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俄羅斯雙城記

作者:都可樂

一直以來對俄羅斯有種特殊的感覺, 也許基於以下史實:歷史上的沙皇俄國曾利用不平等條約, 從中國強行掠去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21年十月革命勝利後的蘇聯, 幫助中國建立了共產黨, 並在隨後的國共合作、抗日戰爭中給予中國很多支持;中共執政後又是蘇聯在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了中共政權, 並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給予了大規模的經濟援助;60年代中蘇兩國逐漸交惡, 從媒體論戰(9評等)直至兵戎相見(珍寶島事件);而1989年支持了中蘇和解的戈巴契夫卻成為1991年蘇聯解體的始作俑者;葉利欽時代俄羅斯的一片蕭條又到本世紀初普京的強力作為,

直至不久前因克裡米亞和烏克蘭事件在國際上引起的軒然大波, 俄羅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度?俄羅斯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真的很想前往一睹其真面目, 於是去年底便在老朋友中找到幾位同道中人, 相約2015年夏季共赴俄羅斯旅遊。

鑒於語言不過關, 也考慮到相對簡便省事, 我們還是更加傾向於跟團旅行。 今年3月便通過網上預定了6月上旬“俄羅斯雙高鐵四星7日遊”專案。

我們此行主要目的地是莫斯科和聖彼德堡, 而這兩個城市的大部分有代表性的景點基本上都包含在行程中。 由於所有景點介紹已經非常多, 而且隨時可以方便地去百度搜索,

因此以下只談此行的印象及觀感。

莫斯科的紅場絕對是全球矚目的地方。 前不久剛在電視上看過俄羅斯慶祝二戰勝利70周年的閱兵式, 一個月後我們就是沿著閱兵部隊行進的路線, 從紅場北面的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走進紅場。

歷史博物館

紅場的西面就是克里姆林宮, 本來以為是一個大宮殿, 其實它是一組建築群, 包括好幾個教堂在內。 克宮作為俄羅斯國家的象徵, 曾經是沙皇皇宮, 也是十月革命後的蘇聯以及現在俄羅斯的國家領導人辦公場所。 普京總統的辦公樓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樓, 個人感覺似乎與普京大帝的形象不太般配。

克里姆林宮

普京辦公樓

克里姆林宮牆外有一座方方正正的建築,

就是列寧墓。 列寧自1924年去世後遺體一直放在其中的水晶棺內供人瞻仰, 可惜近期因故不對外開放, 我們遺憾地未能拜謁革命導師的遺容。

列寧墓

紅場南面坐落著具有俄羅斯典型特點的、頂著9個彩色洋蔥頭的瓦西裡升天教堂, 通過電視和報紙等媒體早已為我們所熟悉, 目前作為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的一部分。

瓦西裡升天大教堂

紅場東面則是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古姆百貨商店, 其建築構型、內部裝飾也是非常氣派, 別具一格, 據說國際大牌也是應有盡有, 可惜我們因為時間有限, 只是走馬觀花一番, 以至於相關奢侈品的價格竟無從瞭解和比對, 倒是俄羅斯風味的霜淇淋和紫雪糕沒有錯過,

都是50盧布一個, 而且味道好極了。

古姆百貨商店

在克里姆林宮北牆外建有一個紀念衛國戰爭勝利的無名烈士墓, 設有號稱俄羅斯第一崗的衛兵。 整點時分的衛兵換崗儀式吸引了大批的遊客。 俄羅斯人民就是以這樣的形式, 時刻緬懷在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數英烈, 也是留給後代代代相傳的一種歷史記憶。

無名烈士墓

莫斯科的地鐵是世界公認的最漂亮地鐵, 以各個車站猶如藝術宮殿般的裝飾而聞名天下。 這次導遊帶領我們實地體驗了一回, 確實名不虛傳。 我們從垂直深度達99米的勝利廣場車站進入, 單單坐滾梯從上到下就耗時兩分多鐘。 據說1935年建成時就有戰時用作民眾避險的考慮。 隨後坐了四站地鐵,

從革命廣場車站出站。 革命廣場車站候車大廳裡遍佈雕塑, 以十月革命勝利和蘇聯衛國戰爭為主題。 衝鋒陷陣的蘇聯紅軍、站崗值勤的哨兵, 一個個鮮活的面孔早已定格在激情澎湃的那個歷史年代。

