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農民工的糾 結(微型小說)

前言

前天看到湖南沅江校園事件, 心裡好沉痛, 心裡有很多話要說, 但不知怎麼表達。 顯然, 尖子生羅某走向極端, 是在對他的教育上出了偏差, 重視了成績, 忽視了心理, 素質與分數失衡。 本人根據身邊經歷創作了微型小說《一位農民工的糾結》, 文章很短, 容量較大, 跨越30年時空, 教育飛速發展的同時, 也存在真空地段, “我”的糾結, 實際是對教育的糾結。 個人認為現今的教育盲點、少兒教育、鄉村教育、素質教育及教育方式有很多方面值得社會家長學校共同探索、關注和反思。 (張良超 2017年11月16日于重慶銅梁巴嶽山下)

一天下午, 我正在上班, 突然接到了個陌生電話:

“張老師, 我是董思源。 您還記得我嗎?您哪天休息, 我來看望您!”

我還是老師嗎?我在廣州打工都打了20多年了, 生活的磨礪, “老師”的光環在心底早已磨平。

30年前, 我高中畢業, 回到鄉村小學當了一名民辦教師,

一年工資600元, 還是打的白條, 只能抵提留。 僅教了兩年書, 就辭去工作, 隨著打工潮南下打工謀生, 轉身當上了“農民工”。

一聲“張老師”, 讓我好汗顏!

董思源, 是我第一年教的學生, 讀二年級, 非常調皮搗蛋, 經常摸魚釣蝦, 遲到早退。 記憶尤深的是, 我曾經一個嘴巴子抽得他鼻子流血, 心裡暗暗後悔了好幾天。 打工期間, 老鄉也偶爾談到家鄉的消息, 村裡修路, 聽說他一次就捐了5萬。

要不是一聲“老師”, 我都忘記過去的我了。

“張老師, 我找您找了幾年, 昨天才在老家問到了您的號碼, 現在好吧?”見我遲疑, 董思源越發熱切:“您這幾年很少回去, 老家的人都想著您哪!----您不知道啵, 那一屆的學生, 我們村有6個人考取了大學, 我都讀了個三本”!

整整30年過去了, 我還隱藏著那麼大的功績?

汗顏啦, 汗顏!

3年前, 在廣州我也曾遇見過一個學生, ------ 與其說是遇見, 不如說是常見。 因為那個時候我也教過他, 他讀六年級, 成績很優秀。

我打工後, 與所有的學生都失去了聯繫, 他們還是群娃娃, 手機也沒問世。

再見到他時, 他已是廣州某單位的領導。 巧的是, 我正在這個單位打工做保安, 天天看到他從大門進出。

有一天, 他終於發現了我:“嗨, 你不是我們村裡的老張嚒?”

我楞住了:“您是----?”

“你都忘記了, 你把我安排在最後一個座位?”

“哦, 你是九隊的賈天真吧, 變化好大啊, 我都認不出來了。 你成績蠻好的, 記得!記得!”

依稀還有少年的影子, 他成績好, 個子高, 安排在後面坐, 放心。

再以後, 保安隊長就叮囑我:“這是賈處長,

看到他的車進出要趕快立正, 敬禮。 ”

再以後, 我就再沒當保安了。

我已習慣了“農民工”。 咋一聽到董思源的“老師”, 感覺好遙遠, 好陌生;又好像流星劃過天際, 看到夜空的閃亮。 內心震驚之餘, 開始懷疑人生, 自己是不是選錯了道路?

汗顏啦, 汗顏!

學生都出息了, 30年, 我還是我!

——是見他, 還是不見他?好糾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