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裡河將校園特色教育整合體現在每個孩子身上

“用經典浸潤童年, 讓書香點亮人生”

每個孩子在紙上端端正正書寫“人”字, 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

近年來, 七裡河區教育局秉承“幸福教育”核心教育理念,

落實立德樹人戰略目標,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營造幸福和諧的校園環境, 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著力點, 努力實現幸福校園、文明校園。 各個學校在以“幸福教育”為核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 努力前行, 著力打造幸福教師、幸福文化、幸福校園、幸福家長及幸福學生, 最終達成共同的願景目標——“心之嚮往的幸福家園”。 近日, 記者走進七裡河健康路小學、西湖小學、吳家園小學親身體驗和感受當前小學教育的個性特色和欣喜變化, 其形式多樣的特色化教育正在迅速興起, 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教學體系, 並進入科學規範化發展階段, 以此促進教師愉悅發展、學生快樂成長。 實現“學校抓特色,
學生有特長”的辦學目標, 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書香浸校園經典潤童年

七裡河區健康路小學, 現有23個教學班, 在校學生1300余人。 學校積極創建以經典誦讀為特色的書香校園, 為每一個人的成長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間與個性空間, 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為師生的個性化發展, 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為學校的辦學豐富了內涵, 提升了品位。 步入健康路小學的校園, 迎面而來的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書香四溢, 令人陶醉:當悠悠的上課鈴聲響起, 你總能聽到教室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清脆的誦讀聲, 當簡樸的閱覽室大門開啟, 你准能看到孩子們在書中貪婪地吮吸知識甘露的模樣。 健康路小學黃榮校長稱,

學校的操場是師生活躍身心之場所, 如果所到之處總能閱讀經典, 當然是享受!在校園西側, 佈置了古典詩文文化牆:貼《古今賢文》於其牆, 載吟詠四時名花的古詩詞於花圃, 錄偉人名句在其上。 在校園後院打造成“紅色經典”文化牆, 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圖像、生平、經典詩詞張貼在牆上。 師生漫步其間吟誦之時, 可以悟哲理, 省自身。

黃榮告訴記者, “讓經典走進童年, 讓人生飄逸書香”這是學校多年來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現在學校經典誦讀氛圍更“濃”, 書香氣息更“厚”了。 老師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閱讀是孩子們幸福人生之路的基石;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就是校園裡的點燈人。

學校氛圍是傳遞資訊的獨特語言,

“潤物細無聲”, 蘊涵著巨大的潛教育因素。 精心打造校園文化, 讓濃郁的古風詩韻香飄校園:花壇裡, 沐浴古詩詞;教室裡, 裝飾“經典牆”;走廊上, 高懸精闢之語;廣播中, 聆聽古詩新唱……

學校刻意佈置樓道文化, 讓師生足踏之處皆有經典, 抬頭即見詩文。 多年來, 利用學校一年一次的經典誦讀比賽活動這個契機, 家校融合, 引導扎扎實實地閱讀經典。 師生共讀, 生生賽讀, 親子共讀。 學校老師、家長和孩子們, 同台吟誦。 在舞臺上, 對話聖賢, 感受經典, 傳承文明。

當每週三下午第三節課的鈴聲響起之時, 就見有幾十名學生陸續來到電教室, 他們各自帶著學習用具早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待每週一節的“鼓子課”。

其實, 能把非遺項目引入學校, 讓學生們現場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加深學生對曲藝文化的瞭解和認識, 進一步引導學生熟悉本土的傳統文化, 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是黃榮校長早就考慮的一件事。 由於非遺項目較多, 該把什麼項目引入學校呢?經過慎重考慮, 學校決定把最具地方特色的國家級非遺專案——蘭州鼓子引入學校。 早在2015年, 他們邀請對蘭州鼓子卓有研究的國家級傳承人陳增三先生為學生授課。 在教學中, 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見到三弦等傳統樂器, 第一次聆聽蘭州鼓子, 現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對初學蘭州鼓子的學生們來說, 其難度可想而知。 作為授課老師來說, 怎樣教, 該教什麼才能使學生們能儘快地掌握, 為此,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中注重每一節課的實際效果,通過兩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學會了“俞伯牙撫琴”、“鶯鶯探病”等曲目,並對鼓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進度也在不斷加快,並參加了全市鼓子匯演獲得佳績。

