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映客副總裁王昊:直播在幫用戶浪費時間,土豪打賞心理是什麼?

本文由今日網紅出品

----------------------------------

一直以來, 映客作為移動直播行業的領軍者, 它首提“全民直播”, 並開創“直播+”模式, 讓直播擁有更多與商業、文化、生活領域結合的可能性。

為什麼映客能領先, 當前, 對於直播行業發展, 映客又有什麼新的思路和觀點?

近日, 在由今日網紅舉辦的“中國直播產業領袖峰會”上, 映客副總裁王昊發表了主題演講, 他認為分析用戶心理極其重要, 平臺收入、主播收入、付費使用者的等級含金量之間, 有著非常明確的比例關係。

這種既想要安全感和隱藏身份, 又想要存在感的的心理, 直接導致高付費用戶的一大特點, 會把現實中的心理狀態帶入到直播間。

映客副總裁 王昊

“大家好, 我是映客的王昊, 前面幾位嘉賓講了很多直播行業的現在和未來, 所以我在這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內心, 也就是用戶心理是怎麼想的。

為什麼我能夠講用戶心理?因為我是用戶出身。

2015年的時候, 我自己有一家房地產相關的創業公司。 當年10月份, 我接觸到映客, 發現它和以前的直播形態不一樣, 能夠看到直播中更為真實的狀態, 感覺到很有意思, 於是開始慢慢的沉浸在直播中。 僅2015年那一年, 我就在映客花了幾十萬。

最後有幸和映客創始人見面, 聊一聊直播的這些事兒, 乃至後來他們邀請我成為顧問。 去年直播這個行業忽然火了, 他們給我兩個選擇, 你是入職映客, 還是讓你封口?於是, 我就成為了映客的一員。

用戶的“饋感”很重要

很多人認為, 直播只是用來娛樂。 那麼反向思考一下, 在直播間裡, 用戶到底想得到什麼?我發現兩種形態的互聯網產品非常受使用者的喜歡和關注:

第一, 幫助用戶節約時間的。

第二, 幫助用戶浪費時間的。

我和分答上的一些互聯網公司接觸過, 他們說我們很像, 都是經過打賞給知識分享。 但我認為, 他們是在幫助用戶節省時間, 而映客則是在幫助用戶浪費時間。 在直播間裡幫助用戶浪費時間的, 往往也是偏娛樂性的行為。

直播不一樣, 表面上看起來, 是主播坐在這裡和你聊天, 事實上直播間裡的每一個使用者都在創造內容, 每一個觀眾都是直播的一部分。

所以, 我們看一個很長的視頻會很辛苦, 但是我們參與一場直播, 可能要花幾個小時, 甚至幾十個小時。 我在映客上看到一個主播最長直播了30個小時, 粉絲就參與了30個小時。

另外, 映客上大部分內容還是UGC為主, PGC和UGC內容存在有明顯的差異。 因為PGC在輸出內容時, 觀眾觀看量非常龐大。 而當做UGC內容的時候, 關注人數不是特別多, 主播需要和每一個觀眾進行互動。 我們用了一個詞叫做“饋感”, 我給你點一個禮物, 和你說一句話, 你要回我。

PGC內容可以和別的內容聊天,

使用者和使用者聊天, 可以探討這個內容, 所以遊戲直播可以達到幾百萬的線上人數。 UGC內容達到兩三萬的時候, 主播要考慮到應該怎樣回復用戶的問題了, 甚至有些粉絲因為你沒有及時的對他回饋, 而離開直播間。

社交型和收入型主播

我把主播分成兩類, 即“收入型主播”和“社交型主播”:

第一種, “收入型主播”, 是指依靠輸出內容, 包括聊天、講段子、唱歌, 通過售賣自己的內容獲得收入。 這些主播通過長時間的直播、用戶打賞維持生存。

第二種, “社交型主播”, 他們做直播的同時, 又是打賞高付費用戶, 這樣做是為了維繫一個社交關係和社交圈子。 他們把直播平臺的等級制度當做社交的範圍, 他們的內心大概是“我要跟這樣一群人交朋友, 我要和玩到一起、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

