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八極拳修煉秘笈

八極拳基功

八極拳為內外兼修, 意形俱練之工夫也。 蓋技擊一道, 必也內外堅實, 心神鎮靜, 招術精熟, 方能大敵當前, 心不為動, 氣力充沛, 處之裕如也, 所謂遊刃有餘也。 若內臟脆弱, 氣血不充, 則外力為無源之水;而只修內不修外, 亦難臨敵以致用。 神志不清, 雜念叢生, 臨敵必神魂動盪, 心中無主, 難操進退之機;招術不熟, 必致臨敵手足無措, 難言制敵命中之方。 故技擊一道以堅實身體內外為根本;鎮定意志為主宰;精熟招術以致用。 八極拳本內外兼修之拳術, 身心俱練克敵招術, 已寓於各套拳路中, 無一式不具備形神及克敵招術之鍛煉。

此外, 對內外兼修, 鍛煉形神, 尚有專門功夫, 以煉後天補先天。 此功夫不僅為凝神, 固精, 調血, 理氣, 堅實內外所必須;亦為增進拳功也。

一、調養功

此為固內臟, 調氣血, 養精神之方法, 專主甯心, 平肝, 壯腸胃, 養肺, 固精, 條理氣血。 其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數息功

擇空氣清新(有松有水愈好, 唯花草亦佳)避風寧靜之地, 當或子午或卯酉之時, 全身放鬆, 面南站立, 兩手插腰, 兩腳平行, 相距肩寬, 挺腰開胸(或馬步式), 雙目微合, 眼觀鼻, 鼻觀口, 口問心, 舌尖輕接上齶, 拋卻一切雜念, 用意輕守丹田。 一呼一吸為一息。 緩吸長呼, 納清吐濁。 蠕摩內臟, 以資健康。 數息自四十九度起, 逐漸增多。 除直立法外, 更有跌坐法, 睡法等。

練數息功中, 忽覺有股真氣自丹田)中下, 過會陰, 上尾閭, 夾脊, 玉枕, 泥丸稍停後下重樓, 過膻中, 入丹田, 稍停。 如是稱“進陽火”, 轉九度;逆轉稱退陰符, 轉六度, 收功(真氣會聚下丹田一點, 此點愈小愈好。 收功不可少。 收功愈好, 則效果愈佳。 功中或受驚嚇, 切不可停或立收, 須繼煉之)。

繼之精進, 可進陽火三十六度, 退陰符二十四度, 再精進有, 進二百十六度, 退百四十四度。

(二)內動功

益用調息坐(或臥)功。 以意導氣檢查全身各部幾能(內視), 並以意導氣至患處而愈疾。

真氣運行進二百十六, 退百四十四度後, 更煉之, 則有:真氣自丹田出, 同時沿左右帶脈運行至環跳, 沿腿外側下行經小趾至湧泉(此時為呼氣);吸氣:真氣運向拇趾, 沿腿內側上行至會陰,

過下鵲橋, 上尾閭, 命門, 夾脊, 經玉枕, 達泥丸稍停;呼氣同時真氣下行過天目, 經上鵲橋沿舌尖下重樓, 順左右肩分兩路沿上肢內側下行, 達中指尖後從外側回至天突匯合, 再沿任脈下行至下丹田, 達會陰。 繼而沿帶脈分左右, 經環跳, 沿腿外側而下繼續運行——稱此為經絡周天。

(三)起居法

每日醒後按下列次序行之:

子。 醒後先默想自身四周景物以意檢查自身各部及血液流動。

醜。 搓兩手, 並以兩手搓眉, 搓耳三十六次, 上額及須部目及長揉枕骨, 幹漱口三十六次。 舌興沿唇內側從左, 下, 右, 上至左三十六次;逆之三十六次。 左右各三十六次。

寅。 卷伸腿各三次。 曲伸指、趾各三十六次。

卯。 起前左右各側身片刻。

辰。 坐起雙手揉胸腹各三次。

雙手推揉兩肋各三次。 順脊骨兩側身自上而下推揉五至七次。

已。 將腿直伸, 兩手搬足尖。 年。 兩手搓足心各三十六次, 再搓足根外側各三十六次。

未。 睡前及起後以雙手梳頭七十二次(可避中風)。

申。 睡前仰臥, 雙掌一前一後平按腹部, 順、逆時針各揉二十次(可助腸胃蠕動, 順利排泄)。

(四)養目功

有如下幾種:

子。 清晨每無風雨時於野外空曠處行之。 其法:背向太陽, 合眼, 眼珠轉七次, 右轉七次。 而後盡力睜開視遠處景物。 若每清晨行二至三次, 可增強視力。

醜。 視微物法:微物視久則大。 久練能視微物。

寅。 搓耳根及眉際, 可做以上兩項之輔助功法。 可隨上述二項合併行之。

卯。 夜眼功:於夜間院內或野外行之。

(五)聰耳功

有如下幾種:

子。

夜靜時滅燈冥坐, 靜聽周圍細微聲音, 久之能聰耳。

醜。 懸垂物察其聲響。

寅。 兩手捉耳擦磨耳根;冬天以幹熱毛巾熨耳根及頸部。

(六)固齒功

睡前後扣齒三十六次, 或于坐功時行之。

二、運使功

(一)地盆步

此步又曰騎馬步, 騎馬式, 馬步。 此為八極拳入門之基功。 籍此練氣下行。 不獨增強足脛力, 且可免氣血上浮, 即可以固下盤也。 其法:兩足成平行, 足尖微向裡扣, 兩足相距為兩足半至三足寬, 兩足放平, 十趾抓地, 身下蹲, 膝向前屈, 膝蓋勿過兩足尖, 上身立直, 頭上頂, 兩手插腰, 或兩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而兩臂抱圓;松肩, 松腰, 松胯;兩目正前視;呼吸自然, 氣貫丹田。 初立時往往腿足酸疼, 再久反覺鬆懈無力, 此為換力。 練習時刻要逐漸增加之。 能站兩時辰仍覺輕鬆自然。逐漸能使足脛堅強達下盤穩固。八極地盆有四忌:

子,忌兩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實。

醜,忌站立時腰背彎曲,如此氣不能下達。

寅,忌一站即起,兩腿全不受痛苦,則功不能成。

卯,忌肩聳頭斜,及眼神亂視(練時肩要松,頭要頂,頸要直,眼要平視)。

(二)半馬樁

或稱子午樁,長三式。

(三)弓箭步在於練胯膝。要左右變換練習。

(四)揉手功

練揉手功主要為練腋力,松肩,活腰,練習吐力及聳動勁。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雙揉,單揉等法。練久能使腋肩聳力增加,吞吐靈活。每日練習逐步增加揉推次數,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鬆開,發力能吞吐自然,雙臂勁快而有力,力能達於指尖。

(五)碾步

此功專練松腰,松胯,合膝,扣襠,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聯合動作。久練則步靈,膝合。外三合。

(六)回環捋手

其法:做正騎馬式,左右手捋帶攥拳,以練小臂及掌根橫力與十指抓力,並能活胯開襠,橫力增強。

(七)提膝

盡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練能使腿活。

(八)呼吸功

其法:馬步下蹲兩掌心朝上,隨呼吸自下而上提至乳間而後兩手隨呼氣向前推放,時兩肩下沉,肩窩吐力。而後左右手向外分開,身體下蹲,兩手抄起,如是反復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時變拳,推放時變掌。

(九)活胯

其法有兩種,功用各不相同。一為站騎馬下蹲,猛蹲緩起。如是屢蹲屢起,每日蹲起十餘次。蹲時上身要正直,兩手插腰,蹲至胯矮於膝部。最後練到胯松而無強力,臀部能附於地,則胯與腰連接之筋即伸長而靈活矣。另為:兩腳一前一後成長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後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聳動自如,足脛堅強有力。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兩腳放平,身軀正直。用力時向外呼氣,從丹田吐力,目向前視。

(十)練腰

兩手插腰,咸弓襠步,以突然動作擰腰擺肩變成正騎式;由正騎式再變弓襠步,以腰力帶兩膀。弓步時後足根下蹬;兩胯下掖,身軀要正直,兩膝要內合。每日練二十次,久則腰力大增。

(十一)氣口功

該功主要練內臟應變之機動也。氣需內七外三。練法可由兩人對操,或個人單操。練久能使氣口堅實,應敵變化迅速。

(十二)靠樁功,樓樁功,打樁功,鐵砂掌功,吊球功,掛帶功,鷹爪功,點穴功等等。

靠樁功包括:背靠,膀(前,後)靠,肩扛。

樓樁功包括:小臂從上至下,從下至上,雙臂交替,並掌儘量扣向腕側面以此腕側面砍樁;或馬步使樁貼於大腿內側以一臂曲(狀如舉方盤)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樁。

打樁功中包括:掌打,肘頂,膝頂,腳踢。或以吊起之沙袋,牆上釘革蒙海綿(替代古時多層毛頭紙),或以寸板高與人齊,下插水泥槽中等法代之。

鐵紗掌功:先以雙掌正反面拍打綠豆袋,六個月後換成摻半(體積)綠豆砂石袋,再六個後換成砂石袋,又再換成綠豆鐵沙摻半之綠豆鐵沙袋,經綠豆鐵砂袋練習六個月後,最後換成鐵沙袋煉三年以上鐵沙掌功可成。

此功萬不可求速成,務須循序漸進。且每一過程用力均須從低層開始,以在老師指點下習練為益。習練時須運丹田氣。盲練必出偏頗,悔之晚矣。

吊球功:馬步雙手吊住泥球,雙臂于體前平伸(球重與本人適應),泥球重量須漸增。或以二壇代替,內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據需要增加。或馬步雙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擰身防於另側,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復。