莫斯科地鐵

走出革命廣場站, 一尊碩大的馬克思雕像緊緊抓住了我們的眼球, 5個同為CP的老夥伴不禁熱血賁張, 在CP的鼻祖面前神聖的舉起了右手。

馬克思雕像

聖彼德堡是極具歐洲風情的城市, 無論是皇家宮殿園林、城市建築、各類街頭雕塑, 都給了我們莫大的驚喜。

著名的冬宮、夏宮已經被太多的遊客所津津樂道, 而葉卡捷琳娜宮殿及花園更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絕佳景觀, 它的建築式樣、裝飾風格和藝術情趣真是美輪美奐、無以倫比, 不愧為俄羅斯的珍寶。難怪有人總結道,不去葉卡捷琳娜宮殿及花園,就不算到過聖彼德堡。

冬宮

夏宮

葉卡捷琳娜宮殿

葉卡捷琳娜花園

聖彼德堡的幾個主要教堂,雄渾大氣的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宏偉壯觀的喀山大教堂,精美靚麗的滴血教堂,從建築風格到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也都是可圈可點,一定要去看看。

伊薩基耶夫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

滴血教堂

俄羅斯的名人雕塑很有特點,盡顯歷史滄桑。

紅場北面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門前,矗立著二戰功臣朱可夫元帥的騎馬雕像,他的英姿集中體現了當年蘇聯人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的精氣神。

朱可夫元帥雕像

涅瓦河畔的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像,是聖彼德堡的標誌性雕塑之一。銅像被安置在一塊重達1600噸的天然巨石上,頭戴桂冠的彼得大帝穩騎在前蹄騰起的駿馬上,顯示出了所向無敵的風采。彼得大帝炯炯有神的眼光,目視前方。該馬象徵著俄羅斯,而馬匹踐踏著的蛇,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進行改革的舊勢力。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青銅騎士雕像

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對面的尼古拉一世雕像,馬匹雙腿著地,支撐著整座雕像的重量,這個設計亦非常巧妙,視覺效果非常震撼。

尼古拉一世雕像

在亞歷山大劇院外廣場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雕像,女皇身披華麗斗篷手舉權杖威武的高高在上,下層有12個寵臣(大部分為情人)圍著她,分明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的真實寫照。

葉卡捷琳娜二世雕像

在斯莫爾尼宮現聖彼德堡市政廳院子裡,我們看到了一手指向遠方的列寧雕像,而門外的道路上還分別豎立著馬克思和恩格斯雕像,因為當年十月革命時,這裡正是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的起義指揮部。

列寧雕像

馬克思雕像

恩格斯雕像

聖彼德堡的母親河涅瓦河自然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我們參加了自費項目乘船遊覽涅瓦河,可以沿途從另一種角度欣賞兩岸的建築風光。船上也準備了一些俄羅斯特產伏特加,香檳,魚子醬麵包,水果等吃食。特別有趣的是還有一個5人的表演團隊,為遊客表演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歌舞節目。一位老者歡快的拉著巴楊手風琴,另一位年長的男演員和少婦模樣的女演員分別為大家演唱俄羅斯民歌。凡是我們熟悉的《三套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梅花兒開》、《喀秋莎》等歌曲一個都不拉,唱到後來甚至於還唱起了中國歌曲,就是那首曾在文革期間傳唱大江南北的毛主席語錄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些歌曲為現場絕大多數中國遊客所熟悉,因此大家都在一起跟唱。唱到後面,兩位演員分別還邀請異性的遊客一起跳舞,我也受邀和俄羅斯少婦跳了一小段交誼舞,似乎也算是此行的一小段“豔遇”。另外一個小夥子和一個美少女則為大家表演了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俄羅斯風格舞蹈,引得台下觀眾陣陣喝彩。舞到最後,男女演員邀請在座的所有遊客一起跳起了集體舞,一時間歡聲笑語充滿了小小的船艙。正在大家跳的不亦樂乎之間,音樂戛然而止,美少女拿出一個盤子,揮動著幾張鈔票,嘴裡說著清晰的中文“小費”,來到每桌前收取,無論盧布還是人民幣都悉數收入囊中。其實看著演員賣力的表演,支付點小費也未嘗不可,只是不要過分離譜就好。

船遊涅瓦河

歡快的集體舞

此行我們的三餐全包,早餐為酒店西式自助餐,午晚餐都是中餐。然而到了俄羅斯,豈有不嘗嘗名聲在外的俄羅斯大餐之理,於是我們請聖彼德堡的地陪導遊介紹了賓館附近的俄餐館,並請他推薦了幾道菜名且用俄語寫在紙上,以方便我們點菜之需。

