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元旦就能看到新小公園!一起看看看汕頭的民國風建築!

備受關注的小公園開埠區首期修繕改造工程

又有新進展啦!

騎樓外立面修繕已完工

開始拆禦綠色防護網及鐵管架

一直蒙著“面紗”讓人充滿好奇的騎樓群被修復成什麼樣子,

將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裡陸續“揭秘”, 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小公園開埠區首期外立面修繕完成開始拆禦綠色防護網及鐵管架。

從現場看, 部分已顯露出“真顏”的騎樓外牆, 有的裝飾了歐式浮雕花紋, 有的則是古典的懷舊色調, 重現了中西合璧的騎樓風格, 依稀可見1860年汕頭開埠以來的歷史痕跡。

這次綠色防護網及鐵管架拆禦範圍包括民族路、升平路、國平路南北及郵電大樓、百貨大樓等首期已完成外立面修繕的騎樓群, 騎樓外立面將安裝景觀燈, 以小公園為中心的周邊幾條道路將改造為石板路, 真是古色古香呢!

鐵管架拆禦及道路改造將同時進行, 力爭在“12.28”前完成。 也就是說, 元旦小長假, 我們就可以在修葺一新的騎樓群裡盡情徜徉, 追憶懷舊了, 素不素感覺超棒呢!

據大D瞭解, 未來還將啟動第二期工程改造, 計畫到明年底完成小公園“三環三線”核心區的改造。 同時, 小公園開埠區“三環三線”的業態規劃也在進行中。

觀今溯古

汕頭百年老建築

而今雖歷經年歲的沖刷滿是瘡痍

卻隱隱透露著蒼勁的生命力

百廢待興

我們期待著它的復活

此刻讓我們再次來感受它們的魅力

大D挑選了23處極具韻味的百年老建築

快看看你都去過了嗎?

1中山公園

建于上世紀初的中山公園是汕頭體量最大的民國建築,園內湖、橋、亭、榭俱全。園於1928年建成。

公園內最負盛名的九曲橋是汕頭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公園江水環繞,引水入園,為湖為汊,築橋甚多。

公園內築有假山,為海蝕岩堆砌。

在公園假山內的暗壁上,近年發現了建園時彩繪的壁畫,上繪海關鐘樓等若干民國初年建築。

汕頭為全國唯一既臨外海又擁內海灣的城市,從中山公園的假山內壁畫上可以看到,海灣兩岸頗有洋樓,海上船舶雲集。

2海關鐘樓

百年海關鐘樓,見證汕頭自1860年開埠以來的歷史,是汕頭辟為通商口岸的重要標誌之一。舊時,鐘樓大時鐘報時,成為汕頭市一段時期的標準時間。

3英國領事館

在礐石風景區裡原來擁有多個外國領事館。據記載,鴉片戰爭後,在不平等的《天津條約》規定下,1861年汕頭被列為開放口岸,辟為商埠。當時帝國主義列強被礐石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色所吸引,紛紛占地修教堂、辦學校、設醫院、建領事館。這些建築物都是汕頭歷史的見證,如今保存較完整的寥寥無幾,原英國領事館就是其中之一。

4日本領事館

這座日本領事館舊址位於汕頭市金平區大華路11號,建於1904年,二戰後關閉,到現在已經整整106年。是少數幾座能倖存下來的百年建築之一。現今是汕頭的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和一個司法鑒定機構。

5百貨大樓

汕頭名氣最大的民國建築是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南生百貨公司,解放後改稱百貨大樓。南生公司大樓開業於1932年。據瞭解,上世紀30年代,汕頭埠便有了電梯,這部“汕頭第一梯”就是屬於汕頭歷史最悠久的南生公司,也即百貨大樓。

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有著獨特建築風格的百貨大樓成為汕頭歷史人文的一處重要載體。

6小公園

百貨大樓前建有一亭,為汕頭的中山紀念亭,公園亭的原址為一座開放式公園,稱作“小公園”。以此處為圓心,幅射出升平、安平、國平等幾條馬路,其巴黎式格局為國內罕見。

建成於1934年12月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1969年在“破四舊”的動盪歲月中灰飛煙滅、被夷為平地。新時期開始,百廢俱興,中山紀念亭應運複建。