掛帶功:雙肩挎直徑尺許圓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動稱扇球功。

鷹爪功:練指之抓捏力。

點穴功:須練指點與認穴。

練此等硬功,務須自兩至三層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層力(一年半後增至九層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十二,百零八後各練三月,增至百四十四度後無須再加。另有捧牆角功,練法亦同上。

練時須運氣,練後須以藥水浸手腳(增加功力,涼血解毒)。

能站兩時辰仍覺輕鬆自然。逐漸能使足脛堅強達下盤穩固。八極地盆有四忌:

子,忌兩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實。

醜,忌站立時腰背彎曲,如此氣不能下達。

寅,忌一站即起,兩腿全不受痛苦,則功不能成。

卯,忌肩聳頭斜,及眼神亂視(練時肩要松,頭要頂,頸要直,眼要平視)。

(二)半馬樁

或稱子午樁,長三式。

(三)弓箭步在於練胯膝。要左右變換練習。

(四)揉手功

練揉手功主要為練腋力,松肩,活腰,練習吐力及聳動勁。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雙揉,單揉等法。練久能使腋肩聳力增加,吞吐靈活。每日練習逐步增加揉推次數,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鬆開,發力能吞吐自然,雙臂勁快而有力,力能達於指尖。

(五)碾步

此功專練松腰,松胯,合膝,扣襠,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聯合動作。久練則步靈,膝合。外三合。

(六)回環捋手

其法:做正騎馬式,左右手捋帶攥拳,以練小臂及掌根橫力與十指抓力,並能活胯開襠,橫力增強。

(七)提膝

盡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練能使腿活。

(八)呼吸功

其法:馬步下蹲兩掌心朝上,隨呼吸自下而上提至乳間而後兩手隨呼氣向前推放,時兩肩下沉,肩窩吐力。而後左右手向外分開,身體下蹲,兩手抄起,如是反復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時變拳,推放時變掌。

(九)活胯

其法有兩種,功用各不相同。一為站騎馬下蹲,猛蹲緩起。如是屢蹲屢起,每日蹲起十餘次。蹲時上身要正直,兩手插腰,蹲至胯矮於膝部。最後練到胯松而無強力,臀部能附於地,則胯與腰連接之筋即伸長而靈活矣。另為:兩腳一前一後成長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後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聳動自如,足脛堅強有力。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兩腳放平,身軀正直。用力時向外呼氣,從丹田吐力,目向前視。

(十)練腰

兩手插腰,咸弓襠步,以突然動作擰腰擺肩變成正騎式;由正騎式再變弓襠步,以腰力帶兩膀。弓步時後足根下蹬;兩胯下掖,身軀要正直,兩膝要內合。每日練二十次,久則腰力大增。

(十一)氣口功

該功主要練內臟應變之機動也。氣需內七外三。練法可由兩人對操,或個人單操。練久能使氣口堅實,應敵變化迅速。

(十二)靠樁功,樓樁功,打樁功,鐵砂掌功,吊球功,掛帶功,鷹爪功,點穴功等等。

靠樁功包括:背靠,膀(前,後)靠,肩扛。

樓樁功包括:小臂從上至下,從下至上,雙臂交替,並掌儘量扣向腕側面以此腕側面砍樁;或馬步使樁貼於大腿內側以一臂曲(狀如舉方盤)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樁。

打樁功中包括:掌打,肘頂,膝頂,腳踢。或以吊起之沙袋,牆上釘革蒙海綿(替代古時多層毛頭紙),或以寸板高與人齊,下插水泥槽中等法代之。

鐵紗掌功:先以雙掌正反面拍打綠豆袋,六個月後換成摻半(體積)綠豆砂石袋,再六個後換成砂石袋,又再換成綠豆鐵沙摻半之綠豆鐵沙袋,經綠豆鐵砂袋練習六個月後,最後換成鐵沙袋煉三年以上鐵沙掌功可成。

此功萬不可求速成,務須循序漸進。且每一過程用力均須從低層開始,以在老師指點下習練為益。習練時須運丹田氣。盲練必出偏頗,悔之晚矣。

吊球功:馬步雙手吊住泥球,雙臂于體前平伸(球重與本人適應),泥球重量須漸增。或以二壇代替,內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據需要增加。或馬步雙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擰身防於另側,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復。

掛帶功:雙肩挎直徑尺許圓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動稱扇球功。

鷹爪功:練指之抓捏力。

點穴功:須練指點與認穴。

練此等硬功,務須自兩至三層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層力(一年半後增至九層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十二,百零八後各練三月,增至百四十四度後無須再加。另有捧牆角功,練法亦同上。

練時須運氣,練後須以藥水浸手腳(增加功力,涼血解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