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品化培訓由點到面到片 古箏培訓開創了個全國先例

2017-11-18 14:22 | 浙江新聞用戶端 記者 胡昊 通訊員 胡旭霞

古箏培訓是一個正在興起的大市場, 而想要得到真正靠譜的老師來教授技藝, 卻並不簡單。

11月17日, 作為省文化館文化培訓品牌專案的“耕山播海”免費培訓系列舉行了全省古箏師資研修班的開班儀式。

“浙江的古箏培訓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早在十年前, 浙江群眾文化就有了針對古箏愛好者的專業化培訓, 在當時, 依託政府力量, 針對中國傳統樂器展開普及教學的模式, 這在全國是從未有過的。 ”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秘書長張珊告訴記者:“到了今天, 浙江群眾文化對於古箏培訓, 又創下了全國的一個先河, 就是通過專家培訓各地文化館選送上來的古箏老師, 再由老師回到當地去教授他們的學生, 以點帶面, 由面成片, 培訓涉及的範圍之大, 也是從未有過的。 ”

這次來上課的老師在業內都是鼎鼎大名。 張珊除了古箏學會秘書長的職務外, 還是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古箏專業教授、民樂系主任, 碩導。 從汕頭來教授課程的林喬師承父親的潮州古箏演奏技藝, 是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汕頭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惟一一位浙江出產的老師顧曉燕是浙江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會長,

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這次到杭州來參加培訓的共有60多名學員, 都是各地市文化館選送上來的古箏老師, “全省的需求也不平衡。 我們給每個市5個名額, 有的地方一下子就報滿了, 也有地方到最後截止也沒有報滿, 所以我們最後調整了一下名額, 讓更多有需要的老師來接受專家的指導。 ”省文化館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雖然在過去的6年裡, 浙江省文化館舉辦的“耕山播海”免費培訓系列活動都是提供“點單式”文化服務, 即針對各地實際文化需求, 兼顧各地所擅長、所欠缺及有迫切需求的文化板塊進行“點單配送”, 但外請的專家授課時間有限, 所以就將部分精品課程由原來的“點單式”向基層輸送文化服務轉變為“集中式”授課學習的形式, 將散佈在各縣市的師資力量集結于杭州, 集中接受授課培訓。 這也算是“耕山播海”系列活動的一個創新。

浙江到底有多少古箏愛好者, 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

但在全國百萬古箏愛好者當中, 浙江的人數應該位列前茅。 “不過, 各個地方老師的師資力量本來就參差不齊, 有的看過視頻, 聽過錄音就敢去教別人, 這不是誤人子弟嘛。 ”在開班儀式後的第一堂課, 顧曉燕老師就教授了一些基本功, 按照她的說法, 只有基本功做到位了扎實了, 練習才會有足夠的成效, 也不至於未來遇到瓶頸無法突破。

這次培訓, 課程安排得很密, 從17日到21日, 一天安排了三次課, 連晚上都排了課。 按照老師們的說法, 時間有限, 來一趟也不容易, 能多說一點是一點, 推動浙江的古箏教學水準才是實實在在的。

下周, “耕山播海”系列活動的另一精品課程基層文藝骨幹合唱指揮培訓班也將在杭州舉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