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Beyond農民用5分鐘濃縮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

汪曾祺在《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裡有一段對故鄉高郵的描寫, 他小學放學時總會留心觀察一條聚滿店鋪和藝人的街道, “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 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 ”

汪先生大才, 我望塵不及。 他用極其平實的詞彙無比準確的描述了一種氣息, 一種長年辛勤勞作的人才會獨有的氣息:辛勞、篤實、輕甜、微苦。

成蹊是農村娃, 對農民群體有著特殊的感情。 從小到大, 關於農民的歌沒少聽。 如果問我哪首歌最具代表性, 最能唱出農耕鄉土的氣息, 我首推Beyond這首《農民》!

音樂, 它的旋律能像畫筆一樣去描繪場景, 它的歌詞就像詩人在以字抒懷。 農民, 毫不誇大的說, 堪稱Beyond樂隊的不朽巨作。 它用5分多鐘的長度, 幾乎濃縮了華夏農耕文明的全部氣質。

中華文化具有典型的農耕文明特性, 農民與土地之間有一種極為特殊的感情,

思想深處有某種根深蒂固的束縛, 有一些保守和怯懦, 有很多長期執行並約定成俗的習慣。 人們遠離喧囂和爾虞我詐, 務實守信, 簡單淳良, 節儉謙恭, 在很小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今天, 城鎮化進程依然在不斷提速, 每次回老家都能切實感受到變化。 樓房的數量急劇增加, 汽車數量更是指數級躍升, 人們用的物件跟城裡已經幾乎沒有差別。 農村正在越來越像城市。

每個人都有根, 一條為我們一生輸送營養的根。 身份可以變, 這根, 萬不能變!

我給老家的很多人聽過家駒這首《農民》, 那時經常是舉著小答錄機追著他們給他們播放。 之前的文章裡也略有提及這段經歷。 他們對這首歌儘管感受不一, 但幾乎都能接受, 要知道他們是完全聽不懂粵語的。

我也試過其他的歌, 他們接受起來明顯費力。

關於農民我一直有兩個疑問。

1、家駒作為一個香港人, 從小浸染的自然是都市氣息, 他對內地農民階層的瞭解不會特別深刻, 那麼這首歌是在何種背景下寫就的?

2、農民是由文武英傑宣言改變而來, 文武英傑宣言的曲風張揚怪誕, 農民則恰好是相反的厚重隱忍, 兩首作品風格巨大轉換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農民的粵語版歌詞是劉卓輝寫的, 後來我在劉卓輝的書裡勉強找到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會寫一首以農民為主題的歌?老實說, 對這個群體沒有親身的體驗, 靈感主要來自80年代的內地電影《黃土地》、《紅高粱》, 這些第五代導演拍攝的作品。 農民這首歌在香港並沒有流行起來,

在內地反而頗受歡迎, 而且最流行的是粵語版本。 ”

想來家駒應該也和劉卓輝一樣, 是被一些影視作品影響, 才萌發了創作這首歌的想法吧。 一般性的音樂作品, 悅耳即可。 好一些的作品, 悅耳又悅心。 最好的作品則是在做到好聽共鳴的同時, 還能勾畫出創作者的思想厚度。 音樂, 承載著某種巨大的傳世價值。

古典音樂, 因為複雜的編排和章節設置, 天然的會把很多人擋在門檻之外。 而搖滾樂這種從心到心的音樂形式, 能讓更多聽者找到共鳴。 農民, 就是這樣的範例。

2005Beyond告別演唱會 農民

每次聽農民, 都能想起很多東西。 夏夜漫天的繁星, 秋後冰涼的露水。 超過我身高的莊稼, 緩緩流淌的小河。

破舊不堪的村頭小橋, 崎嶇不平的磚路。 麥稈堆成的柴垛, 熱氣騰騰的鐵鍋……但是無論想的有多遠, 最後肯定回到那些膚色偏深的人們身上。

Beyond的農民, 宛如一幅緩緩打開的鄉土畫卷。 斜陽夕照之時, 結束了一天忙碌的農夫從田間準備歸家。 昏黃的光線射在他的臉上, 那汗珠也顯得格外晶瑩剔透。 他心滿意足的望瞭望綠色的田野和金色的土地, 才慢悠悠的往回走。 此時最好的犒勞方式, 莫過於回家喝上一杯烈酒。

這首歌的詞曲唱美不勝收。 前奏, 似炊煙嫋嫋, 似思緒遠飄, 似某人安詳的閉目思索。 家駒刻意壓低的聲線與全曲意境匹配到了極致, 那意境厚實到有一絲壓抑。 旋律塑造了一種深遠寧靜的祥和, 所有樂器的音色沉重舒緩, 只需一遍就能聽醉了。節奏控制的非常舒服,副歌部分的和音,長長的尾奏,迫使你不得不靜下來去思考和感知。

劉卓輝的詞和黃家駒的曲,絕配!

