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無人車排行」穀歌、Uber、特斯拉沒進Top 5,百度名列“挑戰者”

新智元編譯

在無人駕駛領域, 如果你以為穀歌、特斯拉和 Uber 這樣的矽谷明星已經佔據了上風, 那你就錯了。

Navigant Research 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 福特——這家傳統的底特律汽車製造廠商, 113歲的行業巨人——在無人駕駛車輛製造方面佔據頭名, 緊隨其後的是通用汽車。 雷諾-尼桑、戴姆勒和富豪也都進入了前5名。

Waymo 作為谷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嘗試, 位列第6 。

特斯拉排在第12名。

Uber 不起眼地名列第16, 排在本田之後,

僅僅比初創公司 Nutonomy 和中國的百度高一點。

下面是 Navigant Research 報告中, 關於自動駕駛系統研發, 從策略和執行兩方面考核各家的結果。 可以看出, 通用(GM)和福特位於第一梯隊(戴姆勒和尼桑壓線), 而提到自動駕駛/無人車常常被我們提起的Waymo/穀歌、Uber, 還有特斯拉, 卻與眾多傳統車企一併分佈在第二梯度, 完全沒有想像中亮眼。

值得一提, 報告將百度和 Uber 放在了第三梯隊, 認為百度相比 Uber 在執行上更優。

沒有執行力的技術是空談:GM/福特、穀歌(Waymo)、Uber和特斯拉的對比

人們聽慣了 Uber、Waymo 和 Tesla, 他們似乎總是炫耀自己的技術, 還把底特律的傳統廠商當成是對智慧駕駛未來全無準備的老頑固。 這份報告展示了完全不同的景色, 而究其原因, 那就是報告不僅考察了無人駕駛車輛的研發和製造能力, 還把廠商們將新型汽車帶入大眾市場的能力也考慮在內。

Navigant 的 Sam Abuelsamid 說:“技術是個好東西, 但是除非你有能力製造出成千上萬的汽車, 並讓人坐進這些汽車裡, 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他與 David Alexander 和Lisa Jerram一起撰寫了這份報告。

該報告選出了18家最大的在完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發力的公司,

並根據技術、市場戰略、生產實力、耐力、銷售, 行銷和分銷等十大標準進行排名。

第一梯隊:通用、福特

先來看車。 乍一眼, 通用和福特的上路產品——是的, 兩家的無人車都已經上路測了試——十分相似。

第一張是通用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照。 第二張是福特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照——你能看出區別嗎?答案是福特汽車的車頂上有雷射雷達。

通用和福特兩家公司都在開發全自動(L5)無人駕駛車車隊, 測試都是在密西根進行的。

報告指出, 福特和通用汽車在技術方面實際上都不行, 是他們手裡掌握的那些老派技能讓他們保有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福特和通用每家都花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開發、測試、生產、行銷、分銷和銷售汽車。不僅如此,他們各自都針對自己的弱點進行了戰略上的防護舉措。福特剛剛花了十億美元讓自己有一件可批的“人工智慧外衣”——收購了共用乘車服務商 Chariot,並投資了生產雷射雷達的公司 Velodyne,在很多人看來,雷射雷達對於發展無人車是不可或缺的。通用汽車則是通過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Cruise 獲得了專業技術,還與 Lyft 合作將最終的成果推向上路。

Waymo(谷歌無人車)

相比之下,Waymo在技術上分數最高,但生產戰略和銷售、市場行銷和分銷管道方面則被拖了後腿。Waymo計畫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將其技術用於傳統的汽車,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重大的交易。“他們幾乎把每塊拼圖都湊齊了,除了產品策略。”Abuelsamid說。

根據 techrepublic.com 的消息,截至2017年2月,Waymo正在測試三種自主車輛:原型車(上圖右),雷克薩斯RX450h(上圖中)和2017年克萊斯勒Pacifica混合動力小型貨車。 計畫到2017年底前有100名無人駕駛的小型貨車上路。

Uber

儘管Uber在匹茲堡、坦佩和三藩市高調推出無人駕駛路測,其在佔有量、產品組合及耐力等幾項的低分即將導致其跌至末名,畢竟Uber既不造車也不賣車。事實上,Uber在全球共用汽車領域的領軍地位在自動駕駛這一領域並無優勢。“汽車製造廠商很容易複製Uber所做的一切,反過來就沒那麼容易了。”Abuelsamid評論道。