以小公園亭為圓心,幅射出五條老街。左側為國平北路,右側為升平東路。成銳角放射左側為國平南路,右側為安平路。小公園延伸過去,是民國時期最繁華的商業街安平路。

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時時牽動著汕頭的神經,甚至成為聯結海內外的“臍帶”。

小公園升平路口老郵局。

小公園北側是原花紗布大樓,專營紡織品,位於國平路口,延伸過去是大觀園戲院和群眾電影院,今已關閉。

汕頭埠民國時期三大電影院新華、新觀、群眾原建築均已拆除,三大戲院大同、大觀園也蹤跡無存,僅余的大光明也只剩一塊招牌。

7開埠紀念館

永平路口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始建於1907年,是為一座獨立建築物,未附帶大院。其一共有三層建築,為歐陸建築風格的大樓。

這座大樓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它的前身曾是民國時期的臺灣銀行、報館舊址,建國後作為汕頭西醫院、報社、法院等機構的辦公地點,它見證了汕頭開埠的歷程。

8大埔會館

位於民權路95號的大埔會館是汕頭一處重要的革命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埔會館始建於1926年,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騎樓會館。由當時旅汕的大埔同鄉會發起籌建,於1927年4月落成。

1927年,南昌起義南下部隊來到汕頭時曾把大埔會館作為起義軍臨時指揮部,周恩來等領導人在這裡共商一系列重大軍事、政治決策。這就是汕頭人所熟悉的“潮汕七日紅”歷史。

9桂 園

桂園建於1923年,主人是澄海人林桂園,此人曾是招商局汕頭分局的經理,當時該棟建築物原名是林桂馥堂,後被稱為桂園並沿用至今。據記載,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蔣介石曾下榻於此。

10老媽宮

老媽宮又稱天后宮,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頭,與毗連的關帝廟,是汕頭開埠前最早的建築。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1992年重修開放。

11胡文虎大樓

胡文虎大樓是永安堂製藥廠舊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民族路69號,始建於1927年,由萬金油創始人胡文虎所建。該樓是汕頭開埠初期第一座最高的歐式樓房。主體為鋼筋砼結構,外觀為扇狀建築,三層,第四層至頂部為圓柱體望樓,屬騎樓式,為中西合璧建築物。

該建築見證汕頭開埠以來對新聞、教育、醫療衛生和慈善公益等的發展歷史,對於研究汕頭開埠史、建築史、工業史、歷史名人和歐陸建築等方面都有較高價值。

12雙紅樓

位於外馬路的雙紅樓,始建於1924年,舊址原是英國人辦的酒店,後為大革命時期東征軍指揮所,蔣介石、周恩來下榻於此。

13香 園

外馬路香園,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為富商豪宅。四九年後曾為汕頭抽紗公司地址。

房屋設計精緻,施工品質好,房屋原狀形制從外觀到室內裝飾裝修均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對研究上世紀30年代汕頭市建築文化、建築技術有重要價值。宅內保留著文革遺留的標語和語錄牆。

14鎮 園

位於外馬路的鎮園,為數層洋樓,是兩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之父候祥麟的舊居。候祥麟五十年代將此樓獻給國家。

15輕工局辦公處

外馬路這處民國建築,也是當年富商府邸。此處後為輕工局辦公處

16駐汕日軍受降處

位於外馬路的這處建築是1945年駐汕日軍受降處。四九年後曾為政協、物資局等單位辦公處。

該處建築現為教會所有。相鄰為改建的主教樓,原建築已拆除。

17外馬第三小學

學校原址是“同文學堂”,是由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卓越的教育家、詩人丘逢甲於1901年創辦的。1926年2月,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周恩來在這裡召開東江各屬行政會議。

18存心善堂

汕頭存心善堂原址位於汕頭市外馬路57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西元1899年)是一組三座並列相連的廟堂式建築。

原址建築物上的嵌瓷、木雕、石刻、漆繪絢麗多姿,是地方建築傳統藝術的結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與其他潮汕善堂一樣,遭受嚴重破壞,現原址僅存部分木雕、石刻。

19工商銀行

外馬路的工商銀行,該支行原有舊建築物屬解放前後時期扇形框架結構多層建築物,後經修繕得以保存。

20汕頭郵政總局大樓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俗稱“老安平郵電局”或“安平郵局”,1922年竣工,坐東北向西南,二層建築,石、鋼筋、洋灰的三合一結構,是廣東保存最完整的兩座採用歐陸式建築風格的郵政建築實體之一,也是是汕頭開埠以來的第一所自建郵局,見證了汕頭、廣東乃至中國郵政通信發展歷史。

21紅磚樓

汕頭有許多紅磚樓,可惜最著名的中山路紅磚樓早被拆除。

22汕頭大廈

汕頭大廈舊時叫永平酒樓,永平酒樓位於現在的永平路11號,上世紀30年代創建,1956年改名汕頭大廈,是汕頭市飲食服務業第一家國營企業。

1934年《汕頭指南》記載:“本市酒樓、茶店、飯館共30餘家,在商場熱鬧時,一般富商、闊客,通宵達旦,沉醉於酒海肉林中,故酒樓營業蒸蒸日上。”

