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導彈外殼意外破損 燃料噴濺6人當場被溶解 8人留下終生遺憾

眾所周知, 不管是導彈還是火箭的液體燃料, 都有非常強的腐蝕性, 腐蝕性到底有多強, 有這麼一種說法, 老鼠丟進去燃料裡3秒鐘就能腐蝕的骨頭都不剩。 對於人的皮膚來說更容易腐蝕, 所以導彈的液體燃料都要裝在特殊的容器裡, 只有導彈或火箭發射前才會加注, 導彈燃料箱的材料也是特殊材料。

在各國導彈或火箭燃料管理上都非常嚴格, 一點也不能馬虎, 稍有不慎可能帶來的是毀滅性的結果, 一旦接觸到人的皮膚, 瞬間就會被腐蝕。 在導彈剛起步的年代, 很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 特別是美蘇兩國, 作為導彈發展的探路者, 在一切未知的道路上付出了不少難以想像的代價。

上世紀50-70年代之間, 人類材料的發展還不如今天, 不管是操作人員的防護裝備還是燃料儲存裝置, 都會非常脆弱, 防護裝備只能阻擋氣體, 卻阻擋不了液體的腐蝕。

儲存裝置也沒有今天這麼堅固, 長期在燃料的浸泡下會變得脆弱, 只要操作不慎發生碰撞就可能發生洩露, 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在這世界導彈發展史上卻是真真實實存在的, 1960年8月的一天, 前蘇聯的導彈某部在運輸SS-4中程導彈的過程中發生意外,

導彈在準備發射過程中外殼意外破裂。 數噸的燃料瞬間噴湧而出, 對於操作人員來說是致命的, 有6名專注於燃料加注的操作兵, 被噴湧而出的高腐蝕性和劇毒燃料當場溶解。

另外還有8人也被不同程度腐蝕, 儘管他們都活了下來, 但卻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很多人皮膚都被腐蝕, 還吸入了大量的有毒氣體, 給身體上的器官帶來永久性的損傷。 最後調查顯示, 造成次原因的更本在於導彈製造時存在缺陷, 而導彈在運送過程中也發生了碰撞, 最終導致液體洩露。

並且那個年代和今天無法相比, 資訊化和自動化程度不高, 防護裝備也簡單, 導彈的的檢查和燃料加注全部靠人工。 這樣難免會出現疏忽, 而導致毀滅性的事故發生, 為此導彈的發展先驅們, 有很多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