開筆禮傳統文化成校園名片

西湖小學近年來實施的新生開筆禮和非遺文化展演已成為校園名片。秋季新學期,一批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自信激動地步入校園。今年的迎新儀式很好地貫穿了以“五育並舉特色發展”為辦學宗旨,以“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為辦學理念,老師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別具特色的歡迎儀式。

學校採用中國古老傳統的“開筆禮”儀式歡迎新生的到來,數百名孩童身著漢服現場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邁出新學期的第一步。每個新生步入校園後,在老師的指引下整理自己的衣服;老師在學生的眉心輕輕點上一顆“朱砂痣”,朱砂痣的“痣”和智慧的“智”同音,點“朱砂痣”寓意“點智破蒙”,開啟學童智慧之眼,開啟智慧、知識的大門。接著,在老師手把手教導下,每個孩子在紙上端端正正書寫“人”字,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懂得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樣頂天立地。通過莊重的儀式讓剛入學的新生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走向成才的起點。七裡河區人大副主任、七裡河區教育局局長何能斌告訴記者,開筆禮儀式,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莊重的儀式,讓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同學真正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走向成才的起點,並以此來激勵同學們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尊師孝親。同時又希望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來傳承我國優秀的經典文化。

蘭州陶藝、蘭州剪紙、蘭州百合栽培技術、石佛溝花兒演唱、木雕攤面、蘭州刻葫蘆、蘭州砂鍋燒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學校進行展覽,這是學校打造富有特色的“水韻西湖”學校文化又一教育品牌活動,突出民俗、特色及原生態,多種民間藝術的展演使同學們真切的感受到七裡河本土的歷史文化,西湖小學校長祿冬梅稱,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地非遺物質文化展演,讓孩子們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深刻地感知、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瞭解了地域歷史文化,並組織師生參觀非遺保護專案代表性展館,七裡河區西果園百合種植保護中心、阿幹鎮甘肅民俗博物館、八裡鎮葉家灣陶藝傳習所等地,主要提升孩子們文化自豪感。組織非遺傳承人以非遺傳承人針對教師、學生的模式走進校園進行授課培訓。

自2016年12月起,該校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的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依據上級檔精神,接受“課後延時服務”為全區首推試點學校,切實解決學校家長接送孩子的實際困難,做到利用學校資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宗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課後服務內容主要以學生課外興趣愛好活動、體育特長活動、作業輔導為主,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重點培養學生興趣,拓展學生視野,健全學生心智和人格。具體開設課程有藝術素養類如:葫蘆絲、合唱、舞蹈等7個社團;語言素養類如:經典唱誦、快樂語文、英語口語等5個社團;操作素養類如:折紙、科技、泥塑等5個社團;體育遊戲類如:籃球隊、武術隊、鼓樂隊等4個社團。共20個活動社團每週一至週四下午放學後以學校教師為主、兼顧外聘人員及志願者為輔,組織開展課後服務。學校在落實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初步完成《水韻葫蘆絲》《籃球》校本課程。逐步探索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和使用,開展陽光體育1+1活動、冬季長跑、武術健身操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快樂足球”讓學校發生新變化

