你的知識面。

設計師的工作一般都滿滿當當, 所以很多設計師每天都僅埋在做設計當中, 很少觸及設計之外的知識。 不過在比稿的時候, 策劃、文案、媒介、設計會有比較多的機會坐在一起交流、討論, 這就有助於設計師瞭解到設計之外的知識,聽聽不同的人、不同思維角度的想法。我就有這樣的感觸,每次和團隊開完會,都覺得自己層次還太低,只會站在設計的角度想具體的設計創意,而優秀的設計師也應該具備策略思維,以及行銷思維等等。

還有,平日裡我們做的項目會比較零散,可能僅僅就是幾張平面,而在比稿時我們給客戶呈現的都是一個完整案例,如市場分析、消費者調研、品牌定位、傳播策略、文案、設計創意、媒介推廣方案等等,雖然你不一定每個環節都會去參與,但肯定有機會瞭解。這些經歷都會有助於我們全面的瞭解整個案例,提升自己的整合能力。

4.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競爭。

我理解很多人不喜歡競爭,因為有競爭就會有輸贏,有輸贏就會有壓力,有壓力生活就不輕鬆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競爭,高考要與幾百萬考生競爭、找工作也要與其他求職者競爭、找物件要與情敵競爭、玩遊戲更是赤裸裸的競爭,如果害怕競爭、逃避競爭,那麼我們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既然避免不了,那麼我們何不努力去做贏者。如果輸了,我們只是輸掉了一場比賽而已,時間並沒有全部浪費,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有學習,也增加我們與客戶的熟悉度,可以為下次比稿打基礎。而如果贏了,我們將贏得生意、贏得榮譽,同時也會贏得一次很有意義的經歷,何樂而不為?

5.比稿辛苦是因為我們想贏

有比稿就肯定有加班,這是逃不掉的,因為客戶給的時間有限,但是要做的東西很多,不過這並不是導致我們要加班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公司以及團隊強烈的求勝心,是我們自己想要出更多更好的案例,爭取贏下比稿,因為你不知道對手有多大實力或者有多努力。有的公司追求數量,有的公司追求品質,這是不同的策略,但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6.如果我是甲方我也會選擇比稿。

貨比三家是大多數人的購物習慣,對於每天都在身邊曝光的品牌和產品我們尚且不放心,所以客戶對作為幕後工作者的乙方不瞭解、信不過也情有可原。在這樣的情況下,甲方通過挑選幾家還不錯的公司針對具體的命題,做一個初步的提案和報價來進行選擇,也算是一個比較明智的做法。而且競標者也是主動參與的,對比稿的規則以及潛規則都是知情的。

當然,那種跟你們說只約談了一家,實際上找了幾家公司進行比稿的客戶是非常噁心的。但排除這種欺騙行為,正規的比稿對於客戶來說確實是一個權益之策,如果我是甲方,我也很有可能會選擇通過比稿來選擇最佳合作夥伴。

結語

幾年前我在一本雜誌上看過黃秋生的一篇專訪,其中有一段他談到了金像獎,他說:“金像獎其實也是一個遊戲,而只要是遊戲就會有規則,這個規則可能適合你也可能不適合,但是如果你參與了進來就要遵守,如果你不喜歡可以不玩,就像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一樣,他看不慣金像獎,所以他拒絕參加。但是這種遊戲一直會在,也一直會有人玩。”在我選擇進入廣告公司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比稿這個遊戲,我也接受它的規則,所以,我並不討厭比稿。

對於比稿你是怎麼看的?

·END·

本文由蔥爺(ID:congyenanian)授權梅花網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這就有助於設計師瞭解到設計之外的知識,聽聽不同的人、不同思維角度的想法。我就有這樣的感觸,每次和團隊開完會,都覺得自己層次還太低,只會站在設計的角度想具體的設計創意,而優秀的設計師也應該具備策略思維,以及行銷思維等等。

還有,平日裡我們做的項目會比較零散,可能僅僅就是幾張平面,而在比稿時我們給客戶呈現的都是一個完整案例,如市場分析、消費者調研、品牌定位、傳播策略、文案、設計創意、媒介推廣方案等等,雖然你不一定每個環節都會去參與,但肯定有機會瞭解。這些經歷都會有助於我們全面的瞭解整個案例,提升自己的整合能力。

4.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競爭。

我理解很多人不喜歡競爭,因為有競爭就會有輸贏,有輸贏就會有壓力,有壓力生活就不輕鬆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競爭,高考要與幾百萬考生競爭、找工作也要與其他求職者競爭、找物件要與情敵競爭、玩遊戲更是赤裸裸的競爭,如果害怕競爭、逃避競爭,那麼我們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既然避免不了,那麼我們何不努力去做贏者。如果輸了,我們只是輸掉了一場比賽而已,時間並沒有全部浪費,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有學習,也增加我們與客戶的熟悉度,可以為下次比稿打基礎。而如果贏了,我們將贏得生意、贏得榮譽,同時也會贏得一次很有意義的經歷,何樂而不為?

5.比稿辛苦是因為我們想贏

有比稿就肯定有加班,這是逃不掉的,因為客戶給的時間有限,但是要做的東西很多,不過這並不是導致我們要加班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公司以及團隊強烈的求勝心,是我們自己想要出更多更好的案例,爭取贏下比稿,因為你不知道對手有多大實力或者有多努力。有的公司追求數量,有的公司追求品質,這是不同的策略,但不管是哪一種都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6.如果我是甲方我也會選擇比稿。

貨比三家是大多數人的購物習慣,對於每天都在身邊曝光的品牌和產品我們尚且不放心,所以客戶對作為幕後工作者的乙方不瞭解、信不過也情有可原。在這樣的情況下,甲方通過挑選幾家還不錯的公司針對具體的命題,做一個初步的提案和報價來進行選擇,也算是一個比較明智的做法。而且競標者也是主動參與的,對比稿的規則以及潛規則都是知情的。

當然,那種跟你們說只約談了一家,實際上找了幾家公司進行比稿的客戶是非常噁心的。但排除這種欺騙行為,正規的比稿對於客戶來說確實是一個權益之策,如果我是甲方,我也很有可能會選擇通過比稿來選擇最佳合作夥伴。

結語

幾年前我在一本雜誌上看過黃秋生的一篇專訪,其中有一段他談到了金像獎,他說:“金像獎其實也是一個遊戲,而只要是遊戲就會有規則,這個規則可能適合你也可能不適合,但是如果你參與了進來就要遵守,如果你不喜歡可以不玩,就像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一樣,他看不慣金像獎,所以他拒絕參加。但是這種遊戲一直會在,也一直會有人玩。”在我選擇進入廣告公司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比稿這個遊戲,我也接受它的規則,所以,我並不討厭比稿。

對於比稿你是怎麼看的?

·END·

本文由蔥爺(ID:congyenanian)授權梅花網轉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