23騎樓群

汕頭有全國現存數量最多的騎樓群。公園周圍老街的騎樓,最有代表性,莫不中西合璧,渾然一體。這些騎樓群,中西合璧的建築藝術,臨街架空、星羅棋佈的商品網點加上環形放射狀的路網格局,充分展示了汕頭“百載商埠”的人文歷史風貌。

汕頭的老建築,

見證了汕頭埠的發展、興旺,

也承載著“膠已人”的回憶。

希望這些老建築都能得到良好的保護與修復

早日再現昔日的容顏

觀今溯古

汕頭百年老建築

而今雖歷經年歲的沖刷滿是瘡痍

卻隱隱透露著蒼勁的生命力

百廢待興

我們期待著它的復活

此刻讓我們再次來感受它們的魅力

大D挑選了23處極具韻味的百年老建築

快看看你都去過了嗎?

1中山公園

建于上世紀初的中山公園是汕頭體量最大的民國建築,園內湖、橋、亭、榭俱全。園於1928年建成。

公園內最負盛名的九曲橋是汕頭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公園江水環繞,引水入園,為湖為汊,築橋甚多。

公園內築有假山,為海蝕岩堆砌。

在公園假山內的暗壁上,近年發現了建園時彩繪的壁畫,上繪海關鐘樓等若干民國初年建築。

汕頭為全國唯一既臨外海又擁內海灣的城市,從中山公園的假山內壁畫上可以看到,海灣兩岸頗有洋樓,海上船舶雲集。

2海關鐘樓

百年海關鐘樓,見證汕頭自1860年開埠以來的歷史,是汕頭辟為通商口岸的重要標誌之一。舊時,鐘樓大時鐘報時,成為汕頭市一段時期的標準時間。

3英國領事館

在礐石風景區裡原來擁有多個外國領事館。據記載,鴉片戰爭後,在不平等的《天津條約》規定下,1861年汕頭被列為開放口岸,辟為商埠。當時帝國主義列強被礐石依山傍海的自然景色所吸引,紛紛占地修教堂、辦學校、設醫院、建領事館。這些建築物都是汕頭歷史的見證,如今保存較完整的寥寥無幾,原英國領事館就是其中之一。

4日本領事館

這座日本領事館舊址位於汕頭市金平區大華路11號,建於1904年,二戰後關閉,到現在已經整整106年。是少數幾座能倖存下來的百年建築之一。現今是汕頭的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和一個司法鑒定機構。

5百貨大樓

汕頭名氣最大的民國建築是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南生百貨公司,解放後改稱百貨大樓。南生公司大樓開業於1932年。據瞭解,上世紀30年代,汕頭埠便有了電梯,這部“汕頭第一梯”就是屬於汕頭歷史最悠久的南生公司,也即百貨大樓。

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有著獨特建築風格的百貨大樓成為汕頭歷史人文的一處重要載體。

6小公園

百貨大樓前建有一亭,為汕頭的中山紀念亭,公園亭的原址為一座開放式公園,稱作“小公園”。以此處為圓心,幅射出升平、安平、國平等幾條馬路,其巴黎式格局為國內罕見。

建成於1934年12月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1969年在“破四舊”的動盪歲月中灰飛煙滅、被夷為平地。新時期開始,百廢俱興,中山紀念亭應運複建。

以小公園亭為圓心,幅射出五條老街。左側為國平北路,右側為升平東路。成銳角放射左側為國平南路,右側為安平路。小公園延伸過去,是民國時期最繁華的商業街安平路。

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時時牽動著汕頭的神經,甚至成為聯結海內外的“臍帶”。

小公園升平路口老郵局。

小公園北側是原花紗布大樓,專營紡織品,位於國平路口,延伸過去是大觀園戲院和群眾電影院,今已關閉。

汕頭埠民國時期三大電影院新華、新觀、群眾原建築均已拆除,三大戲院大同、大觀園也蹤跡無存,僅余的大光明也只剩一塊招牌。

7開埠紀念館

永平路口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大樓始建於1907年,是為一座獨立建築物,未附帶大院。其一共有三層建築,為歐陸建築風格的大樓。

這座大樓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它的前身曾是民國時期的臺灣銀行、報館舊址,建國後作為汕頭西醫院、報社、法院等機構的辦公地點,它見證了汕頭開埠的歷程。