就在3月底,Uber 無人駕駛汽車因為被捲入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場嚴重車禍,雖然初步調查顯示 Uber 無人車系統沒有發生問題,但這家公司還是不得不叫停其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Uber 去年開始在匹茲堡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在去年12月被禁止在三藩市街道上路後,擴展到了亞利桑那州。無人駕駛汽車的重點是為了展示 Uber 在新興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在遭到叫停前,今年2月才開始在坦佩載客上路。有觀點認為,這樣的事故有可能造成無人駕駛產業的倒退,因為客戶對無人駕駛汽車的不信任感在逐漸增加。

特斯拉

特斯拉排在中游。

特斯拉在遠見(Elon Musk的強項)和投放市場策略(自動駕駛車輛已上市)方面占優。但是,Navigant 對特斯拉在以下幾項的評分較低:耐力(競爭激烈,勝出不易)、銷售、行銷、佔有量(無法覆蓋所有州),以及技術(採用實現全自動駕駛必需的的鐳射探測與測量技術,成本極高)。

競爭才剛剛開始,百度被譽為“挑戰者”(現Top18的玩家排名)

作為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一大重點,無人駕駛車輛正在快速接近成熟水準,將可以初步在消費者中進行部署。包括汽車 OEM、供應商、非傳統汽車類技術公司和初創公司等一大批企業正在積極開發完整的自動化驅動系統和以及這些系統的元件。 其中,有幾家實最近進入這個市場的,但是通過收購、投資和關鍵人員的戰略招聘,迅速地參與到競爭之中。 還有一些則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自動駕駛技術。

這份“Navigant Research Leaderboard Report”探討了18家領先公司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策略和執行情況,並用10個標準對玩家進行了評分:視野、市場策略、合作關係、生產策略、技術能力、銷售、行銷、分銷和產品力、產品品質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耐力。Navigant Research 使用了專有的 Leaderboard 方法,對公司進行分析、評級和排名,目的是對全球自動駕駛系統市場的相對優勢和劣勢進行客觀評估。

報告回答了哪18家企業在研發無人駕駛系統、其中哪些企業在戰略規劃或執行方面名列前茅、哪些公司在引領這一新興市場,以及是哪些因素將玩家們區分成為領導者(Leader)、競爭者(Contender)、挑戰者(Challenger)和跟隨者(Follower)。

其中,百度和Uber、Nutonomy、本田一起,被列入挑戰者的類別。

這一報告也附上了長篇大論的注釋,即這僅僅是一場曠日持久競賽的開篇,這一競賽將在未來數年,也許數十年間持續展開。每家上榜的廠商都有機會通過商業合作或並購躍升前列。

作為例證,那就是在2015年的榜單中,福特排名第6,而Uber壓根兒都沒入選。“這絕不是最終排名。” Abuelsamid稱。

排名有一天或許會改變,但它至少會提醒你,想改變世界,光有技術還不夠,“肌肉也很重要”。

報告地址:http://www.navigantresearch.com/research/navigant-research-leaderboard-report-automated-driving

3月27日,新智元開源·生態AI技術峰會暨新智元2017創業大賽頒獎盛典隆重召開,包括“BAT”在內的中國主流 AI 公司、600多名行業精英齊聚,共同為2017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文字版大會實錄

是他們手裡掌握的那些老派技能讓他們保有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福特和通用每家都花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開發、測試、生產、行銷、分銷和銷售汽車。不僅如此,他們各自都針對自己的弱點進行了戰略上的防護舉措。福特剛剛花了十億美元讓自己有一件可批的“人工智慧外衣”——收購了共用乘車服務商 Chariot,並投資了生產雷射雷達的公司 Velodyne,在很多人看來,雷射雷達對於發展無人車是不可或缺的。通用汽車則是通過收購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Cruise 獲得了專業技術,還與 Lyft 合作將最終的成果推向上路。

Waymo(谷歌無人車)

相比之下,Waymo在技術上分數最高,但生產戰略和銷售、市場行銷和分銷管道方面則被拖了後腿。Waymo計畫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將其技術用於傳統的汽車,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重大的交易。“他們幾乎把每塊拼圖都湊齊了,除了產品策略。”Abuelsamid說。

