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茵小茵的5國22城歐洲蜜月自駕旅行之瑞士及列支敦士登,又遇撞車!含Axalp滑雪區攻略,已完結

作者:茵小茵(旅行家)

Day1:蘇黎世班霍夫大街-蘇黎世大教堂-蘇黎世聖母大教堂-蘇黎世聖彼得大教堂, 宿Homestay Fallanden

Day2:蘇黎世-盧塞恩-琉森湖-卡貝爾廊橋-獅子紀念碑, 宿盧塞恩城宜必思快捷酒店

Day3::盧塞恩-因特拉肯-因特拉肯火車站-圖恩湖-布裡恩茨湖, 宿凱米胡特裡酒店

Day4:伯恩高地, 遠足至圖恩湖-布裡恩茨湖, 宿凱米胡特裡酒店

Day5:因特拉肯-蒙特勒, 西庸城堡-弗雷迪默丘裡雕像, 宿雄偉壯觀瑞士大酒店

Day6:蒙特勒-列支敦士登, 王宮, 宿庫爾姆酒店

預告圖來啦!

兩湖之間的徒步路線

感謝大家一直跟隨我們走入瑞士/列支敦士登行程,

本帖共含蘇黎世、盧塞恩、因特拉肯、伯恩高地的Axalp滑雪區、蒙特勒和列支敦士登等六個地點, 持續更新中, 希望大家關注。

前兩站目的地分別為:

希臘雅典+聖托裡尼:http://you.ctrip.com/travels/athens382/2761508.html

德國浪漫之路:http://you.ctrip.com/travels/germany100025/2772545.html

瑞士及列支敦士登行程依然是自駕為主, 特點是我們又遭遇了此次歐洲5國自駕行程中第二次撞車經歷, 還有就是我們最後放棄了少女峰登頂的行程, 改為伯恩當地人熱衷的滑雪區徒步。 一切都是, 有驚無險, 冥冥之中天註定, 所有的經歷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頗為感慨。

引用一句非常矯情的話作為開端, “人生需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我們為期25天的歐洲蜜月自駕遊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說走就走了, 因為我們的旅行計畫真的是很隨性,

行前準備也不能算充分。 但是這種迅捷便利的速食式出行準備方式對於當下為數眾多的上班族們來說, 無疑有著指南性的現實意義。 大家可以通過我的記敘深刻體會到, 在有限的時間和資金預算裡, 如何來一場說走就走又深度有趣的歐洲自駕之旅。

先給大家普及一下晚婚假的概念, 晚婚指男滿25歲女滿23歲初次結婚, 各地方為了鼓勵晚婚, 往往會在3天的法定婚假的基礎上給予更多的休假天數作為晚婚獎勵。 撇開安徽啊甘肅啊那些拉仇恨的省不談(這兩個省都有長達30天的晚婚假), 一般北上廣的婚假是3天+晚婚7天總共10天, 需要注意的是, 這個10天假期是包含週末的。 不清楚其他地方如何, 我們公司的要求是,

自領證日期開始的一周年內, 必須申請休婚假, 過期自動作廢。

所以, 對於我們倆這種拖延症和懶癌都都到了晚期的人來說, 籌畫蜜月旅行最大的初衷和動力就是, 不能眼睜睜看著大好的晚婚假過期!

首先確定時間, 除去10天婚假, 我們打算拼上國慶長假再請4天年假, 這樣就有總共25天的旅遊行程。 然後決定去哪裡, 聖托裡尼是我的夢想蜜月地, 蜜月旅行的話希臘必須去, 但是以往的旅遊經驗告訴我, 海邊或者海島這類地點最多玩三天, 玩久了肯定會覺得悶, 所以再拼上其他什麼地方就很傷腦筋了。 義大利從距離上來說是首選, 但是我倆都去過, 不太想浪費蜜月再去一次。 又考慮到想要自駕旅遊, 看到論壇上好多南德浪漫之路是自駕天堂之類的帖子,

弄得我心癢癢, 於是立馬決定浪漫之路也列入蜜月旅遊地。 但是浪漫之路只有300多公里, 自駕兩三天就玩完了, 所以又臨時拼湊上了奧地利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三個國家。

Kai作為蜜月遊路線的總策劃師, 對著google地圖和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各類攻略糾結了三天, 最後決定我們的旅遊路線是:上海-雅典-聖托裡尼-雅典-法蘭克福-自駕浪漫之路-菲森-蘇黎世-盧塞恩-因特拉肯-Alxap-蒙特勒-列支敦士登-因斯布魯克-哈爾施塔特-維也納-薩爾茨堡-慕尼克。 至於出行方式, 一切以省時方便為宗旨, 最終決定雅典來回聖島是坐游輪, 雅典到法蘭克福是飛機, 除此以外的行程全部是自駕。

值得一提的是, 自駕旅遊中確定旅遊路線是重中之重,

計畫路程的時候Google地圖無疑是最高效的工具。 窮遊網上有許許多多的自駕線路, 都可以拿來作為參考, 但是大家考慮的點並不一樣, 所以想要偷懶直接拷貝過來用, 基本上是不可行的。 我們的做法是, 翻閱了幾十篇遊記, 圈出自己感興趣認為必去的城市, 然後一一輸入到Google地圖上, 查看詳細距離, 判斷是否走了冤枉路或者回頭路, 最後選擇一條能把你想去的所有城市串起來並且幾乎不繞路的行程。 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取捨的過程, 必然有一些想去的景點不順路, 或者為了看某個景點必須要繞路。 此時Kai的決斷力就派上了大用場, 因為我是個選擇恐懼症, 如果由著我去糾結, 估計自駕路線到現在都還懸而未決呢。 最後事實證明,Kai制定的旅遊線路基本上是科學並且高效的,沒走太多冤枉路,著名的景點也都一一涵蓋,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天行程分配很科學,雖然總長長達2900公里,但是平均到每天下來,並沒有感覺太辛苦。

時間地點和出行方式是三大塊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我們花了一禮拜的時間確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利用工作之外的零碎時間來準備其他一些工作,比如簽證,機票,船票,酒店,自駕租車等等。

簽證資訊

我們行程中的5個國家都是歐盟申根國,瑞士雖然不屬於歐盟,但是不久前開放了申根簽證入境,我們全程走歐洲高速自始至終沒有遇到過護照簽證的檢查。申根簽的規定是,選擇你第一個入境的國家或者行程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國家遞交簽證。出於對“全民處女座”的德國人辦事靠譜的信任,以及受論壇上鼓吹德國簽證速度快通過率高的影響,我們毅然選擇申請德國簽證。行程單上需要做相應的潤飾以確保德國是我們此次行程最長停留國家。至於其他的相關材料,我們完全按照大使館的要求準備,事實證明,事先準備齊全材料,那麼簽證就是幾乎零風險,我們從遞進去直到拿到簽證總共一周時間。

機票

看論壇上很多帖子都說早刷機票會便宜很多,但是好像這一法則在我這兒沒什麼用,準備時間實在是太趕了。我是提前一個半月開始訂機票,基本上單人來回是含稅9000左右。飛歐洲的話我比較傾向於在中東國家轉機,直飛的單程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我曾經直飛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動輒11、12小時,萬一再碰到個晚點什麼的,坐得尾椎骨痛得要死,全身都酸軟無力,超級難受。中東轉機的話,一是機票相對直飛的便宜很多,二是前後兩程時間都不長,中間可以下飛機在機場免稅店裡逛逛,搞不好還有驚喜收穫,比如這次在伊斯坦布爾機場就買到了超級漂亮的波斯手工毛毯。

來回機票都是在攜程上訂的,俄航很便宜,但是我不敢坐,總覺得便宜有便宜的理由,心裡不太踏實。最後去程訂的土耳其航空,伊斯坦布爾轉機,第一程9小時,中間停留3小時,第二程到雅典1.5小時。回程阿提哈德航空,從慕尼克到阿布達比6小時,中間停留3小時,再回上海是8小時。事實證明,來回程的機票訂的還是比較合理的,這一次長途飛機也沒有感覺特別累,而且在伊斯坦布爾和阿布達比淘到了不少的好東西。阿提哈德航空的航空餐比土耳其航空的好很多,航行過程中除了關燈睡覺的時間以外,其他時候一直在送吃的喝的,正餐是兩頓,而且還有中國面和粥可以選擇,正餐前後會送小點心,餐前有果汁和酒,餐後再送咖啡或茶。總之服務很貼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空姐們推銷免稅商品太起勁了,離降落前不到半小時的時間都還推著小車各種賣,完全不理會機長廣播。

從雅典到法蘭克福我們選擇坐飛機。因為預定的時間實在太晚了,所以也沒有享受到歐洲廉航的優惠票價。從雅典到法蘭克福,不是直飛而是在羅德島上停留轉機,就這樣折騰的行程,票價也高達300多歐,看著論壇裡大家都在討論歐洲各城市間低至幾十歐的機票,我也只能扼腕歎息了。這裡列出幾個大型的歐洲廉航公司網址給大家參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合適的廉航公司,規劃行程時提前刷刷網站,一定能買到合適又便宜的機票。在此推薦一個簡單好用的廉航搜尋引擎:www.wegolo.com ,只需要輸入時間和地點,引擎會將所有符合你搜索條件的航班全部列舉出來。

瑞士高速觀感

我們是從浪漫之路的終點菲森直接開往蘇黎世進入瑞士,新天鵝堡所在地菲森其實已經處於德瑞邊境了,從菲森出發沒多久就已經毗鄰瑞士。歐洲高速不會有明顯的國境線劃分,一路走過來也沒有遇見過查看護照簽證的工作人員,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靠近瑞士的邊境加油站附近會有大型指示牌,上面標示可以在此購買瑞士的高速票證。德國高速是全境免費的,但是瑞士和奧地利的高速都是需要收費的,通常我們購買的是全年通行的票證,小小一張卡黏貼在擋風玻璃右側就可以了。

我們一次性買好瑞士和奧地利的全年高速通行證,大概是60歐左右的價錢。分享一個小貼士給大家,出國前可以到淘寶上去買那種玻璃使用的靜電貼,買好高速通行證以後,直接用靜電貼紙黏在車窗玻璃上,旅程結束還車的時候可以把靜電貼原封不動的揭下來,這樣票證能完好無損的作為紀念保存下來,或者回國以後可以轉送給其他要去自駕的朋友們繼續用。期限一年的票,其實我們只用了不到半個月,最後就永遠留在德國赫茲的車上了,想想還挺可惜的。

之前在論壇上也看到有驢友不想買高速票證,所以全程使用GPS導航避開高速路段,但是我們這次每天的行程安排比較緊張,瑞士奧地利又是多山國家,繞過高速就得天天在山上爬上爬下,無論是出於方便還是出於安全考慮,我們都是不敢嘗試的。我不清楚如果不買高速公路票證然後又走了高速路段會有什麼樣的懲罰措施,但是據說是非常嚴厲的,符合歐洲一貫的管理制度。比如以前在紐卡斯爾讀書的時候,地鐵票1.2鎊一張,沒有檢票閘,也幾乎沒遇到過檢票人員,但是一旦被抓到逃票,懲罰措施是極其嚴厲的,罰款是近乎是地鐵原票價的100-150倍。因為當地居民優質的公民素質和鐵面無私的處罰標準,我從沒聽說過有誰逃票被抓。瑞士奧地利的高速公路上,我們也從沒遇到過收費站或者要求停車檢查的崗亭,也許已經交給公路攝像頭處理,但是無論如何,大家都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一旦被發現,懲罰措施是很可怕的。給予你充分自由和尊重的制度,往往執行起來也是最嚴格最無私的。

有意思的是,在我們剛剛進入瑞士境內不久,就遇到了我們此行唯一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十幾個閘口一線排開,每個崗亭前排了長長一列車隊。我們倆面面相覷,不是該買好高速通票嘛,怎麼這裡又要開始收費了?輪到我們繳費時,我們向崗亭內的服務員提出了疑問,一位美麗的金髮女郎熱情的跟我們解釋,原來前面是新建成的一條超長隧道,因為政府在此項工程上花費許多所以不得不考慮讓所有得益於此的人們共同承擔。票價不便宜,單程9瑞郎/每輛車,但是等到真的開到隧道裡,我們才發現收費並不過分。我現在已經忘記了隧道總長有多少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10km以上,因為我們倆一致的感覺是怎麼這麼久啊還沒到頭啊……

瑞士境內的高速遠遠不如德國高速好開,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瑞士多山,所以幾乎所有的路段都繞不過山,於是開車的過程就是在一個個或長或短的隧道裡穿梭的過程。瑞士的隧道較窄,往往就是一個方向一條單車道,一輛車咬著一輛車往前開,隧道內部燈光也比較昏暗,從陽光燦爛的戶外一頭紮進隧道裡,眼前頓時一片黑,好不容易適應過來了,猛地一下又從隧道裡鑽出來了,過不了幾分鐘又紮進了新的一條隧道。開車的Mr.Sun感覺異常疲憊,而我也非常難受,因為我有輕度的密閉恐懼症,碰到短隧道還勉強能忍受,碰到那種特別長又特別窄還特別暗的隧道時,我簡直坐立不安,汗如雨下。但是比起後來從因特拉肯開車上山的旅程,前面這一大段基於高速公路的自駕遊無疑還是輕鬆的,後來在瑞士山路的自駕行程非常刺激,現在過去這麼久了讓我回憶起來仍不免心驚肉跳。

蘇黎世一日遊瑞士境內第一天的行程是遊覽蘇黎世,號稱全球最富裕生活條件最高的城市,我一直誤以為蘇黎世是瑞士首都,至此才知道瑞士首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古世紀老城伯恩。從市郊高速道路進入蘇黎世市區,一路走來,感覺與每一座大都市差不太多,一樣複雜的高架橋線路,一樣擁擠的進城車流。好在我們臨行前在淘寶買的導航夠精准實用,面對匝道眾多的高架線路,我們倒也沒走太多冤枉路,一路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班霍夫大街 -- 全世界最富有的一條街。

班霍夫是德文火車站的音譯,這條街其實就是位於蘇黎世火車站前的一條大街。火車站前廣場上停著眾多的高頭大馬,亮麗柔順的毛髮在陽光下閃著動人的光澤,通常是兩頭大馬拉一輛金邊鑲飾的兩輪馬車。這些馬車很多是各個酒店用來接送下榻客人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了班霍夫大街上獨特的風景。歐洲的馬都是大洋馬,很高很壯,但是也非常溫順,眼睛清澈,你摸摸它鼻子上的鬃毛時,它還會把頭偏向你手的方向,拿鼻子拱拱你的手心。相比之下,蘇黎世的馬比聖托裡尼島的毛驢可愛聽話多了。而且為了班霍夫大街的整潔美觀,每匹馬的屁股後面都兜著一個黑色塑膠袋,用來裝馬沒法自控而隨時隨地落下的排泄物,這樣一來,由於馬車而造成的清潔問題頓時減少了許多,雖然仍然免不了隨風而來的陣陣臭味兒,但是比起去往新天鵝堡的上山路上,一路要像繞過地雷一樣繞過一堆又一堆馬匹排泄物的經歷要好得多了。

廣場外是一個大型有軌電車樞紐站。這裡的有軌電車讓我頓生懷舊之情,因為實在太像國內90年代初期的公車了。藍白相間的車身,兩節車廂之間還會有那種類似風琴一樣的伸縮介面,一扇扇小小的車窗如同鑲嵌在車廂上的眼睛,車子開動以後還會有叮鈴鈴的鈴鐺聲。我們既沒有打算坐有軌電車也沒打算乘馬車,而是選擇步行穿過班霍夫大街。

在此之前,我們在火車站附近找了一家大型shoppingmall的地下停車場停放我們的寶馬座駕。

此時已經是下午3點半,南北走向的班霍夫大街中央呈現出一條陽光分界線,街道這邊明晃晃的太陽奪目刺眼,照在琳琅滿目的櫥窗上,另一邊則陰涼清爽,從街道這邊走到那邊,宛如穿越了春夏兩季。大街上人潮息壤,車水馬龍,不愧為全世界最繁華最熱鬧最富裕的一條街。雖然從表面看,班霍夫大街與上海的南京路廣州的北京路這類步行商業街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它在廣大旅遊者心目中的意義仍然是別具一格的。這裡彙聚了全世界的名流大牌,一字排開的玻璃櫥窗仿佛上演著一幕幕最前沿的時尚盛宴,琳琅滿目的表行吸引著許多遊客駐足,瑞士也是著名的鐘錶之國,許多人慕名前往蘇黎世就是為了買表。

班霍夫大街出乎意料的短,我們隨便晃晃就到頭了,後來查過百科才知道這條被譽為消費天堂的著名大街其實也就1.4公里長。這天一直忙著趕路,中午只在高速沿途的休息站裡吃了點麵包和蘋果,此時的我們已經饑腸轆轆了。不到下午四點的時刻,街邊的餐館大多數都只供應下午茶點,我們只好找了個麥當勞買了漢堡薯條填飽肚子。

在麥當勞裡終於感受到這座全世界最昂貴城市的魅力了,我們隨便買了兩份套餐,叫價32瑞郎,折合人民幣約230元。偏偏味道還很不好吃,生洋蔥太沖鼻子,芝士片太油膩,我勉強咬了小半個實在沒辦法再繼續,只好放下了。麥當勞裡的洗手間居然還需要密碼,得先到購物處問清楚密碼才能上樓使用。我們遇到一個臺灣來的老伯,完全不懂英文,在手機上輸入WC然後拿著手機到處問人,當得知我們會說中文時,激動地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故交知己。在瑞士的城市,公共廁所的收費相對於別的地方也算很高昂的,通常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的收費是1瑞郎,我們遇到最誇張的是在進入蘇黎世的高速休息站,高達2.5瑞郎!