那天晚餐後回賓館稍作休息,我們一行5人便直奔那家餐館:STEAK STORY。走進餐館,整個裝飾類似俄羅斯鄉村貴族風格,或圓或方的實木餐桌,配著大大的貴族沙發椅,低垂的枝型吊燈散發出昏黃的亮光,映照著牆上的木紋裝飾,似乎在哪幅俄羅斯油畫裡看見過。一位帥哥服務員迎上前熱情地招呼我們就坐,並送上了功能表。可惜那份功能表只有文字沒有圖片,我們把導遊寫的菜名拿來核對,一時半會也沒有找到,於是乎不管了,叫來服務員拿著導遊所寫的俄語菜名直接點菜。首先俄羅斯紅菜湯不能不點,每人來一份,其次牛肉土豆泥每人一份,再來一個帝王蟹。等了約半小時,配著一份優酪乳加小麵包,盛在一個小瓦罐裡的紅菜湯首先登場,老夥伴們一嘗,不禁驚喜連連,湯的味道極其濃郁純正,和國內西餐廳吃過的、家裡煮過的羅宋湯完全是兩碼事;接著每人一份、用一個10吋大盤裝的牛肉土豆泥上場了,見此情景我們早已面面相覷,因為肚子已經有點脹了,但是美味還是擋不住的誘惑,繼續享用才是正道。雖說這道菜牛肉鮮嫩,土豆泥細膩可口,味道妙不可言,然而畢竟各人腸胃的容量有限,幾個人吃到一半幾乎就吃不下去了。為了打消大家暴殄天物的負罪感,也為了最後那道帝王蟹,我勸說大家還是實事求是、量“肚”而入,適當留有餘地。等到最後一道大餐帝王蟹蟹腿登場,我們差不多只有看的勇氣了,當然實在是不忍辜負美味,大家還是分而食之。實話實說,帝王蟹的確美味,但是已無驚喜,原因是此時再美味的食材恐怕都和雞肋差不多了。針對如此窘境,老夥伴們最後總結到,語言無法溝通是因素之一;加上他家的菜單沒有配圖,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牛肉土豆泥居然有如此大分量;第三是已吃過晚飯,胃容量實在有限,因此面對美味時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徒生無奈啦。不過體驗過了就值了,畢竟我們可以說是開過俄羅斯洋葷了,感覺不要太好奧。

紅菜湯

牛肉土豆泥

帝王蟹

在俄羅斯經常可以看到街頭音樂家的表演。去葉卡捷琳娜宮殿時,一下大巴,就有一個5位老年樂手組成的銅管樂隊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當時還心想這裡的接待規格咋這麼高,後來看見一旁的募捐箱,才知道這幫老油子可以見人拆招,真不是吃素的。走到葉卡花園門口,同樣有另外一支老年銅管樂隊在演奏,而且聽上去還蠻有水準的。這支樂隊除了也奏中國國歌,甚至於演奏完畢,其中一位俄羅斯大爺高聲用中文喊了一句“毛主席萬歲”,在另一曲奏完好像還喊了一句“習主席萬歲”,引得在場的好幾個中國團隊熱烈鼓掌。在我們等待導遊買票的過程中,這支樂隊還演奏了一些俄羅斯的經典樂曲,最為搞笑的是在他們吹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四小天鵝”舞曲時,四個樂手大爺邊吹邊模仿四小天鵝的舞步跳了起來,瞬間讓人忍俊不禁,太可愛了這群老大爺,自然為他們投幣的人也不少。

銅管樂隊

也有作純藝術表演的音樂家,例如冬宮和葉卡花園的男聲無伴奏小合唱,不用任何擴音設備,是真正的不插電演唱,餘音繞梁,美妙動聽;夏宮花園裡的木琴三重奏也同樣好聽,我的同伴聽完當場就買了他們的作品CD。在葉卡花園裡演奏長笛的先生,據介紹曾巡演歐洲,是音樂學院的博士生導師。

男聲無伴奏小合唱

木琴三重奏

演奏長笛

俄羅斯新人辦婚事和中國當下的習俗何其相似乃爾。那天在滴血教堂路遇一對身披婚紗的新人在教堂邊拍照,一旁還有幾個伴郎伴娘不時地插科打諢。還有喜歡用豪車似乎也是新人的最愛,我們在路上多次看見加長婚車駛過,有凱迪拉克、英菲尼迪加長版的豪車等等。

