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平陰新聞|韭菜“雙證制”迎市檢;龍王路一期即將通車;丹參豐收

縣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

11月15日, 我縣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宋廣炎, 副主任陳士新、付麗、邢學忠、李文波、陳萬昌出席會議,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于瑞民, 縣檢察院檢察長劉愛國列席會議。

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於全縣城鄉規劃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於全縣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表決通過了人事任免事項, 任命司洪宇為平陰縣人民政府掛職科技副縣長。

新任命的縣人民政府掛職科技副縣長司洪宇進行了憲法宣誓。

關於全縣城鄉規劃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宋廣炎指出, 全縣城鄉規劃建設工作緊緊圍繞“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目標定位, 堅持高起點規劃, 高標準建設, 高效能管理,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建設品質明顯提升, 人居環境日益改善,

城鄉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著眼長遠, 進一步提升城鄉面貌策劃和規劃設計水準;做強載體, 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功能;突出重點, 進一步加快城鄉重點專案建設;優化環境, 進一步提升管理水準。

關於全縣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 宋廣炎指出, 要借助中央和省市環保督查大勢, 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 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 強化工作措施, 進一步加大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強化環境監管執法, 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同時認真總結迎查經驗, 進一步完善環保基礎工作機制。

關於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 宋廣炎要求, 縣人大常委會要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縣委的部署,

迅速興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 全面系統地學習黨的十九大檔, 吃透精神實質, 把握科學內涵, 切實增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要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 進一步推進全縣人大工作創新發展;要加強組織領導, 不斷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同時要籌畫好明年的工作思路和部署安排, 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到人大依法履職的全過程、落實到人大工作的各方面。

邢學忠主持會議, 並就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強調了意見。

縣政協視察阿膠產業發展

11月14日, 縣政協視察全縣阿膠產業發展情況。 縣政協主席趙敬成, 縣政府黨組副書記、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范嘉池, 縣政協副主席劉玉霞、孟慶華、崔召龍、李希義, 縣政協秘書長孫哲平參加視察活動。

委員們先後到安城鎮福膠集團阿膠系列產品生產基地、阿膠博物館進行了實地察看, 並聽取相關工作情況彙報,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 觀看了福膠集團專題片,

聽取了福膠集團的企業發展情況介紹和經信局、安城鎮、東阿鎮所做的交流發言。

座談會上, 趙敬成指出,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阿膠產業發展, 通過打造東部工業新城、支持福膠大項目建設, 為福膠集團的發展拓展空間、優化環境, 促進產業集聚。 福膠集團搶抓機遇、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完善產業佈局、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體系, 進一步凸顯了龍頭骨幹企業地位。 趙敬成要求, 要進一步優化阿膠產業發展佈局, 要以福膠集團為龍頭, 以東阿鎮域為根, 以東部工業新城為重要支撐, 科學規劃產業佈局, 多做建鏈補鏈的工作, 聚焦阿膠核心產品, 積極推動福膠集團大項目建設, 重點做大阿膠保健品、美容養顏品、生物醫藥三大市場, 著力培育一批阿膠企業和阿膠產業基地,做到合理分工、科學佈局,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集聚度,打造體系完備、鏈條完善、競爭力強的阿膠產業集群。要進一步推進阿膠文化建設。同時要重點圍繞福膠集團上市工作需求,搞好對接服務,加快上市步伐並要高度重視人才戰略,創造條件引進高端人才,打造一支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隊伍,為我縣阿膠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范嘉池就下一步如何加快推進我縣阿膠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劉玉霞主持會議並就會議的貫徹落實強調了意見。(通訊員 郭吉新)

韭菜產品“雙證制”管理迎市檢

11月13日,市食安辦督導組一行四人來我縣黃河農貿市場、益康超市等單位,就韭菜產品“雙證制”實行情況進行了專項督導檢查。

按照省食藥監局、省農業廳《關於全面推行韭菜產品“雙證制”管理,進一步強化產地准出市場准入銜接的通知》要求,督導組主要檢查食用農產品交易市場、商場超市等單位的韭菜產品“雙證制”執行情況及准出准入銜接情況。同時指導並督促韭菜產品供貨者、入場銷售者依法依規開具市場銷售憑證,有效發揮其作為購銷貨憑證及進貨查驗記錄憑證的作用,推進全縣實現產地准出和市場准入的有機銜接。

