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雲南祥雲縣創新扶貧模式培植生豬產業

中國發展網(特邀觀察員陳應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積極探索“大產業+集體經濟+扶貧開發”的產業發展模式, 依託龍頭企業, 建立養殖基地, 擴大養殖規模, 採取“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舉措, 大力發展生豬產業, 整合光伏扶貧、沼氣池工程等專案, 聯合打造生豬全產業鏈, 為加速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摘帽拓寬了管道。

為進一步加快生豬產業發展步伐, 祥雲縣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依託雲南翼通宏茂牧業有限公司、祥雲大有林牧有限公司, 同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穩定增收的利益聯結機制,

助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翼通宏茂牧業公司、大有林牧公司是當地規模較大的生豬養殖企業, 形成了“種養結合、迴圈農業、精深加工、打造品牌”的發展模式, 不僅具備行銷網路, 並且與多家規模化養殖場建立了穩定的長期合作關係, 在當地被業內認定為首選的合作企業, 為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大推動作用。

祥雲縣充分利用好產業信貸資金, 計畫在全縣10個鄉鎮建設164棟存欄1200頭標準化豬舍, 通過培植生豬產業幫扶全縣4920戶貧困戶, 建成後每棟圈舍可幫扶30戶貧困戶。 其中雲南翼通宏茂牧業有限公司租賃100棟標準化豬舍, 帶動3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祥雲大有林牧有限公司租賃64棟標準化豬舍,

帶動19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

在打造生豬產業全產業鏈的過程中, 祥雲縣按照“鄉鎮牽頭、雙向選擇”的原則, 由鄉鎮為責任主體牽頭負責, 以行政村為單位, 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 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 整合每戶5萬元的產業信貸資金, 投資標準化養殖社區建設。 標準化豬舍建成運營後, 三年內給予合作社每棟豬舍50萬元產業扶持資金。 目前, 雲南驛鎮、禾甸鎮、普淜鎮、東山鄉4個鄉鎮已啟動標準化豬舍建設, 擬建設標準化豬舍58棟;其他鄉鎮根據後期選址、貧困戶貸款落實情況和企業建設意願, 進行分期分批啟動建設。

合作社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 按合作社章程運轉, 資金納入鄉鎮會計核算中心規範管理,

標準化豬舍產權屬合作社集體所有。 公司承諾與合作社簽訂租期10年不可更改豬舍租賃協議, 每棟標準化豬舍年租金26萬元, 租金按協議每年支付。 每棟標準化豬舍的年租金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3000元的分紅、償還貸款、支付土地租金、村集體經濟收入和合作社運轉。

前三年, 合作社將每棟租金26萬元扣除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土地租金等費用, 統一核算後, 用於當年歸還貸款本金(逐年減少貸款本金);按當年應償還貸款總額, 合作社償還後的不足部分由縣政府負責統籌, 合作社按期償還。 三年貸款貼息期滿後, 由合作社採取續貸、抵押整貸等方式, 償還貸款本金剩餘部分。 三年期滿後, 貧困戶退出合作社, 合作社不再對貧困戶分紅,

收益部分主要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帶動農戶發展產業或公益事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