新人

豪車

聖彼德堡著名的涅瓦大街是遊客必去之地,夜間整個大街上燈火通明,流光溢彩,曼妙無比,而白天則是車流如織,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煞是熱鬧。大街兩旁的建築一派歐式風格,外立面上各種雕塑、立柱、紋飾、線型絕無雷同,各具特色,看來令人賞心悅目。我們走進1902年開業的“KE”,據說他家是聖彼德堡裝修最為豪華的食品店,外牆上裝置著巨大的雕塑,室內的天花板和周圍的牆壁,都飾有鎏金的花紋,櫃檯裡很多蛋糕食品也做得和藝術品一樣,造型多姿多彩,色調五彩繽紛,簡直是目不暇接,瞬間給人一種錯覺,似乎走進了一個工藝美術的展覽。我們花了400盧布買了5個馬卡龍,只為體驗一把百年老店的感覺。

涅瓦大街

百年老店KE

在聖彼德堡遊覽時的地陪導遊是一位當地土生土長的俄羅斯帥哥,中文名字叫高峰,從聖彼德堡大學東方語言系畢業後,到中國天津讀過研究生,也在深圳呆過幾年。高匯出身軍人世家,自己當過兵,經過商,也長期從事導遊這一行。他的中文很溜,對中國的風土人情也有相當的瞭解,工作非常盡心盡責,在各個重要景點的講解也很到位,而且還非常幽默。趁著大巴開行的一路上,我們問了他好多有關俄羅斯的國計民生問題,他猶如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一般都一一作答,縱橫捭闔,直抒己見,絕無外交辭令,不時還有更多的發揮。例如我們問:俄羅斯民眾如何看待克裡米亞的回歸?如何看待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民眾對普京執政的看法?俄羅斯的青年就業率如何?俄羅斯老百姓的福利如何,等等。高峰告訴我們,首先克裡米亞是通過全民公決決定脫烏返俄的,這和1991年蘇聯16個加盟國決定脫離蘇聯獨立如出一轍,是有法理依據的。當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16國獨立認為是民主運動而給予全力支持,今天又說克裡米亞公決入俄不合法,這不是雙重標準嗎?這難道是一個大國、一個重要的地區聯盟應有的擔當嗎?其次現階段美國及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對俄羅斯普通民眾的生活的確有影響,但是並不大,老百姓在國內生活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因為制裁引起盧布的急劇貶值,使得民眾出國旅遊、購買進口商品等成本加大。不過歐盟因為和俄羅斯的貿易交往原本比較密切,所以自身也受到不小的影響,其實是損人不利己的;至於美國本來就和俄羅斯的貿易交往不多,所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至於俄羅斯民眾對當前普京的領導還是滿意的,因為比起上世紀90年代葉利欽時代,現在的俄羅斯各方面都要好很多,起碼收入提高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等也比較豐富。尤其是在普京的強力領導下,俄羅斯人曾經的大國感覺似乎有點捲土重來。(這一句可不是導遊的原話,而是我根據他的語調和自信心推斷的,如屬片面,文責自負啊)。在俄羅斯歷史上曾有過兩個大帝(彼得和葉卡捷琳娜二世),而就當前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國內治理而言,普京和當年的兩個大帝絕對有得一拼。再比如說年輕人就業,目前只要你想工作,那就根本不成問題。據高峰介紹,俄羅斯現在城市勞動人口的平均月薪差不多等於2000美金,莫斯科每兩人擁有一輛汽車,聖彼德堡大概每三人有一輛汽車。確實如此,據我們一路觀察,俄羅斯的汽車很多,由於莫斯科1400多萬人口就有700萬輛汽車,所以經常堵車。車的品牌和我們在國內看見的幾乎差不多,只是俄羅斯原產的拉達汽車又少又破(俄羅斯沒有汽車按年限報廢的規定)。

另外也從高峰導遊那裡瞭解到,俄羅斯的城市居民還是需要支付日常生活水電氣等費用,也需要支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費用,只是這些費用都比較低而已。醫療方面,俄羅斯人在公立醫院住院的一切費用,包括護理費、伙食費等一概由國家支付,而藥品費用則需自理。得益於能源大國,俄羅斯的汽油真心的價廉,目前92號汽油每升不過30幾盧布,折合人民幣才四塊出頭一點。

最後總結一下俄羅斯此行的觀感:

一、建築華美漂亮。尤其是聖彼德堡,皇家宮殿自不必說,哪怕是大街兩旁的建築,都是精緻唯美,獨一無二,令人賞心悅目。

二、教堂雄渾大氣。尤以紅場的地標性建築瓦西裡升天大教堂為代表,包括聖彼德堡的伊薩基耶夫大教堂、滴血教堂、喀山大教堂等,外觀看上去都非常有氣派。

三、名人雕塑眾多。我們看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名人尤其是歷史名人雕塑的大量存在,似乎可以讓人更多地回想起名人當時所處的時代,對增進當代人的歷史記憶不無裨益。

四、音樂氛圍濃厚。以往無論是俄羅斯民歌還是前蘇聯的革命歌曲,為大多數國內50歲以上人們所喜愛。此番在俄羅斯雖未欣賞到完整的音樂作品,但是僅從街頭藝人的表演等,就可以感受到俄羅斯人民的音樂素養之深厚,整個國家音樂氛圍的濃厚。

五、空氣清新,綠樹成蔭。我們在俄羅斯的六天裡,只有一天是多雲,其他五天都是藍天白雲,而且不管城裡還是郊外,綠色植被的面積非常大,走在其間鳥鳴雀啼,花香撲鼻,人與自然和諧一體,身在其間好不愜意。不知是由於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還是該國的綠色理念比較深厚、環境保護措施比較到位,生活在那裡的人民至少在這方面絕對是幸福的。

六、物資充足、生活便利。雖說古姆百貨裡國際一線品牌雲集,但一般的生活用品超市,商品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價格也不貴,至少沒有看到過哪裡有排隊購物的現象,而據說九十年代商店的貨架上常常是空空如也,排隊購物則是司空見慣。我們還觀察到24小時營業的超市、飲食店也非常多。

七、社會平靜安寧。一路走來,俄羅斯當地老百姓的神態非常安寧,除 了開車特別快,其他的節奏相對緩慢。工作日上午7點,我們在一個大型居民區裡幾乎沒有遇見一個人;在一些景點看見不少小朋友在安靜地作畫,任遊客來來去去甚至對著他們拍照,不是神情專注,就是對你微笑;某天早晨還看見一隊中學生模樣的小朋友在公共綠地勞動,頗有當年“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意思。

總而言之,俄羅斯是值得一去的,我們所有夥伴的感受也是美好的。

不愧為俄羅斯的珍寶。難怪有人總結道,不去葉卡捷琳娜宮殿及花園,就不算到過聖彼德堡。

冬宮

夏宮

葉卡捷琳娜宮殿

葉卡捷琳娜花園

聖彼德堡的幾個主要教堂,雄渾大氣的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宏偉壯觀的喀山大教堂,精美靚麗的滴血教堂,從建築風格到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也都是可圈可點,一定要去看看。

伊薩基耶夫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

滴血教堂

俄羅斯的名人雕塑很有特點,盡顯歷史滄桑。

紅場北面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門前,矗立著二戰功臣朱可夫元帥的騎馬雕像,他的英姿集中體現了當年蘇聯人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的精氣神。

朱可夫元帥雕像

涅瓦河畔的彼得大帝青銅騎士雕像,是聖彼德堡的標誌性雕塑之一。銅像被安置在一塊重達1600噸的天然巨石上,頭戴桂冠的彼得大帝穩騎在前蹄騰起的駿馬上,顯示出了所向無敵的風采。彼得大帝炯炯有神的眼光,目視前方。該馬象徵著俄羅斯,而馬匹踐踏著的蛇,代表著當時阻止彼得大帝進行改革的舊勢力。從任何方向欣賞這座塑像,都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它的藝術魅力。

青銅騎士雕像

伊薩基耶夫大教堂對面的尼古拉一世雕像,馬匹雙腿著地,支撐著整座雕像的重量,這個設計亦非常巧妙,視覺效果非常震撼。

尼古拉一世雕像

在亞歷山大劇院外廣場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雕像,女皇身披華麗斗篷手舉權杖威武的高高在上,下層有12個寵臣(大部分為情人)圍著她,分明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代的真實寫照。

葉卡捷琳娜二世雕像

在斯莫爾尼宮現聖彼德堡市政廳院子裡,我們看到了一手指向遠方的列寧雕像,而門外的道路上還分別豎立著馬克思和恩格斯雕像,因為當年十月革命時,這裡正是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的起義指揮部。