這兩個群體互相看不上,收入型主播認為直播就是未來賺錢,“互刷”根本沒有什麼價值可言。社交型主播也看不上收入型的,他們認為這些主播很低俗,只向“錢”看齊。

這兩個群體總會產生衝突,而正是這樣的衝突導致了大家能夠長期活躍在平臺上。主播們不是在直播平臺上賺到錢,就是賺到人。

無論是社交型主播,還是收入型主播,出現鬥爭的時候,“吃瓜群眾”和“腦殘粉”都會出現。腦殘粉會支持自己的主播並且黑對手,吃瓜群眾則是覺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不錯,就是看看。

我想提醒那些想做主播的人,一定要擁有一批腦殘粉。一個腦殘粉會義務的做推廣員,打廣告,拉粉絲,爆發“戰爭”時會義無反顧的沖上前線。

事實往往是,很多主播忽略了直播間中那些沒有付費、卻一直陪伴他們的腦殘粉,最終導致了這些主播沒有堅持下去。

付費群體的矛盾心理

剛才講到付費用戶或者是付費群體,這個群體包括很多互聯網上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看似矛盾卻又同時存在的兩個心理:

第一,希望隱藏身份,不想讓人家知道自己是誰,起一個虛擬的網路昵稱,一個ID。

第二,想在這個平臺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我們從普通用戶來看,普通用戶就是一些小用戶,他們因為隱藏了身份,而能夠放肆的宣洩自己,他們想的大概是“我想罵誰就罵誰,反正我用一個虛擬頭像、一個假名字”。

高付費用戶更有意思,往往高付費用戶背後代表著高收入,而高收入背後代表著高的社會地位,那麼高社會地位又代表的是什麼?

顯然,他們需要安全感,往往真正的高付費用戶不是在平臺上天天約網友見面的,因為他們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感,安全才是第一位,所以他們只會在社交型主播這個圈層一起玩。

這種既想要安全感和隱藏身份,又想要存在感的的心理,直接導致高付費用戶的一大特點,會把現實中的心理狀態帶入到直播間。因為他們有高的社會地位,享受現實生活中大量人的尊重和敬仰,希望在直播間裡同樣受到尊重和敬仰,通過什麼方式呢?就是高付費、玩命的打賞,高等級,使用者高關注度,並且極其厭惡黑粉,高付費用戶經不起黑粉私信的謾駡,因為他們把現實生活中的狀態帶入了。

我們一直認為,平臺收入、主播收入、付費使用者的等級含金量之間,是有一個很明確的比例關係的。平臺抽成越高,主播分成越少,土豪用戶含金量就越高。換句話說,平臺收費高了,互刷幾率變小,付費用戶含金量就高了。為什麼到了2017年,所有平臺或者很多大平臺不會給你特別高的分成,因為這樣的分成根本不會吸納真正付費用戶,只能自娛自樂。

內容,還是管道為王?

內容還是管道?我認為,目前已經到了管道為王的時代。現在製作內容的很多,如果你管道選對了,你的內容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比如,去年風靡一時的“藍瘦,香菇”,沒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優質內容,但是因為它在對的管道上出現了,被大量用戶發現,隨後大量流量引入,最終變成了瘋狂轉發的東西。

如果你想做一個好的內容,其實逃不過四個字,即“美”、“利”、“新”、“情”。

“美”,你的東西一定是美好的,都是美麗的,一切美麗的東西別人都喜歡;

“利”,別人通過你的內容能夠省錢、能夠賺錢、能夠獲了獎勵、積分、紅包;

“新”,在別人那裡看不到的,在那這裡有,能夠給別人很新奇的東西;

“情”,情感上的維護,心靈雞湯、宗教信仰、心理健康。

2017,直播“嚴年”

2016年被稱之為直播元年,雖然之前YY、鬥魚在PC端直播非常成功,但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移動直播上2016年算一個直播元年。