根據 techrepublic.com 的消息,截至2017年2月,Waymo正在測試三種自主車輛:原型車(上圖右),雷克薩斯RX450h(上圖中)和2017年克萊斯勒Pacifica混合動力小型貨車。 計畫到2017年底前有100名無人駕駛的小型貨車上路。

Uber

儘管Uber在匹茲堡、坦佩和三藩市高調推出無人駕駛路測,其在佔有量、產品組合及耐力等幾項的低分即將導致其跌至末名,畢竟Uber既不造車也不賣車。事實上,Uber在全球共用汽車領域的領軍地位在自動駕駛這一領域並無優勢。“汽車製造廠商很容易複製Uber所做的一切,反過來就沒那麼容易了。”Abuelsamid評論道。

就在3月底,Uber 無人駕駛汽車因為被捲入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場嚴重車禍,雖然初步調查顯示 Uber 無人車系統沒有發生問題,但這家公司還是不得不叫停其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Uber 去年開始在匹茲堡測試無人駕駛汽車,在去年12月被禁止在三藩市街道上路後,擴展到了亞利桑那州。無人駕駛汽車的重點是為了展示 Uber 在新興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在遭到叫停前,今年2月才開始在坦佩載客上路。有觀點認為,這樣的事故有可能造成無人駕駛產業的倒退,因為客戶對無人駕駛汽車的不信任感在逐漸增加。

特斯拉

特斯拉排在中游。

特斯拉在遠見(Elon Musk的強項)和投放市場策略(自動駕駛車輛已上市)方面占優。但是,Navigant 對特斯拉在以下幾項的評分較低:耐力(競爭激烈,勝出不易)、銷售、行銷、佔有量(無法覆蓋所有州),以及技術(採用實現全自動駕駛必需的的鐳射探測與測量技術,成本極高)。

競爭才剛剛開始,百度被譽為“挑戰者”(現Top18的玩家排名)

作為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一大重點,無人駕駛車輛正在快速接近成熟水準,將可以初步在消費者中進行部署。包括汽車 OEM、供應商、非傳統汽車類技術公司和初創公司等一大批企業正在積極開發完整的自動化驅動系統和以及這些系統的元件。 其中,有幾家實最近進入這個市場的,但是通過收購、投資和關鍵人員的戰略招聘,迅速地參與到競爭之中。 還有一些則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自動駕駛技術。

這份“Navigant Research Leaderboard Report”探討了18家領先公司開發自動駕駛系統的策略和執行情況,並用10個標準對玩家進行了評分:視野、市場策略、合作關係、生產策略、技術能力、銷售、行銷、分銷和產品力、產品品質和可靠性、產品組合、耐力。Navigant Research 使用了專有的 Leaderboard 方法,對公司進行分析、評級和排名,目的是對全球自動駕駛系統市場的相對優勢和劣勢進行客觀評估。

報告回答了哪18家企業在研發無人駕駛系統、其中哪些企業在戰略規劃或執行方面名列前茅、哪些公司在引領這一新興市場,以及是哪些因素將玩家們區分成為領導者(Leader)、競爭者(Contender)、挑戰者(Challenger)和跟隨者(Follower)。

其中,百度和Uber、Nutonomy、本田一起,被列入挑戰者的類別。

這一報告也附上了長篇大論的注釋,即這僅僅是一場曠日持久競賽的開篇,這一競賽將在未來數年,也許數十年間持續展開。每家上榜的廠商都有機會通過商業合作或並購躍升前列。

作為例證,那就是在2015年的榜單中,福特排名第6,而Uber壓根兒都沒入選。“這絕不是最終排名。” Abuelsamid稱。

排名有一天或許會改變,但它至少會提醒你,想改變世界,光有技術還不夠,“肌肉也很重要”。

報告地址:http://www.navigantresearch.com/research/navigant-research-leaderboard-report-automated-driving

3月27日,新智元開源·生態AI技術峰會暨新智元2017創業大賽頒獎盛典隆重召開,包括“BAT”在內的中國主流 AI 公司、600多名行業精英齊聚,共同為2017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文字版大會實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