列寧雕像

馬克思雕像

恩格斯雕像

聖彼德堡的母親河涅瓦河自然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我們參加了自費項目乘船遊覽涅瓦河,可以沿途從另一種角度欣賞兩岸的建築風光。船上也準備了一些俄羅斯特產伏特加,香檳,魚子醬麵包,水果等吃食。特別有趣的是還有一個5人的表演團隊,為遊客表演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的歌舞節目。一位老者歡快的拉著巴楊手風琴,另一位年長的男演員和少婦模樣的女演員分別為大家演唱俄羅斯民歌。凡是我們熟悉的《三套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紅梅花兒開》、《喀秋莎》等歌曲一個都不拉,唱到後來甚至於還唱起了中國歌曲,就是那首曾在文革期間傳唱大江南北的毛主席語錄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些歌曲為現場絕大多數中國遊客所熟悉,因此大家都在一起跟唱。唱到後面,兩位演員分別還邀請異性的遊客一起跳舞,我也受邀和俄羅斯少婦跳了一小段交誼舞,似乎也算是此行的一小段“豔遇”。另外一個小夥子和一個美少女則為大家表演了熱情奔放,活力四射的俄羅斯風格舞蹈,引得台下觀眾陣陣喝彩。舞到最後,男女演員邀請在座的所有遊客一起跳起了集體舞,一時間歡聲笑語充滿了小小的船艙。正在大家跳的不亦樂乎之間,音樂戛然而止,美少女拿出一個盤子,揮動著幾張鈔票,嘴裡說著清晰的中文“小費”,來到每桌前收取,無論盧布還是人民幣都悉數收入囊中。其實看著演員賣力的表演,支付點小費也未嘗不可,只是不要過分離譜就好。

船遊涅瓦河

歡快的集體舞

此行我們的三餐全包,早餐為酒店西式自助餐,午晚餐都是中餐。然而到了俄羅斯,豈有不嘗嘗名聲在外的俄羅斯大餐之理,於是我們請聖彼德堡的地陪導遊介紹了賓館附近的俄餐館,並請他推薦了幾道菜名且用俄語寫在紙上,以方便我們點菜之需。

那天晚餐後回賓館稍作休息,我們一行5人便直奔那家餐館:STEAK STORY。走進餐館,整個裝飾類似俄羅斯鄉村貴族風格,或圓或方的實木餐桌,配著大大的貴族沙發椅,低垂的枝型吊燈散發出昏黃的亮光,映照著牆上的木紋裝飾,似乎在哪幅俄羅斯油畫裡看見過。一位帥哥服務員迎上前熱情地招呼我們就坐,並送上了功能表。可惜那份功能表只有文字沒有圖片,我們把導遊寫的菜名拿來核對,一時半會也沒有找到,於是乎不管了,叫來服務員拿著導遊所寫的俄語菜名直接點菜。首先俄羅斯紅菜湯不能不點,每人來一份,其次牛肉土豆泥每人一份,再來一個帝王蟹。等了約半小時,配著一份優酪乳加小麵包,盛在一個小瓦罐裡的紅菜湯首先登場,老夥伴們一嘗,不禁驚喜連連,湯的味道極其濃郁純正,和國內西餐廳吃過的、家裡煮過的羅宋湯完全是兩碼事;接著每人一份、用一個10吋大盤裝的牛肉土豆泥上場了,見此情景我們早已面面相覷,因為肚子已經有點脹了,但是美味還是擋不住的誘惑,繼續享用才是正道。雖說這道菜牛肉鮮嫩,土豆泥細膩可口,味道妙不可言,然而畢竟各人腸胃的容量有限,幾個人吃到一半幾乎就吃不下去了。為了打消大家暴殄天物的負罪感,也為了最後那道帝王蟹,我勸說大家還是實事求是、量“肚”而入,適當留有餘地。等到最後一道大餐帝王蟹蟹腿登場,我們差不多只有看的勇氣了,當然實在是不忍辜負美味,大家還是分而食之。實話實說,帝王蟹的確美味,但是已無驚喜,原因是此時再美味的食材恐怕都和雞肋差不多了。針對如此窘境,老夥伴們最後總結到,語言無法溝通是因素之一;加上他家的菜單沒有配圖,大家都沒有預料到牛肉土豆泥居然有如此大分量;第三是已吃過晚飯,胃容量實在有限,因此面對美味時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徒生無奈啦。不過體驗過了就值了,畢竟我們可以說是開過俄羅斯洋葷了,感覺不要太好奧。