“奔跑在綠茵場上的孩子們,體會到了其他文化課難以替代的快樂。”吳家園小學校長範莉說。在過去8年間,這所普通的城市小學保證全校800多學生每週都能上一堂足球課。

週六下午,吳家園小學的綠茵場上,一群孩子們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暴曬,他們都集中在此,進行訓練。一聲哨響,30多名小運動員整齊地集合在一起,“準備活動”“顛球”“運球”“射門”等一系列訓練展開。“傳過來!”“射門!”孩子們稚嫩的童聲響徹天空。雖然陽光暴曬,但他們沒有絲毫的“躲閃”,他們個個英姿颯爽,動力十足,用熱情燃燒激情。摔倒了,爬起來,毫不猶豫繼續往前沖。碰撞了,握握手,寬宏大量顯氣概。這群懷揣著足球夢的孩子們,在綠色的草地上追逐著足球夢想,在這裡邁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卡卡,把球踢過來!”孩子們用他們熟悉的球星名字作為彼此的外號,一邊踢球,一邊追逐打鬧。

范莉稱,吳家園小學的前身是蘭州一毛廠學校,後來為回應廠礦學校劃歸地方政府管理的政策,小學部從原校中分離出來,成為現在的吳家園小學。原校有著長久的足球傳統,在分校後,考慮到學生體質下降,視力變弱的嚴峻現實,同時也是為了重新拾起足球傳統,吳家園學校于2009年重新成立起小學足球隊。剛開始隊員不多,家長們對足球的支持度也不夠,所以校足隊經歷了一段比較艱難的時期,但是慢慢的,這支小足球隊卻在區內闖出了名氣,甚至經常在比賽中奪冠,不僅給小隊員們增長了信心,也提高了家長們的支持度。為了提高學校孩子們的足球運動基礎,學校在每個班都開辦了常規的足球課,同時每年都在校內舉辦“校園杯”足球賽,以便發現人才。這也是為了及早發現學生潛能,幫助他們尋找未來夢想的一項重要工作。範莉說,學習足球也是掌握一項技能,在小學踢球踢得好的孩子可以上對口的中學,例如55中,34中,這些對口中學都設有針對足球特長生開辦的班級,可以保證小球員們在中學階段繼續足球夢想,同時保持學習成績。

這所學校還發展了全校男女生都參與的校內聯賽,十幾個班級的單循環賽制班班見面,比賽中每隊隊員由5個男生和2個女生組成。現在聯賽已成為學生和老師每年最期待的賽事。除了上場比賽的隊員,許多學生還會參與足球比賽的組織和服務,女孩子則成為啦啦隊的主力。範莉說:“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足球當中。”為了提高一些足球好苗子的個人能力,定期組織帶領這些小隊員進行傳接球、對抗等加練。學校還與當地企業聯合成立了足球俱樂部,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省內和全國比賽。

11月10日下午,吳家園小學還舉辦了“放飛科技夢想·開啟智慧童心”科技節開幕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同學,穿著用塑膠、布袋、碟片、紙類等材質製作的形狀各異的環保服裝,來一場我做、我展、我秀的時裝展示,拉開了活動帷幕,引來了眾多家長、同學的關注。隨後進行了各類機器人的精彩展示,同學們和到場家長各個讚歎不已:會轉魔方的機器人、機器蛇、3D印表機、循線機器人、跳舞機器人等等,種類繁多,讓每個參觀者眼花繚亂。科技節活動展示當然不止這些,同學們用易開罐、紙箱、吸管、蛋殼、包裝袋、筷子等材料,和父母共同製作了一件件創意小作品,小作者們自豪地介紹自己的製作過程,參觀者們也不時投來羡慕的目光,家長對孩子們的作品都豎起大拇指。所有的付出都會有收穫,該校今年參加省市舉辦的車模、建模、航模、海模比賽中,成績突出,學校獲得綜合團體一等獎,老師和同學們也都取得優異的成績,獲獎人數達到一百多人次。活動是有限的,但此次活動給家長、學生帶來的頭腦衝擊卻是無限的。希望在這次開幕式之後,能夠有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放飛科技夢想,開啟智慧童心。讓科技在吳家園小學生根、發芽、開花。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曉君文/圖

