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文明和諧幸福城

圖:文明和諧, 申城如畫。 本報記者 華唯 攝

“城市變美變乾淨了, 居民社區環境變好了, 受惠最大的就是我們老百姓!”如今走在大街小巷, 總有市民情不自禁地感慨。 信陽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國家衛生城市以來, 老舊社區、背街小巷華麗變身, 湖泊濕地、綠樹紅花常伴左右, 遊園廣場、文化場館遍地開花, 志願群體、好人就在身邊……“文明, 讓城市更宜居”, 這句奉行文明發展理念且略帶詩意的話被化為行動,

猶如一場“幸福風暴”, 令市民看在眼裡, 樂在心中。

文明城裡好人多

信陽是大別山革命老區, 戰爭年代走出了無數英烈, 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鍛造出“堅守信念、胸懷全域、團結一心、勇當前鋒”的大別山精神。 大別山精神薪火相傳, 新時期, 信陽有太多默默無聞的凡人善舉, 滲透於日常生活中, 散發出善與美的芬芳。

今年1月的一天上午, 家住北京市昌平區的李女士曾致電本報記者, 講了一件事兒, 言語間浸透著感動, “他們都是信陽人, 是我們的大恩人, 我和家人一輩子都忘不了他們那一張張臉龐。 ”1月7日下午4時許, 李女士的兒子考完試到昌平區沙河鎮沙河水庫邊散心, 沒想到一不小心掉進了冰窟窿中。

光山縣羅陳鄉人趙應書和劉順星聞聲後冒著不會游泳的危險, 破冰救下了李女士的兒子。 在後來的採訪中, 記者得知, 這是他們第6次救人。

潢川縣志願者聯合會王少林與其妻子李建麗是一對普通的夫妻, 然而卻有一個不普通的家庭。 他們資助18名窮苦孩子完成學業的義舉在當地廣為流傳, 他本人也先後榮獲“中華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河南省學習雷鋒活動“身邊的榜樣”等殊榮。

他們, 只是眾多信陽好人的代表, 但千千萬萬個信陽人身上的“孝老愛親、敬業奉獻、俠肝義膽”, 正是大別山精神的最好詮釋。 他們大多來自基層, 所有善舉都發生在我們身邊, 廣大群眾也紛紛效仿學習, 自覺投身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中,

從而形成了由點到面、由少到多、由個體到群體的“滾雪球”效應。

社區和諧人幸福

如果說市民是城市之本, 那麼社區就是城市的細胞。 漫步街頭巷尾, 隨處可見在房前屋後忙著美化家園的市民。 他們既是和諧社區的受益者, 更是建設者。

在一些法定節假日, 我們總能在朋友圈裡看到這樣一些事:信陽師範學院某宿舍樓阿姨邀請留校的同學到家裡吃飯, 嘗嘗“媽媽的味道”;在某個冬日的清晨, 我們也許會瞧見居住在市區各地的志願者趕到位於平橋區幸福北路的愛心粥屋準備早餐;某日上午, 某社區自發組織志願者去震雷山或濕地公園撿拾垃圾……

這樣的感動, 太多太多, 如滴水, 彙聚成江河;如粒沙,

集聚成寶塔。 每一份文明都是一份力量, 這力量, 勢如破竹, 在每一個信陽人的心中萌發, 在1.8萬平方公里的信陽大地上綻放。

隨著創建活動的持續開展, 越來越多的文明和諧社區、社區伴隨著書香墨韻, 有序地落地開花。 社區志願者走上街頭、進入院落, 主動擔當起社區文明衛生勸導員, 以行動引領居民愛衛生、講文明、樹新風;社區開辦職業技能培訓班, 幫助失業人員轉變就業觀念、樹立信心, 儘快實現再就業;醫務人員到社區為居民義診, 並根據他們的身體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指導……為夯實社區基層基礎, 我市廣泛開展了各類社區文明創建活動, 實現文明城市宣傳社區全覆蓋, 贏得了市民對創建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參與, 令城區居民幸福感急劇提升。一個個社區鄰里守望互助,溫馨又和諧,大家在共治中共用實惠。

全民創建見成效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效如何,歸根到底還是要讓市民群眾來感受和評價。創建給信陽帶來了什麼,最關鍵的還是要問它給市民群眾帶來了什麼!”創建工作只有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變化,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支持。

工區路是市區內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車水馬龍,一路上有學校、醫院、商鋪、住宅區、菜市場。曾幾何時,這條路因為交通擁堵、環境差、亂停車等現象,一直飽受市民詬病。然而如今,市民們越來越喜歡走這條路了,因為他們感受到了這條路的變化。

市民王先生有每天晚飯後去百花園散步的習慣,他告訴記者,以前每天在百花園旁邊,總是有許多商販占道經營影響交通,還有些搞燒烤的弄得“狼煙四起”,一到晚上夜市散攤兒, 地上一片狼藉。“現在這樣的事基本上碰不著了,散步也舒心多了。”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劉警官說,近年,他發現自己工作起來輕鬆多了。“以前有市民亂闖紅燈或是騎電動車逆行,但現在這樣的事基本沒有了。”

……

人還是那些人,城還是那座城。但自我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一切都在悄悄地改變著。徜徉于百花園,流連於溮河畔,感受著這個城市蘊含的“文明”品質,遊子戀戀不捨,遊客發出“到了就不想走”的感歎。這裡,每一片土地都充滿著創業的生機,每一寸陽光都流淌著人居的愜意,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文明宜居的氣息。

策劃 趙恩烽 統籌 華唯 本期執行 周濤

令城區居民幸福感急劇提升。一個個社區鄰里守望互助,溫馨又和諧,大家在共治中共用實惠。

全民創建見成效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成效如何,歸根到底還是要讓市民群眾來感受和評價。創建給信陽帶來了什麼,最關鍵的還是要問它給市民群眾帶來了什麼!”創建工作只有讓群眾得到實惠、看到變化,才能贏得群眾的真心支持。

工區路是市區內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車水馬龍,一路上有學校、醫院、商鋪、住宅區、菜市場。曾幾何時,這條路因為交通擁堵、環境差、亂停車等現象,一直飽受市民詬病。然而如今,市民們越來越喜歡走這條路了,因為他們感受到了這條路的變化。

市民王先生有每天晚飯後去百花園散步的習慣,他告訴記者,以前每天在百花園旁邊,總是有許多商販占道經營影響交通,還有些搞燒烤的弄得“狼煙四起”,一到晚上夜市散攤兒, 地上一片狼藉。“現在這樣的事基本上碰不著了,散步也舒心多了。”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劉警官說,近年,他發現自己工作起來輕鬆多了。“以前有市民亂闖紅燈或是騎電動車逆行,但現在這樣的事基本沒有了。”

……

人還是那些人,城還是那座城。但自我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以來,一切都在悄悄地改變著。徜徉于百花園,流連於溮河畔,感受著這個城市蘊含的“文明”品質,遊子戀戀不捨,遊客發出“到了就不想走”的感歎。這裡,每一片土地都充滿著創業的生機,每一寸陽光都流淌著人居的愜意,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文明宜居的氣息。

策劃 趙恩烽 統籌 華唯 本期執行 周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