從麥當勞出來,我們沿著蘇黎世湖畔的街道一直走,一路經過了蘇黎世大教堂高聳的塔樓,華麗高雅的市政廳,以及著名的蘇黎世大學和瑞士國家圖書館。蘇黎世湖邊停著許許多多小帆船,桅杆高聳,蒙著用以擋灰的帆布,微風吹過,金黃的落葉一片片蓋在深藍帷幔上,帆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左右輕晃。三三兩兩的居民坐在湖邊的堤壩上,享受著秋日的午後陽光,或看書沉思,或聚眾聊天,一派祥和溫暖的場景。我們也撿了塊空地坐下歇息,感受到當地人那種單純的快樂與安然,我們相視而笑,彼此都有很多感觸。一路走來,深深感受到歐洲的確是個慢生活慢節奏的地方,哪怕是蘇黎世這種金融中心也是一樣,大家都將陽光雨露當做上天恩賜的禮物,安於享受這份悠閒時光。

Home stay體驗在蘇黎世停留的當晚,我們選擇了位於市郊小鎮費蘭登裡的一個homestay(家庭住宿)。一方面是因為蘇黎世城內的酒店實在是貴得離譜,另一方面我們從未體驗過住在別人家裡的感覺。在booking網站上看到這一家的介紹時,覺得非常有趣,這個家庭是一對夫婦,他們本身就熱衷於背包旅遊和當沙發客,到過全球五大洲幾十個國家,旅行經驗相當豐富。他們家在市郊一座名為費蘭登的小鎮上,如果是自駕旅行的話交通還算便利,我們從班霍夫大街開過去花了大約20分鐘。

homestay畢竟不像正規酒店,並沒有前臺和接待處,我們根據導航到了社區後,遍尋不著確認信上所標注的門牌號,只得打電話給房東。房東倒是很熱情,立馬下樓來迎接我們,一路幫助我們提行李上樓,並且給我們介紹房間和相關服務。這裡是他們的住家,我們到達時她和丈夫正在準備晚飯,她為我們整理了一間臥室,大約12平米的房間,窗明几淨,靠牆一張雙人床,枕頭被褥一應俱全,另一邊的書桌上有網線插座各類文具,以及留言本。套房有兩個衛生間,她安排我們使用其中一間,衛生間裡準備好了乾淨的浴巾地墊以及牙杯和護理包。110瑞郎(相當於人民幣800多)的價錢在蘇黎世周邊住宿,這個條件已經非常完美了。值得一提的是,主人似乎是狂熱的動物愛好者,家裡養了三條小狗,兩隻貓,以及許多玻璃器皿中的狼蛛,蜥蜴以及各種觀賞魚類。

奔波一整天的我們感覺非常疲憊,匆匆解決了晚飯後,與主人簡短的聊了聊就分頭洗漱準備休息。倆夫婦晚飯後在客廳看電影,一屋子的小動物們都躲進自己的窩裡睡覺,我們則計畫第二天的行程並且設定好GPS的導航路線。睡前女主人來敲我們的房門,跟我們說他們明天一大早大約6點就要出門去城裡上班,為了不影響我們睡覺,所以把鑰匙留給我們,我們離開的時候自己鎖好門然後把鑰匙丟進樓下的信箱就好了。說實話,這種安排讓我們非常意外,同時也非常感動主人對於我們完全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信任。試想一下,如果是我,我可不敢把家裡一間臥室租給陌生的外國旅遊者住,不敢自己走了而把陌生人留在家裡,更不敢把家裡鑰匙輕易留給別人……懷著既欣喜又矛盾的複雜心情,我們終於拖著疲憊的身體,在陌生卻柔軟的床上沉沉入睡。第二天天還濛濛亮,我就被門口“吱啦啦”的撓門聲吵醒,我立馬反應過來這是那幾隻小狗在敲門了,我跳下床把門打開,三個小傢伙爭先恐後的一擁而入,不停舔我的手扒拉我的口袋。出門一看,主人已經離家上班去了,我們也起床洗漱,把散落的用品收拾收拾,與小狗小貓小蜥蜴們一一告別,鎖上門離開了這趟旅程中有趣的homestay。瑞士氣候與德國浪漫之路類似,溫差大,早晚很冷,風也大,需要穿很厚的禦寒衣物,中午太陽熱烈的時候穿短袖都覺得熱。離開蘇黎世的這天早晨,陰雨濛濛,還起了很大的霧,能見度非常低,我們勉強開了一段路,後來實在沒辦法繼續,只能將車駛入旁邊的休息站,蘇黎世郊外的早晨特別冷,停車不過一刻鐘,車窗玻璃上升騰起一層厚厚的水霧,我們一邊吃早飯一邊聊天一邊靜靜等待濃霧散去。這裡要特別提到我們臨行前在淘寶上買到的出行必備—便攜電熱 水壺,在從不提供熱水和燒水壺的歐洲旅遊,有了這個電熱水壺簡直是福音!比如這天的早飯,就是菊花枸杞茶配麵包,外加兩顆用電熱水壺燜熟的煮雞蛋!

歐洲酒店一般不提供瓶裝水,當地人都習慣直接打開水龍頭喝冷水,其實歐洲水質相當好,水龍頭的冷水喝起來都是甜甜的,但是作為土生土長的國人,我們實在受不了天天喝涼水。所以臨行前特意買了可擕式電熱水壺,直接是歐標插頭,式樣簡單小巧,一次大約燒半升水,非常實用方便。最開始我們只是在酒店裡燒開了水以後,泡些枸杞菊花茶或者綠茶在保溫杯裡,這樣在路上可以喝點熱茶暖暖胃,後來在吃膩了西餐以後,我們也將水壺功效發揮到了極致,比如拿它泡面,煮雞蛋,超市買的生菜沙拉我們都燙熟了再吃。在休息站裡等待了大約半小時,太陽漸漸熱烈起來,濃霧也很快散去,在陽光的照耀下,車窗的濛濛水霧化成水滴滑落,視野變得清澈,我們正好也吃飽喝足,於是抖擻精神朝著我們今天的目的地 – 度假勝地盧塞恩前進!

撞車驚魂!Again!

蘇黎世到盧塞恩距離很近,只有50餘公里,交通非常順暢,大約半小時後我們已經進入了盧塞恩的市區。我們原計劃先去事先訂好的酒店入住,把車停在酒店,然後在市區步行遊玩,只因為在蘇黎世的停車找車經歷實在給了我們非常不愉快的回憶。就在前往酒店的途中,經歷了我們此次自駕行程中的第二次撞車。如果說第一次撞車的時候我們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這第二次我們卻是莫名其妙的被狠狠愚弄了一把。Kai這幾天開車都異常小心,我們不違章不超速,也從不開夜路不疲勞駕駛,進大城市的時候我們都是就近找地方停車,然後步行進入人多擁擠的商業區遊玩,生怕再出車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盧塞恩市內,我們原本按照自己線路規規矩矩的往前開,左邊有一輛超大型的集裝箱卡車,突然莫名其妙的猛力往右打方向盤,將我們的車狠狠撞到一邊,擠得緊貼人行道的護欄。兩輛車都戛然停下,我們倆錯愕的面面相覷,Kai氣急敗壞的猛敲一下方向盤,罵了句shit,隨即開了車門跳下車。卡車上跳下一位穿著工人服裝的胖女人,認錯的態度倒是非常誠懇,用帶濃重德語口音的英語沖著我們大叫“My fault!Sorry! My fault!”Kai檢查了車身的撞痕,左側的前後車門均有輕微凹陷,並且蹭上了一大片卡車的藍漆,至此,我們的寶馬帶著車尾一個大洞加左側的凹陷,從一輛精緻漂亮的座駕終於淪為傷痕累累的“破銅爛鐵”。事已至此,只能想辦法解決,有了之前的經驗,Kai處理這種問題已經輕車熟路,首先是報警。大概因為是在市區,瑞士員警來的速度相當快,不到十分鐘,兩個年輕的員警駕駛警車停在了街邊。不過這兩位員警英文很爛,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跟女卡車司機用德語在喋喋不休的講。我倆在一邊無奈的笑笑,語言不通就是沒轍,我們都在想對方會不會耍陰招害我們,到時候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權益。事實證明,我們這種“中國人思維”實在是多慮了,卡車司機並沒有推脫責任,她說原本是她丈夫駕駛集裝箱卡車,但是因為已經開了一整夜非常累,所以早上的時候改由她來駕駛,在撞上我們之前,她發現自己錯過了右轉的路口,所以心裡一著急亂了方寸,才猛地急打方向盤,因此撞上了我們的車。員警很快開出了事故單,因為英文不太好,他們還特意非常認真地用鉛筆在事故單上畫出了示意圖,解釋了當時兩車的行進方向和相撞的原因。我們從赫茲提車的時候,車內附有一張事故保險單,在打折村撞車的那次我們已經把保險單填完了,這次又出事,我們在車內遍尋不著多餘的保險單。員警知曉這件事後,特意幫我們打電話給赫茲駐蘇黎世的辦事處詢問,後來瞭解到還車時保險單並不是必要的提交材料,我們只需要提交警方開出的事故單即可。解決了這件事以後,時間已經過了中午,我們無奈的開著傷痕累累的寶馬前往酒店,一路互相安慰,好在不是大事,好在沒有受傷,好在車還能開,最重要的是好在買了全險……

盧塞恩城一日游在盧塞恩,我們預定的是著名的連鎖酒店,IBIS(宜必思),因為這家交通方便,就在市中心火車站旁邊,而且性價比相對來說很高,含午餐含停車費每晚78歐。Ibis房間通常都很小,往往都是雙人床上再架一個單人床,洗手間小得好像太空艙,推拉門,進入後無法轉身,房間地板上放了行李後,幾乎沒有落腳的地了。考慮舒適度和趣味性的話,還是不建議住這類連鎖酒店,因為這類酒店全世界都一樣,與之相比,之前在浪漫之路上住的農莊旅館或者古堡閣樓房間,都比Ibis記憶深刻得多。但是我還是不太習慣homestay,這麼比較下來,還是Ibis更自在,住在別人家裡始終有些束手束腳,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停好車放下行李,我們步行出門閒逛盧塞恩城。盧塞恩,又譯作琉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城,最初這裡只有一座燈塔,指引往來船隻靠岸,盧塞恩在拉丁語中就是“燈”的意思,後來居民越聚越多,最終建立新的城市。老城的景點非常集中,全部都在一個可以輕鬆步行到達的範圍內。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導航,走出酒店門穿過老城火車站,著名的廊橋水塔就悄然進入我們的視線了,其全稱為卡佩爾木橋和八角水塔。

卡佩爾橋通體木制結構,橋上有木制廊頂,三角形的屋樑上畫有精美的宗教油畫,總共120幅,綿延整座橋。廊頂的屋簷往橋外延伸約半米,遮蔽著橋邊木欄裡種植的鮮花,綠草叢中一簇簇小小的豔紅花朵,看著像杜鵑,導遊介紹說是天竺葵。廊頂的油畫大多是宗教故事,筆觸精緻優美,也許是橋內光線比較昏暗,畫幅的顏色均不夠豔麗,但是借助橋簷下漏進的陽光仍然可以清晰辨別出油畫內容。其中有幾幅關於歐洲黑死病蔓延及治療的畫,因為剛剛讀過這段故事,所以感觸頗深。黑死病的歷史是歐洲的一段苦難史,這次走過的許多歷史遺跡都有提及這段灰暗的歷史,但是都不及卡佩爾廊橋的廊頂油畫那樣刻畫得精緻而傳神。可惜橋上採光比較糟糕,油畫無法清楚拍攝下來,回國後整理照片,發現好看的大多是在岸上遠觀廊橋的倩影。八角水塔是石頭製成,正因為如此,才逃過1993年那次大火倖存下來,今天我們看到的廊橋已經是93年後的重建之作,只有水塔仍然是14世紀那座石頭遺跡。水塔曾被用作安放貴重珠寶和大量黃金,也曾用於作為監獄關押犯人。

卡佩爾廊橋和八角水塔是盧塞恩的城市標誌,像新天鵝堡於德國一樣,廊橋水塔於瑞士也是最著名的明信片風景。並且尋找廊橋水塔的明信片角度要比尋找拍攝新天鵝堡的角度簡單得多。

