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技重構商業模式 金融業擁抱大資料時代

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 (呂騫 實習生李澤熠)自2011年麥肯錫系統提出“大資料”概念以來,短短幾年之內,大資料就深入到各個行業,特別是對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在內的金融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如今是資訊創造價值的時代,相信終有一天,資料價值將超過土地價值。 科技重構商業模式,資料決定銀行未來的發展。 ”中國工商銀行管理資訊部副總經理陳道斌表示。

上海農商行首席資訊官周衡昌也認為,大資料助力銀行業務轉型發展,“客戶畫像、智慧客服、智慧投顧已經在銀行中得到深入應用。 ”

16日在青島舉辦的“第五屆全國金融大資料戰略與應用研討會”上,金融業人士對大資料的“用武之地”各抒己見。

利用大資料排查風險,自動檢測用戶可能的違法行為是大資料應用的另一場景,中泰證券資訊技術部副總經理何波介紹,利用機器學習的方式,中泰證券基於使用者交易行為、資產資料等實現了場外配資的自動監測系統,根據使用者的行為特徵自動識別場外配資帳戶,有效提升了配資帳戶查處的效果。

據平安金融壹賬通產品總監兼開放平臺負責人陳燁介紹,在當前信用貸整體風險較嚴重的背景下,人工智慧可應用在不同的信貸場景下,包括貸前審查,貸中監控和貸後管理,打造全流程智慧化貸款平臺。

北京信睿寶金融資訊服務公司總經理初壯認為,“互聯網是生產力,金融是生產關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垂直組合構成一個新的空間關係”。

他還總結道,“在人工智慧席捲而來的今天,發現人的本質,實現人的價值依然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一個終極目標。 ”

“總的來說,金融業引進現代化的大資料和量化模型技術,應用於各項業務策略和流程中,構建量化模型體系和決策模型,可有效降低風險和管理成本,提升流程效率,控制風險,優化客戶體驗。 ”複星集團量富征信總經理錢聰提到。

對於時下爭議頗多的區塊鏈技術,中國分散式總帳基礎協議聯盟技術委員會主任、原上海證劵交易所副總裁、總工程師白碩表示,“如今,區塊鏈、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已經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資料要確保在邊界之內,邊界由區塊鏈把守它的信任,智慧又可以超越邊界去產生,這三者結合在一起,大亂之後大治,大資料在區塊鏈領域的應用前途是光明的。

美國富國銀行總行國際貿易金融部副總裁謝平甚至認為,區塊鏈技術可用於解決一帶一路上的信用挑戰,以服務一帶一路上的貿易融資。

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紀昌表示,未來金融資訊將實現視覺化,推動智慧金融發展,並與物聯網技術融合。 大資料應用于高頻金融交易及跨界金融服務將越來越普遍。

中國科學院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吉貝克董事長劉世平則表示,大資料的關鍵是更加深入和廣泛的數位化和全社會的互聯互通。

“數位化是一種思維模式,是要用資料說話不是拍腦袋。 ”

“大資料發展的關鍵是存儲技術的發展,移動設備的發展,新的演算法和計算能力的提升;當然應用永遠是第一驅動力。 ”他相信,大資料和物聯網,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結合未來會更加緊密,應用會彼此呼應。

“讓我們拭目以待,等待新的科技發展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融入到這個歷史洪流之中。 ” 劉世平對金融大資料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