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取消高校教師職稱,你願意嗎?

職稱評定牽動著每個老師的神經, 因為它與工資分配、學術權力直接掛鉤。 任何事情只要關係到人的利益, 毫無疑問都會產生爭議。 實行這一辦法以來, 評定過程讓一些老師感到非常無奈和痛苦, 所以對其公允性產生了質疑, 隨之也出現了一些建議取消職稱評定的聲音。 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 取消以後, 也不見得所有的弊端就沒有了。 在現有情況下如何更好地改進?什麼樣的考核方案是最有效的?這一問題值得探討。

Bridgeneer:基本上沒有因教學不好不能升職的, 也極少因為教學好而升職的, 這就是現實。

郭景濤:從大學的本意來說, 教授應該重在科研。 但現實是很多混科研的人混成了教授, 貢獻反倒不如踏實教學的。

金寅淳:高校教師與其他教師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必須從事知識生產(科研), 教書教得那麼好, 但一篇論文寫不出, 真難以想像。

王淩峰:省屬重點高校、211、985教師評職稱可以強調科研, 其餘高職高專、新本科等評職稱就不必過度強調科研了。 應該以教學為核心。

盧文全:高校, 特別是研究型高校可以而且應該把教學與科研分成講師-副教授-教授和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兩條線走。

陳昌:高校裡面專業很多, 每個學科情況不一樣, 每個教師的崗位的情況也不一樣, 如果是統一的標準的話, 不利於學科專業的發展和教師崗位的晉升。

大學老師不僅有教學的任務, 同時還承擔著科研的責任。 孰重孰輕, 其實很難掂量, “重科研、輕教學”的質疑聲越來越大, 才使得河南大學常萍老師被破格升為副教授這種事成了新聞。 況且, 大學發展方向、層次、類型的不同, 間接決定了老師的工作重心該向哪兒傾斜, 用同一把尺子進行測量, 難免會出現“小腳穿大鞋”的情況。 除此之外, 圍繞職稱評定產生的“黑色”交易一直為人詬病。

所以, 大學老師進行職稱評定是必要的嗎?如果取消教師職稱, 你願意嗎?對你有多大影響?

支持取消者

柳暗花明:應該取消職稱評定, 功利主義者為了職稱削尖腦袋。

局外人1:取消職稱, 教師隊伍的等級制就會減弱, 這樣對弱勢群體有很大幫助。

反對取消者

李毅偉:當高校青年教師不再為職稱發愁——那樣的話他們中的大多數就不會好好幹了。

老姚:如果取消職稱, 老師工作的積極性靠什麼鼓勵?如果年份自然晉級, 會不會有很多老師混日子, 反正工齡到了工資就得漲,

不幹都得漲!評職稱的條件是一樣的, 大家都可以去努力!

由此可見, 反對取消職稱的原因是:老師的水準有高低, 職稱不僅是對能力高的老師的嘉獎, 更是激勵老師工作積極性的一種手段。 這種想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 職稱評定中產生的問題也同樣不容忽視。

教育部等5部門於2017年4月印發了《關於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 將職稱評審權下放到高校, 由高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用。

此舉大大地增加了高校的自主權, 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的老師“量體裁身”, 老師們也可以教學、科研各有側重。 實施高校教師職稱分類評審後, 不同類型的教師能“各得其所”, 不同特長的教師能“人盡其才”, 既不削弱高校的科研功能, 又能加強高校“教書育人”的功能。 但在評定流程上鑽制度漏洞的問題, 又該如何解決呢?

所以, 必要的監管監督機制也必不可少。 同年11月, 教育部又印發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的通知, 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高校主管部門將採取“雙隨機”方式定期按一定比例開展抽查。根據抽查情況、群眾反映或輿情反映較強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巡查。根據辦法,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申報教師一旦被發現弄虛作假、學術不端等情況,將被按國家和學校相關規定處理。

不過,如何保障監管措施實施到位?似乎又成為一個問題。

取消高校教師職稱評定,這是往遠了說,退一萬步講,在現有的評定機制下,教學與科研又該如何兼顧?沒有哪件事能保證完全的公正,正如在評職稱“重科研、輕教學”日益凸顯的問題上,也有部分老師認為,科研能力對大學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脫離科研談教學能力就是“耍流氓”。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高校主管部門將採取“雙隨機”方式定期按一定比例開展抽查。根據抽查情況、群眾反映或輿情反映較強烈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巡查。根據辦法,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申報教師一旦被發現弄虛作假、學術不端等情況,將被按國家和學校相關規定處理。

不過,如何保障監管措施實施到位?似乎又成為一個問題。

取消高校教師職稱評定,這是往遠了說,退一萬步講,在現有的評定機制下,教學與科研又該如何兼顧?沒有哪件事能保證完全的公正,正如在評職稱“重科研、輕教學”日益凸顯的問題上,也有部分老師認為,科研能力對大學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脫離科研談教學能力就是“耍流氓”。

麥可思研究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使用產生的一切侵權問題,我們將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專注高等教育,微信搜索“麥可思研究”查看更多內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