穿過廊橋到達河對岸,沿著河邊石階溯流而上,走過一段山坡,就到達盧塞恩第二大景點,“哭泣的獅子”。這座雕像依託於一整面山牆雕刻而成,垂死的獅子虛弱的臥在鑿空的石洞裡,山壁前是一方小水塘,秋日的落葉靜靜漂浮在藍綠色的水面,為這悲劇美的獅子烘托出更強烈的淒涼。哭泣的獅子是為了紀念瑞士派往法國保衛皇室的雇傭兵隊伍,他們在推翻路易十六封建政權的戰爭中為了保護國王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一直認為瑞士是和平的代名詞,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國備受上帝眷顧,從來不曾陷入歷史的紛爭與戰亂的洪流中,直到我看到這座“世界上最悲傷的獅子”。歷史記載,這隊枉死的瑞士雇傭兵人數近千人,他們擔負著保衛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重任,在反皇軍攻陷皇宮之前,國王要求他們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於是在宮殿大門破開之後,手無寸鐵的士兵們都被屠殺,一個不留。這只傷心哭泣的獅子無疑體現了藝術家高超的雕刻工藝,它奄奄一息的側臥著,背上還有折斷的箭弩,仿佛還能看到鮮血正從傷口泊泊流出,微微張口的大嘴似乎還在喘息著,曾經兇惡尖利的獠牙仍然清晰可見。這只獅子象徵著末路窮途的英雄,空有滿腔熱血和抱負,卻不得不接受這悲慘命運的安排,難怪如此悲傷地哭泣著,時隔數百年,這淒慘和傷感仍然越過時間空間向千萬遊人蔓延。哭泣的獅子位於山坡上的一座小公園裡,圍牆外的山路窄窄的,沿街開了許多紀念品商店,無論店鋪大小,櫥窗裡一律滿滿當當的整齊排列著軍刀和手錶,架子上放滿了大大小小的明信片,各式各樣的印滿獅子圖案的圍巾帽子文化衫,如果想買一些留作紀念的話,在這裡的小店裡挑選幾件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離開哭泣的獅子,我們沿原路下山,回到廊橋邊,此時天已近黃昏,我們邊慢慢散步邊四處逡巡晚餐地點。夕陽西下的盧塞恩頗有些法國巴黎塞納河的翻版風韻,河邊林立著咖啡店和餐館,抗凍的歐洲人三三兩兩的坐在河岸的籐椅上,遙望著河中央的廊橋水塔出神。一路踱過去,處處飄來瑞士特有乳酪火鍋的香味,餐館前豎立著小黑板,用德文寫著推薦菜,門邊的木制大啤酒桶開關沒關嚴實,滴滴答答的漏出啤酒泡沫來。無奈旅途中舟車勞頓了十幾天的我,實在對肉啊乳酪啊之類的提不起興趣,跟Kai商量後我們專心搜尋起中餐來。

最愛牛肉麵和蛋炒飯

很幸運的在Ibis酒店對面的街角找到一家中餐館,遠遠就看到門口的大紅燈籠,金桔樹和流蘇窗簾,裝修非常典型的中國餐館。剛推開門就聞到了久違又熟悉的炒菜油味兒,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辣椒面,嗆得我忍不住咳嗽了兩聲,食欲卻突然蓬勃起來,那感覺仿佛是喉嚨裡伸出了手。我都來不及看菜單,直接就要了蛋炒飯,牛肉麵和炒時蔬,這是我在國外中餐館點菜的老三樣。餐館品質往往良莠不齊,但是這最基本的三樣菜通常味道比較穩定,不會太糟糕。Kai一向遷就我,我點什麼他吃什麼,多日沒吃中餐的我既想念麵條又想念米飯,所以每種來一個,換著吃。我咽著口水眼巴巴的盯著廚房門口等吃的,Kai則跟老闆攀談了起來,這是一家家庭經營的小飯館,夫妻倆都是香港人,老婆買菜做飯,老公點單收銀。男主人談興頗濃,艱難的用國語與我們聊天,所幸我當年粵語功底還不錯,交流無障礙,等到我們吃上熱氣騰騰的晚飯時,老闆已經快跟我們稱兄道弟了。

從昨天到達蘇黎世以後,我們一直沒來得及去銀行兌換瑞郎,酒店餐館一般都用信用卡,路上買點吃的喝的紀念品什麼的,我們就直接付歐元,店家也肯收,找零就找瑞郎給我們,但是這裡面的匯率損失肯定很高,店家往往都用高於當前匯率不少的利率折算。碰到我們這對這對重度懶癌的患者夫妻,懶得專程跑一趟銀行,所以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的默認損失了。在這家中餐館吃飯時,我們也如法炮製,付歐元找零瑞郎,但是到底同胞就是不一樣,香港老闆不但用低於銀行匯率的價格折算了我們的飯錢,還用相同的匯率多換了100歐元的瑞郎給我們。半小時後,酒足飯飽的我們帶著濃濃的暖意和感動走出了這間小小的中餐館。



Ibis作為連鎖酒店,地理位置往往較方便,價格也比較親民,可是如果不是不得已,真心不推薦。因為這種酒店,全世界都一樣,住在這裡完全體會不到旅遊的意義,當然比Homestay要自在,但是相較於後來兩天我們在因特拉肯山上住的旅館,感覺就差太遠了。

值得一提的是,臨近廊橋水塔的一條小巷裡有一家上海超市,我們離開盧塞恩之前,將車停在路邊,在這家小超市里買到不少好東西,珍貴的泡面(當你的胃口和腸胃被西餐裡的各種肉啊、濃稠又膩人的湯、醬啊蹂躪得受不了的時候,泡面真的就成為了世間最美味了,而且不是每座城市都那麼方便能找到亞洲超市的,絕大多數時候我們買到的都是印度咖喱泡面或者東南亞的味道奇突的泡面,所以遇到正宗的中國泡面真是覺得非常難得且珍貴的),榨菜,可以微波加熱的生煎包和饅頭……光是隔著冰櫃玻璃看看,我的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了。

登頂少女峰的糾結

因特拉肯英文名為interlaken,據說取自拉丁文兩湖之間的意思,字面理解很好記憶。這個小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圖恩湖和布裡恩茨湖之間的小塊陸地上,離少女峰只有不到30公里距離。從前徒步上少女峰的登山者們往往把因特拉肯當做登峰前最後一個補給站,現在的遊客們也將這個小鎮作為登上少女峰的必經之路,從小鎮的火車站可以直接換乘齒軌小火車,直達少女峰頂。我們大約10點左右離開盧塞恩,根據GPS導航一路往因特拉肯前進,按照google地圖顯示兩地距離並不遠,如果交通通暢的話一小時即可到達。但是這一段並非平原道路,歐洲公路路況雖好,但是山路不斷,不停鑽隧道爬山坡,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再加上瑞士山間的氣候特點,往往清晨霧重,能見度不高,所以車速始終在60邁左右徘徊,等到達因特拉肯時已經快到正午12點了。我們並不打算在鎮上停留過夜,而是早已預定好山頂的農莊旅館,計畫去山裡享受幾天鄉間野趣。因此,停好車後,我們四處逛逛,解決午飯,順便買些吃的喝的帶到山上去。

行前,在是否要上少女峰的問題上,我們糾結了許久。按理說,少女峰是Top of theEurope,無論去過歐洲多少次玩過多少國家,能登頂歐洲最高峰的感覺都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少女峰上有全世界最高的火車站,又有007著名的拍攝場地,如果天氣好的話還能看到雪山,可以坐小火車,可以領略一下大腦缺氧的高山反應……想像往往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通常也很殘酷。Kai聽了我一大堆少女峰非登不可的理由後,隨口說了三點,我立馬就偃旗息鼓了:一,山頂人太多,到處都是旅遊團,小火車搞不好還要排隊坐,到了少女峰以後哪兒哪兒都是人頭,連拍照都找不到好地點;二,現在不是滑雪季,登頂來回至少4個小時,浪費大半天的時間和在因特拉肯逗留一晚就為了去看看007的餐廳和雪坡,還有人山人海?!開玩笑!三,對於天氣狀況依賴太大,只要不是大晴天,稍微有點陰雨有點雲,就啥也看不見了,那麼浪費160歐/人的火車票上山的意義就等於0!況且,山間氣候就像小孩臉,說變就變,晴天真心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最後我們還是選擇避開旅行團密集的人潮,轉往少女峰的反方向,當地人最愛的遠足滑雪勝地 –Axalp 滑雪區。這個滑雪區並不是旅遊熱門景區,遊人罕至,再加上公交線路很少,所以此地的旅館酒店接待的往往都是本地的自駕遊者。我們預定的酒店是一家家庭經營的農場型旅館,位於布裡恩茨湖上1500米的山間,背對阿爾卑斯山脈的施瓦茨山。行前做攻略,許多遊客都留言說前往旅館的山路非常非常難開,山坡崎嶇陡峭,道路狹窄幾乎沒有會車可能,而且山路沒有路燈,因此務必要在天黑前到達旅館,並且中途儘量不要再開車下山,路程實在驚心動魄。有一個英國女人的留言讓我印象極為深刻,她說她從前住在蘇格蘭高地,開山路已經駕輕就熟了,因此沒把這段路程放在眼裡,一家人在因特拉肯小鎮上玩得太嗨皮,太陽下山了才匆匆忙忙開車上山,當天還下著綿綿細雨,漆黑一片,眼前只有濛濛雨霧和車燈一線光,一路陡峭,往左看是濕滑的山壁,往右看就是萬丈深淵,當然啦,天黑了她啥也看不到,但想像更可怕啊,一路慢慢磨蹭到了酒店,一身冷汗不說,看到旅館燈光的時候立馬就哭出來了,絕對是喜極而泣啊!

被留言嚇壞了的我們,決定把因特拉肯小鎮速度逛完,下午3點以前必須上山!

因特拉肯一日游其實不限制時間的話,這個小鎮也沒什麼可逛的,這天是週五,鎮上居然有一半的商店飯館已經關門了。雖然早就知道歐洲福利甚好,週末超市飯館營業時間很短,但是週五中午就閉門謝客的,還真是少見,就連在德國浪漫之路上千人不到的小鎮也未曾見過。小鎮不大,一條霍何維克街是連接鎮上大型觀光點的主街,東西走向,一頭一尾分別是因特拉肯東西兩個火車站,前往少女峰的小火車都從東站始發。

主街上有一座雄偉壯觀的歐式建築,雕刻精美的羅馬柱,蜜黃色的粗糲外牆,雕花靈動的黑色鐵欄杆陽臺,還有窗沿邊一面面隨風飄揚的旗幟。這座氣勢磅礴的大樓在午後陽光的照耀中格外吸引遊人眼球。根據臨行前做的功課,很快判斷出這就是小鎮上最著名的酒店,因特拉肯旅館。這家旅館也有幾百年的歷史,1816年著名詩人拜倫曾下榻此地,如今在旅館中仍然留存拜倫的紀念碑。旅館邊有一座和氏風格濃厚的日本庭園,是因特拉肯與日本大津結為友好城市後,大津贈送的禮物。在這樣一座風光旖旎的歐洲小鎮上看到一座純木式的日本建築感覺稍顯突兀,但是被包圍在阿爾卑斯的山間,沐浴著最純淨的陽光雨露,眼前的一切都美好極了。

因特拉肯旅館的對面是一大片綠草坪,綠茵茵又厚實的草坪如天然的絲絨地毯,草坪面積相當大,沒有任何建築物遮擋,極目遠眺可以看到少女峰的英姿。此時恰值正午時分,陽光普照,陰雲散盡,遠處的少女峰不再似羞怯的姑娘,而是露出了皚皚白雪包裹的真容。我們坐在草坪邊的長椅上,遠遠望著少女峰頂發呆,雖不曾親自登頂少女峰,但是有幸遇到這樣的好天氣,能完全清晰的看到少女峰的全貌也感覺非常滿足了。攻略中說這片草坪早前為小鎮修道院的內部庭院,按照院規禁止在此修建任何建築物,由此也保全了這一片完美的草坪,給遊人們留下了遠眺少女峰的最佳視角。除此以外,在天空翱翔的滑翔傘愛好者們,也將這片空曠柔軟的草坪作為他們的降落地,我們在長椅上休息的短短十幾分鐘裡,陸續有好多遊人在教練的陪護下紛紛完成滑翔之旅降落在草坪上。

沿著主街繼續往西走,不過三百米,就看到了當地著名的賭場。據說這裡的賭場遊戲設施並不複雜,絕大多數都是吃角子吐硬幣的老虎機,就是典型的娛樂場所,有興趣的朋友們完全可以考慮在這裡找找好運氣。當天的天氣相當好,微風拂面,陽光燦爛,我們慢悠悠的沿著霍何維克街往前走。街邊有許多紀念品商店和手錶店,許多店鋪還有專門的中文標示,相信這座著名的少女峰補給小鎮一定迎來送往過許許多多的國人。因為趕著上山,我們只在主街和上述幾個鎮上著名景點裡稍作停留,匆忙解決了午飯後,找了間小超市買了些水果蔬菜,算是完成了上山前的補給,隨後就開車踏上往Axalp滑雪區的路。導航顯示的路程並不太遠,全程約為20km,其中前面15km均為高速公路,真正的高難度就是後面這段5km的崎嶇山路。果然如前輩們的留言所述,這段路我們開的異常艱辛,一路我倆都噤聲不語,Kai雙手緊握方向盤,而我則不停探頭窗外看前後的來車。山路奇窄,僅容一車,坡道非常陡峭,且彎道絕大多數都超過180度,僅在稍微平緩的坡道上會留一個暫時停車的空間,以便出現上下山方向不同的會車時,一車停留等待另一車通過。這條路上車並不多,大家車速都非常緩慢,而且瑞士人開車也非常謙讓,所以會車難度不算太大。但是5km高難度的山路還是讓人驚心動魄。不過幾天後我們在因斯布魯克又住了一回山頂農場,那座農場的偏僻程度和山路的難開程度都比瑞士Axalp滑雪區要大得多了,那次Kai不僅冷汗濕透衣服,還一路緊張的呼吸急促,他跟我坦言這輩子沒開過這麼困難的車,雖然艱難,但是這段經歷也真是刺激又難忘呢!

入住山間旅館

Axalp滑雪區相對于大名鼎鼎的少女峰景區來說,知名度要小得多,在非滑雪季節裡來Axalp度假的人往往是附近的居民,拖家帶口的住在山上躲幾天清靜,外加在附近山上或湖邊遠足的,在這裡幾乎找不到亞洲面孔。甚至在我出行前看攻略的時候,搜遍了網路都很難找到關於Axalp的資料,只有維琪百科上幾段簡短的英文簡介。Axalp滑雪區是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度假區,位於伯恩高地,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幾個小村莊組成,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布裡恩茨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個飛行員訓練基地,大名鼎鼎的瑞士航展也在Axalp舉行,每年十月開始的前幾天,這裡都是整個瑞士航空愛好者目光鎖定的地方。我們在此逗留期間數次看到各類奇趣的戰鬥機飛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重重山脊,留下轟鳴巨響和一道亮白的軌跡,非常有趣。如果自駕的話,Axalp真心值得一 來,在這裡可以品味最原汁原味的瑞士風味的山林美景,享受當地人的度假方式,遠離世俗喧囂和遊人如織的嘈雜景點。我們在Axalp滑雪區逗留了三天兩晚,真正感受到了與世隔絕的寧靜和安詳。

回復 9#茵小茵20140607入住山間旅館Axalp滑雪區相對於大名鼎鼎的1、因特拉肯東站-少女峰往返的火車票

2、有效期6個月,起止日期以實體票面為准

備註:

1、下單時勾選的日期為取票日期

2、該產品僅限持有中國大陸護照的用戶購買使用

3、6歲以下兒童可免費遊玩

4、10人及以上團體請諮詢客服,可購買團體票"},{"product_type":2410,"id":57683,"weight":1,"url":"http://z.qyer.com/deal/57683/","title":"瑞士因特拉肯雙人跳傘體驗","price":"1025","picture":"http://pic.qyer.com/public/supplier/jd/2015/10/23/14455809492610","highlight":"

1、因特拉肯雙人跳傘體驗一次"}]" target="_blank" data-bn-ipg="bbs-thread-lmLink-少女峰"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50, 50, 50); position: relative; margin-right: 2px; border-bottom-width: 1px; border-bottom-style: dotted; border-bottom-color: rgb(50, 50, 50);">少女峰景區來說,知名度要小得多,在非滑雪季節裡來Axalp度假的人往往是附近的居民,拖家帶口的住在山上躲幾天清靜,外加在附近山上或湖邊遠足的,在這裡幾乎找不到亞洲面孔。甚至在我出行前看攻略的時候,搜遍了網路都很難找到關於Axalp的資料,只有維琪百科上幾段簡短的英文簡介。Axalp滑雪區是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度假區,位於伯恩高地,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幾個小村莊組成,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布裡恩茨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個飛行員訓練基地,大名鼎鼎的瑞士航展也在Axalp舉行,每年十月開始的前幾天,這裡都是整個瑞士航空愛好者目光鎖定的地方。我們在此逗留期間數次看到各類奇趣的戰鬥機飛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重重山脊,留下轟鳴巨響和一道亮白的軌跡,非常有趣。如果自駕的話,Axalp真心值得一來,在這裡可以品味最原汁原味的瑞士風味的山林美景,享受當地人的度假方式,遠離世俗喧囂和遊人如織的嘈雜景點。我們在Axalp滑雪區逗留了三天兩晚,真正感受到了與世隔絕的寧靜和安詳。

