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留守“空心村” 點燃致富夢

□ 黃德民 梁鋒

大新縣下雷鎮土湖社區通音屯是一個典型的“空心村”。 該村161戶500餘人, 如今, 留守在村的只有100多人。 村裡除了許繼元、農樹操、農樹新、趙偉宏等4個青年人外, 其他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 幾年來, 這4名青壯年, 成立養殖合作社, 齊心點燃了通音屯群眾的致富夢。 近日, 筆者前往通音屯對他們進行探訪。

筆者最先接觸到的是今年32歲的許繼元, 他是今年6月份新當選的下雷鎮土湖社區委員, 也是通音屯留守青年的“領頭雁”。 許繼元上過大學, 外出打過工。 2010年, 他就職於中信大錳集團, 並擔任中層領導幹部。

許繼元妻子則在縣城一家銀行上班, 有兩個孩子, 生活過得較為安逸。 2015年, 許繼元毅然決定辭職返鄉創業, 以土地入股的方式, 租用村裡貧困戶20多畝土地, 投入30多萬元創建“廣西大新大龍原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 以養殖黑山羊、黃牛、黃金鴨為主。 目前, 合作社有6個成員, 存欄量黑山羊460只, 黃牛50頭, 黃金鴨5800只。 “我家原來每年家庭收入在這裡算是中等, 但看到村上的年青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 村上的19個貧困戶增收能力有限, 脫貧比較難,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就想通過創業, 帶動他們富起來。 ”許繼元說, “況且, 村上有幾個青年與我志同道合, 幹起來很帶勁, 比如農樹操……”

今年6月13日, 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 農樹操以高票當選通音屯村民小組組長。

一上任, 他就看准了山羊養殖致富這條路。 “我們這裡山青水秀, 牧草繁茂, 發展養殖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幾年來, 我們村自然放養的山羊, 肉質鮮美, 倍受消費者的青睞, 產品供不應求。 ”農樹操說。

今年40多歲的村民農樹新是通音屯養羊嘗到甜頭的第一人。 1992年, 農樹新開始養8只羊, 如今, 農樹新存欄羊數達到50多隻。 在他的帶動下, 村裡人也跟著養羊, 目前羊的存欄數已達460只。 “雖然外出打工能見世面, 錢也賺得多一點。 但是, 現在政策越來越好, 我在家照樣能賺錢, 更能照顧家庭, 一舉兩得。

在農樹新的帶動下, 2012年, 青年趙偉宏也開始養羊, 目前他家羊的存欄數達到80多隻。 成為了村裡養羊致富的好手。 “按現在的市場價,

我這批羊少說也值七八萬。 ”趙偉宏說。

養羊帶富通音屯群眾, 這是四個青年擁有的共同夢想。 他們成為“廣西大新大龍原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主力隊員, 擰成一股繩要幹成這件事情。 雖然遠離城市的喧鬧, 但心懷夢想的4個留守青年並不寂寞, 因為創業給他們帶來了快樂。 每天晚上, 他們聚集在合作社的瞭望棚裡, 或共同解決遇到的難題, 或商量合作社發展壯大的對策……

有了這四名青壯年的留守, 通音屯經濟發展有了動力, 留守老人們生活上也有了依靠。 “平時有什麼頭疼腦熱, 或者是有什麼需求, 只要跟他們一說, 他們都很樂意幫忙, 像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 ”談起村上4個留守青年人, 今年71歲的李春光大爺豎起大拇指誇讚道。

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進一步增強了這4名留守青壯年帶富群眾的信心。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說, 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我們聽了很受鼓舞。 我們希望政府對返鄉青年給予更多的創業資金支持。 我們的目標是, 以合作社為龍頭, 以農民資金入股方式, 研究開發鄉村旅遊專案, 推廣原生態產品種養, 打造一條以原生態園+幸福鄉村+休閒旅遊的新路子。 ”許繼元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