下一步,我縣食藥監局將持續加強對韭菜產品的日常監管,確保全縣食用農產品交易、流通餐飲服務等環節的韭菜產品均按要求出具合格證和銷售憑證,做到韭菜產品全程可追溯,讓市民吃上“持證”放心韭菜。

榆山街道:安全警示教育進社區

11月14日,榆山街道安監站聯合會仙山社區開展了一場題為“防火演練進社區,安全生活你我他”的消防安全演練活動。活動共吸引了社區周邊經營業戶、社區居民在內的100餘人參與。

活動中,安監站工作人員向參與人員講解了滅火器的使用、火災逃生注意事項以及火災中自救、救人的相關知識。理論知識學習完畢之後,安監站、會仙山社區組織在場人員進行了火災模擬演習,通過演習,讓社區內的居民瞭解並熟悉消防知識,提高了社區內居民的防火意識,讓居民掌握火災逃生技能,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為建設平安社區、築牢安全防火牆打下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周睿)

錦水街道:消防月宣傳志願者在行動

11月14日,錦水街道綜治辦、團工委、司法所、人大辦等部門組織志願者到盆王集市開展了以“關注消防平安你我”主題為的消防宣傳活動。

活動中,志願者在現場懸掛了消防安全宣傳條幅,並主動向個體業戶和過往群眾發放宣傳單,大力宣傳消防知識,現場向講解家庭防火常識、日常用火注意事項、初起火災撲救、消防法律常識等貼近生活的消防安全知識。志願者在發放宣傳資料的同時也不忘提醒群眾要時時刻刻注意安全用火用電,並結合各地發生的火災事故案例,警醒廣大民眾切實做好消防安全,不斷加強消防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下一步,錦水街道將繼續組織志願者和專業人員深入社區、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消防知識宣傳、消防技能培訓和消防演練等活動,努力快速形成“全民消防”的良好社會風尚,為社會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消防安全環境。(通訊員 張憲 侯士哲)

玫瑰鎮:龍王路一期即將通車

11月15日,玫瑰鎮龍王路張窪村段,隨著攤鋪機徐徐前行,黑色粘稠的瀝青平平整整的灑在了水穩層上。從14日開始,龍王路一期工程開始鋪設瀝青,預計18日將全部完成一期2.4公里道路瀝青路面鋪設。

該鎮地道所所長張建鄴介紹,龍王路是經105國道、220國道至聊城和連接西部刁山坡片區和東部玫瑰片區的交通要道。由於道路失修損壞,被列入該鎮今年重要為民實事之一。為打通這條致富路、連心橋,玫瑰鎮不怕施工難,專門聘請專家勘測設計;千方百計創新投融資方式,鼓勵和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提供援助。 7月份一期工程順利動工,投資590萬元修築龍橋至張窪路段2.4公里。不僅如此,投資1100萬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列入2018年計畫,預計修築刁山坡至王鎬店路段4.8公里。下一步,為進一步加強龍王路養護管理,玫瑰鎮將對重型卡車嚴格把控,在張窪路段增設限高杆,並在關鍵節點安裝攝像頭。(通訊員 李文文)

東阿鎮:灘區遷建地上附屬物清點

近日,東阿鎮召開黃河灘區遷建部署會,明確責任,細緻規劃,為遷建涉及到的大河口、桃園兩個村420戶村民找一個新家。會上成立領導小組,抽調建設辦、林業站、辦事處等相關部門的精幹力量與縣土地整治中心工作人員一起,對涉及到的喬莊、仁和、孟莊村的地面附屬物進行清點工作。