我們入住的酒店是一棟位於山腰的三層木質結構樓房,每一扇木頭窗格和陽臺外側全部栽滿了豔紅的杜鵑花,一叢叢一簇簇,微風拂過,像跳動的火焰。旅館主人是一對年邁的瑞士老夫婦,開朗熱情,一口流利的英文,倆人分工明確,男主人管理入住旅客,修葺房屋管道以及暖氣等設備,女主人負責花園維護烹調早晚餐,週末的時候他們在盧塞恩工作的女兒會回來幫忙。我們是當天到達酒店的第一撥客人,男主人分配給我們旅館中樓層最高面積最大的一套房,帶一個超寬敞的轉角陽臺,視線毫無遮擋,對面皚皚雪峰清晰可見。瑞士山間的氣溫很低,太陽直射的正午時分最高溫度也只有十幾度,此時已臨近黃昏,沒有供暖的室內氣溫恐怕還不到十度了。我不敢脫外衣,冷得一直哈氣搓手,男主人抱歉地告訴我們,旅館本來配有地暖,但是這幾天突然壞了,一直還沒有修理好,說完轉身去樓下給我們提了一個老式取暖器上來。我和Kai相視而笑,這種兩條鋼絲的取暖器好多年沒見過了,插電以後鋼絲會變成紅色,坐在旁邊能感到熱氣散發出來,但是這麼小小一個頂什麼用啊。

入夜之後,山間的溫度直往下降,Kai關緊了陽臺門窗,不多時,玻璃窗上升騰起一層濛濛水霧。我披上最厚的外套,探頭想看看瑞士山區的夜景,無奈只見一片漆黑,環顧四周不見一盞燈光,只有天上的星星月亮分外閃亮。我們長期生活在城市裡,夜裡走在街上,霓虹燈的光芒太亮,早就蓋過了大自然的光彩,何時見過這樣密集明亮的星空?可惜戶外實在太冷,呼吸都能哈出一團團的白霧,只能趕緊回到室內。晚上關了電視熄了燈,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萬籟俱寂,這種安靜比浪漫之路的古鎮夜晚更甚,這種遠離人群世俗的感覺並不是單純的安寧,我更加體會到一些不安和害怕。想像力豐富的我遲遲無法入睡,腦子裡不停閃過各種念頭,如果現在突發急病了怎麼辦,山上壓根沒燈,救護車爬得上來嘛?如果突然地震了呢,突然山體滑坡了呢,要是困在這種地方可怎麼辦呢?這麼安靜偏遠的山區,會不會有外星人把飛船停在這裡呢?我搖醒已經睡熟的Kai,告訴他我的疑慮,他只是握緊了我的手,睡意朦朧的丟下一句,“別瞎想,快睡覺,明天早起帶你去遠足。”說完轉個身又睡著了。我就在這許多的胡思亂想中靜靜度過瑞士山間的第一夜。

阿爾卑斯山的遠足體驗

早上睜開眼,清晨的陽光已經溢滿了整個房間,住在這種荒無人煙的山上有一個好處,就是房間根本不需要裝窗簾。晚上四周一片漆黑,方圓幾裡都沒有與你平齊的建築,根本用不上窗簾,等到早晨太陽剛升起,陽光就充盈了整個房間,絕無死角。陽光太燦爛,我們沒了睡懶覺的環境,只能起床梳洗,等下樓準備吃早餐的時候才驚覺,竟然還不到6點!我們無意中起了一個大早床,這一天的時間都顯得格外充裕。

老夫婦比我們起得還早,女主人已經在廚房裡忙碌著早餐了,男主人引領我們走進院落裡另一幢小小的屋子,這裡是他們的餐廳。推開厚重的木門,我和Kai忍不住驚歎出聲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夢幻的餐廳,簡直就是指環王影片裡精靈們的林中小屋啊!整體都是木質結構,窗格下同樣栽滿杜鵑花,餐桌餐椅是未切割未打磨的整塊原木壘成,全部都保留木頭最原始的造型和特點,沒有一樣傢俱是完全一致的。聽到我們的驚歎,頭髮花白的男主人驕傲的告訴我們,所有的傢俱都是他親手做成的,就連餐廳所在的這幢小木頭房子也是他一磚一瓦壘起來的。爽朗的笑聲響起,是女主人端來熱氣騰騰的烤麵包和剛煎好的雞蛋培根,她替我們斟好熱茶,在我們身邊坐下,詢問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得知我們打算遠足,還特意拿來紙筆替我們畫下兩條遠足的線路。

兩條遠足線路,一條短一條長,短的需要大約1.5小時,長的那條來回則大約耗時5小時。女主人強烈建議我們走長的那一條線路,需要翻過一座山頭,最終目的地是一個小湖泊,據說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其實我是一個非常排斥出汗啊運動的懶人,但是面對女主人殷切的目光和Kai不斷地鼓勵,我還是下定決心一定要走長的那條遠足線路。女主人非常熱情的替我們裝了一紙袋麵包幾個蘋果做乾糧,還從房門後拿了兩根樹幹給我們當做徒步遠足的拐杖,我們吃完早飯就背上背包出發了。

走了不到一小時我就開始後悔了,山間徒步和逛街暴走完全不是同一概念,體力和耐力的消耗也不是時間長短可以簡單衡量的。山路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只有一條鋪滿碎石子的羊腸小徑,很多時候連這樣的小道都看不到,眼前雜草重生,張牙舞爪的樹枝擋住視線,必須依靠女主人給的拐杖撥開樹枝雜草才能繼續前進。眼看著路程還才走了一小段,我的腿肚子都在發抖了,我只好一會兒叫渴一會兒叫餓,好騙Kai陪我在路邊多休息一會兒。反復了幾次以後,Kai看出我的小心思,於是一路拽著我往前爬,我無論怎麼求饒都堅決不肯再休息。山間的溫度並不高,但是我貼身的衣服全部都汗濕了。途中遇到好些當地人,都是拖家帶口來遠足,連4、5歲的小朋友也參與其中,全套武裝著護膝和護肘,走路還跌跌撞撞呢,卻毫不遲疑的跟在大人後面一路前行。大家都很和善,狹路相逢會停下來微笑致意,偶爾還會交談幾句,告訴我們前面有些什麼值得一看的風景。

Kai一路鼓勵我,正確的說是欺瞞哄騙,跟我說他已經看到終點站的那個小湖泊了,繞過這個彎馬上就到了,絕對不超過一刻鐘就能走到。然後這種彎繞了一個有一個,眼看著又翻過了一座小山頭,小湖泊還是遙遙無期。不過山頭上的風景真是絕美,可以清晰地看到碧綠的布裡恩茨湖,襯上周邊一圈綠茵茵的山脈和草地,活脫脫一顆璀璨的祖母綠。走了將近三小時,終於遠遠看到小湖泊了,看來我給平均速度拖了後腿,旅館老闆明明告訴我們單程最多2.5小時的。小湖泊位於群山包圍下的低窪地段,周邊樹木茂盛,陽光無法直射,湖泊上升騰起濃濃水氣,煙霧繚繞,宛若仙境。但是在山區,曬不到陽光的地方真的特別冷,剛剛爬山汗濕的衣服此刻全部黏在背上,冷風吹得我不停的打冷顫。但是西方人的身體素質的確非常好,大多數人都只穿短袖短褲爬山,此刻在這麼冷的湖邊,他們也毫不以為意,反而卸下背包,撿木柴開始生火,打算燒烤。我們兩個慫包只能望湖興歎,趕緊退回到山腰上有陽光的地方,找了塊乾燥的草地,席地而坐,吃老闆娘給我們帶的麵包蘋果。

林中小屋的晚餐

回旅館的路輕鬆了很多,因為時間還早,Kai不再拼命催促我趕緊走,所以我們走走停停,拍拍照看看景,一邊玩一邊往回走,這一路走了將近4個小時。我們8點不到出門遠足,等回到酒店已經快下午4點了,整整8個小時的徒步,把我累趴下了。Kai擔心我在山裡吹了風受寒,剛進房間就催我去洗澡,熱水沖走了我的疲憊和寒意,卻讓我肚子開始咕咕叫起來。趴在陽臺上看風景的Kai沖我大叫,“老闆的林中小屋煙囪冒煙了呢,哇,我好像聞到了牛排香!”

我們倆忍著饑腸轆轆,趕緊穿衣服出門。推開林中小屋厚重的木門,一股肉香撲面襲來,小矮桌前已經坐了一家子人在等開飯,一個才1、2歲的小男孩在吃薯條,滿臉都是番茄醬痕。他們友善的跟我們打招呼,問候我們今天的徒步之旅如何,我們一邊熱情的回應著,一邊左顧右盼的找菜單。女主人系著一條舊圍裙從木欄後的廚房裡走了出來,微笑著告訴我們,家庭式小餐廳沒有功能表,我們的晚餐吃什麼完全由主人今天做了什麼來決定。不到20分鐘,兩大盤就端到了我們面前,噴香的土豆泥配燉爛的小牛肉,我和Kai二話不說,直接上刀叉,完全不顧騰騰熱氣就送到了嘴裡,兩人驚歎,這絕對是此次歐洲行最美味的一餐!

林中小屋

林中小屋空間有限,十幾個旅客就擠了個滿滿當當,此時天已黑透山裡氣溫驟降,小屋的木窗玻璃上蒙上了厚厚一層水霧。與窗外的嚴寒蕭瑟截然相反,這座精靈的木頭小屋裡一片祥和溫暖,大家其樂融融的圍坐一起品嘗主人精心烹調的飯菜。來自五湖四海的一群人,共同聚在瑞士山間一座不知名的自製木屋裡,這實在不能不說是美妙的緣分。

第二天一早,我們與主人告別,踏上前往下一站的旅程。臨走前,我們看到主人的收藏櫃,裡面是世界各地花花綠綠的紙幣,Kai翻遍了錢夾總算找到了一張5元人民幣。老闆愉快的接過,非常慎重的撫平折痕,放在玻璃櫃中央的位置。揮手作別了這對瑞士老夫婦,我們沿著原路下山,清晨的霞光如調皮的精靈追隨著我們的車輪,走出大半公里遠後,我仍然探頭窗外看著越來越遠的木屋。這份不舍和留戀,在旅途當中有過許多次,在遠離故土的外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往往能帶給我們更多更深的感動。

蒙特勒一日遊

我們的車迎著晨曦一路向南,天氣很好,藍天白雲,微風暖陽,高速路路障邊就是起起伏伏的阿爾卑斯山脈。我從國內帶了一根耳機線,一頭插手機的耳機孔,一頭直接插在車內的AV插孔上,車載音響可以播放手機裡的音樂。這天我選的是李健的歌,舒緩柔軟的民謠,伴著風吹麥浪的輕快樂曲,我們朝著下一站——爵士之都蒙特勒一路前行。

蒙特勒位於瑞士南部的法語區,高速一路下來發現很有趣的現象,不知不覺中,所有的指路牌告示燈已從德語變成了法語。天氣和周邊景色也在慢慢變化著,山間濃霧飄散,金色陽光直射,溫度逐漸升高,阿爾卑斯山脊不再被冰雪覆蓋,而是被平坦的青翠山坡所取代。短短不到兩小時的路程,我們從山區進入了平原,感官上仿佛從嚴冬步入了暖春。

歐洲之行一路走來美景不斷,愛琴海和藍白天堂的聖島讓我震撼,南德浪漫之路的中世紀城鎮讓我沉澱,瑞士伯恩高地的雪峰和樹林讓我平靜,蒙特勒給我的感覺則是舒適和愉悅,心情輕鬆快樂,忍不住想歌唱,這是一座給人無限好感的城市。終日陽光明媚,日內瓦湖湛藍清澈,湖邊種滿了各色鮮花,沿湖小道數十公里長,直達古老莊嚴的西庸城堡,這一路的景色簡直絕美。

我們的自駕經驗是,市區遊覽最好步行或者借助公共交通,因為對當地道路不熟,邊開車邊找路有危險,而且歐洲大城市停車位不好找,停車費還特別貴。在蒙特勒,我們找了一家當地老牌五星級酒店入住,預定的時候看中了酒店的人文歷史背景和絕佳的地理位置,就在市中心——蒙特勒火車站的對面。然而,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座建於100多年前的老酒店並沒有設置停車場。對面火車站的停車場為了方便接送旅客,是臨時停車,最長停車時間只有3小時。無奈我們只能繞著周邊街區尋找可過夜的停車場,最後在離酒店一條街之隔找到了一個商圈的停車場,24小時的停車費用簡直令人咂舌,居然高達33瑞郎,折合人民幣約230元!歐洲大城市停車費貴是常態,瑞士的城市貴更是正常,這次的教訓就是,自駕旅行一定要考慮酒店是否帶免費停車場。

除了沒有停車場,我們下榻的雄偉壯觀瑞士大酒店(別笑,這真的是酒店的正式名字)的其他方面都無可挑剔。這基本上是此次行程中除了聖島以外,我們住的規格最高價錢最貴的一家酒店了。建于20世紀初的一家老牌酒店,房間雖老舊但是保養很好,各類設施一應俱全,景觀陽臺可遠眺日內瓦湖景,同時也有老派紳士的高端服務體驗。

蒙特勒的陽光似乎永遠都無比燦爛,不同於聖島那種熱烈得沒遮沒擋的太陽,這裡的陽光暖融融的,如同明媚的春光。整座城市似乎依山而建,從酒店出來需要穿過一條狹窄的樓梯,是兩座建築之間的一線天,梯級還頗陡峭,往下走大約100多米後,直接到了日內瓦湖邊的湖濱小道上。日內瓦湖面積很大,一邊是瑞士,另一邊是法國(法國稱“萊芒湖”),Kai數年前曾遊過此地,坐船穿越日內瓦湖到洛桑,需要3個多小時。湖邊種滿了各種各樣深紅淺紅的鮮花,襯著湛藍的湖水,美得如同明信片上的風景。

Google地圖導航上顯示從酒店步行到西庸城堡,需時45分鐘。陽光這樣好,氣溫也舒適,我們於是放棄坐公車,打算沿著湖濱小道一路走到西庸去。靠近岸邊栓滿了各色小小的船隻,有的蒙上了防塵船篷,有的可能剛剛靠岸,白色船身上的水珠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湖濱路上隔著幾百米就有小推車,賣雪糕、熱狗或者飲料,當地人和遊客三三兩兩的坐在長椅上,享受著陽光和湖景,愜意得很。

西庸的囚徒

“湖波浩渺/水深百丈/巨大的潛流回合而奔騰/雪白的浪花拍打著城牆/水和牆造成雙重的囹圄/把地牢變成或人的墳墓。

我們的黑穴就在湖面之下/日夜能聽到水波的拍打/我曾感到冬季的浪花打進欄杆/怒吼的風肆意賓士在藍天。

那時石牢的四壁都在搖晃/我感到了捍力卻不驚慌/面對死亡我感到快樂/因為它會使我得到解脫。”