忘掉遠方是否可有出路

忘掉夜裡月黑風高

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

但靠兩手一切達到

見面再喝到了熏醉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上路對唱過客鄉里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忘掉世間萬千廣闊土地

忘掉命裡是否悲與喜

霧裡看花一生走萬里

但已瞭解不變道理

見面再喝到了熏醉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上路對唱過客鄉里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一天加一天

每分耕種汗與血

粒粒皆辛酸

永不改變

人定勝天

農民是在日本完成的編曲工作,由Beyond和梁邦彥共同完成。國語版的歌詞由姚若龍所作,與粵語版同樣出色,都是大手筆的作品。兩版歌詞不約而同的傳達了以下資訊:付出與收穫,知足與快樂,辛勤與懶惰,繁衍與承諾。

不看人家一夜蓋起高樓

不問蒼天偏愛誰多

用我一片誠心一雙手

換得平安自在生活

每個人頭上一片天

每個人心中一塊田

到底是豐收是荒年

問感覺不要看金錢

若是七分醉好夢田

何苦拼命要貪千杯

什麼心結成什麼緣

一份血汗收一份田

不信人情早已變得淡薄

不怕真心待人不保留

如果關上大門孤獨過

長命富貴也難快樂

每個人頭上一片天

每個人心中一塊田

到底是豐收是荒年

問感覺不要看金錢

若是七分醉好夢田

何苦拼命要貪千杯

什麼心結成什麼緣

一份血汗收一份田

一天又一天

努力耕耘 不停歇

希望在心間

不怕辛酸

永遠向前

一晃農民這首歌已經誕生25年了,耳邊送走了多少與農民有關的讚歌早就記不清了,然而Beyond這首巨作依然在傳唱在流行,很多歌迷對它簡直愛不釋手。我自己聽的時候一般會迴圈好幾次,其中蘊含的的甘甜和酸澀就像一壺濁酒,冷暖心自知。

從粵語版和國語版裡各取四個字來結尾很是妥帖,正像家駒在歌裡唱的那樣,一句八字箴言:永遠向前,人定勝天。

(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只需一遍就能聽醉了。節奏控制的非常舒服,副歌部分的和音,長長的尾奏,迫使你不得不靜下來去思考和感知。

劉卓輝的詞和黃家駒的曲,絕配!

忘掉遠方是否可有出路

忘掉夜裡月黑風高

踏雪過山雙腳雖漸老

但靠兩手一切達到

見面再喝到了熏醉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上路對唱過客鄉里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忘掉世間萬千廣闊土地

忘掉命裡是否悲與喜

霧裡看花一生走萬里

但已瞭解不變道理

見面再喝到了熏醉

風雨中細說到心裡

是與非過眼似煙吹

笑淚滲進了老井裡

上路對唱過客鄉里

春與秋撒滿了希冀

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世代輩輩永遠緊記

一天加一天

每分耕種汗與血

粒粒皆辛酸

永不改變

人定勝天

農民是在日本完成的編曲工作,由Beyond和梁邦彥共同完成。國語版的歌詞由姚若龍所作,與粵語版同樣出色,都是大手筆的作品。兩版歌詞不約而同的傳達了以下資訊:付出與收穫,知足與快樂,辛勤與懶惰,繁衍與承諾。

不看人家一夜蓋起高樓

不問蒼天偏愛誰多

用我一片誠心一雙手

換得平安自在生活

每個人頭上一片天

每個人心中一塊田

到底是豐收是荒年

問感覺不要看金錢

若是七分醉好夢田

何苦拼命要貪千杯

什麼心結成什麼緣

一份血汗收一份田

不信人情早已變得淡薄

不怕真心待人不保留

如果關上大門孤獨過

長命富貴也難快樂

每個人頭上一片天

每個人心中一塊田

到底是豐收是荒年

問感覺不要看金錢

若是七分醉好夢田

何苦拼命要貪千杯

什麼心結成什麼緣

一份血汗收一份田

一天又一天

努力耕耘 不停歇

希望在心間

不怕辛酸

永遠向前

一晃農民這首歌已經誕生25年了,耳邊送走了多少與農民有關的讚歌早就記不清了,然而Beyond這首巨作依然在傳唱在流行,很多歌迷對它簡直愛不釋手。我自己聽的時候一般會迴圈好幾次,其中蘊含的的甘甜和酸澀就像一壺濁酒,冷暖心自知。

從粵語版和國語版裡各取四個字來結尾很是妥帖,正像家駒在歌裡唱的那樣,一句八字箴言:永遠向前,人定勝天。

(微信公眾號 一路有家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