紅菜湯

牛肉土豆泥

帝王蟹

在俄羅斯經常可以看到街頭音樂家的表演。去葉卡捷琳娜宮殿時,一下大巴,就有一個5位老年樂手組成的銅管樂隊奏響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當時還心想這裡的接待規格咋這麼高,後來看見一旁的募捐箱,才知道這幫老油子可以見人拆招,真不是吃素的。走到葉卡花園門口,同樣有另外一支老年銅管樂隊在演奏,而且聽上去還蠻有水準的。這支樂隊除了也奏中國國歌,甚至於演奏完畢,其中一位俄羅斯大爺高聲用中文喊了一句“毛主席萬歲”,在另一曲奏完好像還喊了一句“習主席萬歲”,引得在場的好幾個中國團隊熱烈鼓掌。在我們等待導遊買票的過程中,這支樂隊還演奏了一些俄羅斯的經典樂曲,最為搞笑的是在他們吹起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四小天鵝”舞曲時,四個樂手大爺邊吹邊模仿四小天鵝的舞步跳了起來,瞬間讓人忍俊不禁,太可愛了這群老大爺,自然為他們投幣的人也不少。

銅管樂隊

也有作純藝術表演的音樂家,例如冬宮和葉卡花園的男聲無伴奏小合唱,不用任何擴音設備,是真正的不插電演唱,餘音繞梁,美妙動聽;夏宮花園裡的木琴三重奏也同樣好聽,我的同伴聽完當場就買了他們的作品CD。在葉卡花園裡演奏長笛的先生,據介紹曾巡演歐洲,是音樂學院的博士生導師。

男聲無伴奏小合唱

木琴三重奏

演奏長笛

俄羅斯新人辦婚事和中國當下的習俗何其相似乃爾。那天在滴血教堂路遇一對身披婚紗的新人在教堂邊拍照,一旁還有幾個伴郎伴娘不時地插科打諢。還有喜歡用豪車似乎也是新人的最愛,我們在路上多次看見加長婚車駛過,有凱迪拉克、英菲尼迪加長版的豪車等等。

新人

豪車

聖彼德堡著名的涅瓦大街是遊客必去之地,夜間整個大街上燈火通明,流光溢彩,曼妙無比,而白天則是車流如織,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煞是熱鬧。大街兩旁的建築一派歐式風格,外立面上各種雕塑、立柱、紋飾、線型絕無雷同,各具特色,看來令人賞心悅目。我們走進1902年開業的“KE”,據說他家是聖彼德堡裝修最為豪華的食品店,外牆上裝置著巨大的雕塑,室內的天花板和周圍的牆壁,都飾有鎏金的花紋,櫃檯裡很多蛋糕食品也做得和藝術品一樣,造型多姿多彩,色調五彩繽紛,簡直是目不暇接,瞬間給人一種錯覺,似乎走進了一個工藝美術的展覽。我們花了400盧布買了5個馬卡龍,只為體驗一把百年老店的感覺。