偉大的詩人拜倫,在兩百多年前留下這篇著名長詩,從此不知是西庸成就了拜倫,還是拜倫成就了西庸。城堡位於遼闊湖泊邊一塊突出的陸地上,陽光反射湖面,在城堡灰黃的大石頭表面投射下刺眼的金色光斑。碧波蕩漾,站在岸邊的我們注視著湖心,不出多久,感覺腳下的地面仿佛也在隨著水波抖動,但是西庸城堡是固若金湯的,千百年來堅固依然,始終矗立在湖畔。

進入城堡後,推薦先進入城堡的地下室,也就是拜倫筆下著名的監獄裡參觀。城堡第一重院落左側有一道窄小陡峭的石階直通入地底,雖說當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但是踏上石階立馬覺得潮濕陰冷,與庭院裡的溫暖春光完全兩重天。監獄依託地下室的長廊而建,巨大的巴羅克式石柱高聳,抬頭看是精美細緻的浮雕穹頂,整座監獄約為50平米左右,全部採光來自於中間一扇小小的鐵窗。湊近鐵窗直接可看到日內瓦湖的美景,外頭雖陽光燦爛,但是能漏入監獄的只餘幾束微弱的光。監獄遊覽的重頭戲就是找到了拜倫的簽名。

拜倫的名篇《西庸的囚徒》描述的是某位被當做異教徒而遭到非人待遇的愛國者的血淚控訴。拜倫的詩作以細膩真摯的寫實而著名,至今監獄內部仍能看到拜倫筆下的細緻描繪,如那扇阻隔陽光和自由的鐵窗、又如鐵制腳鐐拖動而在石板地面留下的斑駁印跡,還有囚徒處於極度的痛苦無奈中在石柱上留下的紛亂劃痕,時隔百多年後,仍然清晰可見。

監獄連接著酒窖和儲藏室,我們在昏暗的地底下穿梭了近半小時,終於繞了出來,走進城堡的第二庭院。這裡是皇室成員的起居室和收藏室,笨重的木制窗格嵌上彩色雕花的玻璃,陽光夾帶著湖面的粼粼波光照進室內,與地下陰冷潮濕的監獄簡直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中古世紀皇室成員的衣食住行在現代的我們看來,其實並不 舒服,房間過於寬敞,高穹頂,座椅床榻均為厚重木頭製成,整個房間顯得森然冰冷,毫無溫馨和暖的體驗。皇家臥室一側是那個年代的盥洗室,木盆做浴缸,旁邊放著高高低低數個木桶,由僕人將冷熱水交替倒入浴缸泡澡。另一邊是奇特的如同劇院座椅一般的傢俱,湊近看會發現木 最後事實證明,Kai制定的旅遊線路基本上是科學並且高效的,沒走太多冤枉路,著名的景點也都一一涵蓋,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天行程分配很科學,雖然總長長達2900公里,但是平均到每天下來,並沒有感覺太辛苦。

時間地點和出行方式是三大塊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我們花了一禮拜的時間確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利用工作之外的零碎時間來準備其他一些工作,比如簽證,機票,船票,酒店,自駕租車等等。

簽證資訊

我們行程中的5個國家都是歐盟申根國,瑞士雖然不屬於歐盟,但是不久前開放了申根簽證入境,我們全程走歐洲高速自始至終沒有遇到過護照簽證的檢查。申根簽的規定是,選擇你第一個入境的國家或者行程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國家遞交簽證。出於對“全民處女座”的德國人辦事靠譜的信任,以及受論壇上鼓吹德國簽證速度快通過率高的影響,我們毅然選擇申請德國簽證。行程單上需要做相應的潤飾以確保德國是我們此次行程最長停留國家。至於其他的相關材料,我們完全按照大使館的要求準備,事實證明,事先準備齊全材料,那麼簽證就是幾乎零風險,我們從遞進去直到拿到簽證總共一周時間。

機票

看論壇上很多帖子都說早刷機票會便宜很多,但是好像這一法則在我這兒沒什麼用,準備時間實在是太趕了。我是提前一個半月開始訂機票,基本上單人來回是含稅9000左右。飛歐洲的話我比較傾向於在中東國家轉機,直飛的單程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我曾經直飛過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動輒11、12小時,萬一再碰到個晚點什麼的,坐得尾椎骨痛得要死,全身都酸軟無力,超級難受。中東轉機的話,一是機票相對直飛的便宜很多,二是前後兩程時間都不長,中間可以下飛機在機場免稅店裡逛逛,搞不好還有驚喜收穫,比如這次在伊斯坦布爾機場就買到了超級漂亮的波斯手工毛毯。

來回機票都是在攜程上訂的,俄航很便宜,但是我不敢坐,總覺得便宜有便宜的理由,心裡不太踏實。最後去程訂的土耳其航空,伊斯坦布爾轉機,第一程9小時,中間停留3小時,第二程到雅典1.5小時。回程阿提哈德航空,從慕尼克到阿布達比6小時,中間停留3小時,再回上海是8小時。事實證明,來回程的機票訂的還是比較合理的,這一次長途飛機也沒有感覺特別累,而且在伊斯坦布爾和阿布達比淘到了不少的好東西。阿提哈德航空的航空餐比土耳其航空的好很多,航行過程中除了關燈睡覺的時間以外,其他時候一直在送吃的喝的,正餐是兩頓,而且還有中國面和粥可以選擇,正餐前後會送小點心,餐前有果汁和酒,餐後再送咖啡或茶。總之服務很貼心,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空姐們推銷免稅商品太起勁了,離降落前不到半小時的時間都還推著小車各種賣,完全不理會機長廣播。

從雅典到法蘭克福我們選擇坐飛機。因為預定的時間實在太晚了,所以也沒有享受到歐洲廉航的優惠票價。從雅典到法蘭克福,不是直飛而是在羅德島上停留轉機,就這樣折騰的行程,票價也高達300多歐,看著論壇裡大家都在討論歐洲各城市間低至幾十歐的機票,我也只能扼腕歎息了。這裡列出幾個大型的歐洲廉航公司網址給大家參考,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合適的廉航公司,規劃行程時提前刷刷網站,一定能買到合適又便宜的機票。在此推薦一個簡單好用的廉航搜尋引擎:www.wegolo.com ,只需要輸入時間和地點,引擎會將所有符合你搜索條件的航班全部列舉出來。

瑞士高速觀感

我們是從浪漫之路的終點菲森直接開往蘇黎世進入瑞士,新天鵝堡所在地菲森其實已經處於德瑞邊境了,從菲森出發沒多久就已經毗鄰瑞士。歐洲高速不會有明顯的國境線劃分,一路走過來也沒有遇見過查看護照簽證的工作人員,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靠近瑞士的邊境加油站附近會有大型指示牌,上面標示可以在此購買瑞士的高速票證。德國高速是全境免費的,但是瑞士和奧地利的高速都是需要收費的,通常我們購買的是全年通行的票證,小小一張卡黏貼在擋風玻璃右側就可以了。

我們一次性買好瑞士和奧地利的全年高速通行證,大概是60歐左右的價錢。分享一個小貼士給大家,出國前可以到淘寶上去買那種玻璃使用的靜電貼,買好高速通行證以後,直接用靜電貼紙黏在車窗玻璃上,旅程結束還車的時候可以把靜電貼原封不動的揭下來,這樣票證能完好無損的作為紀念保存下來,或者回國以後可以轉送給其他要去自駕的朋友們繼續用。期限一年的票,其實我們只用了不到半個月,最後就永遠留在德國赫茲的車上了,想想還挺可惜的。

之前在論壇上也看到有驢友不想買高速票證,所以全程使用GPS導航避開高速路段,但是我們這次每天的行程安排比較緊張,瑞士奧地利又是多山國家,繞過高速就得天天在山上爬上爬下,無論是出於方便還是出於安全考慮,我們都是不敢嘗試的。我不清楚如果不買高速公路票證然後又走了高速路段會有什麼樣的懲罰措施,但是據說是非常嚴厲的,符合歐洲一貫的管理制度。比如以前在紐卡斯爾讀書的時候,地鐵票1.2鎊一張,沒有檢票閘,也幾乎沒遇到過檢票人員,但是一旦被抓到逃票,懲罰措施是極其嚴厲的,罰款是近乎是地鐵原票價的100-150倍。因為當地居民優質的公民素質和鐵面無私的處罰標準,我從沒聽說過有誰逃票被抓。瑞士奧地利的高速公路上,我們也從沒遇到過收費站或者要求停車檢查的崗亭,也許已經交給公路攝像頭處理,但是無論如何,大家都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一旦被發現,懲罰措施是很可怕的。給予你充分自由和尊重的制度,往往執行起來也是最嚴格最無私的。

有意思的是,在我們剛剛進入瑞士境內不久,就遇到了我們此行唯一一個高速公路收費站,十幾個閘口一線排開,每個崗亭前排了長長一列車隊。我們倆面面相覷,不是該買好高速通票嘛,怎麼這裡又要開始收費了?輪到我們繳費時,我們向崗亭內的服務員提出了疑問,一位美麗的金髮女郎熱情的跟我們解釋,原來前面是新建成的一條超長隧道,因為政府在此項工程上花費許多所以不得不考慮讓所有得益於此的人們共同承擔。票價不便宜,單程9瑞郎/每輛車,但是等到真的開到隧道裡,我們才發現收費並不過分。我現在已經忘記了隧道總長有多少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10km以上,因為我們倆一致的感覺是怎麼這麼久啊還沒到頭啊……

瑞士境內的高速遠遠不如德國高速好開,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瑞士多山,所以幾乎所有的路段都繞不過山,於是開車的過程就是在一個個或長或短的隧道裡穿梭的過程。瑞士的隧道較窄,往往就是一個方向一條單車道,一輛車咬著一輛車往前開,隧道內部燈光也比較昏暗,從陽光燦爛的戶外一頭紮進隧道裡,眼前頓時一片黑,好不容易適應過來了,猛地一下又從隧道裡鑽出來了,過不了幾分鐘又紮進了新的一條隧道。開車的Mr.Sun感覺異常疲憊,而我也非常難受,因為我有輕度的密閉恐懼症,碰到短隧道還勉強能忍受,碰到那種特別長又特別窄還特別暗的隧道時,我簡直坐立不安,汗如雨下。但是比起後來從因特拉肯開車上山的旅程,前面這一大段基於高速公路的自駕遊無疑還是輕鬆的,後來在瑞士山路的自駕行程非常刺激,現在過去這麼久了讓我回憶起來仍不免心驚肉跳。

蘇黎世一日遊瑞士境內第一天的行程是遊覽蘇黎世,號稱全球最富裕生活條件最高的城市,我一直誤以為蘇黎世是瑞士首都,至此才知道瑞士首都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古世紀老城伯恩。從市郊高速道路進入蘇黎世市區,一路走來,感覺與每一座大都市差不太多,一樣複雜的高架橋線路,一樣擁擠的進城車流。好在我們臨行前在淘寶買的導航夠精准實用,面對匝道眾多的高架線路,我們倒也沒走太多冤枉路,一路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班霍夫大街 -- 全世界最富有的一條街。

班霍夫是德文火車站的音譯,這條街其實就是位於蘇黎世火車站前的一條大街。火車站前廣場上停著眾多的高頭大馬,亮麗柔順的毛髮在陽光下閃著動人的光澤,通常是兩頭大馬拉一輛金邊鑲飾的兩輪馬車。這些馬車很多是各個酒店用來接送下榻客人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了班霍夫大街上獨特的風景。歐洲的馬都是大洋馬,很高很壯,但是也非常溫順,眼睛清澈,你摸摸它鼻子上的鬃毛時,它還會把頭偏向你手的方向,拿鼻子拱拱你的手心。相比之下,蘇黎世的馬比聖托裡尼島的毛驢可愛聽話多了。而且為了班霍夫大街的整潔美觀,每匹馬的屁股後面都兜著一個黑色塑膠袋,用來裝馬沒法自控而隨時隨地落下的排泄物,這樣一來,由於馬車而造成的清潔問題頓時減少了許多,雖然仍然免不了隨風而來的陣陣臭味兒,但是比起去往新天鵝堡的上山路上,一路要像繞過地雷一樣繞過一堆又一堆馬匹排泄物的經歷要好得多了。

廣場外是一個大型有軌電車樞紐站。這裡的有軌電車讓我頓生懷舊之情,因為實在太像國內90年代初期的公車了。藍白相間的車身,兩節車廂之間還會有那種類似風琴一樣的伸縮介面,一扇扇小小的車窗如同鑲嵌在車廂上的眼睛,車子開動以後還會有叮鈴鈴的鈴鐺聲。我們既沒有打算坐有軌電車也沒打算乘馬車,而是選擇步行穿過班霍夫大街。

在此之前,我們在火車站附近找了一家大型shoppingmall的地下停車場停放我們的寶馬座駕。

此時已經是下午3點半,南北走向的班霍夫大街中央呈現出一條陽光分界線,街道這邊明晃晃的太陽奪目刺眼,照在琳琅滿目的櫥窗上,另一邊則陰涼清爽,從街道這邊走到那邊,宛如穿越了春夏兩季。大街上人潮息壤,車水馬龍,不愧為全世界最繁華最熱鬧最富裕的一條街。雖然從表面看,班霍夫大街與上海的南京路廣州的北京路這類步行商業街沒有太大區別,但是它在廣大旅遊者心目中的意義仍然是別具一格的。這裡彙聚了全世界的名流大牌,一字排開的玻璃櫥窗仿佛上演著一幕幕最前沿的時尚盛宴,琳琅滿目的表行吸引著許多遊客駐足,瑞士也是著名的鐘錶之國,許多人慕名前往蘇黎世就是為了買表。

班霍夫大街出乎意料的短,我們隨便晃晃就到頭了,後來查過百科才知道這條被譽為消費天堂的著名大街其實也就1.4公里長。這天一直忙著趕路,中午只在高速沿途的休息站裡吃了點麵包和蘋果,此時的我們已經饑腸轆轆了。不到下午四點的時刻,街邊的餐館大多數都只供應下午茶點,我們只好找了個麥當勞買了漢堡薯條填飽肚子。

在麥當勞裡終於感受到這座全世界最昂貴城市的魅力了,我們隨便買了兩份套餐,叫價32瑞郎,折合人民幣約230元。偏偏味道還很不好吃,生洋蔥太沖鼻子,芝士片太油膩,我勉強咬了小半個實在沒辦法再繼續,只好放下了。麥當勞裡的洗手間居然還需要密碼,得先到購物處問清楚密碼才能上樓使用。我們遇到一個臺灣來的老伯,完全不懂英文,在手機上輸入WC然後拿著手機到處問人,當得知我們會說中文時,激動地像見到了多年未見的故交知己。在瑞士的城市,公共廁所的收費相對於別的地方也算很高昂的,通常在高速公路休息站的收費是1瑞郎,我們遇到最誇張的是在進入蘇黎世的高速休息站,高達2.5瑞郎!

