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背饃,你知道這個名詞嗎?

背饃, 多麼具有年代感的詞語, 60年之後出生的人的深刻記憶, 70年之後出生的人還能趕上背饃的末班車, 80年之後出生的人也只能從父輩那裡聽說過, 90年之後出生的人估計根本理解不了這兩個字為啥要組合在一起。

背饃, 只屬於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農村人獨有的回憶。 怕大家理解不準確這兩個字, 我們來完整的解釋一下, 背饃:背著饃去上學, 和我們現在帶錢上學一個道理。 那個年代饃就是生活費。 由於中學都是在縣城或者鎮裡, 距離非常遠, 每天回家吃飯不可能, 所以農村的孩子都一次性背一周的饃 去上學。

由於每家的情況不一樣, 同學們背的饃的品質肯定也不一樣,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品質都不咋好, 準確的可以分為不好和更不好。 現在的孩子肯定無法想像光吃饅頭是啥滋味, 家裡條件好點的, 還能弄個鹹菜、辣椒醬啥的, 條件一般的也只能是粗面膜就開水。

其實說句實在話, 能吃上饃, 不管是啥樣的饃吧, 在當時都是幸福的, 也根本沒有浪費糧食挑三揀四一說。

再來說一下當時的存饃環境, 基本就是一個粗布縫的袋子, 由於基本都是邊角料, 所以饃袋看起來是五顏六色的。 然後就是在牆上鑿一個洞,

插上木棍, 把饃袋掛上去。 這樣既能通風防潮, 又可以防止老鼠咬吃。 要知道當時背去的饃可是按頓算好的, 被老鼠偷吃一個那就得少吃一頓, 就是這麼殘酷。 這樣的存放環境, 結果就是夏天沒幾天就會發黴, 長出毛茸茸的綠毛, 這樣的饃的處理方法就是表皮一揭就開吃了。 到了冬天, 饃堅硬如鐵, 說句玩笑的話, 想要掰開這樣的饃非得勁兒估計得消耗半個饃的能量。 開水也是很珍貴的, 幾百個學生, 一個開水管子, 在寒冷的冬天有碗開水泡開堅硬的饃, 估計能幸福的鼻涕啦啦流, 接不到開水的也是鼻涕啦啦流, 都是凍的唄, 但是能把饃吃到嘴裡咽下去那就是完成任務。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 沒有父輩的背饃經歷, 生下來就是衣食足, 也不會瞭解到背饃這個時代名詞。 可以這麼說, 我們現在的經濟奇跡, 國際地位都是他們這一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 具體到每個人, 大部分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國人, 是這樣的經歷讓他們有了必須奮鬥, 必須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的心願。

就是這一代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心願, 彙聚成如此汪洋大海般的舉世成就。 我們為他們自豪, 因他們驕傲。 年輕的朋友們, 我們的時代也來了, 在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 我們接過父輩人手裡的旗幟, 勇往直前, 用自己的工作, 自己的努力, 一點一滴的去鋪出中國人走向復興的康莊大路, 我們可以喊出來:二十一世紀的世界, 必將是我們中國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