清點現場,主要領導親自上陣,各部門分工配合,保障措施全部到位;清點過程嚴把數量和品質關,保證附屬物物權所有人到場、村幹部到場、清點小組人員到場、督查人員到場,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護群眾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害;工作人員充分發揚了連續作戰的精神,起早貪黑,不顧天氣寒冷奮戰在田間地頭,做到工作不間斷,力爭保質保量的完成黃河灘區遷建地上附屬物清點工作。(通訊員 陶博)

孔村鎮:後大峪村丹參喜獲豐收

近日,孔村鎮後大峪村丹參喜獲豐收。今年後大峪村共種植丹參100畝,預計可實現村集體增收5萬元。

2016年,在縣政務中心第一書記任廣東的幫助下,後大峪村統一流轉土地30畝,發展丹參育苗產業,村兩委成立專業合作社與禾寶中藥材公司達成合作協定,由禾寶中藥材公司統一回購,為村集體帶來3萬元經濟收入。今年,後大峪村利用扶貧資金,再流轉土地70畝,全村丹參種植面積達到100畝,購置了挖藥機、栽苗機各1台,全村丹參種植初具規模。

通過丹參專案的發展,後大峪村解決了村莊搬遷後土地流轉問題,實現土地見效益;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兩年時間可增加7萬元的村集體收入;提高了貧困群眾收入,貧困群眾參與丹參種植收穫等農活,獲得勞務費用約10萬元;產業結構調整得以優化,有了丹參種植經驗,明年後大峪村計畫發展菊花種植,進一步改善全村種植作物結構。(通訊員 翟鳴坤)

監製:張濤

編輯:劉祥鵬

著力培育一批阿膠企業和阿膠產業基地,做到合理分工、科學佈局,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集聚度,打造體系完備、鏈條完善、競爭力強的阿膠產業集群。要進一步推進阿膠文化建設。同時要重點圍繞福膠集團上市工作需求,搞好對接服務,加快上市步伐並要高度重視人才戰略,創造條件引進高端人才,打造一支訓練有素的產業工人隊伍,為我縣阿膠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范嘉池就下一步如何加快推進我縣阿膠產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劉玉霞主持會議並就會議的貫徹落實強調了意見。(通訊員 郭吉新)

韭菜產品“雙證制”管理迎市檢

11月13日,市食安辦督導組一行四人來我縣黃河農貿市場、益康超市等單位,就韭菜產品“雙證制”實行情況進行了專項督導檢查。

按照省食藥監局、省農業廳《關於全面推行韭菜產品“雙證制”管理,進一步強化產地准出市場准入銜接的通知》要求,督導組主要檢查食用農產品交易市場、商場超市等單位的韭菜產品“雙證制”執行情況及准出准入銜接情況。同時指導並督促韭菜產品供貨者、入場銷售者依法依規開具市場銷售憑證,有效發揮其作為購銷貨憑證及進貨查驗記錄憑證的作用,推進全縣實現產地准出和市場准入的有機銜接。

下一步,我縣食藥監局將持續加強對韭菜產品的日常監管,確保全縣食用農產品交易、流通餐飲服務等環節的韭菜產品均按要求出具合格證和銷售憑證,做到韭菜產品全程可追溯,讓市民吃上“持證”放心韭菜。

榆山街道:安全警示教育進社區

11月14日,榆山街道安監站聯合會仙山社區開展了一場題為“防火演練進社區,安全生活你我他”的消防安全演練活動。活動共吸引了社區周邊經營業戶、社區居民在內的100餘人參與。

活動中,安監站工作人員向參與人員講解了滅火器的使用、火災逃生注意事項以及火災中自救、救人的相關知識。理論知識學習完畢之後,安監站、會仙山社區組織在場人員進行了火災模擬演習,通過演習,讓社區內的居民瞭解並熟悉消防知識,提高了社區內居民的防火意識,讓居民掌握火災逃生技能,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為建設平安社區、築牢安全防火牆打下堅實的基礎。(通訊員 周睿)

