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歌事件:職場上如何識人?

親賢臣, 遠小人

這兩天無論打開頭條還是微信, 各種關於江歌的新聞, 記憶一下被拉回了去年冬天那場不願意回憶的留學生被殺的慘案中。

事件回顧

中國留學生江歌住在東京都中野區, 11月3號淩晨, 在自己公寓的門口, 被歹徒用刀刺傷脖子和前心, 總共刺傷10於多刀, 最長的傷口10釐米之多, 幾乎刀刀致命。 歹徒殘忍的手段, 令人髮指, 最後江歌因失血過多, 於當晚死亡。

兇手最後被證實, 是江歌的閨蜜——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

在社交生活中, 一定要懂得識人。

我上面反復強調了這點。 劉鑫這種人, 在我們的世界裡,

其實是絕大多數, 只是劉鑫處在了一個特殊環境裡, 所以才釀成了極大惡果。

既然這類人是絕大多數, 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會遭遇到極大困難——比如這年頭上班, 沒被穿過兩雙小鞋, 那都不算真實職場經驗了。

相識十年的老友都可能出賣你, 所以在社交上, 看人眼光這種東西, 是做不到像醫生診斷那麼精准的, 更何況醫生診斷有時候也會出錯。

我只能分享一點我個人的小經驗, 作為一個從事過人力資源的普通人, 經常被說“看人准”, 做獵頭時候招聘人才基本都精准匹配, 在網易工作時候給有道招了兩批人上司全都讚不絕口, 我在“看人”這件事上, 確實有一套比較好用的方法論。

1)絕對不要交淺言深

交這裡指的是“交情”,

言這裡指的是“言談”。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 那麼做到以下兩點就差不多了: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說別人的壞話, 除非和自己的父母親人在一起,

社交場合如果不知道怎麼說話, 那麼就閉口不言, 悶聲發大財。

時刻提醒自己做到這兩條尤其是第一條, 會讓你遠離很多是非, 少樹很多敵人, 對未來有很大的益處。

2)堅信“日久見人心”, 凡事要留3分餘地

這裡是我個人的一個大教訓, 誤交損友, 吃過小虧。

社交網路的方便, 會讓大家避開世俗標準, 比如外表, 學歷, 社會階層, 城市地域等, 直接進行想法溝通, 所以特別容易產生熱烈的友情, 一見如故等情況屢見不鮮, “交淺言深”的情況比比皆是, 認識幾個月就引為生死之交的更是不少。

3)避免壞人幾乎不可能做到, 所以識別好人的能力尤為重要

諸葛孔明先生的《出師表》中寫道, 成人的關鍵原則是“親賢臣, 遠小人”, 但可惜的是, 孔明先生沒有說, 如何做到“親賢臣, 遠小人”。

正如我前面反復強調的那樣, 所謂的“小人”是不可能徹底隔絕的, 我們的生活裡到處都是, 甚至我們自己, 有的時候也可能會做一個“小人”, 肯定會有損害別人, 傷害他人的行為, 可能自己還完全不自覺。

這個時候, 如何識別出一個可交的人, 這樣的技巧才最為重要。

以我個人淺薄的經驗來說, 我看人, 主要是看這幾點

1, 看對方是否知道回報

2, 看對方是否遵守約定

3, 看對方是否會公開道歉, 並且用行動承擔錯誤

4, 看對方做事是否有原則, 有底線

一般來說, 能做到這四點, 就絕對是可交的朋友, 相比較那種世俗利益上的交友, 比如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好處才交往, 否則就不交往, 我反而不太推薦這種交往原則。

因為一個陰險小人, 他所掌握的社會資源越多, 社會能力越大, 他對你的潛在危害也越大。

他可能有錢有地位, 可能給你帶來好處, 但這個好處是虛幻的, 不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這個人品德不好, 未來帶給你的只會是損害, 而不是好處。

所以看人更重要還是看品德, 我希望大家也能對照自己, 自己的行事做人按照這些品德來對照。

總結

不管在職場還是社會上, 一定要學會識人, 辨人, 再交友。

事實上, 沒有任何一條社交方法, 是絕對正確的, 但是“日久見人心”這條絕對是沒錯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 你會對一個人的瞭解增加很多, 初見面時候的惡感或者好感都會有所改變, 所以, 凡事要留3分餘地, 不要100%否定一個人, 更不要100%的信任一個人。

做三分的心理預警機制, 在平時交往中, 也保留3分隱私, 同樣會給你減少很多麻煩。

至於說百分百信任生死相依的好友, 我覺得你倆至少要認識5年以上, 並且友誼不變, 經歷過世事和挫折, 才能算真正的好友吧。

否則整天閨蜜來基友去, 簡直比塑膠花還虛假。

所以在職場上識人很重要, 多學一些這樣的能力。 這樣才能避免在職場和社會道路人少走彎路。 更多資訊請點擊下方關注一技職場。 獲取更多的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