從麥當勞出來,我們沿著蘇黎世湖畔的街道一直走,一路經過了蘇黎世大教堂高聳的塔樓,華麗高雅的市政廳,以及著名的蘇黎世大學和瑞士國家圖書館。蘇黎世湖邊停著許許多多小帆船,桅杆高聳,蒙著用以擋灰的帆布,微風吹過,金黃的落葉一片片蓋在深藍帷幔上,帆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左右輕晃。三三兩兩的居民坐在湖邊的堤壩上,享受著秋日的午後陽光,或看書沉思,或聚眾聊天,一派祥和溫暖的場景。我們也撿了塊空地坐下歇息,感受到當地人那種單純的快樂與安然,我們相視而笑,彼此都有很多感觸。一路走來,深深感受到歐洲的確是個慢生活慢節奏的地方,哪怕是蘇黎世這種金融中心也是一樣,大家都將陽光雨露當做上天恩賜的禮物,安於享受這份悠閒時光。

Home stay體驗在蘇黎世停留的當晚,我們選擇了位於市郊小鎮費蘭登裡的一個homestay(家庭住宿)。一方面是因為蘇黎世城內的酒店實在是貴得離譜,另一方面我們從未體驗過住在別人家裡的感覺。在booking網站上看到這一家的介紹時,覺得非常有趣,這個家庭是一對夫婦,他們本身就熱衷於背包旅遊和當沙發客,到過全球五大洲幾十個國家,旅行經驗相當豐富。他們家在市郊一座名為費蘭登的小鎮上,如果是自駕旅行的話交通還算便利,我們從班霍夫大街開過去花了大約20分鐘。

homestay畢竟不像正規酒店,並沒有前臺和接待處,我們根據導航到了社區後,遍尋不著確認信上所標注的門牌號,只得打電話給房東。房東倒是很熱情,立馬下樓來迎接我們,一路幫助我們提行李上樓,並且給我們介紹房間和相關服務。這裡是他們的住家,我們到達時她和丈夫正在準備晚飯,她為我們整理了一間臥室,大約12平米的房間,窗明几淨,靠牆一張雙人床,枕頭被褥一應俱全,另一邊的書桌上有網線插座各類文具,以及留言本。套房有兩個衛生間,她安排我們使用其中一間,衛生間裡準備好了乾淨的浴巾地墊以及牙杯和護理包。110瑞郎(相當於人民幣800多)的價錢在蘇黎世周邊住宿,這個條件已經非常完美了。值得一提的是,主人似乎是狂熱的動物愛好者,家裡養了三條小狗,兩隻貓,以及許多玻璃器皿中的狼蛛,蜥蜴以及各種觀賞魚類。

奔波一整天的我們感覺非常疲憊,匆匆解決了晚飯後,與主人簡短的聊了聊就分頭洗漱準備休息。倆夫婦晚飯後在客廳看電影,一屋子的小動物們都躲進自己的窩裡睡覺,我們則計畫第二天的行程並且設定好GPS的導航路線。睡前女主人來敲我們的房門,跟我們說他們明天一大早大約6點就要出門去城裡上班,為了不影響我們睡覺,所以把鑰匙留給我們,我們離開的時候自己鎖好門然後把鑰匙丟進樓下的信箱就好了。說實話,這種安排讓我們非常意外,同時也非常感動主人對於我們完全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的信任。試想一下,如果是我,我可不敢把家裡一間臥室租給陌生的外國旅遊者住,不敢自己走了而把陌生人留在家裡,更不敢把家裡鑰匙輕易留給別人……懷著既欣喜又矛盾的複雜心情,我們終於拖著疲憊的身體,在陌生卻柔軟的床上沉沉入睡。第二天天還濛濛亮,我就被門口“吱啦啦”的撓門聲吵醒,我立馬反應過來這是那幾隻小狗在敲門了,我跳下床把門打開,三個小傢伙爭先恐後的一擁而入,不停舔我的手扒拉我的口袋。出門一看,主人已經離家上班去了,我們也起床洗漱,把散落的用品收拾收拾,與小狗小貓小蜥蜴們一一告別,鎖上門離開了這趟旅程中有趣的homestay。瑞士氣候與德國浪漫之路類似,溫差大,早晚很冷,風也大,需要穿很厚的禦寒衣物,中午太陽熱烈的時候穿短袖都覺得熱。離開蘇黎世的這天早晨,陰雨濛濛,還起了很大的霧,能見度非常低,我們勉強開了一段路,後來實在沒辦法繼續,只能將車駛入旁邊的休息站,蘇黎世郊外的早晨特別冷,停車不過一刻鐘,車窗玻璃上升騰起一層厚厚的水霧,我們一邊吃早飯一邊聊天一邊靜靜等待濃霧散去。這裡要特別提到我們臨行前在淘寶上買到的出行必備—便攜電熱 水壺,在從不提供熱水和燒水壺的歐洲旅遊,有了這個電熱水壺簡直是福音!比如這天的早飯,就是菊花枸杞茶配麵包,外加兩顆用電熱水壺燜熟的煮雞蛋!

歐洲酒店一般不提供瓶裝水,當地人都習慣直接打開水龍頭喝冷水,其實歐洲水質相當好,水龍頭的冷水喝起來都是甜甜的,但是作為土生土長的國人,我們實在受不了天天喝涼水。所以臨行前特意買了可擕式電熱水壺,直接是歐標插頭,式樣簡單小巧,一次大約燒半升水,非常實用方便。最開始我們只是在酒店裡燒開了水以後,泡些枸杞菊花茶或者綠茶在保溫杯裡,這樣在路上可以喝點熱茶暖暖胃,後來在吃膩了西餐以後,我們也將水壺功效發揮到了極致,比如拿它泡面,煮雞蛋,超市買的生菜沙拉我們都燙熟了再吃。在休息站裡等待了大約半小時,太陽漸漸熱烈起來,濃霧也很快散去,在陽光的照耀下,車窗的濛濛水霧化成水滴滑落,視野變得清澈,我們正好也吃飽喝足,於是抖擻精神朝著我們今天的目的地 – 度假勝地盧塞恩前進!

撞車驚魂!Again!

蘇黎世到盧塞恩距離很近,只有50餘公里,交通非常順暢,大約半小時後我們已經進入了盧塞恩的市區。我們原計劃先去事先訂好的酒店入住,把車停在酒店,然後在市區步行遊玩,只因為在蘇黎世的停車找車經歷實在給了我們非常不愉快的回憶。就在前往酒店的途中,經歷了我們此次自駕行程中的第二次撞車。如果說第一次撞車的時候我們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這第二次我們卻是莫名其妙的被狠狠愚弄了一把。Kai這幾天開車都異常小心,我們不違章不超速,也從不開夜路不疲勞駕駛,進大城市的時候我們都是就近找地方停車,然後步行進入人多擁擠的商業區遊玩,生怕再出車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在盧塞恩市內,我們原本按照自己線路規規矩矩的往前開,左邊有一輛超大型的集裝箱卡車,突然莫名其妙的猛力往右打方向盤,將我們的車狠狠撞到一邊,擠得緊貼人行道的護欄。兩輛車都戛然停下,我們倆錯愕的面面相覷,Kai氣急敗壞的猛敲一下方向盤,罵了句shit,隨即開了車門跳下車。卡車上跳下一位穿著工人服裝的胖女人,認錯的態度倒是非常誠懇,用帶濃重德語口音的英語沖著我們大叫“My fault!Sorry! My fault!”Kai檢查了車身的撞痕,左側的前後車門均有輕微凹陷,並且蹭上了一大片卡車的藍漆,至此,我們的寶馬帶著車尾一個大洞加左側的凹陷,從一輛精緻漂亮的座駕終於淪為傷痕累累的“破銅爛鐵”。事已至此,只能想辦法解決,有了之前的經驗,Kai處理這種問題已經輕車熟路,首先是報警。大概因為是在市區,瑞士員警來的速度相當快,不到十分鐘,兩個年輕的員警駕駛警車停在了街邊。不過這兩位員警英文很爛,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跟女卡車司機用德語在喋喋不休的講。我倆在一邊無奈的笑笑,語言不通就是沒轍,我們都在想對方會不會耍陰招害我們,到時候我們該如何維護自己權益。事實證明,我們這種“中國人思維”實在是多慮了,卡車司機並沒有推脫責任,她說原本是她丈夫駕駛集裝箱卡車,但是因為已經開了一整夜非常累,所以早上的時候改由她來駕駛,在撞上我們之前,她發現自己錯過了右轉的路口,所以心裡一著急亂了方寸,才猛地急打方向盤,因此撞上了我們的車。員警很快開出了事故單,因為英文不太好,他們還特意非常認真地用鉛筆在事故單上畫出了示意圖,解釋了當時兩車的行進方向和相撞的原因。我們從赫茲提車的時候,車內附有一張事故保險單,在打折村撞車的那次我們已經把保險單填完了,這次又出事,我們在車內遍尋不著多餘的保險單。員警知曉這件事後,特意幫我們打電話給赫茲駐蘇黎世的辦事處詢問,後來瞭解到還車時保險單並不是必要的提交材料,我們只需要提交警方開出的事故單即可。解決了這件事以後,時間已經過了中午,我們無奈的開著傷痕累累的寶馬前往酒店,一路互相安慰,好在不是大事,好在沒有受傷,好在車還能開,最重要的是好在買了全險……

盧塞恩城一日游在盧塞恩,我們預定的是著名的連鎖酒店,IBIS(宜必思),因為這家交通方便,就在市中心火車站旁邊,而且性價比相對來說很高,含午餐含停車費每晚78歐。Ibis房間通常都很小,往往都是雙人床上再架一個單人床,洗手間小得好像太空艙,推拉門,進入後無法轉身,房間地板上放了行李後,幾乎沒有落腳的地了。考慮舒適度和趣味性的話,還是不建議住這類連鎖酒店,因為這類酒店全世界都一樣,與之相比,之前在浪漫之路上住的農莊旅館或者古堡閣樓房間,都比Ibis記憶深刻得多。但是我還是不太習慣homestay,這麼比較下來,還是Ibis更自在,住在別人家裡始終有些束手束腳,連說話都不敢大聲。

停好車放下行李,我們步行出門閒逛盧塞恩城。盧塞恩,又譯作琉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城,最初這裡只有一座燈塔,指引往來船隻靠岸,盧塞恩在拉丁語中就是“燈”的意思,後來居民越聚越多,最終建立新的城市。老城的景點非常集中,全部都在一個可以輕鬆步行到達的範圍內。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導航,走出酒店門穿過老城火車站,著名的廊橋水塔就悄然進入我們的視線了,其全稱為卡佩爾木橋和八角水塔。

卡佩爾橋通體木制結構,橋上有木制廊頂,三角形的屋樑上畫有精美的宗教油畫,總共120幅,綿延整座橋。廊頂的屋簷往橋外延伸約半米,遮蔽著橋邊木欄裡種植的鮮花,綠草叢中一簇簇小小的豔紅花朵,看著像杜鵑,導遊介紹說是天竺葵。廊頂的油畫大多是宗教故事,筆觸精緻優美,也許是橋內光線比較昏暗,畫幅的顏色均不夠豔麗,但是借助橋簷下漏進的陽光仍然可以清晰辨別出油畫內容。其中有幾幅關於歐洲黑死病蔓延及治療的畫,因為剛剛讀過這段故事,所以感觸頗深。黑死病的歷史是歐洲的一段苦難史,這次走過的許多歷史遺跡都有提及這段灰暗的歷史,但是都不及卡佩爾廊橋的廊頂油畫那樣刻畫得精緻而傳神。可惜橋上採光比較糟糕,油畫無法清楚拍攝下來,回國後整理照片,發現好看的大多是在岸上遠觀廊橋的倩影。八角水塔是石頭製成,正因為如此,才逃過1993年那次大火倖存下來,今天我們看到的廊橋已經是93年後的重建之作,只有水塔仍然是14世紀那座石頭遺跡。水塔曾被用作安放貴重珠寶和大量黃金,也曾用於作為監獄關押犯人。

卡佩爾廊橋和八角水塔是盧塞恩的城市標誌,像新天鵝堡於德國一樣,廊橋水塔於瑞士也是最著名的明信片風景。並且尋找廊橋水塔的明信片角度要比尋找拍攝新天鵝堡的角度簡單得多。

穿過廊橋到達河對岸,沿著河邊石階溯流而上,走過一段山坡,就到達盧塞恩第二大景點,“哭泣的獅子”。這座雕像依託於一整面山牆雕刻而成,垂死的獅子虛弱的臥在鑿空的石洞裡,山壁前是一方小水塘,秋日的落葉靜靜漂浮在藍綠色的水面,為這悲劇美的獅子烘托出更強烈的淒涼。哭泣的獅子是為了紀念瑞士派往法國保衛皇室的雇傭兵隊伍,他們在推翻路易十六封建政權的戰爭中為了保護國王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一直認為瑞士是和平的代名詞,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國備受上帝眷顧,從來不曾陷入歷史的紛爭與戰亂的洪流中,直到我看到這座“世界上最悲傷的獅子”。歷史記載,這隊枉死的瑞士雇傭兵人數近千人,他們擔負著保衛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重任,在反皇軍攻陷皇宮之前,國王要求他們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於是在宮殿大門破開之後,手無寸鐵的士兵們都被屠殺,一個不留。這只傷心哭泣的獅子無疑體現了藝術家高超的雕刻工藝,它奄奄一息的側臥著,背上還有折斷的箭弩,仿佛還能看到鮮血正從傷口泊泊流出,微微張口的大嘴似乎還在喘息著,曾經兇惡尖利的獠牙仍然清晰可見。這只獅子象徵著末路窮途的英雄,空有滿腔熱血和抱負,卻不得不接受這悲慘命運的安排,難怪如此悲傷地哭泣著,時隔數百年,這淒慘和傷感仍然越過時間空間向千萬遊人蔓延。哭泣的獅子位於山坡上的一座小公園裡,圍牆外的山路窄窄的,沿街開了許多紀念品商店,無論店鋪大小,櫥窗裡一律滿滿當當的整齊排列著軍刀和手錶,架子上放滿了大大小小的明信片,各式各樣的印滿獅子圖案的圍巾帽子文化衫,如果想買一些留作紀念的話,在這裡的小店裡挑選幾件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離開哭泣的獅子,我們沿原路下山,回到廊橋邊,此時天已近黃昏,我們邊慢慢散步邊四處逡巡晚餐地點。夕陽西下的盧塞恩頗有些法國巴黎塞納河的翻版風韻,河邊林立著咖啡店和餐館,抗凍的歐洲人三三兩兩的坐在河岸的籐椅上,遙望著河中央的廊橋水塔出神。一路踱過去,處處飄來瑞士特有乳酪火鍋的香味,餐館前豎立著小黑板,用德文寫著推薦菜,門邊的木制大啤酒桶開關沒關嚴實,滴滴答答的漏出啤酒泡沫來。無奈旅途中舟車勞頓了十幾天的我,實在對肉啊乳酪啊之類的提不起興趣,跟Kai商量後我們專心搜尋起中餐來。

最愛牛肉麵和蛋炒飯

很幸運的在Ibis酒店對面的街角找到一家中餐館,遠遠就看到門口的大紅燈籠,金桔樹和流蘇窗簾,裝修非常典型的中國餐館。剛推開門就聞到了久違又熟悉的炒菜油味兒,空氣中似乎還彌漫著辣椒面,嗆得我忍不住咳嗽了兩聲,食欲卻突然蓬勃起來,那感覺仿佛是喉嚨裡伸出了手。我都來不及看菜單,直接就要了蛋炒飯,牛肉麵和炒時蔬,這是我在國外中餐館點菜的老三樣。餐館品質往往良莠不齊,但是這最基本的三樣菜通常味道比較穩定,不會太糟糕。Kai一向遷就我,我點什麼他吃什麼,多日沒吃中餐的我既想念麵條又想念米飯,所以每種來一個,換著吃。我咽著口水眼巴巴的盯著廚房門口等吃的,Kai則跟老闆攀談了起來,這是一家家庭經營的小飯館,夫妻倆都是香港人,老婆買菜做飯,老公點單收銀。男主人談興頗濃,艱難的用國語與我們聊天,所幸我當年粵語功底還不錯,交流無障礙,等到我們吃上熱氣騰騰的晚飯時,老闆已經快跟我們稱兄道弟了。