涅瓦大街

百年老店KE

在聖彼德堡遊覽時的地陪導遊是一位當地土生土長的俄羅斯帥哥,中文名字叫高峰,從聖彼德堡大學東方語言系畢業後,到中國天津讀過研究生,也在深圳呆過幾年。高匯出身軍人世家,自己當過兵,經過商,也長期從事導遊這一行。他的中文很溜,對中國的風土人情也有相當的瞭解,工作非常盡心盡責,在各個重要景點的講解也很到位,而且還非常幽默。趁著大巴開行的一路上,我們問了他好多有關俄羅斯的國計民生問題,他猶如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一般都一一作答,縱橫捭闔,直抒己見,絕無外交辭令,不時還有更多的發揮。例如我們問:俄羅斯民眾如何看待克裡米亞的回歸?如何看待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民眾對普京執政的看法?俄羅斯的青年就業率如何?俄羅斯老百姓的福利如何,等等。高峰告訴我們,首先克裡米亞是通過全民公決決定脫烏返俄的,這和1991年蘇聯16個加盟國決定脫離蘇聯獨立如出一轍,是有法理依據的。當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對16國獨立認為是民主運動而給予全力支持,今天又說克裡米亞公決入俄不合法,這不是雙重標準嗎?這難道是一個大國、一個重要的地區聯盟應有的擔當嗎?其次現階段美國及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對俄羅斯普通民眾的生活的確有影響,但是並不大,老百姓在國內生活基本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因為制裁引起盧布的急劇貶值,使得民眾出國旅遊、購買進口商品等成本加大。不過歐盟因為和俄羅斯的貿易交往原本比較密切,所以自身也受到不小的影響,其實是損人不利己的;至於美國本來就和俄羅斯的貿易交往不多,所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至於俄羅斯民眾對當前普京的領導還是滿意的,因為比起上世紀90年代葉利欽時代,現在的俄羅斯各方面都要好很多,起碼收入提高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食品等也比較豐富。尤其是在普京的強力領導下,俄羅斯人曾經的大國感覺似乎有點捲土重來。(這一句可不是導遊的原話,而是我根據他的語調和自信心推斷的,如屬片面,文責自負啊)。在俄羅斯歷史上曾有過兩個大帝(彼得和葉卡捷琳娜二世),而就當前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國內治理而言,普京和當年的兩個大帝絕對有得一拼。再比如說年輕人就業,目前只要你想工作,那就根本不成問題。據高峰介紹,俄羅斯現在城市勞動人口的平均月薪差不多等於2000美金,莫斯科每兩人擁有一輛汽車,聖彼德堡大概每三人有一輛汽車。確實如此,據我們一路觀察,俄羅斯的汽車很多,由於莫斯科1400多萬人口就有700萬輛汽車,所以經常堵車。車的品牌和我們在國內看見的幾乎差不多,只是俄羅斯原產的拉達汽車又少又破(俄羅斯沒有汽車按年限報廢的規定)。

另外也從高峰導遊那裡瞭解到,俄羅斯的城市居民還是需要支付日常生活水電氣等費用,也需要支付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費用,只是這些費用都比較低而已。醫療方面,俄羅斯人在公立醫院住院的一切費用,包括護理費、伙食費等一概由國家支付,而藥品費用則需自理。得益於能源大國,俄羅斯的汽油真心的價廉,目前92號汽油每升不過30幾盧布,折合人民幣才四塊出頭一點。

最後總結一下俄羅斯此行的觀感:

一、建築華美漂亮。尤其是聖彼德堡,皇家宮殿自不必說,哪怕是大街兩旁的建築,都是精緻唯美,獨一無二,令人賞心悅目。

二、教堂雄渾大氣。尤以紅場的地標性建築瓦西裡升天大教堂為代表,包括聖彼德堡的伊薩基耶夫大教堂、滴血教堂、喀山大教堂等,外觀看上去都非常有氣派。

三、名人雕塑眾多。我們看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名人尤其是歷史名人雕塑的大量存在,似乎可以讓人更多地回想起名人當時所處的時代,對增進當代人的歷史記憶不無裨益。

四、音樂氛圍濃厚。以往無論是俄羅斯民歌還是前蘇聯的革命歌曲,為大多數國內50歲以上人們所喜愛。此番在俄羅斯雖未欣賞到完整的音樂作品,但是僅從街頭藝人的表演等,就可以感受到俄羅斯人民的音樂素養之深厚,整個國家音樂氛圍的濃厚。

五、空氣清新,綠樹成蔭。我們在俄羅斯的六天裡,只有一天是多雲,其他五天都是藍天白雲,而且不管城裡還是郊外,綠色植被的面積非常大,走在其間鳥鳴雀啼,花香撲鼻,人與自然和諧一體,身在其間好不愜意。不知是由於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還是該國的綠色理念比較深厚、環境保護措施比較到位,生活在那裡的人民至少在這方面絕對是幸福的。

六、物資充足、生活便利。雖說古姆百貨裡國際一線品牌雲集,但一般的生活用品超市,商品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價格也不貴,至少沒有看到過哪裡有排隊購物的現象,而據說九十年代商店的貨架上常常是空空如也,排隊購物則是司空見慣。我們還觀察到24小時營業的超市、飲食店也非常多。

七、社會平靜安寧。一路走來,俄羅斯當地老百姓的神態非常安寧,除 了開車特別快,其他的節奏相對緩慢。工作日上午7點,我們在一個大型居民區裡幾乎沒有遇見一個人;在一些景點看見不少小朋友在安靜地作畫,任遊客來來去去甚至對著他們拍照,不是神情專注,就是對你微笑;某天早晨還看見一隊中學生模樣的小朋友在公共綠地勞動,頗有當年“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意思。

總而言之,俄羅斯是值得一去的,我們所有夥伴的感受也是美好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