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列夫・托爾斯泰:這是一個流傳在南美洲印第安人中間的故事

勞動 死亡與疾病

這是一個流傳在南美洲印第安人中間的故事。

那裡的人們說, 上帝最初造人時, 不是非要他們勞動不可的。 他們既不需要房屋, 也不需要衣食。 他們都能活到百歲而從來不知道什麼是疾病。

過了一段時間, 上帝想去看看人們生活得怎樣。 他看到的是人們互相爭吵, 只顧自己, 不僅感受不到生活的樂趣, 反而詛咒起生活來。

此時, 上帝對自己說:“這是因為他們都能獨立生活的緣故。 ”為此上帝做了重新安排:人們要活下去, 就不能不勞動;為了避免受凍挨餓, 人們就不得不建造房屋、耕種穀物。

插圖來源於網路

“勞動會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的”。 上帝心想, “要是他們不合作就造不了工具, 伐不了樹, 蓋不了房子, 種不了地也收不了莊稼, 織不了布也做不了衣服。 ”

過了一些時候, 上帝又來查看人間的生活情形, 看看他們現在是否幸福了。 可是他發現,

人們生活得比以前更糟了。 他們在一起勞動是出於不得已。 而且也不是大家全在一起, 而是一夥一夥的。 他們互相傾軋, 把精力和時間都浪費在爭鬥之中了, 所以他們的生活還不如從前。

上帝看到自己的安排並沒有使人們的生活好起來, 於是便決定讓人們都不知道自己的死期, 人們隨時都會死亡, 並向他們宣佈了這一安排。

插圖來源於網路

“要是人們知道自己隨時都會死亡”, 上帝心想, “也許就不會為爭奪那些身外之物而浪費自己的年華了。 ”

但是事情還是與上帝的意願相反, 當他再來視察時, 發現人們的生活還是同以前一樣不幸。 那些強有力的人, 利用隨時會死的事實, 降服了一些軟弱無力的人, 殺掉一些, 用死亡去威脅另一些。 結果, 強者及其後代都不勞動, 閑得百無聊賴, 而弱者則不得不拼死勞動, 終生不得休息。 兩種人互相畏懼, 彼此憎恨。 人的生活變得更加不快活了。

插圖來源於網路

看到這種情況, 上帝決定用一種方法補救, 他把千奇百怪的神魔打發到人間, 上帝認為, 當人們都受到疾病威脅時, 他們就會懂得, 強者應該憐憫並應該幫助那些弱者。

當上帝再次回來查看人們有了得病危險以後的生活情形時, 他看到了人們的生活甚至比以前更糟了。

上帝的本意是要通過疾病使人們能夠互相同情關照,

豈不知, 疾病反使人們陷入更大的分裂。

那些強壯得足以強迫別人勞動的人, 得病時就強迫其他人來伺候自己, 但臨到別人生病時, 他們就置之不理。 那些被迫勞動、在別人生病時又得去伺候他們的弱者, 其勞累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他們有了病就只能聽天由命。

插圖來源於網路

為了不使病人影響健康人的精神狀態,人們把病人和健康人的住宅遠遠分開。其實健康人的同情本來是會使那些可憐的病人的心情快活起來的,現在這些病人只好待在他們的房子裡受煎熬,死在那裡。

那些雇來看護他們的人,不僅沒有熱情,反而厭惡他們。此外,人們還認為有許多病是傳染的,由於害怕傳染,他們不僅躲著患者,甚至把自己同照看病人的人都隔離開來。

上帝自言自語道:“如果連這樣都不能使人們懂得他們的幸福所在,那他們就是咎由自取”。於是,他撇下人們不管了。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的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歷時13年之久才完成的一部偉大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是長篇小說的之作。出生于俄國貴族家庭的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對俄國和世界文學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公認為世界上傑出的幾位文豪之一。他的三大代表作為:《戰爭與和平》、《復活》和《安娜·卡列妮娜》。

插圖來源於網路

為了不使病人影響健康人的精神狀態,人們把病人和健康人的住宅遠遠分開。其實健康人的同情本來是會使那些可憐的病人的心情快活起來的,現在這些病人只好待在他們的房子裡受煎熬,死在那裡。

那些雇來看護他們的人,不僅沒有熱情,反而厭惡他們。此外,人們還認為有許多病是傳染的,由於害怕傳染,他們不僅躲著患者,甚至把自己同照看病人的人都隔離開來。

上帝自言自語道:“如果連這樣都不能使人們懂得他們的幸福所在,那他們就是咎由自取”。於是,他撇下人們不管了。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的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歷時13年之久才完成的一部偉大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是長篇小說的之作。出生于俄國貴族家庭的列夫·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對俄國和世界文學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被公認為世界上傑出的幾位文豪之一。他的三大代表作為:《戰爭與和平》、《復活》和《安娜·卡列妮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