錦水街道:消防月宣傳志願者在行動

11月14日,錦水街道綜治辦、團工委、司法所、人大辦等部門組織志願者到盆王集市開展了以“關注消防平安你我”主題為的消防宣傳活動。

活動中,志願者在現場懸掛了消防安全宣傳條幅,並主動向個體業戶和過往群眾發放宣傳單,大力宣傳消防知識,現場向講解家庭防火常識、日常用火注意事項、初起火災撲救、消防法律常識等貼近生活的消防安全知識。志願者在發放宣傳資料的同時也不忘提醒群眾要時時刻刻注意安全用火用電,並結合各地發生的火災事故案例,警醒廣大民眾切實做好消防安全,不斷加強消防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下一步,錦水街道將繼續組織志願者和專業人員深入社區、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消防知識宣傳、消防技能培訓和消防演練等活動,努力快速形成“全民消防”的良好社會風尚,為社會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消防安全環境。(通訊員 張憲 侯士哲)

玫瑰鎮:龍王路一期即將通車

11月15日,玫瑰鎮龍王路張窪村段,隨著攤鋪機徐徐前行,黑色粘稠的瀝青平平整整的灑在了水穩層上。從14日開始,龍王路一期工程開始鋪設瀝青,預計18日將全部完成一期2.4公里道路瀝青路面鋪設。

該鎮地道所所長張建鄴介紹,龍王路是經105國道、220國道至聊城和連接西部刁山坡片區和東部玫瑰片區的交通要道。由於道路失修損壞,被列入該鎮今年重要為民實事之一。為打通這條致富路、連心橋,玫瑰鎮不怕施工難,專門聘請專家勘測設計;千方百計創新投融資方式,鼓勵和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提供援助。 7月份一期工程順利動工,投資590萬元修築龍橋至張窪路段2.4公里。不僅如此,投資1100萬元的二期工程也已列入2018年計畫,預計修築刁山坡至王鎬店路段4.8公里。下一步,為進一步加強龍王路養護管理,玫瑰鎮將對重型卡車嚴格把控,在張窪路段增設限高杆,並在關鍵節點安裝攝像頭。(通訊員 李文文)

東阿鎮:灘區遷建地上附屬物清點

近日,東阿鎮召開黃河灘區遷建部署會,明確責任,細緻規劃,為遷建涉及到的大河口、桃園兩個村420戶村民找一個新家。會上成立領導小組,抽調建設辦、林業站、辦事處等相關部門的精幹力量與縣土地整治中心工作人員一起,對涉及到的喬莊、仁和、孟莊村的地面附屬物進行清點工作。

清點現場,主要領導親自上陣,各部門分工配合,保障措施全部到位;清點過程嚴把數量和品質關,保證附屬物物權所有人到場、村幹部到場、清點小組人員到場、督查人員到場,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護群眾的合法利益不受損害;工作人員充分發揚了連續作戰的精神,起早貪黑,不顧天氣寒冷奮戰在田間地頭,做到工作不間斷,力爭保質保量的完成黃河灘區遷建地上附屬物清點工作。(通訊員 陶博)

孔村鎮:後大峪村丹參喜獲豐收

近日,孔村鎮後大峪村丹參喜獲豐收。今年後大峪村共種植丹參100畝,預計可實現村集體增收5萬元。

2016年,在縣政務中心第一書記任廣東的幫助下,後大峪村統一流轉土地30畝,發展丹參育苗產業,村兩委成立專業合作社與禾寶中藥材公司達成合作協定,由禾寶中藥材公司統一回購,為村集體帶來3萬元經濟收入。今年,後大峪村利用扶貧資金,再流轉土地70畝,全村丹參種植面積達到100畝,購置了挖藥機、栽苗機各1台,全村丹參種植初具規模。

通過丹參專案的發展,後大峪村解決了村莊搬遷後土地流轉問題,實現土地見效益;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兩年時間可增加7萬元的村集體收入;提高了貧困群眾收入,貧困群眾參與丹參種植收穫等農活,獲得勞務費用約10萬元;產業結構調整得以優化,有了丹參種植經驗,明年後大峪村計畫發展菊花種植,進一步改善全村種植作物結構。(通訊員 翟鳴坤)

監製:張濤

編輯:劉祥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