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清明夢”的最新研究,你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夢境

在上周, 可仁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夢的九個小知識, 其中一條就是“有的夢可以控制”, 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清明夢”, 或者“清醒夢”。

當時就有同學說, 她做夢時可以經常發號施令, 知道自己在做夢。

嗯, 在自己的夢裡發號施令, 這感覺一定很不錯~

可仁也有過一次清明夢的體驗:第二天就要開學了, 可是假期作業一個字都沒寫。

正焦頭爛額的時候, 可仁突然想起, 這原來是個夢, 虛驚一場, 哈哈哈……

今天, 可仁就來和大家說說清明夢以及關於清明夢的最新研究, 也許下次做夢時, 你也能控制自己的夢。

什麼是清明夢

“清明夢”一詞最早由荷蘭醫生Frederick Van Eeden在1913年提出, 是指我們在做夢時保持清醒的狀態。

直觀地說, 就是你在做夢的過程中, 突然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而且夢境還可以繼續下去。 這種情況下, 做夢者甚至可以實現對夢境的控制。

在清明夢的狀態下, 我們可以在夢中擁有清醒時候的思考和記憶能力, 甚至一部分人可以使自己夢境中的感覺真實得跟現實世界並無二樣, 但卻知道自己身處夢中。

關於“清明夢”的最新研究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心理學院的Denholm Aspy博士, 通過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 人們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讓自己學會做清明夢。

一種稱為MILD的技術(即“心智誘導清明夢”)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

具體做法是:它要求你在五個小時的睡眠後醒來, 保持清醒一段時間, 同時自言自語地重複“等下一次再做夢的時候, 我會知道我在做夢”, 同時也在腦子中想像做清明夢的體驗。

在研究中, 那些使用這種特殊方法, 並且在五分鐘內能夠睡著的人, 大概有46%的幾率能做清明夢。

Aspy博士解釋說:“MILD技術針對的是我們所謂的“前瞻性記憶”, 即你能夠記住待辦事項的能力。 通過重複‘我會記得我在做夢’這樣的短語, 它在你心中形成一個意圖,

這個意圖就會促使你成功地在做夢期間保持清醒。

最棒的是, 該研究未發現做清明夢會對睡眠品質產生負面影響, 那些做清明夢的被測試者仍然具有與正常入睡者相同的睡眠品質。

Aspy博士指出:“據觀察, 使用MILD技術做清醒夢的人第二天的睡眠時間明顯減少, 這表明清明夢對睡眠品質沒有任何負面影響。 ”

夢裡的哪些內容

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通過上面的內容, 我們知道了通過一定的方法, 可以做清明夢。 那我們究竟能控制自己的哪些夢呢?

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助理教授黛迪爾·巴瑞特認為:我們確實能夠控制自己的夢境, 而且遠遠比普通人意識到的要多。

具體如何去做, 則須依據對夢要求而不同——是否要嘗試做“清醒之夢”, 是否要夢到特定的內容,是否嘗試在夢中尋找特別的某個人和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法。

另外一個非常常見的應用是去影響噩夢,特別是重複出現的心理創傷後遺症的噩夢,可以選擇終止噩夢或者轉換成某種可控的夢境。

關於如何控制夢境,黛迪爾·巴瑞特舉了兩個例子:

1、如何在夢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如果你希望在夢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首先你要在睡覺之前思考這個問題,假如它能形成一個視覺形象,在意識中記住這個它並讓它成為你睡著之前腦海裡最後的形象。

如果你能找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東西放在你的床頭櫃上組成一個圖像那就更好了。

同樣重要的是,醒來之後不要馬上起床——如果你精神不集中,大概有一半的夢的內容會遺忘掉。所以,躺在那裡,什麼也別做。

如果你無法馬上回憶起夢的內容,嘗試是否能感覺到一些特別的情感體驗——整個夢可能會湧回腦海。

曾經在一個為期一周的實驗研究中,黛迪爾·巴瑞特和學生運用上述的方法,50%的人夢到了問題,25%的人解決了問題。所以這是個相當好的指導原則,如果照著做上一個星期,一半的人會得到一些效果。

2、如果想夢到具體的一個人,該如何操作呢?

如果你希望夢到一個已經很久不見的人,方法和解決問題的夢的方法差不多:一段簡短的文字描述你希望夢到的內容,或者一張有關的視覺圖片,然後看著它。

通常的話,如果你想夢到特定的人,那麼一張照片就是一個理想的觸發物。

如果你曾經有過飛翔的夢,現在很長時間沒夢到過了,而你想要重溫的話,那麼就去找一張一個人在飛翔的圖片吧。

關於清明夢的一些擔憂

雖然,通過MILD技術可以控制夢境,但也有文章表示出了對此技術的擔憂。

MILD技術聽起來神奇,其實和所有技術一樣,都是有兩面性的。

一旦人在夢境中具有自我意識,那夢境中的所作所為也會對現實意志造成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好是壞,目前還很難判斷。

科學家對清醒夢的研究可以打破它身上的神秘主義,破除許多迷信說法,同時,更深入的研究則有機會讓人類在精神治療等方面實現進步。

關於MILD技術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可仁也希望在未來能有更深入的研究,趨利避害,造福更多人。

是否要夢到特定的內容,是否嘗試在夢中尋找特別的某個人和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法。

另外一個非常常見的應用是去影響噩夢,特別是重複出現的心理創傷後遺症的噩夢,可以選擇終止噩夢或者轉換成某種可控的夢境。

關於如何控制夢境,黛迪爾·巴瑞特舉了兩個例子:

1、如何在夢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

如果你希望在夢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首先你要在睡覺之前思考這個問題,假如它能形成一個視覺形象,在意識中記住這個它並讓它成為你睡著之前腦海裡最後的形象。

如果你能找一些關於這個問題的東西放在你的床頭櫃上組成一個圖像那就更好了。

同樣重要的是,醒來之後不要馬上起床——如果你精神不集中,大概有一半的夢的內容會遺忘掉。所以,躺在那裡,什麼也別做。

如果你無法馬上回憶起夢的內容,嘗試是否能感覺到一些特別的情感體驗——整個夢可能會湧回腦海。

曾經在一個為期一周的實驗研究中,黛迪爾·巴瑞特和學生運用上述的方法,50%的人夢到了問題,25%的人解決了問題。所以這是個相當好的指導原則,如果照著做上一個星期,一半的人會得到一些效果。

2、如果想夢到具體的一個人,該如何操作呢?

如果你希望夢到一個已經很久不見的人,方法和解決問題的夢的方法差不多:一段簡短的文字描述你希望夢到的內容,或者一張有關的視覺圖片,然後看著它。

通常的話,如果你想夢到特定的人,那麼一張照片就是一個理想的觸發物。

如果你曾經有過飛翔的夢,現在很長時間沒夢到過了,而你想要重溫的話,那麼就去找一張一個人在飛翔的圖片吧。

關於清明夢的一些擔憂

雖然,通過MILD技術可以控制夢境,但也有文章表示出了對此技術的擔憂。

MILD技術聽起來神奇,其實和所有技術一樣,都是有兩面性的。

一旦人在夢境中具有自我意識,那夢境中的所作所為也會對現實意志造成影響;而這種影響是好是壞,目前還很難判斷。

科學家對清醒夢的研究可以打破它身上的神秘主義,破除許多迷信說法,同時,更深入的研究則有機會讓人類在精神治療等方面實現進步。

關於MILD技術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可仁也希望在未來能有更深入的研究,趨利避害,造福更多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