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漳州東山島附近海底撈出疑似“章江”號獵潛艦火炮

4月5日, 筆者在東山縣抗戰烈士陵園看到一門艦船火炮。 據陵園管理人陳先生介紹, 這門火炮是銅陵鎮某拖網漁船作業時從東山島附近海域撈起來的,

極有可能是臺灣國民黨軍“章江”號獵潛艦上的火炮。

火炮口徑76毫米, 座高185釐米, 炮筒到炮座全長410釐米, 底座直徑75釐米, 炮筒下有可調整射擊仰角的滑動裝置, 可遠射、平射, 還可對空射擊。 控制部分有電纜連線。 大炮炮座上有一塊不銹鋼標示牌顯示其為1942年製造。 火炮已嚴重銹蝕, 底座內長滿牡蠣。

上世紀60年代, 盤踞臺灣的國民黨軍在派遣小股敵特竄犯大陸遭到失敗後, 改變戰術, 組建“海狼隊”, 以“海狼艇”在海上襲擊解放軍艦船和大陸漁民, 企圖在海上打出一條通道。 1965年8月5日, 國民黨軍派出“章江”號、“劍門”號獵潛艦企圖偷襲閩南東山島。 8月6日淩晨, 解放軍南海艦隊某水警區派出11艘魚雷快艇、4艘高速護衛艇圍殲敵艦“章江”號、“劍門”號。

經過兩個多小時激戰, 敵艦“章江”號在解放軍戰艦攻擊下爆炸起火, 於3點33分沉沒在東山島東南約25海裡處, 隨後解放軍戰艦又將逃跑中的“劍門”號擊沉, 取得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海軍最大一次海上殲滅戰的勝利。 戰鬥結束後, 銅陵鎮(時稱城關鎮)黨委副書記劉保枝帶領30名漁民分乘兩艘機帆船出海打掃戰場, 搜捕國民黨軍報務員一名, 被海軍記功一次。 研究人員估計, 這門大炮應該是1965年“八六海戰”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在東山島附近海域擊沉的臺灣國民黨軍“章江”號獵潛艦上的火炮。 (黃炳欽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