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劉焱: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定位童年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劉焱:人工智慧時代, 如何定位童年生活?

“前兩年, 我很不習慣在淘寶上購物, 也不喜歡用支付寶。 但是, 現在去菜市場買菜,

商販也會讓你‘掃一掃’。 可以說, 科技的發展, 對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在2017中國學前教育峰會上, 全國政協委員劉焱用自身的生活體驗, 向與會者發出這樣一個時代命題:現在的我們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的“前夜”, 這樣一場深刻的革命, 會影響我們什麼?急劇變化的未來和今天的孩子是否有關?

劉焱委員認為, 學前教育本身就是最面向未來的事業。 今天3歲的孩子走向社會時, 或許迎接他們的正是人工智慧社會。 作為學前教育工作者, 就要為孩子們做好充分的準備, 讓他們自信地面對未來的世界。

“教育要回歸誰的生活?”

近年來, 業界經常有一句很響亮的口號:讓教育回歸生活。 在劉焱委員看來, 教育要回歸到誰的生活?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劉焱委員舉了兩則例子:

案例一:為了尋找心中的桃花源, 北大教師王青松夫婦一直隱居深山27年。 他們的孩子從3歲開始放羊, 沒打過疫苗, 沒吃過抗生素, 沒有遊戲機, 卻擁有健壯的身體和單純快樂的生活。

但是, 據媒體報導, 最近, 他們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而重返社會。

案例二:很多城市的幼稚園, 為了讓孩子回歸生活, 讓幼兒體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傳統的大灶燒柴做飯。 而在偏遠的農村, 由於大人沒時間看管, 孩子坐在門檻上玩手機。

“我並不反對幼稚園讓孩子體驗生活。 但是老師們需要明白這個課程設計的立足點。 是單純地讓孩子回到過去?還是借助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條線索, 説明孩子認識我們生活的變化?”在劉焱委員看來, 兩則案例都表明了一個事實, 即孩子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童年, 他們的生活其實是被成人安排的。 而成人需要思考的是, 如何通過教育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 “所以, 我們要按照孩子將來面對未來世界的需要去安排他們的生活。

如果教育不去做改變, 不去做創新, 我們培養的孩子一定不能適應未來。 ”劉焱委員說。

在2016年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發佈了《未來工作》報告。 報告預測了2020年人類關鍵的十大能力排名, 分別是:1.解決複雜問題, 2.批判性思維, 3.創造性, 4.人際關係, 5.人際協調, 6.情商, 7.判斷和判斷力, 8.服務導向, 9.談判, 10.認知靈活性。 “對比國際公認的2015年最關鍵的十大能力, 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的排名由第四和第十躍升到了第二和第三。 ”劉焱委員認為, 創造力是人類獨有的能力, 再高級的機器人在創造力方面終究是乏善可陳, 未來高階思維能力和社會性交往能力將是人們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心理機能。

(北京市十一建華實驗幼稚園的孩子們在上觀察課)

“玩什麼和怎麼玩更重要”

腦科學研究表明, 新生兒帶有數以億計的神經細胞降臨人世。 但是, 這個時候大腦中神經細胞的聯結還未形成, 需要形成大約100萬億個聯結, 才能變成成人那樣的具有複雜神經網路的大腦。 但這個聯結需要通過外部環境的刺激,才能構成新的神經回路。所以,兒童的早期經驗和體驗非常重要,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遊戲是最適合幼兒學習的一種方式。腦科學家也指出,遊戲能使大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增強大腦未來的學習潛力。”劉焱委員表示,遊戲對於大腦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稚園應當通過適宜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兒童大腦的發展。因為,在遊戲當中,孩子需要自己制訂計畫,自己決定幹什麼,自己來調解自己的行動,並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些針對大腦額葉皮層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造一個人的思維,影響其思維方式。

“腦科學家也認為灌輸式的教學和技能訓練對嬰幼兒是無益的,因為嬰兒作為學習和掌握特殊技能的相關神經網路還沒有形成。”劉焱委員認為,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兒童的興趣比知識技能的學習更重要。而早期教育的目標,是為了確保孩子獲得心智之火被點燃的經驗,儘早體驗到學習可以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

劉焱委員認為,讓孩子玩很重要,但是玩什麼和怎麼玩則更重要。

“真正好的遊戲,能夠促進孩子高品質的學習以及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劉焱委員看來,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個快樂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成就感。劉焱委員還建議,讓孩子去玩,並不是讓他們手裡有點事情操作就可以,還要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沒有動手動腦,“讓孩子體驗生活,但並不等於要讓孩子再重複他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兒時體驗過的簡單遊戲,他們玩的遊戲應該與未來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接軌。”劉焱委員建議,學前教育要超越兒童生長發展的自然狀態,創造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讓兒童通過克服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及自信心,通過探索、發現、想像、創造、動手動腦體驗學習的樂趣,在玩的過程為未來發展奠基。

來源/人民政協報教育線上週刊 責編/馬驍 編審/李遠

但這個聯結需要通過外部環境的刺激,才能構成新的神經回路。所以,兒童的早期經驗和體驗非常重要,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遊戲是最適合幼兒學習的一種方式。腦科學家也指出,遊戲能使大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增強大腦未來的學習潛力。”劉焱委員表示,遊戲對於大腦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稚園應當通過適宜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兒童大腦的發展。因為,在遊戲當中,孩子需要自己制訂計畫,自己決定幹什麼,自己來調解自己的行動,並控制自己的行為,這些針對大腦額葉皮層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造一個人的思維,影響其思維方式。

“腦科學家也認為灌輸式的教學和技能訓練對嬰幼兒是無益的,因為嬰兒作為學習和掌握特殊技能的相關神經網路還沒有形成。”劉焱委員認為,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兒童的興趣比知識技能的學習更重要。而早期教育的目標,是為了確保孩子獲得心智之火被點燃的經驗,儘早體驗到學習可以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

劉焱委員認為,讓孩子玩很重要,但是玩什麼和怎麼玩則更重要。

“真正好的遊戲,能夠促進孩子高品質的學習以及動手動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劉焱委員看來,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這個快樂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成就感。劉焱委員還建議,讓孩子去玩,並不是讓他們手裡有點事情操作就可以,還要看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有沒有動手動腦,“讓孩子體驗生活,但並不等於要讓孩子再重複他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兒時體驗過的簡單遊戲,他們玩的遊戲應該與未來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接軌。”劉焱委員建議,學前教育要超越兒童生長發展的自然狀態,創造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讓兒童通過克服困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及自信心,通過探索、發現、想像、創造、動手動腦體驗學習的樂趣,在玩的過程為未來發展奠基。

來源/人民政協報教育線上週刊 責編/馬驍 編審/李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