2015年年底的時候,直播平臺30多年,2016年的春節左右是80多家,到2016年4月份的時候接近500家,到2016年年底的時候超過1000家,大量的直播平臺湧入,想在所謂的風口上分一杯羹。

2017年,我相信直播開始變成一個有門檻的行業。所以我們把2017年稱之為直播“嚴年”,所謂的“嚴年”是對內容的監管、對人的監管。

映客從2016年5月份開始,在長沙組建了一個審核客服基地,今天為止我們的審核人員、客服人員超過1000人,這1000人保障映客上每天幾十萬直播間的直播內容安全。

我之前提到結果輸出和過程輸出,傳統的視頻網站只需要幾十個,最多就是200個審核人員。因為無論你一天視頻上傳量有多大,我都有審完的時候。但是,直播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過程,所以我們審核人員需要24小時監管大量的直播間,我們不和經紀公司、公會合作,我們只能自我管理,需要很嚴格的審核的管理。

所以,內容監管是行業最大的門檻,技術並沒有太大的門檻。我們在某寶上看到了直播平臺代碼,3.5萬可以買一個直播軟體,可以配置一個伺服器上傳開一個直播。

講一個段子,春節的時候,國家相關部門點名要抽查10家直播平臺,這10家剛抽查完兩家,後面8家已經倒閉了3家,直播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洗牌,在監管和融資不利的情況下,會有大量的平臺退出這個行業。

我們希望將直播打造成所有APP的基礎能力元件,做成一個繽紛多彩的開放平臺,所以也歡迎想做直播的找我們。映客這套平臺的開發共用了千人審核基地,你的內容是映客説明你監管,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願意和映客一起打造一個更龐大的直播生態系統。

另外,在未來有一天,有可能VR技術、裸眼3D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都發展了以後,我相信開這麼大規模的會議只需要給大家快遞一副眼鏡,就可以在全國各地通過直播一起參與盛會,我們希望直播真正成為一種主流方式融入大家的生活,謝謝大家!”

今日網紅——網紅行業第一垂直媒體!

我要和玩到一起、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

這兩個群體互相看不上,收入型主播認為直播就是未來賺錢,“互刷”根本沒有什麼價值可言。社交型主播也看不上收入型的,他們認為這些主播很低俗,只向“錢”看齊。

這兩個群體總會產生衝突,而正是這樣的衝突導致了大家能夠長期活躍在平臺上。主播們不是在直播平臺上賺到錢,就是賺到人。

無論是社交型主播,還是收入型主播,出現鬥爭的時候,“吃瓜群眾”和“腦殘粉”都會出現。腦殘粉會支持自己的主播並且黑對手,吃瓜群眾則是覺得這個也不錯,那個也不錯,就是看看。

我想提醒那些想做主播的人,一定要擁有一批腦殘粉。一個腦殘粉會義務的做推廣員,打廣告,拉粉絲,爆發“戰爭”時會義無反顧的沖上前線。

事實往往是,很多主播忽略了直播間中那些沒有付費、卻一直陪伴他們的腦殘粉,最終導致了這些主播沒有堅持下去。

付費群體的矛盾心理

剛才講到付費用戶或者是付費群體,這個群體包括很多互聯網上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看似矛盾卻又同時存在的兩個心理:

第一,希望隱藏身份,不想讓人家知道自己是誰,起一個虛擬的網路昵稱,一個ID。

第二,想在這個平臺中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我們從普通用戶來看,普通用戶就是一些小用戶,他們因為隱藏了身份,而能夠放肆的宣洩自己,他們想的大概是“我想罵誰就罵誰,反正我用一個虛擬頭像、一個假名字”。

高付費用戶更有意思,往往高付費用戶背後代表著高收入,而高收入背後代表著高的社會地位,那麼高社會地位又代表的是什麼?