8大埔會館

位於民權路95號的大埔會館是汕頭一處重要的革命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埔會館始建於1926年,是一座典型的潮式騎樓會館。由當時旅汕的大埔同鄉會發起籌建,於1927年4月落成。

1927年,南昌起義南下部隊來到汕頭時曾把大埔會館作為起義軍臨時指揮部,周恩來等領導人在這裡共商一系列重大軍事、政治決策。這就是汕頭人所熟悉的“潮汕七日紅”歷史。

9桂 園

桂園建於1923年,主人是澄海人林桂園,此人曾是招商局汕頭分局的經理,當時該棟建築物原名是林桂馥堂,後被稱為桂園並沿用至今。據記載,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蔣介石曾下榻於此。

10老媽宮

老媽宮又稱天后宮,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頭,與毗連的關帝廟,是汕頭開埠前最早的建築。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1992年重修開放。

11胡文虎大樓

胡文虎大樓是永安堂製藥廠舊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民族路69號,始建於1927年,由萬金油創始人胡文虎所建。該樓是汕頭開埠初期第一座最高的歐式樓房。主體為鋼筋砼結構,外觀為扇狀建築,三層,第四層至頂部為圓柱體望樓,屬騎樓式,為中西合璧建築物。

該建築見證汕頭開埠以來對新聞、教育、醫療衛生和慈善公益等的發展歷史,對於研究汕頭開埠史、建築史、工業史、歷史名人和歐陸建築等方面都有較高價值。

12雙紅樓

位於外馬路的雙紅樓,始建於1924年,舊址原是英國人辦的酒店,後為大革命時期東征軍指揮所,蔣介石、周恩來下榻於此。

13香 園

外馬路香園,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為富商豪宅。四九年後曾為汕頭抽紗公司地址。

房屋設計精緻,施工品質好,房屋原狀形制從外觀到室內裝飾裝修均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對研究上世紀30年代汕頭市建築文化、建築技術有重要價值。宅內保留著文革遺留的標語和語錄牆。

14鎮 園

位於外馬路的鎮園,為數層洋樓,是兩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之父候祥麟的舊居。候祥麟五十年代將此樓獻給國家。

15輕工局辦公處

外馬路這處民國建築,也是當年富商府邸。此處後為輕工局辦公處

16駐汕日軍受降處

位於外馬路的這處建築是1945年駐汕日軍受降處。四九年後曾為政協、物資局等單位辦公處。

該處建築現為教會所有。相鄰為改建的主教樓,原建築已拆除。

17外馬第三小學

學校原址是“同文學堂”,是由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卓越的教育家、詩人丘逢甲於1901年創辦的。1926年2月,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周恩來在這裡召開東江各屬行政會議。

18存心善堂

汕頭存心善堂原址位於汕頭市外馬路57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西元1899年)是一組三座並列相連的廟堂式建築。

原址建築物上的嵌瓷、木雕、石刻、漆繪絢麗多姿,是地方建築傳統藝術的結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與其他潮汕善堂一樣,遭受嚴重破壞,現原址僅存部分木雕、石刻。

19工商銀行

外馬路的工商銀行,該支行原有舊建築物屬解放前後時期扇形框架結構多層建築物,後經修繕得以保存。

20汕頭郵政總局大樓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俗稱“老安平郵電局”或“安平郵局”,1922年竣工,坐東北向西南,二層建築,石、鋼筋、洋灰的三合一結構,是廣東保存最完整的兩座採用歐陸式建築風格的郵政建築實體之一,也是是汕頭開埠以來的第一所自建郵局,見證了汕頭、廣東乃至中國郵政通信發展歷史。

21紅磚樓

汕頭有許多紅磚樓,可惜最著名的中山路紅磚樓早被拆除。

22汕頭大廈

汕頭大廈舊時叫永平酒樓,永平酒樓位於現在的永平路11號,上世紀30年代創建,1956年改名汕頭大廈,是汕頭市飲食服務業第一家國營企業。

1934年《汕頭指南》記載:“本市酒樓、茶店、飯館共30餘家,在商場熱鬧時,一般富商、闊客,通宵達旦,沉醉於酒海肉林中,故酒樓營業蒸蒸日上。”

23騎樓群

汕頭有全國現存數量最多的騎樓群。公園周圍老街的騎樓,最有代表性,莫不中西合璧,渾然一體。這些騎樓群,中西合璧的建築藝術,臨街架空、星羅棋佈的商品網點加上環形放射狀的路網格局,充分展示了汕頭“百載商埠”的人文歷史風貌。

汕頭的老建築,

見證了汕頭埠的發展、興旺,

也承載著“膠已人”的回憶。

希望這些老建築都能得到良好的保護與修復

早日再現昔日的容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