從昨天到達蘇黎世以後,我們一直沒來得及去銀行兌換瑞郎,酒店餐館一般都用信用卡,路上買點吃的喝的紀念品什麼的,我們就直接付歐元,店家也肯收,找零就找瑞郎給我們,但是這裡面的匯率損失肯定很高,店家往往都用高於當前匯率不少的利率折算。碰到我們這對這對重度懶癌的患者夫妻,懶得專程跑一趟銀行,所以也就睜隻眼閉隻眼的默認損失了。在這家中餐館吃飯時,我們也如法炮製,付歐元找零瑞郎,但是到底同胞就是不一樣,香港老闆不但用低於銀行匯率的價格折算了我們的飯錢,還用相同的匯率多換了100歐元的瑞郎給我們。半小時後,酒足飯飽的我們帶著濃濃的暖意和感動走出了這間小小的中餐館。



Ibis作為連鎖酒店,地理位置往往較方便,價格也比較親民,可是如果不是不得已,真心不推薦。因為這種酒店,全世界都一樣,住在這裡完全體會不到旅遊的意義,當然比Homestay要自在,但是相較於後來兩天我們在因特拉肯山上住的旅館,感覺就差太遠了。

值得一提的是,臨近廊橋水塔的一條小巷裡有一家上海超市,我們離開盧塞恩之前,將車停在路邊,在這家小超市里買到不少好東西,珍貴的泡面(當你的胃口和腸胃被西餐裡的各種肉啊、濃稠又膩人的湯、醬啊蹂躪得受不了的時候,泡面真的就成為了世間最美味了,而且不是每座城市都那麼方便能找到亞洲超市的,絕大多數時候我們買到的都是印度咖喱泡面或者東南亞的味道奇突的泡面,所以遇到正宗的中國泡面真是覺得非常難得且珍貴的),榨菜,可以微波加熱的生煎包和饅頭……光是隔著冰櫃玻璃看看,我的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來了。

登頂少女峰的糾結

因特拉肯英文名為interlaken,據說取自拉丁文兩湖之間的意思,字面理解很好記憶。這個小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圖恩湖和布裡恩茨湖之間的小塊陸地上,離少女峰只有不到30公里距離。從前徒步上少女峰的登山者們往往把因特拉肯當做登峰前最後一個補給站,現在的遊客們也將這個小鎮作為登上少女峰的必經之路,從小鎮的火車站可以直接換乘齒軌小火車,直達少女峰頂。我們大約10點左右離開盧塞恩,根據GPS導航一路往因特拉肯前進,按照google地圖顯示兩地距離並不遠,如果交通通暢的話一小時即可到達。但是這一段並非平原道路,歐洲公路路況雖好,但是山路不斷,不停鑽隧道爬山坡,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再加上瑞士山間的氣候特點,往往清晨霧重,能見度不高,所以車速始終在60邁左右徘徊,等到達因特拉肯時已經快到正午12點了。我們並不打算在鎮上停留過夜,而是早已預定好山頂的農莊旅館,計畫去山裡享受幾天鄉間野趣。因此,停好車後,我們四處逛逛,解決午飯,順便買些吃的喝的帶到山上去。

行前,在是否要上少女峰的問題上,我們糾結了許久。按理說,少女峰是Top of theEurope,無論去過歐洲多少次玩過多少國家,能登頂歐洲最高峰的感覺都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少女峰上有全世界最高的火車站,又有007著名的拍攝場地,如果天氣好的話還能看到雪山,可以坐小火車,可以領略一下大腦缺氧的高山反應……想像往往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通常也很殘酷。Kai聽了我一大堆少女峰非登不可的理由後,隨口說了三點,我立馬就偃旗息鼓了:一,山頂人太多,到處都是旅遊團,小火車搞不好還要排隊坐,到了少女峰以後哪兒哪兒都是人頭,連拍照都找不到好地點;二,現在不是滑雪季,登頂來回至少4個小時,浪費大半天的時間和在因特拉肯逗留一晚就為了去看看007的餐廳和雪坡,還有人山人海?!開玩笑!三,對於天氣狀況依賴太大,只要不是大晴天,稍微有點陰雨有點雲,就啥也看不見了,那麼浪費160歐/人的火車票上山的意義就等於0!況且,山間氣候就像小孩臉,說變就變,晴天真心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最後我們還是選擇避開旅行團密集的人潮,轉往少女峰的反方向,當地人最愛的遠足滑雪勝地 –Axalp 滑雪區。這個滑雪區並不是旅遊熱門景區,遊人罕至,再加上公交線路很少,所以此地的旅館酒店接待的往往都是本地的自駕遊者。我們預定的酒店是一家家庭經營的農場型旅館,位於布裡恩茨湖上1500米的山間,背對阿爾卑斯山脈的施瓦茨山。行前做攻略,許多遊客都留言說前往旅館的山路非常非常難開,山坡崎嶇陡峭,道路狹窄幾乎沒有會車可能,而且山路沒有路燈,因此務必要在天黑前到達旅館,並且中途儘量不要再開車下山,路程實在驚心動魄。有一個英國女人的留言讓我印象極為深刻,她說她從前住在蘇格蘭高地,開山路已經駕輕就熟了,因此沒把這段路程放在眼裡,一家人在因特拉肯小鎮上玩得太嗨皮,太陽下山了才匆匆忙忙開車上山,當天還下著綿綿細雨,漆黑一片,眼前只有濛濛雨霧和車燈一線光,一路陡峭,往左看是濕滑的山壁,往右看就是萬丈深淵,當然啦,天黑了她啥也看不到,但想像更可怕啊,一路慢慢磨蹭到了酒店,一身冷汗不說,看到旅館燈光的時候立馬就哭出來了,絕對是喜極而泣啊!

被留言嚇壞了的我們,決定把因特拉肯小鎮速度逛完,下午3點以前必須上山!

因特拉肯一日游其實不限制時間的話,這個小鎮也沒什麼可逛的,這天是週五,鎮上居然有一半的商店飯館已經關門了。雖然早就知道歐洲福利甚好,週末超市飯館營業時間很短,但是週五中午就閉門謝客的,還真是少見,就連在德國浪漫之路上千人不到的小鎮也未曾見過。小鎮不大,一條霍何維克街是連接鎮上大型觀光點的主街,東西走向,一頭一尾分別是因特拉肯東西兩個火車站,前往少女峰的小火車都從東站始發。

主街上有一座雄偉壯觀的歐式建築,雕刻精美的羅馬柱,蜜黃色的粗糲外牆,雕花靈動的黑色鐵欄杆陽臺,還有窗沿邊一面面隨風飄揚的旗幟。這座氣勢磅礴的大樓在午後陽光的照耀中格外吸引遊人眼球。根據臨行前做的功課,很快判斷出這就是小鎮上最著名的酒店,因特拉肯旅館。這家旅館也有幾百年的歷史,1816年著名詩人拜倫曾下榻此地,如今在旅館中仍然留存拜倫的紀念碑。旅館邊有一座和氏風格濃厚的日本庭園,是因特拉肯與日本大津結為友好城市後,大津贈送的禮物。在這樣一座風光旖旎的歐洲小鎮上看到一座純木式的日本建築感覺稍顯突兀,但是被包圍在阿爾卑斯的山間,沐浴著最純淨的陽光雨露,眼前的一切都美好極了。

因特拉肯旅館的對面是一大片綠草坪,綠茵茵又厚實的草坪如天然的絲絨地毯,草坪面積相當大,沒有任何建築物遮擋,極目遠眺可以看到少女峰的英姿。此時恰值正午時分,陽光普照,陰雲散盡,遠處的少女峰不再似羞怯的姑娘,而是露出了皚皚白雪包裹的真容。我們坐在草坪邊的長椅上,遠遠望著少女峰頂發呆,雖不曾親自登頂少女峰,但是有幸遇到這樣的好天氣,能完全清晰的看到少女峰的全貌也感覺非常滿足了。攻略中說這片草坪早前為小鎮修道院的內部庭院,按照院規禁止在此修建任何建築物,由此也保全了這一片完美的草坪,給遊人們留下了遠眺少女峰的最佳視角。除此以外,在天空翱翔的滑翔傘愛好者們,也將這片空曠柔軟的草坪作為他們的降落地,我們在長椅上休息的短短十幾分鐘裡,陸續有好多遊人在教練的陪護下紛紛完成滑翔之旅降落在草坪上。

沿著主街繼續往西走,不過三百米,就看到了當地著名的賭場。據說這裡的賭場遊戲設施並不複雜,絕大多數都是吃角子吐硬幣的老虎機,就是典型的娛樂場所,有興趣的朋友們完全可以考慮在這裡找找好運氣。當天的天氣相當好,微風拂面,陽光燦爛,我們慢悠悠的沿著霍何維克街往前走。街邊有許多紀念品商店和手錶店,許多店鋪還有專門的中文標示,相信這座著名的少女峰補給小鎮一定迎來送往過許許多多的國人。因為趕著上山,我們只在主街和上述幾個鎮上著名景點裡稍作停留,匆忙解決了午飯後,找了間小超市買了些水果蔬菜,算是完成了上山前的補給,隨後就開車踏上往Axalp滑雪區的路。導航顯示的路程並不太遠,全程約為20km,其中前面15km均為高速公路,真正的高難度就是後面這段5km的崎嶇山路。果然如前輩們的留言所述,這段路我們開的異常艱辛,一路我倆都噤聲不語,Kai雙手緊握方向盤,而我則不停探頭窗外看前後的來車。山路奇窄,僅容一車,坡道非常陡峭,且彎道絕大多數都超過180度,僅在稍微平緩的坡道上會留一個暫時停車的空間,以便出現上下山方向不同的會車時,一車停留等待另一車通過。這條路上車並不多,大家車速都非常緩慢,而且瑞士人開車也非常謙讓,所以會車難度不算太大。但是5km高難度的山路還是讓人驚心動魄。不過幾天後我們在因斯布魯克又住了一回山頂農場,那座農場的偏僻程度和山路的難開程度都比瑞士Axalp滑雪區要大得多了,那次Kai不僅冷汗濕透衣服,還一路緊張的呼吸急促,他跟我坦言這輩子沒開過這麼困難的車,雖然艱難,但是這段經歷也真是刺激又難忘呢!

入住山間旅館

Axalp滑雪區相對于大名鼎鼎的少女峰景區來說,知名度要小得多,在非滑雪季節裡來Axalp度假的人往往是附近的居民,拖家帶口的住在山上躲幾天清靜,外加在附近山上或湖邊遠足的,在這裡幾乎找不到亞洲面孔。甚至在我出行前看攻略的時候,搜遍了網路都很難找到關於Axalp的資料,只有維琪百科上幾段簡短的英文簡介。Axalp滑雪區是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度假區,位於伯恩高地,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幾個小村莊組成,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布裡恩茨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個飛行員訓練基地,大名鼎鼎的瑞士航展也在Axalp舉行,每年十月開始的前幾天,這裡都是整個瑞士航空愛好者目光鎖定的地方。我們在此逗留期間數次看到各類奇趣的戰鬥機飛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重重山脊,留下轟鳴巨響和一道亮白的軌跡,非常有趣。如果自駕的話,Axalp真心值得一 來,在這裡可以品味最原汁原味的瑞士風味的山林美景,享受當地人的度假方式,遠離世俗喧囂和遊人如織的嘈雜景點。我們在Axalp滑雪區逗留了三天兩晚,真正感受到了與世隔絕的寧靜和安詳。

回復 9#茵小茵20140607入住山間旅館Axalp滑雪區相對於大名鼎鼎的1、因特拉肯東站-少女峰往返的火車票

2、有效期6個月,起止日期以實體票面為准

備註:

1、下單時勾選的日期為取票日期

2、該產品僅限持有中國大陸護照的用戶購買使用

3、6歲以下兒童可免費遊玩

4、10人及以上團體請諮詢客服,可購買團體票"},{"product_type":2410,"id":57683,"weight":1,"url":"http://z.qyer.com/deal/57683/","title":"瑞士因特拉肯雙人跳傘體驗","price":"1025","picture":"http://pic.qyer.com/public/supplier/jd/2015/10/23/14455809492610","highlight":"

1、因特拉肯雙人跳傘體驗一次"}]" target="_blank" data-bn-ipg="bbs-thread-lmLink-少女峰" style="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50, 50, 50); position: relative; margin-right: 2px; border-bottom-width: 1px; border-bottom-style: dotted; border-bottom-color: rgb(50, 50, 50);">少女峰景區來說,知名度要小得多,在非滑雪季節裡來Axalp度假的人往往是附近的居民,拖家帶口的住在山上躲幾天清靜,外加在附近山上或湖邊遠足的,在這裡幾乎找不到亞洲面孔。甚至在我出行前看攻略的時候,搜遍了網路都很難找到關於Axalp的資料,只有維琪百科上幾段簡短的英文簡介。Axalp滑雪區是阿爾卑斯山脈的一個度假區,位於伯恩高地,由海拔1500米左右的幾個小村莊組成,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布裡恩茨湖。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有一個飛行員訓練基地,大名鼎鼎的瑞士航展也在Axalp舉行,每年十月開始的前幾天,這裡都是整個瑞士航空愛好者目光鎖定的地方。我們在此逗留期間數次看到各類奇趣的戰鬥機飛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重重山脊,留下轟鳴巨響和一道亮白的軌跡,非常有趣。如果自駕的話,Axalp真心值得一來,在這裡可以品味最原汁原味的瑞士風味的山林美景,享受當地人的度假方式,遠離世俗喧囂和遊人如織的嘈雜景點。我們在Axalp滑雪區逗留了三天兩晚,真正感受到了與世隔絕的寧靜和安詳。

我們入住的酒店是一棟位於山腰的三層木質結構樓房,每一扇木頭窗格和陽臺外側全部栽滿了豔紅的杜鵑花,一叢叢一簇簇,微風拂過,像跳動的火焰。旅館主人是一對年邁的瑞士老夫婦,開朗熱情,一口流利的英文,倆人分工明確,男主人管理入住旅客,修葺房屋管道以及暖氣等設備,女主人負責花園維護烹調早晚餐,週末的時候他們在盧塞恩工作的女兒會回來幫忙。我們是當天到達酒店的第一撥客人,男主人分配給我們旅館中樓層最高面積最大的一套房,帶一個超寬敞的轉角陽臺,視線毫無遮擋,對面皚皚雪峰清晰可見。瑞士山間的氣溫很低,太陽直射的正午時分最高溫度也只有十幾度,此時已臨近黃昏,沒有供暖的室內氣溫恐怕還不到十度了。我不敢脫外衣,冷得一直哈氣搓手,男主人抱歉地告訴我們,旅館本來配有地暖,但是這幾天突然壞了,一直還沒有修理好,說完轉身去樓下給我們提了一個老式取暖器上來。我和Kai相視而笑,這種兩條鋼絲的取暖器好多年沒見過了,插電以後鋼絲會變成紅色,坐在旁邊能感到熱氣散發出來,但是這麼小小一個頂什麼用啊。