為此,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教學中注重每一節課的實際效果,通過兩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學會了“俞伯牙撫琴”、“鶯鶯探病”等曲目,並對鼓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習進度也在不斷加快,並參加了全市鼓子匯演獲得佳績。

開筆禮傳統文化成校園名片

西湖小學近年來實施的新生開筆禮和非遺文化展演已成為校園名片。秋季新學期,一批活潑可愛的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自信激動地步入校園。今年的迎新儀式很好地貫穿了以“五育並舉特色發展”為辦學宗旨,以“為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為辦學理念,老師還為孩子們準備了別具特色的歡迎儀式。

學校採用中國古老傳統的“開筆禮”儀式歡迎新生的到來,數百名孩童身著漢服現場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邁出新學期的第一步。每個新生步入校園後,在老師的指引下整理自己的衣服;老師在學生的眉心輕輕點上一顆“朱砂痣”,朱砂痣的“痣”和智慧的“智”同音,點“朱砂痣”寓意“點智破蒙”,開啟學童智慧之眼,開啟智慧、知識的大門。接著,在老師手把手教導下,每個孩子在紙上端端正正書寫“人”字,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懂得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樣頂天立地。通過莊重的儀式讓剛入學的新生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走向成才的起點。七裡河區人大副主任、七裡河區教育局局長何能斌告訴記者,開筆禮儀式,目的就是想通過這種莊重的儀式,讓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同學真正感受到入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走向成才的起點,並以此來激勵同學們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尊師孝親。同時又希望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來傳承我國優秀的經典文化。

蘭州陶藝、蘭州剪紙、蘭州百合栽培技術、石佛溝花兒演唱、木雕攤面、蘭州刻葫蘆、蘭州砂鍋燒造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學校進行展覽,這是學校打造富有特色的“水韻西湖”學校文化又一教育品牌活動,突出民俗、特色及原生態,多種民間藝術的展演使同學們真切的感受到七裡河本土的歷史文化,西湖小學校長祿冬梅稱,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地非遺物質文化展演,讓孩子們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瞭解,深刻地感知、體驗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瞭解了地域歷史文化,並組織師生參觀非遺保護專案代表性展館,七裡河區西果園百合種植保護中心、阿幹鎮甘肅民俗博物館、八裡鎮葉家灣陶藝傳習所等地,主要提升孩子們文化自豪感。組織非遺傳承人以非遺傳承人針對教師、學生的模式走進校園進行授課培訓。

自2016年12月起,該校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按時接送學生的困難,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依據上級檔精神,接受“課後延時服務”為全區首推試點學校,切實解決學校家長接送孩子的實際困難,做到利用學校資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宗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課後服務內容主要以學生課外興趣愛好活動、體育特長活動、作業輔導為主,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重點培養學生興趣,拓展學生視野,健全學生心智和人格。具體開設課程有藝術素養類如:葫蘆絲、合唱、舞蹈等7個社團;語言素養類如:經典唱誦、快樂語文、英語口語等5個社團;操作素養類如:折紙、科技、泥塑等5個社團;體育遊戲類如:籃球隊、武術隊、鼓樂隊等4個社團。共20個活動社團每週一至週四下午放學後以學校教師為主、兼顧外聘人員及志願者為輔,組織開展課後服務。學校在落實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初步完成《水韻葫蘆絲》《籃球》校本課程。逐步探索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和使用,開展陽光體育1+1活動、冬季長跑、武術健身操等,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

