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百度世界大會秀AI肌肉 這些產品你見過嗎?

一般說來, 公司的重大發佈會、技術大會上, 一般都會把最炫最前沿的黑科技拿出來示人, 以彰顯企業在創新方面的實力。 在喊出“ALL IN AI”100多天之後, 百度世界大會就著力秀了一番肌肉, 表示要“Bring AI to Life”。 百度到底帶來了哪些產品?

在李彥宏的演講中, Apollo的無人車量產宣言、首次亮相的Raven系列智慧硬體, 還有語音辨識速記、現場即時語音翻譯上屏等等的出現獲得現場陣陣掌聲。 與去年相比, 多了不少產品落地, 頗能抓人眼球, 然而也有人在微信群裡吐槽, 這些產品卻似曾相識, 毫無新意, 直言是“騙騙土鼈”。

且讓我們來看下被百度和李廠長珍而重之推出的AI產品。

無人車

相比其他人工智慧技術產品, 無人車算是百度AI版圖裡最為引人注目的部分。 在百度世界大會裡, 李彥宏自然也提到了相應的規劃。 “作為創新者, 百度希望能夠在18年7月底, 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 並在2019年與江淮、北汽, 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先不論在中國市場中, 無人車何時真正實用化暫無定論(這並不取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度, 而是社會價值觀、相關利益者、政府法律法規的多方博弈), 李彥宏希望以“即將量產”印證百度是“創新者”,

就略有些尷尬。 “無人駕駛的罰單已經來了, 無人駕駛的量產還會遠嗎?”而李彥宏博得全場笑聲和掌聲的這句話, 內在的邏輯也不太經得起推敲。

畢竟這個市場內的競爭早已白熱化。 傳統汽車製造商、互聯網企業、科技公司紛紛開始佈局, 前後蘋果入場, 後有優步借收購進軍。 就在幾天前, 穀歌宣佈的無人車正式上路, 已在鳳凰城 Chandler 小鎮上向公眾提供交通出行服務。 反觀之百度, 從烏鎮開秀, 到接罰單, 一直喊到現在甚至掛出雄安計畫, 更多還是存在于李彥宏演講中的一個概念和計畫。

智慧音箱

除了無人車, 百度世界大會現場, 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於渡鴉發佈的Raven H。 資料顯示, Raven H是渡鴉加入百度後發佈的第一款全新的高端AI 硬體,

也是百度推出的首款軟硬體結合產品, 更是具備了最佳體驗的“DuerOS 2.0”標杆產品。

可惜的是, 這個市場百度依舊遲到了, 而面臨的對手同樣強勁。 2014年, 亞馬遜就在官網低調上線了搭載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 Amazon Echo。 沒有高調宣傳, 甚至沒有發佈會, 然而2015年這款產品就一舉佔據了整個音箱市場銷量的25%, 比2014年增加了1200%。

國內的競爭者就更多了。 剛過去的雙十一, 阿裡巴巴就用天貓精靈(智慧音箱)刷了個屏, 活動售價僅99元, 5天賣出30萬台。 細分領域中, 科大訊飛的叮咚智慧音箱, 也是早早入場, 進入一家海底撈也能看見它的身影。 百度企圖用“首款”忽略市場的激烈競爭, 實在不是一個好想法, 而1699元的高昂價格更近似噱頭。

機器同聲傳譯

百度世界大會上的炫技也落入相似的境地。 大會現場螢幕上, 隨著演講人說話的進行, 展示了基於語音辨識、機器翻譯的“機器同傳”。 百度大概希望借此證明自己的語音辨識和機器翻譯技術處於行業前列, 然而, 早已推出機器同傳的搜狗、訊飛都笑了。

早在2016年,搜狗和科大訊飛不斷為業內峰會提供機器同傳技術支援,很是掀起了一股新潮流。特別是科技圈的大會沒有個機器同傳字幕,都不好意思召開。百度不甘人後值得鼓勵,不過,這又是一次姍姍來遲。

這麼算下來,百度技術產品不僅頻頻“撞車”,而且撞得有點晚。

背後,或許是百度希望證明自己AI創新能力的迫切心情: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大會以“Bring AI to Life”為主題,就是想向外界展示百度近一年來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和應用上的突破。

畢竟百度在股價低谷已經太久,剛借著資訊流和AI挽回一些資本關注,AI故事急需一些佐證,讓投資人相信其決心與實力。而秀肌肉,讓大家看看百度的落地成果,是比較簡單直接的一種方法。

不幸的是,一個現實問題被反應出來——

在各個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領域,百度為何總晚來一步?

如果說把市面上受關注的技術、產品都給“模仿”了一圈放到大會上,是百度想讓資本認為其“有創新力、有未來發展空間”,那麼實際上,在應用場景的尋找和技術落地中,百度表現出的恰恰是“沒有創新力、想像力”。

退一步來說,噱頭展示和吹噓大過落地,畫餅也不能帶來產品能否真正落地,以及落地後能否實現盈利難言樂觀。從AI開發者大會到世界大會,百度儼然已經變成了樂視,一個擅長開發佈會,來吸引關注和投資的公司

早在2016年,搜狗和科大訊飛不斷為業內峰會提供機器同傳技術支援,很是掀起了一股新潮流。特別是科技圈的大會沒有個機器同傳字幕,都不好意思召開。百度不甘人後值得鼓勵,不過,這又是一次姍姍來遲。

這麼算下來,百度技術產品不僅頻頻“撞車”,而且撞得有點晚。

背後,或許是百度希望證明自己AI創新能力的迫切心情: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大會以“Bring AI to Life”為主題,就是想向外界展示百度近一年來在人工智慧技術創新和應用上的突破。

畢竟百度在股價低谷已經太久,剛借著資訊流和AI挽回一些資本關注,AI故事急需一些佐證,讓投資人相信其決心與實力。而秀肌肉,讓大家看看百度的落地成果,是比較簡單直接的一種方法。

不幸的是,一個現實問題被反應出來——

在各個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領域,百度為何總晚來一步?

如果說把市面上受關注的技術、產品都給“模仿”了一圈放到大會上,是百度想讓資本認為其“有創新力、有未來發展空間”,那麼實際上,在應用場景的尋找和技術落地中,百度表現出的恰恰是“沒有創新力、想像力”。

退一步來說,噱頭展示和吹噓大過落地,畫餅也不能帶來產品能否真正落地,以及落地後能否實現盈利難言樂觀。從AI開發者大會到世界大會,百度儼然已經變成了樂視,一個擅長開發佈會,來吸引關注和投資的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