入夜之後,山間的溫度直往下降,Kai關緊了陽臺門窗,不多時,玻璃窗上升騰起一層濛濛水霧。我披上最厚的外套,探頭想看看瑞士山區的夜景,無奈只見一片漆黑,環顧四周不見一盞燈光,只有天上的星星月亮分外閃亮。我們長期生活在城市裡,夜裡走在街上,霓虹燈的光芒太亮,早就蓋過了大自然的光彩,何時見過這樣密集明亮的星空?可惜戶外實在太冷,呼吸都能哈出一團團的白霧,只能趕緊回到室內。晚上關了電視熄了燈,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萬籟俱寂,這種安靜比浪漫之路的古鎮夜晚更甚,這種遠離人群世俗的感覺並不是單純的安寧,我更加體會到一些不安和害怕。想像力豐富的我遲遲無法入睡,腦子裡不停閃過各種念頭,如果現在突發急病了怎麼辦,山上壓根沒燈,救護車爬得上來嘛?如果突然地震了呢,突然山體滑坡了呢,要是困在這種地方可怎麼辦呢?這麼安靜偏遠的山區,會不會有外星人把飛船停在這裡呢?我搖醒已經睡熟的Kai,告訴他我的疑慮,他只是握緊了我的手,睡意朦朧的丟下一句,“別瞎想,快睡覺,明天早起帶你去遠足。”說完轉個身又睡著了。我就在這許多的胡思亂想中靜靜度過瑞士山間的第一夜。

阿爾卑斯山的遠足體驗

早上睜開眼,清晨的陽光已經溢滿了整個房間,住在這種荒無人煙的山上有一個好處,就是房間根本不需要裝窗簾。晚上四周一片漆黑,方圓幾裡都沒有與你平齊的建築,根本用不上窗簾,等到早晨太陽剛升起,陽光就充盈了整個房間,絕無死角。陽光太燦爛,我們沒了睡懶覺的環境,只能起床梳洗,等下樓準備吃早餐的時候才驚覺,竟然還不到6點!我們無意中起了一個大早床,這一天的時間都顯得格外充裕。

老夫婦比我們起得還早,女主人已經在廚房裡忙碌著早餐了,男主人引領我們走進院落裡另一幢小小的屋子,這裡是他們的餐廳。推開厚重的木門,我和Kai忍不住驚歎出聲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夢幻的餐廳,簡直就是指環王影片裡精靈們的林中小屋啊!整體都是木質結構,窗格下同樣栽滿杜鵑花,餐桌餐椅是未切割未打磨的整塊原木壘成,全部都保留木頭最原始的造型和特點,沒有一樣傢俱是完全一致的。聽到我們的驚歎,頭髮花白的男主人驕傲的告訴我們,所有的傢俱都是他親手做成的,就連餐廳所在的這幢小木頭房子也是他一磚一瓦壘起來的。爽朗的笑聲響起,是女主人端來熱氣騰騰的烤麵包和剛煎好的雞蛋培根,她替我們斟好熱茶,在我們身邊坐下,詢問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得知我們打算遠足,還特意拿來紙筆替我們畫下兩條遠足的線路。

兩條遠足線路,一條短一條長,短的需要大約1.5小時,長的那條來回則大約耗時5小時。女主人強烈建議我們走長的那一條線路,需要翻過一座山頭,最終目的地是一個小湖泊,據說美得無法用言語形容。其實我是一個非常排斥出汗啊運動的懶人,但是面對女主人殷切的目光和Kai不斷地鼓勵,我還是下定決心一定要走長的那條遠足線路。女主人非常熱情的替我們裝了一紙袋麵包幾個蘋果做乾糧,還從房門後拿了兩根樹幹給我們當做徒步遠足的拐杖,我們吃完早飯就背上背包出發了。

走了不到一小時我就開始後悔了,山間徒步和逛街暴走完全不是同一概念,體力和耐力的消耗也不是時間長短可以簡單衡量的。山路起起伏伏忽高忽低,只有一條鋪滿碎石子的羊腸小徑,很多時候連這樣的小道都看不到,眼前雜草重生,張牙舞爪的樹枝擋住視線,必須依靠女主人給的拐杖撥開樹枝雜草才能繼續前進。眼看著路程還才走了一小段,我的腿肚子都在發抖了,我只好一會兒叫渴一會兒叫餓,好騙Kai陪我在路邊多休息一會兒。反復了幾次以後,Kai看出我的小心思,於是一路拽著我往前爬,我無論怎麼求饒都堅決不肯再休息。山間的溫度並不高,但是我貼身的衣服全部都汗濕了。途中遇到好些當地人,都是拖家帶口來遠足,連4、5歲的小朋友也參與其中,全套武裝著護膝和護肘,走路還跌跌撞撞呢,卻毫不遲疑的跟在大人後面一路前行。大家都很和善,狹路相逢會停下來微笑致意,偶爾還會交談幾句,告訴我們前面有些什麼值得一看的風景。

Kai一路鼓勵我,正確的說是欺瞞哄騙,跟我說他已經看到終點站的那個小湖泊了,繞過這個彎馬上就到了,絕對不超過一刻鐘就能走到。然後這種彎繞了一個有一個,眼看著又翻過了一座小山頭,小湖泊還是遙遙無期。不過山頭上的風景真是絕美,可以清晰地看到碧綠的布裡恩茨湖,襯上周邊一圈綠茵茵的山脈和草地,活脫脫一顆璀璨的祖母綠。走了將近三小時,終於遠遠看到小湖泊了,看來我給平均速度拖了後腿,旅館老闆明明告訴我們單程最多2.5小時的。小湖泊位於群山包圍下的低窪地段,周邊樹木茂盛,陽光無法直射,湖泊上升騰起濃濃水氣,煙霧繚繞,宛若仙境。但是在山區,曬不到陽光的地方真的特別冷,剛剛爬山汗濕的衣服此刻全部黏在背上,冷風吹得我不停的打冷顫。但是西方人的身體素質的確非常好,大多數人都只穿短袖短褲爬山,此刻在這麼冷的湖邊,他們也毫不以為意,反而卸下背包,撿木柴開始生火,打算燒烤。我們兩個慫包只能望湖興歎,趕緊退回到山腰上有陽光的地方,找了塊乾燥的草地,席地而坐,吃老闆娘給我們帶的麵包蘋果。

林中小屋的晚餐

回旅館的路輕鬆了很多,因為時間還早,Kai不再拼命催促我趕緊走,所以我們走走停停,拍拍照看看景,一邊玩一邊往回走,這一路走了將近4個小時。我們8點不到出門遠足,等回到酒店已經快下午4點了,整整8個小時的徒步,把我累趴下了。Kai擔心我在山裡吹了風受寒,剛進房間就催我去洗澡,熱水沖走了我的疲憊和寒意,卻讓我肚子開始咕咕叫起來。趴在陽臺上看風景的Kai沖我大叫,“老闆的林中小屋煙囪冒煙了呢,哇,我好像聞到了牛排香!”

我們倆忍著饑腸轆轆,趕緊穿衣服出門。推開林中小屋厚重的木門,一股肉香撲面襲來,小矮桌前已經坐了一家子人在等開飯,一個才1、2歲的小男孩在吃薯條,滿臉都是番茄醬痕。他們友善的跟我們打招呼,問候我們今天的徒步之旅如何,我們一邊熱情的回應著,一邊左顧右盼的找菜單。女主人系著一條舊圍裙從木欄後的廚房裡走了出來,微笑著告訴我們,家庭式小餐廳沒有功能表,我們的晚餐吃什麼完全由主人今天做了什麼來決定。不到20分鐘,兩大盤就端到了我們面前,噴香的土豆泥配燉爛的小牛肉,我和Kai二話不說,直接上刀叉,完全不顧騰騰熱氣就送到了嘴裡,兩人驚歎,這絕對是此次歐洲行最美味的一餐!

林中小屋

林中小屋空間有限,十幾個旅客就擠了個滿滿當當,此時天已黑透山裡氣溫驟降,小屋的木窗玻璃上蒙上了厚厚一層水霧。與窗外的嚴寒蕭瑟截然相反,這座精靈的木頭小屋裡一片祥和溫暖,大家其樂融融的圍坐一起品嘗主人精心烹調的飯菜。來自五湖四海的一群人,共同聚在瑞士山間一座不知名的自製木屋裡,這實在不能不說是美妙的緣分。

第二天一早,我們與主人告別,踏上前往下一站的旅程。臨走前,我們看到主人的收藏櫃,裡面是世界各地花花綠綠的紙幣,Kai翻遍了錢夾總算找到了一張5元人民幣。老闆愉快的接過,非常慎重的撫平折痕,放在玻璃櫃中央的位置。揮手作別了這對瑞士老夫婦,我們沿著原路下山,清晨的霞光如調皮的精靈追隨著我們的車輪,走出大半公里遠後,我仍然探頭窗外看著越來越遠的木屋。這份不舍和留戀,在旅途當中有過許多次,在遠離故土的外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往往能帶給我們更多更深的感動。

蒙特勒一日遊

我們的車迎著晨曦一路向南,天氣很好,藍天白雲,微風暖陽,高速路路障邊就是起起伏伏的阿爾卑斯山脈。我從國內帶了一根耳機線,一頭插手機的耳機孔,一頭直接插在車內的AV插孔上,車載音響可以播放手機裡的音樂。這天我選的是李健的歌,舒緩柔軟的民謠,伴著風吹麥浪的輕快樂曲,我們朝著下一站——爵士之都蒙特勒一路前行。

蒙特勒位於瑞士南部的法語區,高速一路下來發現很有趣的現象,不知不覺中,所有的指路牌告示燈已從德語變成了法語。天氣和周邊景色也在慢慢變化著,山間濃霧飄散,金色陽光直射,溫度逐漸升高,阿爾卑斯山脊不再被冰雪覆蓋,而是被平坦的青翠山坡所取代。短短不到兩小時的路程,我們從山區進入了平原,感官上仿佛從嚴冬步入了暖春。

歐洲之行一路走來美景不斷,愛琴海和藍白天堂的聖島讓我震撼,南德浪漫之路的中世紀城鎮讓我沉澱,瑞士伯恩高地的雪峰和樹林讓我平靜,蒙特勒給我的感覺則是舒適和愉悅,心情輕鬆快樂,忍不住想歌唱,這是一座給人無限好感的城市。終日陽光明媚,日內瓦湖湛藍清澈,湖邊種滿了各色鮮花,沿湖小道數十公里長,直達古老莊嚴的西庸城堡,這一路的景色簡直絕美。

我們的自駕經驗是,市區遊覽最好步行或者借助公共交通,因為對當地道路不熟,邊開車邊找路有危險,而且歐洲大城市停車位不好找,停車費還特別貴。在蒙特勒,我們找了一家當地老牌五星級酒店入住,預定的時候看中了酒店的人文歷史背景和絕佳的地理位置,就在市中心——蒙特勒火車站的對面。然而,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這座建於100多年前的老酒店並沒有設置停車場。對面火車站的停車場為了方便接送旅客,是臨時停車,最長停車時間只有3小時。無奈我們只能繞著周邊街區尋找可過夜的停車場,最後在離酒店一條街之隔找到了一個商圈的停車場,24小時的停車費用簡直令人咂舌,居然高達33瑞郎,折合人民幣約230元!歐洲大城市停車費貴是常態,瑞士的城市貴更是正常,這次的教訓就是,自駕旅行一定要考慮酒店是否帶免費停車場。

除了沒有停車場,我們下榻的雄偉壯觀瑞士大酒店(別笑,這真的是酒店的正式名字)的其他方面都無可挑剔。這基本上是此次行程中除了聖島以外,我們住的規格最高價錢最貴的一家酒店了。建于20世紀初的一家老牌酒店,房間雖老舊但是保養很好,各類設施一應俱全,景觀陽臺可遠眺日內瓦湖景,同時也有老派紳士的高端服務體驗。

蒙特勒的陽光似乎永遠都無比燦爛,不同於聖島那種熱烈得沒遮沒擋的太陽,這裡的陽光暖融融的,如同明媚的春光。整座城市似乎依山而建,從酒店出來需要穿過一條狹窄的樓梯,是兩座建築之間的一線天,梯級還頗陡峭,往下走大約100多米後,直接到了日內瓦湖邊的湖濱小道上。日內瓦湖面積很大,一邊是瑞士,另一邊是法國(法國稱“萊芒湖”),Kai數年前曾遊過此地,坐船穿越日內瓦湖到洛桑,需要3個多小時。湖邊種滿了各種各樣深紅淺紅的鮮花,襯著湛藍的湖水,美得如同明信片上的風景。

Google地圖導航上顯示從酒店步行到西庸城堡,需時45分鐘。陽光這樣好,氣溫也舒適,我們於是放棄坐公車,打算沿著湖濱小道一路走到西庸去。靠近岸邊栓滿了各色小小的船隻,有的蒙上了防塵船篷,有的可能剛剛靠岸,白色船身上的水珠在陽光下閃著金光。湖濱路上隔著幾百米就有小推車,賣雪糕、熱狗或者飲料,當地人和遊客三三兩兩的坐在長椅上,享受著陽光和湖景,愜意得很。

西庸的囚徒

“湖波浩渺/水深百丈/巨大的潛流回合而奔騰/雪白的浪花拍打著城牆/水和牆造成雙重的囹圄/把地牢變成或人的墳墓。

我們的黑穴就在湖面之下/日夜能聽到水波的拍打/我曾感到冬季的浪花打進欄杆/怒吼的風肆意賓士在藍天。

那時石牢的四壁都在搖晃/我感到了捍力卻不驚慌/面對死亡我感到快樂/因為它會使我得到解脫。”

偉大的詩人拜倫,在兩百多年前留下這篇著名長詩,從此不知是西庸成就了拜倫,還是拜倫成就了西庸。城堡位於遼闊湖泊邊一塊突出的陸地上,陽光反射湖面,在城堡灰黃的大石頭表面投射下刺眼的金色光斑。碧波蕩漾,站在岸邊的我們注視著湖心,不出多久,感覺腳下的地面仿佛也在隨著水波抖動,但是西庸城堡是固若金湯的,千百年來堅固依然,始終矗立在湖畔。

進入城堡後,推薦先進入城堡的地下室,也就是拜倫筆下著名的監獄裡參觀。城堡第一重院落左側有一道窄小陡峭的石階直通入地底,雖說當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但是踏上石階立馬覺得潮濕陰冷,與庭院裡的溫暖春光完全兩重天。監獄依託地下室的長廊而建,巨大的巴羅克式石柱高聳,抬頭看是精美細緻的浮雕穹頂,整座監獄約為50平米左右,全部採光來自於中間一扇小小的鐵窗。湊近鐵窗直接可看到日內瓦湖的美景,外頭雖陽光燦爛,但是能漏入監獄的只餘幾束微弱的光。監獄遊覽的重頭戲就是找到了拜倫的簽名。

拜倫的名篇《西庸的囚徒》描述的是某位被當做異教徒而遭到非人待遇的愛國者的血淚控訴。拜倫的詩作以細膩真摯的寫實而著名,至今監獄內部仍能看到拜倫筆下的細緻描繪,如那扇阻隔陽光和自由的鐵窗、又如鐵制腳鐐拖動而在石板地面留下的斑駁印跡,還有囚徒處於極度的痛苦無奈中在石柱上留下的紛亂劃痕,時隔百多年後,仍然清晰可見。

監獄連接著酒窖和儲藏室,我們在昏暗的地底下穿梭了近半小時,終於繞了出來,走進城堡的第二庭院。這裡是皇室成員的起居室和收藏室,笨重的木制窗格嵌上彩色雕花的玻璃,陽光夾帶著湖面的粼粼波光照進室內,與地下陰冷潮濕的監獄簡直是天堂與地獄的差別。中古世紀皇室成員的衣食住行在現代的我們看來,其實並不 舒服,房間過於寬敞,高穹頂,座椅床榻均為厚重木頭製成,整個房間顯得森然冰冷,毫無溫馨和暖的體驗。皇家臥室一側是那個年代的盥洗室,木盆做浴缸,旁邊放著高高低低數個木桶,由僕人將冷熱水交替倒入浴缸泡澡。另一邊是奇特的如同劇院座椅一般的傢俱,湊近看會發現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