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259期)

袁某, 男, 24歲。

患者病傷寒, 服麻黃湯一劑後汗出即愈。 但大半日之後, 患者自覺心煩, 之後漸漸加重, 自訴心裡似有萬慮糾纏, 意難摒棄,

有時悶亂不堪, 神若無主, 輾轉床褥, 不得安眠。

刻診:心煩, 心亂如麻, 難以表述。 身無寒熱, 以手按其胸腹, 柔軟而無所苦。 望其神情急躁, 面容怫鬱。 脈微浮帶數, 兩寸尤顯, 舌尖紅, 苔白。

處方:██湯。

服上藥後病癒。

答案下期公佈。

上期答案:吳茱萸湯。 (注:答案非唯一, 僅供參考)

劉某, 男, 32歲。 有十二指腸潰瘍病史。

現今右上腹疼痛, 每於夜間發作, 伴寒戰, 嘔吐酸水, 大便反幹, 舌苔水滑, 脈沉弦而緩。

吳茱萸12克, 生薑15克, 黨參9克, 大棗12枚, 當歸15克。 服藥一劑, 疼痛緩而吐酸減, 又加香附, 高良薑各6克, 三劑後疼痛止。 (劉渡舟醫案)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243條:食穀欲嘔者, 屬陽明也, 吳茱萸湯主之。 得湯反劇者, 屬上焦也。

《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 吐利, 手足厥冷, 煩躁欲死者,

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第378條:幹嘔, 吐涎沫, 頭痛者, 吳茱萸湯主之。

各家論述

劉渡舟:從其方證分析, 以肝胃虛寒而氣逆為其病機特點。 吳茱萸氣辛而味苦, 氣味俱厚而能降為厥陰寒邪上逆之專藥, 治嘔吐頭痛最佳;佐以生薑之辛散, 溫胃而散飲;合參、棗甘溫補中, 益氣以扶虛。 全方具有溫暖肝胃, 散飲降逆之特點。

從所治各個案例來看, 在辨證上均有反映其病機特點的共性, 即嘔惡吐酸水或多涎, 舌淡嫩, 苔白潤或水滑, 脈弦或緩或遲而無力。

臨床下治療嘔吐、胃痛、頭痛、呃逆, 脅院脹滿等病症, 凡具備上述辨證共性者, 用吳茱萸湯為主治, 每獲良效。

在臨證時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是, 本證往往在夜半子時發作為甚, 且伴有寒戰。

這是因為夜半陰氣盛極, 寒邪得陰氣之助而肆虐;同時, 陽氣生於夜半, 陽氣生則與陰寒交爭, 所以證候加劇而有寒戰。

對此仲景書中雖然沒有明言, 但實際上已有所指。 《傷寒論》說:“厥陰病欲解時, 從醜至卯上”。 說明了厥陰氣旺之時, 必然能與邪氣抗爭。

吳茱萸為三類有毒藥物, 一般用量在3~6克但用在本方中劑量宜大, 可用至9~15克。 一方面劑裡不大不足以溫降厥陰寒邪, 另一方面生薑, 大棗又能監製並緩解其毒性。

吳茱萸湯有多種加味方法。 加當歸是最常用的一種。 當歸性溫而潤, 為肝經血分之約, 加入本方中寓有氣血兼治, 溫寒而不耗血之妙。

其它如胃脘痛甚者加良薑, 香附;脅脘脹甚者加厚朴, 半夏;氣竄氣逆合苓桂棗甘湯;頭目眩暈,

心下逆滿者合苓桂術甘湯等。 所加諸法, 亦均與本方證的病機特點相符而又互相關聯。

大象中醫, 好用的中醫工具。 安卓、iOS均已上線, 請到各大應用商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