“快樂足球”讓學校發生新變化

“奔跑在綠茵場上的孩子們,體會到了其他文化課難以替代的快樂。”吳家園小學校長範莉說。在過去8年間,這所普通的城市小學保證全校800多學生每週都能上一堂足球課。

週六下午,吳家園小學的綠茵場上,一群孩子們不管是風吹雨打還是陽光暴曬,他們都集中在此,進行訓練。一聲哨響,30多名小運動員整齊地集合在一起,“準備活動”“顛球”“運球”“射門”等一系列訓練展開。“傳過來!”“射門!”孩子們稚嫩的童聲響徹天空。雖然陽光暴曬,但他們沒有絲毫的“躲閃”,他們個個英姿颯爽,動力十足,用熱情燃燒激情。摔倒了,爬起來,毫不猶豫繼續往前沖。碰撞了,握握手,寬宏大量顯氣概。這群懷揣著足球夢的孩子們,在綠色的草地上追逐著足球夢想,在這裡邁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卡卡,把球踢過來!”孩子們用他們熟悉的球星名字作為彼此的外號,一邊踢球,一邊追逐打鬧。

范莉稱,吳家園小學的前身是蘭州一毛廠學校,後來為回應廠礦學校劃歸地方政府管理的政策,小學部從原校中分離出來,成為現在的吳家園小學。原校有著長久的足球傳統,在分校後,考慮到學生體質下降,視力變弱的嚴峻現實,同時也是為了重新拾起足球傳統,吳家園學校于2009年重新成立起小學足球隊。剛開始隊員不多,家長們對足球的支持度也不夠,所以校足隊經歷了一段比較艱難的時期,但是慢慢的,這支小足球隊卻在區內闖出了名氣,甚至經常在比賽中奪冠,不僅給小隊員們增長了信心,也提高了家長們的支持度。為了提高學校孩子們的足球運動基礎,學校在每個班都開辦了常規的足球課,同時每年都在校內舉辦“校園杯”足球賽,以便發現人才。這也是為了及早發現學生潛能,幫助他們尋找未來夢想的一項重要工作。範莉說,學習足球也是掌握一項技能,在小學踢球踢得好的孩子可以上對口的中學,例如55中,34中,這些對口中學都設有針對足球特長生開辦的班級,可以保證小球員們在中學階段繼續足球夢想,同時保持學習成績。

這所學校還發展了全校男女生都參與的校內聯賽,十幾個班級的單循環賽制班班見面,比賽中每隊隊員由5個男生和2個女生組成。現在聯賽已成為學生和老師每年最期待的賽事。除了上場比賽的隊員,許多學生還會參與足球比賽的組織和服務,女孩子則成為啦啦隊的主力。範莉說:“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足球當中。”為了提高一些足球好苗子的個人能力,定期組織帶領這些小隊員進行傳接球、對抗等加練。學校還與當地企業聯合成立了足球俱樂部,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省內和全國比賽。

11月10日下午,吳家園小學還舉辦了“放飛科技夢想·開啟智慧童心”科技節開幕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同學,穿著用塑膠、布袋、碟片、紙類等材質製作的形狀各異的環保服裝,來一場我做、我展、我秀的時裝展示,拉開了活動帷幕,引來了眾多家長、同學的關注。隨後進行了各類機器人的精彩展示,同學們和到場家長各個讚歎不已:會轉魔方的機器人、機器蛇、3D印表機、循線機器人、跳舞機器人等等,種類繁多,讓每個參觀者眼花繚亂。科技節活動展示當然不止這些,同學們用易開罐、紙箱、吸管、蛋殼、包裝袋、筷子等材料,和父母共同製作了一件件創意小作品,小作者們自豪地介紹自己的製作過程,參觀者們也不時投來羡慕的目光,家長對孩子們的作品都豎起大拇指。所有的付出都會有收穫,該校今年參加省市舉辦的車模、建模、航模、海模比賽中,成績突出,學校獲得綜合團體一等獎,老師和同學們也都取得優異的成績,獲獎人數達到一百多人次。活動是有限的,但此次活動給家長、學生帶來的頭腦衝擊卻是無限的。希望在這次開幕式之後,能夠有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放飛科技夢想,開啟智慧童心。讓科技在吳家園小學生根、發芽、開花。

□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曉君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