顯然,他們需要安全感,往往真正的高付費用戶不是在平臺上天天約網友見面的,因為他們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感,安全才是第一位,所以他們只會在社交型主播這個圈層一起玩。

這種既想要安全感和隱藏身份,又想要存在感的的心理,直接導致高付費用戶的一大特點,會把現實中的心理狀態帶入到直播間。因為他們有高的社會地位,享受現實生活中大量人的尊重和敬仰,希望在直播間裡同樣受到尊重和敬仰,通過什麼方式呢?就是高付費、玩命的打賞,高等級,使用者高關注度,並且極其厭惡黑粉,高付費用戶經不起黑粉私信的謾駡,因為他們把現實生活中的狀態帶入了。

我們一直認為,平臺收入、主播收入、付費使用者的等級含金量之間,是有一個很明確的比例關係的。平臺抽成越高,主播分成越少,土豪用戶含金量就越高。換句話說,平臺收費高了,互刷幾率變小,付費用戶含金量就高了。為什麼到了2017年,所有平臺或者很多大平臺不會給你特別高的分成,因為這樣的分成根本不會吸納真正付費用戶,只能自娛自樂。

內容,還是管道為王?

內容還是管道?我認為,目前已經到了管道為王的時代。現在製作內容的很多,如果你管道選對了,你的內容可以是各種各樣的。

比如,去年風靡一時的“藍瘦,香菇”,沒有人認為它是一個優質內容,但是因為它在對的管道上出現了,被大量用戶發現,隨後大量流量引入,最終變成了瘋狂轉發的東西。

如果你想做一個好的內容,其實逃不過四個字,即“美”、“利”、“新”、“情”。

“美”,你的東西一定是美好的,都是美麗的,一切美麗的東西別人都喜歡;

“利”,別人通過你的內容能夠省錢、能夠賺錢、能夠獲了獎勵、積分、紅包;

“新”,在別人那裡看不到的,在那這裡有,能夠給別人很新奇的東西;

“情”,情感上的維護,心靈雞湯、宗教信仰、心理健康。

2017,直播“嚴年”

2016年被稱之為直播元年,雖然之前YY、鬥魚在PC端直播非常成功,但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移動直播上2016年算一個直播元年。

2015年年底的時候,直播平臺30多年,2016年的春節左右是80多家,到2016年4月份的時候接近500家,到2016年年底的時候超過1000家,大量的直播平臺湧入,想在所謂的風口上分一杯羹。

2017年,我相信直播開始變成一個有門檻的行業。所以我們把2017年稱之為直播“嚴年”,所謂的“嚴年”是對內容的監管、對人的監管。

映客從2016年5月份開始,在長沙組建了一個審核客服基地,今天為止我們的審核人員、客服人員超過1000人,這1000人保障映客上每天幾十萬直播間的直播內容安全。

我之前提到結果輸出和過程輸出,傳統的視頻網站只需要幾十個,最多就是200個審核人員。因為無論你一天視頻上傳量有多大,我都有審完的時候。但是,直播是一個正在發生的過程,所以我們審核人員需要24小時監管大量的直播間,我們不和經紀公司、公會合作,我們只能自我管理,需要很嚴格的審核的管理。

所以,內容監管是行業最大的門檻,技術並沒有太大的門檻。我們在某寶上看到了直播平臺代碼,3.5萬可以買一個直播軟體,可以配置一個伺服器上傳開一個直播。

講一個段子,春節的時候,國家相關部門點名要抽查10家直播平臺,這10家剛抽查完兩家,後面8家已經倒閉了3家,直播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洗牌,在監管和融資不利的情況下,會有大量的平臺退出這個行業。

我們希望將直播打造成所有APP的基礎能力元件,做成一個繽紛多彩的開放平臺,所以也歡迎想做直播的找我們。映客這套平臺的開發共用了千人審核基地,你的內容是映客説明你監管,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願意和映客一起打造一個更龐大的直播生態系統。

另外,在未來有一天,有可能VR技術、裸眼3D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都發展了以後,我相信開這麼大規模的會議只需要給大家快遞一副眼鏡,就可以在全國各地通過直播一起參與盛會,我們希望直播真正成為一種主流方式融入大家的生活,謝謝大家!”

今日網紅——網紅行業第一垂直媒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