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生態世界音樂劇《壯源》今日南寧發佈會震撼試演!

壯族文化

——

“唱山歌誒 這邊唱來那邊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不管險灘彎又多 彎又多”

相信大家對這首歌曲並不陌生, 劉三姐歌謠唱到今天, 似乎還是童年時候的曲調。 劉三姐作為廣西山歌的代言人, 是世界認識廣西的門戶, 在這飛速發展的時代裡, 劉三姐歌謠卻始終佔據著大多數人的記憶。

為什麼劉三姐文化會能夠流傳至今?為什麼劉三姐歌謠能夠從壯鄉走向世界?其中很大原因是壯族山歌特有的文化色彩, 它凝聚著壯鄉人民生活智慧的結晶以及表達生活情緒的重要依託。

劉三姐作為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傳說中的歌手,

被譽為壯族“歌仙”, 1960年經典電影《劉三姐》上映, 壯族山歌也由此走出了廣西, 走向世界。

但, 是否廣西就只有劉三姐?

答案其實不是!

由南寧大地飛歌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和三畝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製作的壯族原生態世界音樂劇《壯源》, 將於2017年11月17日新聞發佈會當天正式試演, 音樂劇根據壯族原生態山歌整理改編, 其中囊括了壯族生活中祭祀、嫁娶等活動民俗活動的特色民間山歌。 《壯源》不僅是大地飛歌與三畝紅對壯族文化的傳承, 更是對壯族文化傳承的深層次探索。

原生態世界音樂劇【壯源】融入了民族、流行、搖滾等諸多音樂風格形式, 令人耳目一新, 讓大家都知道原來壯族山歌不只“劉三姐歌謠”, 還有上千餘首塵封的曲調。

大地飛歌董事長陳江波先生是這樣介紹這部音樂劇的:“與三畝紅一同創作《壯源》的初衷只是想讓更多壯族原生態山歌被大家聽見, 希望能通過現代音樂的表達, 讓大家都能深層次去瞭解自己的民族。

排練花絮:

【壯源】全劇八大樂章均出自壯鄉田間,多數音樂素材取材於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系原系主任徐寒梅教授,著名民族音樂家范西姆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投身於廣西民間藝術,精心挖掘、收集、整理留存下來的民間音樂資料。幾十年間,兩位藝術家在收集整理中被民間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勵志將民族藝術的傳承發揚作為畢生事業,畢竟民族藝術蘊藏著本民族在漫長的生息繁衍中獨有的文化色彩。如果年輕人不說家鄉話、不唱鄉土歌,當一批老藝人離去時,民族文化將永遠的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以民族藝術的傳承需要有領頭人,需要每壯族人身體力行。在此,我們向致力於壯民族文化傳承的各位藝術家致敬,是他們用自身飽滿的熱情與實際行動去保留住壯族文化的根與魂。

文化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壯族分支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在城市文化日愈發展的今天,我們因當站在另一個高度重新審視壯族文化,讓生活在紅土地上的人們能在先民創造的智慧裡,找到民族自信,得到一些慰藉。

【壯源】發佈會

壯族原生態世界音樂劇試演——南寧站

時間:2017年11月17日15:30

場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101大廳

發佈會門票獲取方式

此次【壯源】新聞發佈會及試演,需憑藉朋友圈集贊截圖入場。

即日起關注三畝紅微信公眾號並轉發本文至朋友圈,點贊數達28個者,11月17日當天同工作人員出示朋友圈內點贊頁面資訊入場,高於規定點贊數可優先入場。

【壯源】全劇八大樂章均出自壯鄉田間,多數音樂素材取材於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系原系主任徐寒梅教授,著名民族音樂家范西姆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投身於廣西民間藝術,精心挖掘、收集、整理留存下來的民間音樂資料。幾十年間,兩位藝術家在收集整理中被民間藝術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勵志將民族藝術的傳承發揚作為畢生事業,畢竟民族藝術蘊藏著本民族在漫長的生息繁衍中獨有的文化色彩。如果年輕人不說家鄉話、不唱鄉土歌,當一批老藝人離去時,民族文化將永遠的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以民族藝術的傳承需要有領頭人,需要每壯族人身體力行。在此,我們向致力於壯民族文化傳承的各位藝術家致敬,是他們用自身飽滿的熱情與實際行動去保留住壯族文化的根與魂。

文化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壯族分支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在城市文化日愈發展的今天,我們因當站在另一個高度重新審視壯族文化,讓生活在紅土地上的人們能在先民創造的智慧裡,找到民族自信,得到一些慰藉。

【壯源】發佈會

壯族原生態世界音樂劇試演——南寧站

時間:2017年11月17日15:30

場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101大廳

發佈會門票獲取方式

此次【壯源】新聞發佈會及試演,需憑藉朋友圈集贊截圖入場。

即日起關注三畝紅微信公眾號並轉發本文至朋友圈,點贊數達28個者,11月17日當天同工作人員出示朋友圈內點贊頁面資訊入場,高於規定點贊數可優先入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