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龍衛球:白岩松說的“學習權”距民法典還有多遠

【財新網】/意見領袖近日, 全國政協委員白岩松在小組討論中建議, 《民法總則》草案的民事權利部分應該加上學習權, “學習權不只涉及閱讀問題, 我們談到終生教育, 活到老、學到老, 就涉及一個學習權的問題。 ”

白岩松表示, 現在很多人在討論的義務教育是不是應該從學前三年開始, 高中三年是不是應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內, 這些都涉及學習權問題。 而且, 面對未來, 還有對所有潛在就業者的業務培訓問題, 只有確立了學習權, 國家相關政策才會提供更大的保障, 況且我們現在宣導的是學習型社會。

白岩松說, 現有民事權利體系“缺了學習權是非常不完整的。 ”沒有學習權, 很多人就可能在時代變遷中由強者變為弱者, 比如一些人種地很棒, 但如果沒有學習權的保障, 一旦離開土地, 他就無法跟時代一起進步, 就可能隨著時代變成落伍者。

白岩松坦言, “不一定能實現, 但應該發出這樣的聲音, 我認為應該加上學習權”。

那麼, 這一建議是否可取?“學習權”距離民法典到底還有多遠?

【意見領袖觀點】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法學院院長龍衛球表示, 每一種民事權利的出現, 都不是一個人或一些人的感受, 可能對於某些人來說比較重要, 但是, 更需要充分的社會條件, 需要社會共識, 而共識又是在實踐中慢慢積累起來的。 其中, 可能是在其他國家先出現,

也可能首先體現在中國法律中。

龍衛球解釋, 民法總則草案經過多次徵求意見, 且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 是否會增加內容, 怎麼修改, 代表或委員提出什麼建議, 是否會被採納, 關鍵還看有沒有共識。 “每次立法, 其實都是對成熟共識做決斷。 ”

龍衛球介紹, 民事權利的設定或者叫確認, 實際上是制定法理論成熟之後的一種觀點, 通過法律確認權利。 在此之前, 自然法講究天賦人權理念, 認為權利是天賦的, 與生俱來, 是人之為人的條件, 法律必須要尊重。

“實際上, 不管自然法還是制定法, 權利到底是什麼內容, 如果沒有立法規定, 在生活實踐或司法中, 還是根據法律人的觀念判定, 所以, 民事權利到底都有什麼,

沒有一個特別固定或成型的說法。 到今天為止, 立法逐漸建立起一套基本的理念或者範疇, 確認了現有的權利體系, 其中, 有的是歷史傳統, 有的則是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積累總結。 ”龍衛球舉例, 有的權利類型, 在過去並沒有那麼迫切或者必要, 比如隱私權。 另外, 如果不是因為網路化或資訊化快速發展, 個人資訊的權利保護可能也就沒有那麼急迫和必要。 沒有工業革命前後的社會條件, 智慧財產權也不會如此受到重視等。

龍衛球表示, 現在與學習權比較接近的是受教育權, 不過, “受教育權是公法上的權利, 是一項憲法性權利, 國家有義務提供教育, 這是受教育權。 學習權目前是吸收在受教育權中的。 但是,

也有私法上的性質。 民法也承認受教育權。 ”

學習權能不能再擴大, 國家增加一些負擔, 龍衛球認為要量力而為。 “有時, 權利對於部分個體來說意味著更多權利或者自由, 但是, 對於國家、社會或者其他個體, 往往意味著一些義務, 會增加其他個人的‘不自由’。 ”

“民法上有些權利看起來像天上掉下來的, 其實是爭取來的, 但是你的權利就可能是別人的負擔或社會的負擔, 所以權利從單個人角度來說需求無盡, 從他人和社會角度來說則條件有限。 ”龍衛球說。

白岩松提出自己的見解, 應該鼓勵, “每個代表委員按照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去提都應該鼓勵, 因為敢於這麼提就不容易。 ”在龍衛球看來, 白岩松的思考路徑更在於呼籲國家給予更多重視,

“國家沒給, 我們要去爭取, 這也提供了一個啟示, 就是我們還有很多權利沒有挖掘出來。 不要著急, 會有一個過程, 先提出來, 然後再思考。 ”

龍衛球表示, 民法學主要還是在民法共識裡考慮問題, 在全國兩會上, 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需要或思考。 “從代表委員發言的角度看, 任何一種思考, 只要是獨立思考, 是自身的真實想法, 都是值得鼓勵的。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